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如果說外國文學史上至今為止要選擇一本心中最佳的話,無疑我會把票投給菲茨傑拉德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為什麼這樣說,大概是被菲茨傑拉德的獨具匠心所折服。


實在感嘆於其敘述的優美語言,讀來令人回味再三;人物刻畫之處入木三分,稜角分明;對人性和世俗亙古不變的真理傳達得悲愴而嘆息。


文學評論家在對菲茨傑拉德的讚譽中曾這樣稱讚過他," 有能力抓住一個時代的韻味,一個夜晚的芬芳和一首老歌的情調"。


我想在每一個男孩成長的生涯中,或多或少都讀過或聽說過蓋茨比的故事。


該書在美國被指定為中學生必讀書目,一度擠進了美國票選"二十世紀百大小說"中,高居榜眼。


總的來說,初讀此書的許多人都有這樣的感受:《了不起的蓋茨比》講的就是一窮小子戀上富家女初戀,為愛而生,為愛而死的故事。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而初戀在男人心中,大概是永遠過不去的一道坎。


有人曾在知乎提問:


"你還喜歡初戀嗎?"


我想無論男女,其實談不上喜歡還是不喜歡,但凡聽到一點關於TA的事情心裡都會咯噔一下,還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要關心"TA"。


就像一個高票答主貼的回答:


"我什麼都沒有忘,但是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放。"——史鐵生


蓋茨比就是故事中的那位男主角,他在年輕的時候與故事的女主角——黛西,有過一段很美好的初戀。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一個來自底層社會的窮小子戀上上流社會的大家閨秀這在任何時代都將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同理,蓋茨比被黛西的父親警告,遠離他女兒。


戰爭的號角吹響,蓋茨比作為軍官奔赴前線。退役後,懷著對黛西的愛,他無法以家徒四壁的窮困潦倒身份迎娶黛西,於是暗下決心打拼好一切再去找她。


收到蓋茨比不能歸來迎娶她的信,黛西傷心欲絕,沒過多久她就嫁給了來自芝加哥的上流社會世襲公子哥湯姆.布坎南。


五年之後,蓋茨比搖身一變成為了擁有巨大豪宅的磚石王老五,他通過當時美國社會的禁酒令的政策下走私酒精等非法勾當賺得盆滿缽滿。


蓋茨比在黛西居住的東卵對面買下豪宅,夜夜笙歌,舉辦豪華派對,無數的社會名流往返於此,而蓋茨比只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等到黛西光顧。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可惜,他從來沒有等來過黛西。他每日晚上站在碼頭遙望黛西家門前的綠燈,放佛那就是他的夢想,他的黛西,綠燈與他之間的距離就是他苦苦追求的一切。


文中的敘述者也就是見證一切的尼克.卡拉威,機緣巧合之下住到了蓋茨比的豪宅旁邊的小屋。


由於尼克與黛西的丈夫湯姆是耶魯的大學同學,黛西又是尼克的遠方表妹,蓋茨比找到尼克請求他幫助與黛西的重逢。


黛西與湯姆婚後過得並不幸福,但是黛西又貪念他的錢沒有結束這段婚姻。


重逢後的黛西與蓋茨比都很興奮,蓋茨比無比渴望一切回到過去,回到他跟黛西相戀的那個時候,他固執地想要黛西離開她的丈夫,跟他在一起重新開始,回到他們當初因遺憾未果的愛情。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可是他沒有想到,回到過去是多麼難得一件事。


蓋茨比鼓動黛西與湯姆攤牌,說出她並不愛湯姆,她真正愛的人是蓋茨比。等到了真正攤牌的時候,黛西卻遲疑了,她無法確定這樣做對不對。


在那個燥熱的午後,他們一行五個人,在三人之間尷尬的對峙下氣氛異常難受。


回途中黛西開著蓋茨比的車不小心撞死了她丈夫湯姆的情婦。湯姆布坎南將計就計把這一切嫁禍於蓋茨比,蓋茨比也因為替黛西背鍋被情婦的丈夫一槍殺死。


末了,蓋茨比的葬禮上黛西沒有出席也未解釋一切,她早已與湯姆遠走高飛,而傻傻的蓋茨比替她頂罪,在自己的泳池裡等黛西打來的電話。


可想而知他什麼都沒有等來,等來的只有死亡。


見證一切的尼克替蓋茨比舉行了葬禮,那些曾經巴結蓋茨比的社會名流,那些曾經在他家夜夜笙歌的飛蛾般的男男女女沒有一個來出席葬禮,甚至曾經提拔過蓋茨比的沃夫西姆也因為怕牽扯自己而拒絕現身。


沃夫西姆說道"我們要明白,講交情要在人活著的時候講,人死就沒有交情了。"


這一切是多麼的可悲,不禁感嘆世俗是多麼地蒼涼。


執著努力的蓋茨比換來的竟是這樣的結局,或者說他一手打造的夢想無情的摧毀了他。他深知黛西的聲音充滿了金錢的味道,黛西背叛了他,他卻坦然的說著"這是我個人的事情"。


除了看出他對這場戀愛投入了無法估量的感情和想象,還能有什麼解釋呢。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當他在家裡始終沒有等來黛西電話的那個時刻,尼克內心悲痛萬分的,他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儘管他對蓋茨比談不上喜歡,但此時此刻卻多了一絲尊敬,反觀之他自己所處的紙醉金迷的上流社會則令他更加深惡痛絕。


