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帶給你什麼思考,可以分享一下嗎?

尋樹人


聽說這本說很久了,卻一直遲遲未買。我害怕,自己定力不夠,陷進書中拔不出來。心中千種害怕,抵不住心中萬種好奇,掙扎許久,還是買了書。

把書買回來後,發現自己想多了。由於自身知識淺薄,很多知識並不能完全理解,更不會有所謂的代入感了。

看完整本書後,確實很震撼人心,也刷新了我的固有認知。

如果,這本書當作一本小說看挺好,如果非要追究到底是否真實,那真的是魔幻世界,會陷入其中拔不出來。

作為一個淺薄的人,我理解的精神病是瘋子,無法與人進行交流,有暴力傾向,有自殘行為,吐字不清,精神不清楚。

但是,在這本書中,他們的形象不是這樣的。有部分人,他們知識淵博,邏輯思維縝密,推理能力和說服能力一流,把普通人三言兩語就繞進去了;有的思維和行為自成一體,陷入自己的世界無可自拔。有的人……

正如這本書的書名,《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一樣,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而已。這個是作者的疑惑,同樣是我看過書後的疑惑,該怎麼定義這群人才合適呢?與其爭論真相,不如思考下這本書帶給我的啟示吧。


固有思維

什麼叫天才,你的言語異於常人,人們卻有信服理解,取得常人無法達到的高度,或許就被稱為天才。

什麼叫瘋子,或許做了和天才說了一樣的話做了同樣的事情,不過是沒有獲得人的支持而已。

你的言語突破了大眾所接受的教育,所理解的世界,不按常規生活,人們無法理解你的這種言論和生活,雙方無法交流,誰也沒有辦法說服誰,這時候誰是瘋子,誰是言論的少數者,或許誰就被認為是瘋子。

看似他是一個病人,和普通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嗯,他精神有問題, 是精神病患者。

開一個腦洞,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他是一個正常人,一切行為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生活的一個人而已。他的思維太超前,而大眾根植於腦的思想模式沒有辦法理解這種生活模式。

這個世界是大部分普通人制定遊戲規則運行的世界,已經形成了固有認知和生活方式。而他卻不安常理出牌,說這一切是不合理的,這太匪夷所思了吧。帶給大家太大的衝擊,怎麼可能會實現。所以,被認為是瘋子。

其實,我們打破慣有思維,換一個角度看世界,或許就可以得出這個世界真的不是固有模式說所看到的世界。他不是瘋子,只是看世界的角度不一樣而已。

我們很多時候會笑罵一個人是瘋子,為什麼呢,因為做了普通人做不到也不會去做的事情。執著,也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吧。正是因為他們的執著,懂了許多普通人不懂的知識和見解,或許不是他們胡言亂語,而是他們所知道的知識太超前,不適合現在的世界而已,是非對錯,多年後才知道。

從拋開書中的主人公的的想法來說。我依照思維這個角度來看,平時大家難意接受的事情何其的多。每一次社會的進度,科技的發展,第一次提出的人,都曾經被認為過是瘋子吧。


異類—刻板印象

人的大腦構造很奇怪,可能有的人真的會有一些特殊的技能,這是真實存在的事情。你可以有這種特異功能,但是你不能表現出你的特別,不然人們的普通價值觀無法接受你的存在,就會被認為是異類。

雖然,我沒有遇見過這種人,可能這種特殊能力真正的存在,這個世界上本身就有許多無法用科學解決又真實存在的事情。

有一句話說,命運中所饋贈的禮物,早已暗中標好了價格。假如,世間真有特殊技能的人存在。自身擁有的超出承受的能力,在普通人看來酷炫無比,得到的人才知道真實感受,也正在承受非人的痛苦。

不追究事情本身的真相,暫時不討論真的擁有特殊技能還是臆想的結果。異類是怎麼樣定義的呢,他們的表現行為有那些呢?

