今年餐飲人該怎麼過?

遠航人身


知行創優®原創經營問答系列(596)

我是黃翰德,國家高級營銷師,實體經營實踐17年!


★ 問題所問:今年餐飲人該怎麼過?


問題關鍵詞:餐飲人

餐飲人:從事餐飲職業,或以餐飲行業為服務對象,提供配套服務的從業人員


疫情當下


似乎一切都停滯不前


時間就在蹉跎中飛逝而去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對於有志於做一番事業的人而言


最讓人難受的莫過於“時間的流逝”和“碌碌無為”


前者是“失去機會”


後者是“放棄機會”


按往常情況


現在已經進入經營平穩期(社會餐飲:二月中旬——四月底)


從春節高峰緩慢進入日常平穩


隨著氣溫的上升


很快就要進入“淡季”(社會餐飲:五月初——八月底)


但是疫情的發生


這些經營時間的節點以及安排都被打破


讓人無所適從




★★ 已經開始的餐飲人請打破現狀


還未開始的餐飲人請調整節奏


(餐飲人的定義過於廣泛,我這裡僅僅探討從事餐飲經營的企業主(BOSS))


1)如果你已經從事餐飲若干年


已經存在數家店面


相信這次疫情會讓你“終身難忘”


一切的原因在於:“經營現金流的匱乏”


這些我不在贅述(網絡上的各類文章已經給予了詳盡答案)


但是生活還要繼續


生意還要持續


不妨從“經營結構”上進行反思和調整!


2)如果你正在餐飲的路上前行(還沒有啟動門店經營)


被這次疫情打亂了節奏


讓你對是否繼續產生“困惑”


不妨停下腳步


思考這次疫情所帶來的市場需求衝擊


再次從“經營主線”上進行變革




一 榮 俱 榮,一 損 俱 損


這就是疫情之下


帶給所有餐飲經營者的“頓悟”


也許有很多餐飲經營者認為


餐飲屬於民生


錢的獲取是“源源不絕”

這樣的想法似乎“不無道理”


但他們卻忽略了一個常識:


“流通”和“週轉”才是“金錢”的源頭


餐飲行業也不例外


我最近看了幾篇文章


都是關於疫情之下,餐飲現狀的新聞報道


有兩種現象值得思考:


其一


“保持了一定現金儲備,卻也無法正常營業”


原因:


餐飲運轉所需物資保障無法供應


食材/配送/人力 這些經營元素都還在停滯之中


哪怕你可以提供“現金結算”


供應方也無法承諾保障供應!


你想象一下


“店裡有顧客,卻沒有食材可以加工!”


“外賣有訂單,卻沒有員工可以送出去!”


與其這樣尷尬


還不如“繼續停業”為妙!


其二


“已經做好了一切營業準備,無奈顧客不上門”


原因:


國人還沒從疫情恐懼中走出來!(疫情防控警戒還沒解除)


想一想


街上都沒幾個人(上班復工的都沒幾個!)


又有多少餐飲需求需要釋放呢?!


“餐飲行業是最接地氣的行業,也是直接反映社會現狀的晴雨表”


這就是我的頓悟



何種經營模式才能規避“不可抗力”?!


這個問題我思考良久


假設你是即將餐飲創業的經營者


是否也和我一樣,思考同樣的問題呢?!


“西貝訴苦”事件沸沸揚揚


我且不論此事(它的體量已經遠超我們這些中小餐企)


就單單思考我們這些中小餐企


在經營中,需要規避哪些“坑”呢?!


我歸納了幾點


與諸君分享:


1)精簡經營主線


不宜過寬(品類設置不超過三類)


也不宜過長(單品類設置不超過三類)


簡單而言,推崇“極簡”


如果你對“軍事”有所瞭解


應該可以理解


就是“基層連隊三三制”


2)工時制替代工資制


工時不就是工資嗎?


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


實際上


工時代表一種效率


可以在市場有需求時增加


也可以在市場需求萎縮時減少


靈活就是它的特性


工資卻不盡然


無論市場需求如何變化


工資卻很難變化(除非剋扣)


當然,效率提升後,使用工時制度的開支會比工資制度更大


3)變革經營拓展模式


現實的情況就是:


在經營順暢的時候


不斷拓展新店


以獲得更多營收


這樣的後果就是:一旦經營不暢(遇到不可抗力)


虧損的店鋪就會將盈利的店鋪拖向深淵!


與其埋下這樣的風險隱患


不如一開始,就將拓展模式調整到位!


除了能夠出形象的店鋪(能夠保障基本營收平衡)


其它店鋪均採用合作方式


當然,這種合作方式視具體情況而議


並非單純的“加盟招商”


切記:沒有共同將事業放大的善意,一切都會走向反面!



