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書法?

字曰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文化藝術之一,是中國元素符號之一,也是四大國粹之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文化之瑰寶,是祖先智慧的結晶,我們必須繼承與發揚這一傳統文化藝術,也是每個人應有的責任!學習書法對於中國書法發展史以及書法理論有系統的認識與瞭解,對於一些歷代書家名作風格風貌有更詳盡的認識,對於字體的演變也有深入的瞭解。學習書法可以提高文化及藝術修養,提高審美及辨別能力,磨練人的意志與耐心,可以修身養性,延年益壽,還可以在書寫當中得到無窮的樂趣,學生學習書法有益於身心健康,培養學生的專注力,耐力,智力等均有好處!如今國家出臺政策,學生考試時可得卷面分等等,總之學習書法益處非常多!因此我們要學習書法,傳承書法文化藝術!











錦業書法56662


到目前為止,應該還沒有人強迫別人學習書法,因此,學習書法的原因可以簡單歸結為四個字:興趣使然!

中國書法是以漢字書寫為基礎的平面線條藝術,歷史之悠久,群眾基礎之雄厚,藝術本身的難度等等都是世所罕見的,西班牙著名畫家、雕塑家畢加索曾經把中國書法評價為“藝術中的藝術”,可見在藝術家眼裡,書法的魅力都是至高無上的。

西班牙畫家畢加索

西漢文學家楊雄是最早揭示出中國書法與書法家之間內在關聯的人,他說:“書,心畫也!”。後世也有數不清的書法藝術理論家,如衛夫人、孫過庭、張懷瓘等等,前赴後繼,不斷研究、總結、探索、傳承書法的美學價值體系,終於把中國書法在漢唐時期推向藝術高峰。

書法家,書法理論家衛夫人

那麼究竟為什麼我們要學習書法?

首先,書法是中國國粹之首,是凝結了千千萬萬書法藝術家的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斷不能在我們這個時代,因為一些智能設備的興起,而把書法束之高閣。假如真的拋棄了書法藝術,往輕裡說,必是“敗家子”無疑,往重裡說,會動搖中國整體藝術價值體系的根基。

其次,書法藝術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在許許多多國家都有喜愛書法藝術的人們在為書法而痴迷,韓國前總統朴槿惠的書法就讓我們許多中國人汗顏,人家外國人都在學習中國書法,我們有什麼資格不去學習書法?

第三,國家層面上也在逐漸強調中國書法教育的重要性。據報道全國已經有很多學校在試點書法教育,學習書法是大勢所趨,是國家意志,我們當然必須要學習書法,這沒什麼好問的。

回答就到這裡,隨文附上我的近期書法作品兩幅,請題主及過路的各位,點評一二,永書我先行謝過!歡迎關注書法賬號“永書101”!


永書101


學習總得為點什麼吧。那學習書法是為了什麼呢?孔子講“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若說是為己,終歸成不了王羲之,寫不出《蘭亭序》;再說為人,這學書法似乎也不能經世致用。不過話歸話,認真起來,學書法還真是為己為人。

書法說起來就是個技藝。既然是技藝,學習起來自然就有方法。借用中國的傳統哲學陰陽來看,書法講究有內有外,內外兼修,書法的內外分別是什麼呢,內在是通過書法完成對傳統文化美的認知:外在的是通過形式展現。所以好的書法是講求“陰陽平衡”。學書法外在的看什麼?譬如說有時候,將寫的字拿出去讓人看,人家說:嗯,不錯。如果練了好長時間之後,外在都讓人看著不舒服,自己心裡也必然不會舒服,所以外在是一定要有的。但學習書法絕對不能“徒具其形”,所以內在也有要自己的認知,追求書法的神韻。再往上一個層次(道的層面),學習書法外在練的是柔美和柔和,內在練的是心性和心境。如果將練習書法比作“練功”,書法練習也分靜功和動功。

所謂靜功,說的就是心:心能凝結在一個點上。把心凝聚在寫字這一件事上,不散不亂不急不躁。不過在寫字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靜”的時候。比如說寫得累了煩了,那這一定是心境亂了,可能是最近有什麼事,也可能是本性使然。如果在寫字的時候怎麼都覺得彆扭,這其實就是心的對境,心的對境就反映出來你的心緒心性。可能最近一段時間,心情不太好或是事情不太順利。這時候不一定非得硬擰著把寫字堅持下去,這時候就要放下筆,去反思自己為何“不靜”,以求自己達到“靜”。所以靜功修的是什麼?不是一定要把字寫好,而是靜下來之後反察,方法就是反省自己,找自己的問題、調整自己。所有修行的靜功不過如此。

再說動功,動功實質就是通過運動來調氣息。動功雖說重點在於“動”,但一定是柔和的。動功的實質就是意念指引氣,氣推動著你的動作,就好像氣功。寫字的時候有節奏起伏的變化,筆底下的線條變化最體現心性的變化。寫字時氣息的流動,與傳統文化中的動功相合,由意念指引氣,推動氣息的流動。所謂寫字的節奏,正是心手相應,有無相生,這個時候筆之下的變化,是最能影響心性的。筆底下是特別亂的字,那你的心也是煩躁的。筆底下是乾淨、流暢的字,你的心情也必定十分舒暢。小的動作代表背後大的心境,正是由這小小的動作我們得以反察自己,完成內在的修正。