小時候,我們看見有人染了頭髮、身上紋了文身、穿衣風格奇怪,曾經被稱為異類。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維在改變,越來越開明。對於,異類的觀點也在變化。

什麼叫異類,是表現行為和個人風格太過強烈,嚴重和大眾不符合,這個是刻板印象。我試問自我,也是膚淺的一個人,和大眾並區別。

不過,我私自認為,一個人只要不犯法,不違背道德,不傷害別人,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至於旁人,無權干涉,也沒有任何權利去評論。


學會告別

看完後,書中有兩個愛情故事很感人。一個是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她依然堅定地相信丈夫在世。每天和丈夫說話,吃飯放兩副碗筷,相處模式就像丈夫在世一樣的相處,神情平和自然。你看到這一切,你彷彿也看到了真實的存在畫面的,一切都是溫馨動人的。

另一個是一個男人,常常會在醫院太平間偷屍體,做人體試驗。剛開始聽著會認為這個男人很變態,喪心病狂。瞭解到真實原因後,心裡會多一份同情和動容。

做法變態的男人,這一切的真實原因是因為妻子去世了,希望通過做實驗企圖復活愛人。他接受不了自己朝夕相處的愛人離開自己的事實,企圖讓深愛的人復活。

看完這兩個故事內心覺得很難受,這份沉重的愛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人們常說人走茶涼,夫妻大難臨頭各自飛。雖然,愛是不需要做出格甚至轟烈的事情來表達愛的的程度的,卻不可否認通過這樣的表現,讓我們看見了愛的深沉。佛常講放下,放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卻有很多人寧願為魔也放不下呀。

正是因為放不下,才病急亂投醫,做出缺乏理智,違背常規的世俗的事情來吧。也因為,現實太殘忍,接受不了,所以為自己虛構了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裡,一切都沒有變,一切都還是最初美好的樣子。

活在世界上,我們是需要謊言存在的,真實的世界赤裸裸,不是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強大的心臟能夠承受的。他們是瘋子嗎,是的,他們做的事情違背了現實社會,違背了事實真相,一切都是假的卻堅信那就是現實;他們是瘋子嗎,不是,只是因為心中尚且抱著一絲希望,只是不願意相信那是真相,只願意相信自己看見的,那一切都沒有變,他還在我的身邊,沒有離開我,他還在,他一直在。

愛情讓人一念成為好人,一念成為壞人,愛情是這個世界上永遠無法用科學解釋的特殊存在。

人是由社會關係總和構成的,從不是獨立存在。從出生那個開始,我們看見圍繞在周圍疼愛的人很多。不可避免,隨著長大,越來越多深愛的人離開自己。年紀越大常態,離開的人越多

生老病死,是一輩子需要學習和接受的事情。學會接受離別,告別過往,然後好好生活。這不是無情,是人生常態。你愛的人,肯定會希望自己可以好好生活下去的,不希望陷入悲痛走不出來的。

事情的真相

這個世界的本質是什麼,這個世界所有的生物是不是都是不同的,真的有去區別的嗎?對於這些問題,有人置之一笑,有人執著於此,越陷越深,被人稱之為瘋子。

其中,我很喜歡其中一篇《永不停止的心臟》的文章,生物學家在得了精神病又痊癒後說的一段話:“其實,我想通了很多很多。生和死,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尊重生命;生命是否高貴不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存在。在自己還有生命的時候,在自己存在的時候,帶著自己那顆人類的心,永不停息地追尋那個答案。有沒有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充滿期待。就算會質疑,就算會問為什麼,那有怎麼樣?不需要為此痛苦或者不安,因為人類就是這樣的,就是有一顆充滿好奇、期待、希望,永不停止的心臟。”

這段話我看了有幾遍,很喜歡它,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以前,我有時候也同樣有這樣的困惑,喜歡追根究底,想問題把自己越想越煩躁,走入死衚衕出不來,越困惑越想知道答案。現在,我明白了不是每件事情都是有答案的,想不到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充滿好奇的心。

正如這本書的名字《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一樣,或許只是一線之隔,或許只是角度不一樣而已,或許只是太愚笨而已,或許、、、、、、我們不要被表面迷惑,或許撥開表面能看見另一面。

無論怎樣,思考始終是一件很好玩,很值得尊敬,很了不起的事。一念之差,可以立地成佛,也可能會墮入魔道。

人的一生,需要不斷告別過往,不斷強大自我。漫漫長路上,遇見坎坷不計其數,需要有修復內心的能力,需要與自己融洽自處,達到內心的統一。


一地雞毛還有陽光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帶給你什麼思考,能分享一下嗎?

