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不一定每个人都优秀,但有些人很珍贵

疫情在家的这一个多月,倒也没有多无聊,每天都还有些事情可做,大概就是看看书看看电影,陪陪家人唠唠嗑。眼下这正值春暖花要开,疫情大有好转,不由得都打算起了未来。


回到家读完的第一本书是路遥先生写的《人生》,在我的书单里有一项是不可或缺的,就是经典文学名著。我发现自己读的书越多,对书就越挑剔。但是人文经典这一大类,是可以闭着眼选择的,比如《穆斯林的葬礼》、《人生》等等。事实证明就是,这类书读完真的很过瘾。


起初《人生》这本书是初三的妹妹想读,回到家他们都跟我聊这书很好看,于是我就抓起来一口气看完了,也有了一些心得。


大概喜欢一本书有一个原因就是会和书里的故事发生共鸣,《人生》的男主人公高加林高中毕业,在那个年代,高加林在村子里算的上是读过书的人,他一心想要走出那个生他养他的农村,他无比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父辈们没有的爱情。此刻的我,在高加林身上看到了一些自己影子。我也从农村出身,也多少读了点书,看了一些外面的世界,这些东西就像种子一样在身体里生根发芽,长成了一些自我意识,渴望着和父辈们不一样的生活。也像高加林一样,多少会有一些傲娇,但是这一切都要感恩我所生的时代和父辈们为我走的路。


读完这本书,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是高加林,是选择巧珍还是黄亚萍。巧珍没有读过书,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喜欢高加林,喜欢到可以付出她的所有。高加林还没去县城工作的时候,他们在一起的日子应该是巧珍最开心的时光,因为她太喜欢高加林了。后来高加林得到了一份他渴望的县城工作,又遇到了在广播站工作的高中同学黄亚萍,他们互相写诗,他们聊各种文学,高加林感觉自己已经是外面世界的人了,他和黄亚萍走到了一起。最后的结局是高加林县城的工作出了意外,又回到家乡,那曾经疼他爱他的巧珍嫁给了村里的农民马栓,黄亚萍和他的父亲离开了县城去了南京,故事到这里就结尾了。


有人说高加林太对不起巧珍,已经忘记了自己是谁。有人说高加林和巧珍在一起只能聊聊家里的老母猪又生了几头猪,黄亚萍给她的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再回到刚才那个问题,如果我是高加林我会怎么选择?这个问题着实让人纠结,但是我也可能会和高加林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出不同的选择,也不能埋怨高加林,他心里有远方,他有他的追求,就决定了他会做出这个选择。书中的巧珍姑娘,主动善良,热爱劳动,她理解她亲爱的高加林,没有一丝怨言。我是打心底里喜欢巧珍,也为她的遭遇愤恨,为她感到不公,但值得歌颂的是,她勇敢追求过她深爱的人,即使注定了走不到最后的结局。


我只是觉得无论走的多远,遇到多少优秀的人,要始终记得巧珍身上的那份珍贵,优秀会有更优秀,但珍贵错过了就一生错过了。


故事的最后路遥先生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高加林又回到了农村,至于以后的高加林会怎么样,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个高加林。结尾说了,两个人都已经离开了,我觉得那就应该往前看,儿女情长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对于高加林来说,他有知识,有追求有理想,就有属于他更多的诗和远方去追求,他还有很多路要走。


封面上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要几步”,在遇到那个合适的她时就不要犹犹豫豫,患得患失,错过了就是人生的遗憾。在没有遇到之前,也不要将就,将就就像没有味的水,寡淡无味。不一定每个人各方面都很合适,但愿能够志同道合,精神共鸣,有一份独一无二的珍贵。


强烈推荐路遥先生写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