在動靜之中,體現的是書法的心法。如果你寫著寫著就煩,這是因為你靜不下來。寫字是件安靜的事,就好像彈琴會有渾然忘我的時候,練字的時候也會有段時間,覺得時間都沒有了,這就是靜之後生的定。如白駒之過隙,不知不覺就練了很久。如果能長久保持這種狀態不偏移,這種定就可能是若干時間。一天能定下來一會兒,就是靜功。

不過有的人只要徹底坐下來就容易胡思亂想,這時候有個過渡的方法(練功打坐的功夫),一手一處,這就是觀想(集中心念觀想某一對象)。因為靜不下來,就容易招來一些莫名的事,如果靜不下來就去找自己的結在哪,這時候應該反思自己。有時候出的意外,大家都不仔細想,其實意外肯定是有徵兆的,偶然之後都是必然。動功,就是用意念去指導氣息,用你的氣息去形成有形的字,你的思想和你的字,一個有一個無,合為一體,成為一個太極互相影響。這時候寫出來的字會反映出人的精神狀態。

最後回到我們開始的問題,為什麼學書法是為己為人。先說為己,書法使人心性安和,特別是對於現代人來說,缺乏的不是交際,而是學會與自己相處的能力,學會與自己相處,在寧靜之中得以明白自己,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再說為人,自知之後,能夠獨善其身,不讓他人為自己擔憂,也不為別人增添麻煩,雖不能經世致用,求得怡然自得,也算樂事一件。


字曰


書法是我國幾千年來璀璨文化的智慧結晶和瑰寶,漢字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作為中國人,無論在什麼時候都應寫好中國字,魯迅先生說得好,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明珠瑰寶,他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他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他不是舞蹈卻有舞蹈的節奏,他不是歌曲卻有歌曲的旋律。學習書法是美育的有效手段,學習毛筆字,毛筆書法,更重要的是繼承漢字文化,掌握漢字的寫法,從而瞭解漢字的本義。具備書法藝術的審美能力已經成為當今復活型人才必備的素養之一。

中國漢字經由毛筆書寫以後,頓時會產生出一種令人賞心悅目的美感,像這樣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不僅受到了中老年人的青睞,更應該得到年輕人的歡迎。毛筆字書寫內容都是國學名篇,很優美的詩詞,在潛移默化中豐富學識,提升文化素養,她不僅幫助我們認識繁體字,也不失為一種文雅的社交方式。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毛筆書法,傳播書法藝術的原因。

我們要堅持不懈的努力,為傳統文化藝術作出可貴的奉獻。







李啊啊呦耶


我在《學練和欣賞書法是趣學深學中國文化的高級藝術享受》一文中,系統回答了這個問題,文章較長,5000餘字,可以搜索看看。

文中探討了三個問題:中國書法的本質內涵究竟是什麼?古往今來從上到下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對書法痴迷不已、愛如至寶?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智能時代正在到來的今天和未來中國書法是走向衰敗還是走向興盛?

學習書法的根本目的是欣賞和享受書法的美,是一種集精神生產和精神享受於一體高級的藝術享受。書法的美集中體現在“四美”上,即藝術美、智慧美、人文美和實踐美,前三美具有美育、智育、德育功能,實踐美是實現美育、智育、德育的根本途徑。

實踐美學是中國的主流美學學派。書法藝術看似僅僅是一種紙上功夫,實際上它的美更多的體現在實踐美上。我把這種美劃分了四個境界。

第一是書法練習規範化的入道境界。

第二是書法創作個性化的悟道境界。

第三是書法精髓人格化的修道境界。

第四是書法藝術大眾化的興道境界。

有些著名的書法家只進入了第二境界。第三、第四境界沒有進入。其實第三、第四境界才是更有價值的。這也是絕大多數書法愛好者練書法的崇高追求個藝術享受。


福星上匠研習院學士


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書法發展方向問題。

這裡我說的書法是指毛筆書法,書法究竟該如何發展,在當今時代存在有何意義,這是當代書法家必須思考的問題!

從書法的發展來看,他一直都是從規範實用和藝術審美兩條腿走過來的,再加上上層社會的重視(如漢代就有以書取士,唐代李世民為王羲之推波助瀾,設書法博士,當然和現在的博士不同,等等)那時候你要考功名寫不好字是不行的,所以民國以前書法算是文人時代的書法,現在文人時代已經過去,書法已經從實用中脫離出來,那麼書法以後將走向何方呢?

我認為將來書法將走向美術學範疇,他將來只能往藝術方向發展,其實大家看看現在學唐楷的很少了,為什麼呢?主要是因為唐楷法度謹嚴,不太適合發揮性情,他更重要的是實用,到了宋代活字印刷的發明,也就是使文字的藝術性泯滅了,所以書法的發展將來向作品大,有藝術性發展,這也許是能生存的唯一出路!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學習書法呢?