書的案例亦真亦假,不要信也不要不信,就當看故事,開闊思維好了。看這本書不要帶任何的批判色彩,無論好還是壞。

這個世界存在很多未知,沒必要去糾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就像最後一章,那個“動人的女人”說的,喜歡就去做好了,別人想什麼那是他們的自由,跟我沒關係也不感興趣,我不負責他們。

這麼說,看似有點不負責任。

但話又說回來了,我表達我想表達的,你曲解了我的意思,那是我的責任嗎?從古至今曲解佛陀、耶穌的人那麼多,是他們的責任嗎?

心靈的高度沒到那個點,思考的深度沒有那麼高,強行曲解別人的“精神狀態和層次”。受傷了,把原因歸結給別人。這種行為本身就是不被認可的,但每個人都仔細想想,是不是自己從小到大一直都在做類似的事。

大結局是作者找到了精神世界的大門鑰匙,放棄繼續通過物質的方法去理解精神。

我想說的是,精神病人和我們眼中的世界不同,但是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著自己的歡樂與悲傷,有著自己的心理活動,請給他們一些尊重,尊重他們的思考,尊重他們的信仰!





媚芝3


在看書之前就聽說過這本書,也聽過別人關於這本書的看法,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那一句“看看就好,不要當真”,而此後,我看過這本書向別人介紹這本書的時候也是這樣說的,我認為,或許就是這句話影響了我的看書體驗,但這句話卻至關重要,以防有人走火入魔。正是這樣,我在看書時總是提醒自己,看看就好,不要多想。這使我違背了當時看這本書的目的。這本書最開始是我問輔導員讓她給我推薦幾本心理學方面的書,以此來增長我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本以為看這本書我會分析一下書中的每個人心裡是如何想的,甚至不自量力想要分析一下他們是如何成為“瘋子”的,但是因為那一句話,我便放棄了所有,把這本書當成是休閒打發時間來看。

其實,天才和瘋子真的有區別嗎?量變引起質變,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當人聰明到極致,不被所有人所理解,那不就是我們平常所理解的瘋子了嗎?天才和瘋子都是和普通人不在一個世界裡的人,這樣看來,天才和瘋子便沒有什麼不同了。天才和瘋子都是視角和我們不一樣的人,在短時期內都是瘋子,不同的是,天才說的話在科技的發展下被證實,而瘋子說的話沒有被證實,但又怎知是不是時間太短,在更長的時間跨度下,瘋子的話也會被證實,而那時,瘋子的話已被遺忘,瘋子和聽過瘋子說這些話的人也早已死去。

看這本書,我總是不知不覺被那些所謂“瘋子”的話繞進去,我想,這大概是作者的目的,讓我們去看看“瘋子”們的世界,或者,作者就是“瘋子”中隱藏的比較好的那個,就像是書中那個能鼓動其他“瘋子”的那個“瘋子”一樣,作者只是想讓我們也變成“瘋子”(笑)。

但是這本書依然有許多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

第一,這本書涉及到了許多物理方面的知識,比如“四維蟲子”、“生命之章”、“時間的盡頭”等等;還有關於生物及進化方面,如“進化慣性”、“女人的星球”、“超級進化論”等等。這是一個大方面的對於整本書比較印象深刻的地方,不僅感嘆於作者寫這本書的強大的知識支撐,還更堅定了我對於瘋子和天才只有一線之隔的想法。在科學的歷史上,當科學家們的超前思想還沒有被思維被自己的感官侷限的人們所接受時,這些科學家們也是被當做瘋子來看的,我們又怎知,這些所謂的“瘋子”說的話到底是不是有道理,是不是真的?我堅信,存在即合理,所以,即使在生理上他們或許確實和一般人不同,我們也不應該剝奪他們“說”的權利,即使真的是瘋言瘋語,那被用來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樣的書也沒什麼不好的。