"如果我的設想沒有錯,那麼他肯定已經明白他失去了原來那個溫暖的世界,已經為懷有一個夢想太久而付出高昂的代價。他肯定抬起過頭,透過那些可怕的樹葉,發現天空是如此的陌生,而當他發現玫瑰是如此的醜陋,照耀著稀疏青草的眼光是如此的殘酷,他肯定會感到不寒而慄。他宛如處於一個新的世界,一個具體而又虛假的世界,在這裡,可憐的幽靈呼吸著空氣般的夢想,漫無目的地飄來蕩去……"


看穿一切的尼克慶幸曾經對蓋茨比說出"他們都是爛人","那幫混蛋全部加起來也沒你高貴。"


一如尼克所言,湯姆和黛西他們都是自私冷漠的人,他們把東西打碎,毀掉別人的生活,然後龜縮到金錢,巨大的冷漠或者隨便什麼讓他們蠅營狗荀地相處的東西里面,讓別人來清理他們留下的殘局……


執著落寞的蓋茨比、虛榮自私的黛西、謹慎自省的尼克、傲慢吝嗇的湯姆…..等等一群人撐起了這部舉世著作。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小說高明之處在於這種人物原型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彷彿故事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中。


"我坐在沙灘上遐想古老而未知的世界,忽而想起了蓋茨比,他第一次見到黛西家碼頭末端的綠燈時,肯定也感到萬分驚喜。他走過漫漫長路才來到這片藍色的港灣,肯定覺得夢想已經離得非常近,幾乎伸出手就能夠抓得到。他所不知道的是,夢想已經落在他身後,落在紐約以西那廣袤無垠的大地上,落在黑暗夜幕下連綿不絕的美國原野上。"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許多人為這樣一個痴情執著的蓋茨比而感到悲哀,為黛西的虛榮背叛而憤怒,為社會的不公而嘆息。

在蓋茨比的葬禮上,他的父親帶來一本書,那本破舊的書的空白頁上有"作息表"日期是"1902年9月12日",下面寫著他的一日計劃,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


該作息表的第一個發明及使用者是美國曆史上的國父"富蘭克林",看過富蘭克林傳記的人都知道富蘭克林傳奇的一生正是從小嚴格要求自己,儘管家境貧寒,但經過不懈努力,白手起家最終收穫成功的故事。


富蘭克林是"美國夢"的實踐者,是美國年輕人心目中深受喜愛的前輩。


蓋茨比效仿富蘭克林,努力提升自己的修養,走出西部,努力改善自己的階層,這場階層的跨越流動最終無情失敗了。


聯想到作者菲茨傑拉德自身的經歷,他塑造的蓋茨比很大部分以自身為原型,在他的許多著作中,都是以一個窮小子愛上富家女的悲劇遺憾而結束。


菲茨傑拉德也來自西部,也曾年輕時戀上有錢人家的大家閨秀而被甩,也曾參軍,年少因為才華和運氣而出版的書籍為他帶來的不菲收入才得以取得上流社會的嬌妻。


但年輕時候的初戀,那段因貧窮而被嘲笑的愛情在他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深深地影響了他後續的所有創作。


蓋茨比是菲茨傑拉德的化身,他作品中的其他男主角也帶著他的影子。


菲茨傑拉德厭惡世俗討厭的條條框框,他抨擊人們心中的錯誤定義的"美國夢"——那些以為上流社會的生活,也就是擁有更多錢財、享受更豐富的物質條件。


他為自身年輕時候的遭遇而痛訴,為這個世俗社會的階層跨越的苛刻而憤懣。畢竟,當一顆渴望愛情的真心擺在現實跟前,除了被人踐踏得一文不值還能奢望什麼呢。


年少時真切的愛戀,宛如牆上的白月光,白月光,在心裡某個地方。正是因為有了遺憾,一切才變得珍貴。


想起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道"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


一句話道盡世間真理。


無法言喻小說中的蓋茨比和黛西在一起的生活是否就一定完美,是否不因財米油鹽而爭吵,我想這很難,畢竟這是生活啊。


人的本能如此,總在渴望更好的,沒有得到的永遠在惦念,得到的也難免會在時光的流逝中失去光彩。


話說回來,蓋茨比或者菲茨傑拉德就那麼愛年輕時候的初戀嗎?


也許,也許,他們更愛的是自己,愛的是那個夢想中的宏偉高大的新身份,那個象徵著自己為之努力奮鬥的成功階層跨越身份。


黛西呢?她就真的受盡千夫所指嗎?


如果時光倒回我十七八歲的年紀裡來評價黛西,我或許會指著鼻子罵她太可惡,是個十足的壞女人,忍心辜負那麼愛她的那樣一個人。


黛西的確虛榮自私,可她也是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女人。事實上在面臨現實的選擇上,她只會做出最優選擇。


豆瓣13萬人好評的書,屌絲逆襲高富帥重尋初戀被美國人翻拍過5次


試想蓋茨比來路不明的錢,隨時都有可能被抓去坐牢的風險,她還會放下湯姆世襲家族堆出來的金礦離他而去嗎?!


她愛過蓋茨比,可她也貪戀安穩,也想要能夠抓得住的安全感,這些是蓋茨比無法給到她的。


黛西與蓋茨比之間,註定無法再續前緣。


短暫的魚水之歡可以緩解她空虛寂寞的婚姻,卻不足以讓她放棄現有的一切。


權衡利弊,擇優而選。


這是人的本能。


我很難過,魯迅說"悲劇就是將美好的東西無情地毀滅給人看。"


亦如菲茨傑拉德所言:所有偉大的小說,最終都會指向一個方向,虛無。所有的人生,都有一個共同的結果,夢碎,人亡。


不禁讓人想起小說的結尾,也是本書作者菲茨傑拉德的墓誌銘:


"於是我們奮力前行,小舟逆水而上,不斷地被浪潮推回到過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