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19了還有人鼓吹“英語無用論”,如果高考不考英語,你會主動學英語嗎?

色影姐


不應該把英語作為主課來學習,並不是無用論,英語作為主課,毀了很多學生的,這是不可磨滅的事實。再者就連國內成人高考大專,也考英語,請作者你說有何用途?就平這一點,就必須取消英語為主課。你們說對不對。


我是最可愛的人86


英語學習在我國顯然是過於拔高了。想想當年大學時光一多半時間全用在學習英語上了,就算是考過了級也都是半吊子水平,因為針對考試的學習根本不實用,也沒地方實用。畢業幾年後基本都還給老師了,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大部分人走上工作崗位,都是用不到英文的。個人以為英語交給相關專業去學習就行了,到處都是外國語學院,根本不會缺失這門工具。

可現實卻是英語學習越來越小齡化,小學甚至幼兒園都開始培訓了,在意識形態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國外動不動就以關閉孔子學院相威脅,而我們的做法正好相反。師夷長技以制夷是不錯,但說的是技而不是別人的習慣、語言,如果過於投入,等待我們的更有可能是邯鄲學步。

當下風氣普遍浮躁,文明素質還有欠缺,高鐵霸座、火車扒門、壞人變老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正是需要我們加強傳統文化學習,提高整體道德素質的關鍵時刻。越來越普及的英語學習勢必會擠壓語文道德等傳統文化學習,在個人看來,這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見月


我有很中肯的意見,我們都是從中考高考走過來的,然後又參加工作的,英語對我們所有這群大學生都有用嗎?還真沒有,只有一部分人用,也許有人會說國民學英語跟國際接軌,那麼我想問,物理,歷史,化學重要嗎,為什麼高中可以選擇文理科?如果選文科就可以不學物理化學,同理,英語也可以劃到分科裡,不想學的可以不學


水冰寒雪


如果高考不考英語,當然不學了,我可以學日語或者法語等需要,語言終究只是工具,就好像我現在編程,我想做java開發,我就學java,想做python開發,就學python,不想做這些,就不學,那我不是經常需要接觸英語環境,我還學英語幹什麼?為了跟周邊人秀我會英語,那我還學了日語呢,有用嗎?沒用,周邊沒有環境給你用這些語言,所以我說語言只是工具,需要的人自然拼命學,不需要的學了無用,現在很多要求學英語只是高考需要,你放開高考,沒幾個願意學的


陽光24005896


英語當然有用了,法語、德語、俄語、日語、葡萄牙語、西班牙語都有用。

可不見得進入高等教育必須以此為門檻,前期應該鼓勵學習各種語言,向相關語言國家學習和交流,隨著國家日益強大,掌握各種語言機構人員有了一定儲備,真沒必要把母語外的另一種語言做為進入高等學府、專業人員再教育考試、評定專業職稱的依據,有些專業和外國語真沒有多少關聯性。

國家強大了,外國語地位就應該下降。

弱小貧窮時,只有適應強大者的習慣。

許多國產家電產品操作按鈕都標誌英文,開關按鈕大部分人都重複操作才能確定標識功能,而國外中國人去的地方都為你準備漢字標識。


閒散人


如果高考沒有,我會選擇英語或者日語。有人說學英語是為了出國與外國人交流。外國人都說英語?法語德語日語韓語就沒人說? 外國人難道都是英國人和美國人?就算出國也非要去美國,英國嗎?其他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難道就不能去嗎?中國全民英語確實有點過,英語應該和其他語言一樣沒有高低,應該讓英語和其他常任理事國語言一樣,由學生們的興趣進行選擇。


唐明皇遊月宮


英語無用論更多的原因來源於,整個國內並沒有普及化英文的重要性。

首先說,英語是否重要:按照我們的教材大綱,英語成為必考科目,原因一定是國家需要這樣的人才,對此進行某個技能認知能力的篩選,需要掌握英語。

從學習上,9年義務教育+3年的高中教育+4年的大學高等年的基礎教育(也就是16年的英語知識學習)都在規範的普及英語,部分城市的正式英語教學仍舊從小學三年級開始,直到大學都是一門重點的必考科目。甚至到了研究生以及博士,英語的難度是層級遞增的。為什麼,因為英語是國際語言,對高等教育知識的蒐藏和和國際交流都必須用英文原版教材編著,方便各國人才交流翻閱。那為什麼是英文。跟歷史有關係。世界都在互相交流,必然要選擇一門能夠通用的語言做交流工具,英語成就了當今一門注重要的國際通用語言之一。

 