第二,“飛禽走獸”篇,那個19歲的女生能把人看成是動物,而這些動物是和她看的那個人性格比較相像的。作者是一隻蜘蛛,寫字就是在織網;媽媽是隻貓,小心謹慎,為人精細;爸爸是一種魚,平時慢條斯理但充滿好奇;自己是鼴鼠,開朗,但是膽小怕事。對於這篇,我甚至覺得自己也有精神病傾向,因為我也有相似的想法,只不過我不是真的“看到”,而是自己想的。我一直覺得高中化學老師特別像熊貓,行動緩慢,胖的可愛;班主任像是孔雀,時不時開個屏招搖一下;生物老師像是袋鼠,經常把孩子帶到辦公室,對待學生也像對待自己孩子那樣認真負責。我覺得這是一種“通感”,人的性格總會和那麼一種動物的習性相似,或許這就是作者所說的“返祖現象”吧。

第三,“女人的星球”這一章讓我覺得很好玩,我認為這是作者的一種調侃。男人永遠不懂女人心中是怎麼想的,他們不會明白為什麼香皂和大寶能解決的問題那些女人非要用洗面奶面膜粉底BB霜眼影腮紅口紅散粉來解決;為什麼衣櫃裡全是衣服還要買衣服;為什麼口紅不等用完了才買新的;為什麼生氣了怎麼哄都哄不好……這些,在文章中誇大成了地球早晚會被女人所征服。以上所提到的種種男人不理解的女人的行為都是因為男人的Y染色體比女人的X染色體少一大截,而人和大猩猩基因的相似度高達99%。那個“瘋子”認為,男人不理解女人的行為就像是大猩猩不理解人類的行為一樣,男人比女人低一個等級。我只當這是作者的一種調侃和幽默,但也從中看出了一絲女權的意味。

第四,“大風”這一章讓我有其他方面的看法。在這一章的末尾,作者的朋友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那是隻有靈魂才能感受到的大風,那我們該怎麼辦?”這使我想到了經濟危機所引發的種種後果。經濟危機對於那些走在經濟前沿的人來說,造成的是巨大的影響如破產或者是企業遭到重創等等,而對於普通人來說,或許只是簡單的物價上漲或者是電視裡的一條新聞。原因就在於在經濟危機這樣的“大風”裡,普通人並沒有達到企業家那樣的高度,所以對於“大風”沒有那些企業家那麼明顯的感覺。這就又回到了那個問題,“如果這是隻有靈魂才能感受到的大風”,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感謝我們的無知?

第五,關於其他的章節,整體對我影響較大的就是那些關於非人類非自然力量對於人的影響,有像“楚門的世界”那樣比人類高級的生靈操控著人類(“偽裝的文明”)的那種。其實當時看“楚門的世界”時對我產生了挺大的影響的,看完那部電影之後我都挺長時間都對著鏡子仔細看,看裡面是否有小攝像頭。還一直告誡自己那只是個電影,是假的,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總而言之,看完這本書,對作者的感慨大於對這本書的感慨。如果這本書真的是作者對他溝通過的所謂“精神病人”的交流所得到的,我感慨作者的耐心與細心;如果是作者全憑自己大腦所得,我感慨作者獨到的思考和見解。不論如何,是這樣一位作者,寫出了這樣一本令我敬佩的書。或許它並不會對我的心理學學習方面有很大幫助,但會對我的平時學習,思考方面有較大影響。我知道我沒有資格對這本書以及作者有任何評價,以上也只是我的個人見解或許我以後能成為比作者更成功的人,但“成功”並不是簡簡單單就能評判的,在“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方面,作者的成功無人能及。而我,在以後的道路上,也必將有超越作者和這本書存在的地方。


貴嶼馬


當時衝著名氣看了這本書,看了幾篇就看不下去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還是談談我的感受。