第一,最重要的還是書法要傳承,當代人不能把老祖宗留下來的精品丟掉,這是我們的責任!

第二,書法美是最純淨的美,一旦你愛好了書法,就離不開他了,而這種美是朦朧的,富有詩意的,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意象美的體現,意象美重在意,也就是表情達意,他也是現代人藉以抒懷的一種方式!

第三,他也是磨練意志,提高人們境界的一種很好的藝術形式,因為書法是藝術中的哲學,書法無所不包,所有的藝術形式,所有的人文情懷都能反應在書法中!

第四,學書法也是愛國主義的體現,學書法你要對中國文字,中國文化有所敬畏,敬畏中國文字,怎能不對我們的先民,對偉大的中華民族創造感到自豪呢?

第五,修身養性,也就是修齊治平中的修身,一個真正的書法人,最注重的是人格的歷練,所以這也是學習書法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書法不但要學,而且必須學好,讓我們這些草根書法人,盡綿薄之力,為繁榮書法藝術而努力吧!

最後謝謝大家看完我思維混亂的小文!


半畝書畫


淘冶情操,鍛鍊身體


薛學彥


學習書法對今天的人來說,尤其有必要,且這其中的益處很多。從老一代的書法家如徐無聞、啟功、謝無量等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書法之於日常生活,是一種生活方式。

首先,學習書法,不是為了當書法家。儘管在今天,書法家遍地都是,但多數都是瞎寫,以至於吹成大師,或者大神。但多數時候,這是荒誕的說法。

其次,練習書法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天霧霾深重的情況下,不再適宜戶外運動,而室內活動,除了運動器材之外,就是練習書法了。我認識的好幾位書法家雖然是達到七十歲的高齡,依然每天練習。據說,這比跑步更有益於身體健康。

再次,學習書法,是可以去除浮躁氣。要想寫好一筆毛筆字,就得平心靜氣地一筆一劃地寫下去,如此可以去除浮躁、戒除焦慮。尤其是對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更是有效。

第四,學習書法,是一種修行。誠然,修行無處不在,但學習書法,卻是最適宜的方式,說到底,在筆下的一張一弛,都是書法有度,這才顯示出自己的個性。

雖然說書法歷代多有精品,但每一種書法字體、氣勢都有許多差異,而今天的書法家欠缺的是學習能力,而多了所謂的創新,也就難免誤入歧途。

坦率的說,今天的許多書法名家、大師,是進入不了中國書法史的,多數人連匠人都不配。那麼,這花花綠綠的書法世界,高下之分也就容易確定了。

我讀過不少老一代書法家的理論文章,那是婀娜多姿,神態婉儀,都有不同於今天的氣象。然而,考察今天的書法家,多數是比不上了。但論世俗能力,卻常常超過千人,這是悲劇的所在。


朱曉劍


書法是我們中國的文化藝術,書法具有豐富的內涵、博大精深,人們在欣賞書法的時候能夠感受到書法的美、豐富眼界、得到心靈的美化。

練習書法能夠讓我們學到更多的書法知識,提高整體修養,主要是有下面的幾點。

一、字是“門面”,能夠寫得一手好字,是可以讓我們整個人生都有很大改變的, 並且書法是很有實用性的一門藝術。學習書法最基本的就是從寫字開始,一般我們寫字的主要原因就是為了記錄或者交流感情,一般寫得比較整齊規範的字,唐人看了能夠賞心悅目。如果字是雜亂無章,沒有規律,隨心所以得抒寫的話,就失去了文字原本的價值了。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今社會,寫得一手漂亮的字,不管是在學習上、還是以後的工作和自己的生活中,都會給別人留下很好的印象,也能夠增強我們自身的信心。

二、書法可以修身養性。 學書法能使人變“靜”,培養人的專心、細心、耐心和毅力等優秀品質,從而提高人的整體素質――這是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當一個人的心靈處於寧靜狀態時,其思維質量和辦事效率是最高的;現在的社會生活節奏變快,但是人心就比較容易浮躁、做事情也是馬馬虎虎的、缺少了耐心。

三、書法可陶冶情操。

書法的內在規律決定了習書的嚴肅性。這對於學習書法的人就有一定的要求了,必須要劇本一定良好的心理狀態,用強烈的對學習的熱情,和誠懇的態度來對待,必須要勤奮,必須堅持練習,也一定不能間斷練習,否則必將一事無成。




娜太極


正如你所說的,目前人工智能越發普及,人類科技也是日益發達。人們寫字的機會也是越來越少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人類學習書法就沒有了意義。

書法不僅僅是書寫漢字那麼簡單的事,他是人類情感灌注和融合的產物。

正如人們說的那樣,是不是錄音機出來了我們就不用說話了?機器翻譯出來了我們就不用學外語了?照相機出來了我們的繪畫藝術就該拋棄了?



答案很顯然是否定的。書法會是受到一定程度的衝擊,但是並非沒有了意義。現在人學書法更多的是出於興趣、愛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