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影響你最大的一本書是什麼?

吳帥澎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是《毛澤東詩詞選》,二十多年前買的,書名是鄧小平題的。

《毛澤東詩詞選》,毛澤東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軍事家,還是一位詩人。他詩詞的風格、情懷以及氣勢都別具一格、獨領風騷。

“詩言志”,毛澤東的詩篇記述了長征從開始走向勝利的過程,寄寓著對紅軍戰士的肯定和讚賞,洋溢出強烈的革命樂觀精神。讀毛澤東有關長征的詩篇,能夠感受到偉人博大的胸襟,瞭解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艱辛,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長征精神!

“紅軍不怕遠征難”一句,出自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不怕”一詞點明瞭紅軍戰士即將開始長征時的心境:將焦慮、擔憂剋制在心頭,要以大無畏的精神面貌面對戰友、面對敵人、面對困境!堅定不移的勇氣,給長征定下鬥志昂揚的基調。還有好多首也是非常喜歡讀的像《沁園春.雪》《賀新郎》《詠梅》《沁園春.長沙》《蝶戀花·答李淑一》等等。

在工作閒暇的時候,就翻翻這本書,讀讀毛主席他老人家的詩詞,倍感溫暖,毛澤東的思想像一盞明燈,照耀著我前進的道路。





朝花夕拾中崋


《考研英語詞彙》、《考研西醫綜合》




威海畢醫生


那當然是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書啦!作為較偏遠的山村小孩我是九歲才開始讀書的,而接觸的第一本真正意義的書本也是語文書。可以說她教會了識文斷字,並有此開始了我的求學之旅,所以說她對我的人生具有重要意義,就像一把鑰匙打開了知識的大門。

另外一本至今印象還有很深刻的,是我高中時第一次進書店看到的那本《海底世界兩萬裡》,由於過往鄉村教育的侷限性我們很少能接觸到課本以外的知識,而這本課外書可以說是另外一把鑰匙,她開啟了我對課本以外知識的探索大門。我被書裡精彩紛呈而又無比新鮮的內容深深的吸引著,看了很多遍。接下來的很多個週末都去找這類書來看。

第三本書,不是一本具體的書,她統稱為生理衛生!是的,還是在那個百川書店,有一天終於溜達到了很少人的書區,全面瞭解了男女人體構造。。。。。。


山海之心路


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的人和事,走過無數的地方看不一樣的風景。總有一些人或者事,或者物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我們的人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麼我們的生命中總有那麼一本兩本書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人生!

少年時第一次踏上開往幾千公里外的列車,那時的懵懵懂懂的。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感恩,不懂姑娘的感情!一切都只憑自己的意願想到做到,做不到也要硬撐著去做到,有時候哪怕是碰的頭破血流也要去實現自己吹過的牛!

異鄉的工作和生活沒有磨平我的菱角,跌跌撞撞的一路漂泊流浪終究還是一事無成。總是會感覺上天不公,總是會覺得別人不對,總是認為是世界拋棄了我!

有一次流浪進了一個傳銷組織,這裡面的人待人接物異常熱情。牙膏擠好水杯裝滿水遞到手上,洗腳水調好溫度再喊洗腳。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上課、下棋、看書、還有每天下午的單獨情感交流!

他們有許多書,後來總結了下幾乎都是調整心態的,或者是成功學之類的書,什麼人性的弱點,方與圓,陳安之等等。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丁遠峙的《方與圓》了!

這本書說的是一個內方外圓的古錢幣,做人要像古錢幣一樣裡面方方正正,外面圓通。面對什麼樣的人說什麼話做什麼樣的事,但始終不能忘卻做一個方方正正的人!

這本書從怎麼樣做人做事,再到經商銷售技巧,再到人生領悟等等,詳細的寫了什麼樣的人生階段有著什麼樣的心態,處在什麼樣的位置做什麼樣的事!一句逢人短命遇物添財使我受益終生,那段時間我一直都在認真的學習這本書,領悟其中的真諦。

那段時間身在傳銷組織,慢慢的調整自身的心態,不再怨天尤人,不再到處橫衝直撞。後來尋到一機會脫離了傳銷組織,找了份工作認真用心的做,儘量的跟領導同事處好關係,生活開始變得越來越好,開始慢慢的實現人生的價值!

心態真的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到達什麼樣的階段,《方與圓》告訴我怎麼樣實現人生的價值觀,真正應了那句老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仁心解碼


人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的人和事,走過無數的地方看不一樣的風景。總有一些人或者事,或者物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改變我們的人生!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那麼我們的生命中總有那麼一本兩本書能夠影響我們的生活,影響我們的人生!

少年時第一次踏上開往幾千公里外的列車,那時的懵懵懂懂的。不懂得人情世故,不懂得感恩,不懂姑娘的感情!一切都只憑自己的意願想到做到,做不到也要硬撐著去做到,有時候哪怕是碰的頭破血流也要去實現自己吹過的牛!