首先,如果單獨談論內容,這種類型的應該是我非常感興趣的,而且挺新鮮;讓我討厭的是作者都敘述方式。

一方面,作者可能想要讓人思考二者界限,或者表達為,所謂的“精神病患者”有著與眾不同的閃光思想。但另一方面,作者的表述中總是包含著過多自己的情感。舉例來說,他聽了一個“患者”的想法,感覺非常正確,並對此感到震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對於“正常人”說出“正確的觀點”是不會感到震驚的,而作者的這種表述,本身就建立在“精神病人不正常,所以不該說出這種邏輯清晰的觀點”這種思想上。

讀了幾篇故事,感覺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太多。我由於沒有接觸過“精神病患者”,所以我對他們的看法一篇空白,根本不存在偏見或者偏愛。我對他們的思想感興趣,但是對作者的情感不敢興趣。而這本書的表述,讓我讀出一種“啊,讓你們有偏見,看看,精神病患者也有天才的想法!”的感覺。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作者想要強行灌輸給我某種思想,而不是讓我從故事中提煉出自己的思考,這種感覺讓我直接放棄了這本書。

有些人稱這本書是“報告性文學”,我個人才疏學淺,不知道報告性文學中是否該有如此濃烈的個人情感色彩,但我情願把這本書當做是個人(作者)的經歷,一本小說,甚至不會把這本書當作是作者為患者寫的外傳。

我內心中的優秀的“外傳”,推薦與此書類似題材的丹尼爾 凱斯的《24個比利》。這本書雖然是丹尼爾站在密立根的角度寫的,可能會偏向替密立根說話,但是全書中作者儘量隱藏了自己的存在,不表達自己的看法意見,此為某人記錄某人的外傳。

而我覺得優秀的“報告性文學”,推薦李銀河的《同性戀亞文化》。這本書在中國的同性戀研究中比較有權威,裡面也對中國的同性戀情侶有過直接描寫。讀這本書時,我感覺在瞭解這個群體的真實情況,而不像《天才》這種感覺被強行灌輸,甚至是拿“精神病患者”這個詞語炒作。

至於《天才》裡的“患者”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沒必要問其他人怎麼想。


cattove


沒看過這本書,但單看書名我就敢斷定這本書是毒雞湯一類。

理由很簡單,真正有價值的文章從不在標題上搞花活,智者之書無論標題還是內容都是自然而樸實,但凡標題或書名帶有誘導意味的書文必定是臭雞湯,不是作者過於淺薄就是內容裡包藏禍心,無視之即可。


旁敲側擊991


記得兩年前巧合看過這本誰,還是很有吸引力的一本書,讀起來不會沉悶無聊,對精神病患者有一種全新的認識,驚訝於他們的思想和智慧,我想這事常人無法達到的修為。

它並不是一本介紹精神病人生活和治療的書,而是記錄謝謝精神患者異於常人的世界觀。作者通過對精神病人的訪談,用錄音和文字記錄了這些人的思想,對世界的看法,發現他們的想法完全站在一個不同的高度,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讀了這本書我真正理解了天才與瘋子就是一步只差的說法,那些之所以會被定為精神病的人,只不過是他們的世界觀和我們正常大部分人的世界觀不一樣,與主流的世界觀不一樣,可能他們看到的是另一個存在的世界,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察覺不到。“有一天你認為我瘋了,其實是你瘋了”。

世界存在的一些現象總有它們存在的道理,世界本是遵循守恆定律發展的存在,難道不是嗎?