★★★ 危機就是‘“危險”與“機會”並存!


直面現實


找到“機會”


應該是每個志在進取的餐飲人所思考的方向所在!


翰德經營每一篇 賦能成長每一天!


知行創優黃翰德


顧客更關心的是餐廳的性價比,消費者更願意選擇物美價廉的餐廳。

尤其是年輕一代,據資料顯示,46%的人把“超值”這項屬性放在位。在不犧牲利潤的前提下,餐廳可以適當提供一些短期的促銷產品,以吸引顧客。

餐飲新時代裡,80、90後已經成為主要的消費群體,他們除了追求菜品的口味,也看重菜品的價值、健康。

一些相對清爽、清淡的菜餚開始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而不是那些重口味的菜餚。近兩年輕食、簡餐、素食餐廳的火爆,也正說明了這一點。

隨著時代在變化,餐飲消費結構逐漸變得年輕化,80後、90後成餐飲消費商場的中堅力量。

另外,定製服務也成為另一種增長趨勢。現在年輕的消費者對個人體驗感追求越來越高,他們喜歡嘗試新產品,追求個性化。

數據化、智能化將越來越明顯

科技改變了餐館的經營方式和顧客對就餐體驗的要求。

比如移動下單技術、3D打印技術在餐飲業的應用、智能化的機器人服務員、高智能的無人餐廳、全息影像在餐廳的運用等等,使得餐飲的表現形式更多樣化,同時預示著未來餐飲將會更智能化,對人工的依賴越來越小。

外賣勢頭依然強勁,但競爭將更加激烈。

隨著外賣平臺的發展和成熟,外賣無疑是餐飲界關注的話題。

外賣市場也將進一步細分,逐步放棄“低質低價”的競爭,進入優勝劣汰的新階段,品牌化外賣餐飲更好。

總結:企業的走向是跟著市場大環境走的,尤其是從生活服務出發的餐飲行業,對市場環境的動盪極為敏感。

市場整體環境蕭條下,餐飲人不想做倒下的一員,首先得做好準備迎接變化。


吃貨大禾禾


2020年的餐飲,堂食不好做,外賣沒問題。

疫情結束,是餐飲人戰爭的開始

一方面:消費者對疫情的恐懼不會瞬間消失,真正意義上的結束應該到5-6月份。

另一方面:外賣需求增大,但是隨著復工,商家會在線上做廝殺。這時候看誰的運營強,供應鏈完善了。

總而言之:有挑戰,有希望;加油!餐飲人。


外賣之客


我個人認為,今年餐飲人應該調整心態,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總覽市場發展的方向,把重心放在食品安全和服務上,經歷疫情,消費者心裡已佈滿陰影,所以餐飲人要更加註重店面環境衛生,把控食品質量,重新規劃和佈局行業的發展。總結消費人群特點,轉變經營理念,服務於消費者所想,發展於消費者所需,希望餐飲人的2020一切順利!個人建議,僅供參考,謝謝!


平凡黃小妹


這個不可以想象,因為不可預知太多

本人小餐飲第九年,到現在還沒開門,也是在熬著

這麼長時間的休息,很是反思了

從一開始就不取巧,立意裡面沒有去迎合多數消費,全現場手工製作,無添加劑,只比周邊價位高一點點,想象中容易,從開始扔掉的食材裡面,慢慢撐住了,但還是與想象不一樣,位置絕對是很大因素,只是沒能力換了

再開業估計也就能撐三個月,晚上延長營業時間,加入頭條號,繼續努力吧


阿郎20110722


因為疫情影響,今年餐飲業可能最早要4月份才能營業,我也是做餐飲業的,我們現在要最重要的是要聽從國家指揮,大家一起舍“小家”去幫我們這個“大家”度過難關,才能迎接美好的春天,只有這樣餐飲業才能有美好的明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eec0001f072a8b9659c\

豆豆唉生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c300018d8d0c7bddf4\

賣柴火的小男孩


今年對餐飲人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一年,現在的情況已經發生了,沒有方法改變的了。這時我們心態必須要保持樂觀,保持清醒的頭腦,如果你的餐飲可以加入美團,餓了麼,可以把心思放在這塊,這樣也可以減少點負擔和壓力


私人廚師長


作為一名餐飲人,我們現在能的就是靜觀其變.然後結合線上線下找出路,餐飲不像其它行業,我們沒有人進店酒沒有收入.現階段可以規劃一下,相信春天很快會到來


小強8112


今年餐飲人都不好過,其實生意是慢慢做起來的如果你感覺生意實在是不好,那你還是另謀生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