異鄉的工作和生活沒有磨平我的菱角,跌跌撞撞的一路漂泊流浪終究還是一事無成。總是會感覺上天不公,總是會覺得別人不對,總是認為是世界拋棄了我!

有一次流浪進了一個傳銷組織,這裡面的人待人接物異常熱情。牙膏擠好水杯裝滿水遞到手上,洗腳水調好溫度再喊洗腳。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飯、上課、下棋、看書、還有每天下午的單獨情感交流!

他們有許多書,後來總結了下幾乎都是調整心態的,或者是成功學之類的書,什麼人性的弱點,方與圓,陳安之等等。這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丁遠峙的《方與圓》了!


小角色29845481


《小王子》是我看過的所有書中印象最深刻也是也對影響最深的一本書。

雖然說全文篇幅不長,講的只是一個很簡單的飛行員遇上“外星來的孩子”的故事,但其中描繪的一些哲理性的東西,深思之後,意味深長。

印象比較深刻的主要有那麼幾個場景:

1,大人真是一群奇怪的生物

作者兒時畫了一副蟒蛇吞象的畫,卻被大人看成是帽子,作者長大後小王子要他畫一隻羊,作者給他畫了一個箱子,小王子要的羊就在裡面。

簡單的描寫卻引人深思,我們度過童年,我們經歷過各種各樣的事,最終成為了一個心思複雜的大人。

我們面對所有的事情都要用數字去標記,沒有單純的喜歡或者討厭,大部分的行為都富有目的性,做一件事首先考慮的不是想不想而是最後會有怎樣的收穫。

所以,慢慢的,我們變成了[ 自認為統治一切的國王],[愛慕虛榮的人],[逃避現實為了忘卻因為喝酒而愧疚而喝酒的自欺欺人的人],[埋頭苦幹卻不知為何的人]……

從中似乎看到了現實中的自己。

大人們真是一群什麼都分不清(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的奇怪的人。

2,被馴服的

世上最複雜的莫過於感情這個東西了,愛不知為何,恨也不知道為何。

小王子中馴服的說法十分讓人驚豔,很好的說明了一個生靈與另外一樣事物之間的關係:馴服。

我有一朵玫瑰🌹,原本我以為他是這世上唯一的,但當我看到更多的玫瑰時,我才知道它只是其中之一,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不,不是的,事實上,你的玫瑰確實是獨一無二的,因為,那是屬於你的玫瑰,就像是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戀人,你的朋友,以及你的一切。這些都是屬於你的,獨一無二的,你愛的,或者愛你的,獨屬於這個世界的珍寶。

3,其他

除了上面兩個印象比較深的場景,還有其他一些。

比如說一天不剷除就可能把星球撐爆的猴麵包樹,這不就是我們生活中越積累越多的各種事情?今日事今日畢呀。

還有小王子與玫瑰之間從好奇到喜歡到爭吵到逃避分開,這不就是大多數戀人之間走過的過程?

《小王子》這篇短短的故事確實很有趣,個人前前後後讀了不下十遍,每次都有新的體會。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或許你也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彩?



假如生命輕如風


很多人回答這種問題的時候一定會選擇一些高大上的書籍好體現自己的品味,可以理解。但是對於我最重大的一本書是埃爾熱的丁丁歷險記,初中的時候看的其中的一本。但是90年的時候什麼情況大家也知道,而且我家是農村的,所以時隔十年之後我才利用平時的口糧錢一本一本的攢齊了。這本漫畫開啟了我對於歐洲的嚮往之心雖然至今也沒有去過,但是真的是對我最重要的一本書。


喜歡小妞的中年大叔


剛工作時(1995年)看過的《廢都》。書是在地攤上發現的,大概是盜版商想多賺點,所以印成了上下兩冊,我趁平時沒事的時候就抽出時間來看一會兒。

我曾問過我身邊的朋友看《廢都》沒有,看過的應該不在少數,因為小說主角“莊之蝶”在一段時期內成了男性朋友的話題,大家普遍覺得這廝太幸福了,小說中的幾乎所有女人都和他上了床,用我的話說,“都普及了”。

記得2008年,和朋友一起,陪他去文化路,經過一家舊書店,我們一頭扎進去,在一堆破爛裡面尋寶貝,我一眼看到了《廢都》,封面和13年前的盜版一模一樣:揉成一團的廢紙(也許是賈平凹寫廢的一張稿紙),裝幀粗陋了些,但這張封面真是貼切,有點“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意思。只是一本,沒有分上下冊,應該是當時的正版。我有點得寸進尺,先翻了一下,想看看是不是傳說中的“未刪節版”,很快翻到了方框,倒也安心了。看見它夾在一堆舊書中,像見了一個老朋友,本已失散多年,沒想到它一直在這兒等著我。密密麻麻500多頁的書,當時只賣12.5元,舊書店的老闆把價提到了16元,真不貴,我二話沒說,生怕被我的朋友搶去似的搶著付了錢,一回家就看了起來。

  這一看不要緊,著實驚歎,這整個就是一《紅樓夢》和《金瓶梅》的現代版啊!