小山半小喇叭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給我們展現了一群不一樣的人群,這樣一群精神病患者或者有嚴重的心理障礙的人群,他們怪異的行為舉止表現和思想讓人們區別對待,望而卻步甚至大部分人都對他們敬而遠之,很少有人去主動地接近他們,瞭解他們,安慰他們,更沒有人願意去1研究他們。甚至連治療她們的醫護人員也被人們用有色眼光看待。作者高銘深入精神病醫院和公安機關對這群人進行觀察,收集到的材料經過加工處理以記錄訪談的形式寫出了這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和瘋子僅是一線之隔。天才之所以稱之為天才是因為他思考問題的角度,深度和我們一般人不同,天才做的事情和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方法和手段也和我們普通人不同,所以天才才可以發現我們普通大眾發現不了的問題,解決我們解決不了的難題,發明出我們沒想過沒見過的東西。天才有超於常人的智商和情商。而瘋子呢,他們也有非常高的情商,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去思考,可是他們的智商一般都有限,不能從自己的思想當中跳脫出來,更不能讓普通大眾去理解去接受。天才讓人們頂禮膜拜,因為他們所做出的成就是大多數人望塵莫及的,而瘋子只能被關在精神病院,因為他們不能向人們證明自己的想法。《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以其獨特的書名,另類的視角一問世便吸引了人們的目光,你說它譁眾取寵也好,說它另闢蹊徑也好,這本書都成功的讓我們對一群被忽落的角落裡的人有了新的認識,新的思考。世界真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嗎?生命的盡頭是什麼?四維空間都有什麼?外星人真的存在嗎?如果我們在夢境當中受到了傷害,那麼現實中的我們會受到牽連嗎?人的思想可以複製嗎,脫離了肉體的我們還是我們嗎?也許不久的將來會有天才證明瘋子的有些想法是正確的,那麼到了那時瘋子就可以被證明其實他不是真的瘋了,只是我們不能理解偉人的想法而已。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210000e821541cb036\

揹包客阿奇


其實我認為在書中的經典能夠帶給我們一些思考:

1、習慣只是藉口,而不是理由。

2、“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

3、“不要愁,十年後,所有的事都只是下酒菜。”

4、“嘗試著用唯物的角度去理解,瞬間其實就是永恆。”

5、“只有當你認真地去做一件事的時候,才會發現自己的靈魂,和靈魂深處。”

6、哲學家與瘋子的區別在於,一個只是在想,而另一個真的去做了。

7、寫到這裡的時候,想起歌德說過的一句話: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

8、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喜歡,而不是必需跟別人一樣的態度去看。

9“如果這個世上只有惡魔,那就沒有惡魔了,就像這個世界只有神,那就沒有神一個道理。”

10、也許人就是這麼討厭的動物吧?想盡辦法想知道結果,但是從來不想是否能承受這個結果。

11、“埋葬一個人,意味著死亡和失去。但是埋葬一棵種子,代表著全新的生機即將開始。”

12、同一個世界的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世界。反過來,這些不一樣的世界,也影響了看待者本身。

13、道家說變通,佛家說自然,心學說知行合一,其實都是一個意思:應用。牛人之所以很少,空想家之所以很多的原因也在於應用。拿到了鑰匙,想用卻不會使用才是最要命的。

14、“文字不是死的,是活的,是現實的符號或者思想的符號,所以不應該徹底掉進文字本身裡。否則就像我們寫東西一樣,如果只注意文字修飾和忽略現實,那麼文字就變得沒有意義,空洞且乏味。”

15、孤獨感時常體現在一種矛盾上,就是你經常是處在一種掙扎的狀態:既希望別人關注,關心自己,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接觸和回應別人,於是乾脆直接抗拒。可是骨子裡又是那麼的渴望被瞭解和關注,而且矛盾到嘴裡說出來的和心裡想的完全相反。


豆豆還是逗逗呢


大家都知道左和右,是相對於中間兩個不同方位,沒有左就沒有右,沒有右就沒有左,二者相互共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和瘋子結合就是成功,有瘋子一樣的膽量,打破常規的精神,在某一領域有敢於衝破常規的束縛,做出功績的人才是天才。真正的天才,必有瘋子的膽量,瘋子是執著,是不懈的追求。男人和女人結合,推動人類進步。天才加上瘋子,是促進科學發屏動力。


語亭


我認為

他想表達的無非就是天才跟瘋子其實是一種人。我記得我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凡是偉大的天才都帶有瘋狂的特質。一個人是天才還是瘋子,完全體現在我們社會對他的認知。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認知總是不同的。我們把手機拿回200年前你告訴人家這玩意能通話,能視頻,能儲存百科全書,人家肯定認為你是瘋子。時至今日我們都會認為當時提出這種想法的人就是個天才。所以天才瘋子不是反義詞,以你的認知去看,他是天才他就是天才,他是瘋子他就是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