所以英語的重要性是必然的,那些說不必須的人是跟我國現階段發展的程度相對應而言,沒有完全涉及到全部人都需要非用不可的地步,但隨著教育水平和知識階段的提高,不能否認不遠的將來會逐漸的普及化。

 

關於翻譯軟件是否能解決語言的所需問題。按照目前現階段的發展,絕對是不可能的。因為翻譯軟件做到的翻譯詞條僅僅是日常所用的常規編輯,那些常規性的語言出現次數,和使用頻率是能夠解決基本的常規性交流,比如購物,多少錢(how much is this /isit),什麼尺寸的what size is it?等簡單的交流。

 

其次現在出現最厲害的翻譯軟件也是少量的幾家專業的詞典研發出來的付費詞典筆,我們所看到廣告介紹的內容,就是能夠在多個國家之間的會議談判進行不同的語言翻譯交互。這些實現的原因:

1. 成本很高,能夠解決基本的會議長難句(同樣是根據某些行業的專業術語,交流理解,貿易談判規則等進行提前的編碼),需要大量的專業英語翻譯的人士在整合和蒐集詞條跟編程員合作進行編譯,而我們所看到的那些廣告都是經過了特定場景的設計,呈現的效果。需要這樣的專業軟椅軟件還要額外的購買專業付費服務。比如行業此條包,更新軟件,設備等。

2. 社會,環境,文化的場景是多變的,而任何人之間的交流,不能限制於機器單項的翻譯,這無形中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鴻溝。例如,大家在談論的時候說到一個模型設計是根據量子原理實現的。(the model of design was made by us is the quantum theory),當然這句話絕對不會是唯一的翻譯,每個人絕對有自己的思維和邏輯理論把同一個意思用不用的詞彙秒速出來。這是限制之一。

 

如果這時候有人說笑話,緩和一下輕鬆的會場氣氛,可能會涉及到當下的網紅詞彙的流行語。例如,我們都希望可以”奧利給“在任何產品上,這是由於一些新文化的產生,在一些動漫中衍生出的詞,被大部分人使用,成為了網紅語,這怎麼能在當下的環境去翻譯呢。

 

所以面對那些抱著靠翻譯去解決語言的根本交流問題的人,只不過習慣性的逃避成功的努力這個規則。

 

最後說,機器是人編譯出來的,目前沒有機器能夠有自己的感情,會思考,會根據環境周圍的變化狀態而學習,本身語言的本質就是與任何動物在特徵上的高級區別。也就是會思考,那些抱著幻想狀態的人,終究是活在科幻世界裡沒有走出來。有那一天的存在,沒有任何一種行業是不能被機器代替的。

非常簡單的道理,如果機器能替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辛苦的考雅思託福,不直接帶個翻譯器上課就好了?

 

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是想著解決問題,而是逃避那些學習不成功的痛苦,終究是那些認知不足的人為自己找到的一個藉口。

 



CherryEnglish


英語應該從“神壇”走下來了。改革開放初期,為了與國際接軌,全民學外語而且從娃娃抓起。使我們的孩子少了很多技能學習,例如,技藝,美術書法等等。英語只不過是一門語言,應該由需要的專業人士學習。普通人學英語(外語)簡直是浪費時間和精力。況且,現在科技已進步到有翻譯機等了。沒必要再硬性要求普通人去學外語了。


老濤54872413


鼓吹?無利不起早吧!英語國家也不是樣樣精專,跟別人學永遠只是被動的,母語的學問技術,才可以更有利於要外語國家跟你走!如果沒利益就別太自卑了,無知才會設立對立面!可以作為選修不要當必修課,如果需要,自己主動學的更快。除非靠嘴吃飯,要不沒必要學到啥考試水平,好用就行了。


用戶5132503285497


語言不僅是溝通工具,還是國際關係的一種體現,改革開放之初學英語是一種必然,中國要發展要融入國際經貿領域,所以學習英語是勢在必行。經過幾十年的打拼中國的實力另世界震驚,現在出現了這個聲音也屬於正常,我對問題提出人用的鼓吹這個詞特tm反感,時間空間的變化必然引起變的常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裡,所有華夏子孫應該有堂堂中華要讓四方來賀的氣概,人民幣,漢語,中國規矩都應該讓牛逼了幾個世紀的西方洋人頂禮膜拜!我看如果全世界都學漢語也是時候了!不是嗎?順便說一句,有些祖上就跪拜洋人的後代還沒有站起來,對國人稱你頤指氣使,對洋大人稱您媚態百出。五星紅旗萬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