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衙役們,剿匪打板子,可是技術活


大清衙役們,剿匪打板子,可是技術活


在大清年間,如果發現家中招賊了,最好及時向保長和捕快報案。

這些個捕快認識街面上幾乎所有的盜賊。有的捕快,他自己以前就是

盜匪。後來金盆洗手不幹了,幹了六扇門了。有的盜匪,想要報復以前的同夥,而改頭換面。這幫子捕快,根據盜賊留下來的痕跡特徵來判斷是哪一夥盜賊做的案。每個團伙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進門方式。不論是撬開門或窗進去,或者扔出一根帶抓鉤的繩子,兩手交替爬進去,或者在門上挖洞,或用吹火管和燃燒的木炭把門挖一個洞,把手伸進去,打開插銷和門栓進去,反正五花八門。所以,盜賊遇到以前的同行破案,只能自認倒黴。要想消災免難,就得時不時孝敬那些辦差的捕快。當然,縣衙的老爺有時會盯得很近,要他們抓緊破案。吃了人家孝敬的捕頭們就會為自己的失職搪塞說,已經叫人把小偷揍了一頓,還鄭重警告過他,以後不要再去偷人家的東西了。

假如老爺追著不放,捕快們不得不採取一些措施來追回贓物的時候,盜匪要麼會把贓物交出,要麼由自己來賠償損失。

大清衙役們,剿匪打板子,可是技術活


衙役們打板子的功夫也是爐火純青,只聽的板子打在身上啪啪作響,虎虎有聲,就是打一千大板卻也不致產生一個水泡。但是,一旦他們較起真來,也可以只打三下,就叫人皮開肉綻、血肉橫飛。他們的技藝如此精湛,受刑者就會賄賂他們,衙役們憑這個本事,也能大賺一把。

大清衙役們,剿匪打板子,可是技術活


這種巧妙的技術據說是衙役們長期訓練擊打豆腐的東西結果。訓練的方法是倆人面對面跪下,輪流擊打一塊放在二人之間的豆腐。直到他們學會在每一次擊打時都能發出巨響,卻絲毫不損傷豆腐細嫩的表皮,才算是煉成。他們開始用板子來對付任何交給他們照料的倒黴蛋了。還有一種技能就是在用刑時很快間隔數出擊打的次數。他們單膝跪在受刑者的兩旁,其中一個人報奇數,一個人報偶數,此項技能也要長期訓練。這個也是一個收受賄賂的機會。例如,一個受100大板的人,只要做好交易,就可以在行刑的時候讓他們口頭上報告已經如數打完了,實際上所挨的次數卻遠遠不到100下。

看來,板子裡面有乾坤,世事洞明皆學問啊。

大清衙役們,剿匪打板子,可是技術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