倒不是說它真的達到了這二本書的高度,但毫無疑問,《廢都》是照著《紅樓夢》和《金瓶梅》的方向和氣勢去寫的。一開場就氣度不凡,西京城裡出了怪事,廢土中開出四朵奇花,應該是隱喻書中的四個女人,哪四個呢?唐宛兒、牛月清、柳月、阿燦最有可能;緊接著更怪的事情出現了,西京城上空驚現四個太陽,全城的人都沒了影子,這四個太陽,應該就是隱喻莊之蝶、阮知非、汪希眠、龔靖元這四大名人了。在主要情節還未開始前假借神話傳說,烘托出全書格局和氣象,像極了《紅樓夢》的開篇。還有莊之蝶這個主角真是“千呼萬喚始出來”,看得出來賈平凹對他傾愛有加,不肯讓他輕易露面,而是先通過他人之口,反覆傳頌和神化這個主角,這和賈寶玉的登場也相似。其實,莊之蝶在小說的第一句話中就登場了,只是作者偏偏不透露他的名字,非得濃墨重彩地在前面做足了文章吊足了胃口,讓女主角和其他配角們到齊了,這才讓莊之蝶粉墨登場,從此,所有的角色和事件都圍繞主角展開,莊之蝶是《廢都》的絕對靈魂人物。

開篇之後,小說很快就有條不紊地進入了繁雜、細密的世俗生活,這是《廢都》最見功力的地方,也是最能體現它和《紅樓夢》、《金瓶梅》一脈相承的地方。小說人物眾多,枝節蔓延,卻一一道來,亂中有序。小說的基調是現實主義,那些花裡胡哨的現代小說技法幾乎一樣都沒有,通篇都是白描和對話,但話裡有話,有味道,那些民間俚語、歷史典故、神話傳說、坊間歌謠更是點綴其間,五味雜陳象一缸醃鹹菜,雖然還不及《紅樓夢》那樣能在文學藝術之外還兼有百科全書的功能,但也在很多地方體現了所謂“不厭其煩的實證主義精神”。

賈老師好像不屬於頂聰明的那類作家,但正是某種憨實造就了他的耐心、綿密和厚重,《廢都》提供了一種看似原原本本、渾然一體的人物群體的生活,一路講下來,好像事情本來就是這樣的。當然,其實作者是用了技巧,而且是大技巧,才能讓眾多人物、事件雜而不亂,讓眾多小的支流穩妥地向終點匯聚。

小說快結束時,終於出現了“廢都”二字。其實我倒盼著一次也不要出現,因為通篇早就瀰漫著“廢”和“都”的氣息。故事在喧囂中開始,一步步走向衰敗和悲涼,結尾處,莊之蝶靠在火車站的座位上,仰著頭,一張舊報紙蓋在臉上。一個實實在在的、沒有任何虛化的尾聲,但已悲在其中,空在其中。

對世俗的深入關注和精確臨摹,既是一種文學態度,也是一種藝術能力,恐怕也是小說這門藝術所必須要面對的一座大山,企圖凌空飛越或者繞道而行都是不可靠的做法,尤其對於一部長篇小說來說,世俗,始終是小說的根基和血肉,儘管有些現代和後現代小說的作者們也許不屑一顧。這裡講的“世俗”,沒有絲毫日常意義上的貶義,也不能簡單地等同於“現實”,它無所不包,充滿機巧,但從不急於示人,只等有耐心的小說家去細細挖掘,它幾乎就是小說的母體,小說靈魂的另一幅面孔,甚至是靈魂本身。


微播文化


窗外的萬家燈火一盞接一盞的滅了,街道上沒有了車水馬龍,整個城市安靜了下來,夜深了。

透過窗外稀稀拉拉的燈光,我的思緒突然就飄了很遠,這個熟悉又陌生的城市…

突然瞥到了書架上的一本詞典,眼睛竟突然酸了起來…

那是一本破破爛爛的詞典,封皮都卷卷巴巴的,汙漬破損多不勝數。

也是一本結結實實的詞典,所有破損都被用黃的、白的或透明的膠帶牢牢粘好,扉頁上寫著我的名字。

這是一本現代漢語詞典,是上小學時媽媽帶我一起買的,花了55元,那時她的工資好像不到200元。

前幾年,當我在這個城市買了房子安頓下來,她又把它從老家帶了來,她覺得我還用得上。

很明顯,詞典上那些已經磨邊的膠帶是早些年粘上的,那些透明的乾淨的膠帶是最近才有的,肯定是拿來前又加的。

人好奇怪,看著這本詞典,他能讓你想到那雙不再光滑靈巧的手在認真的修補詞典,也能帶著你的思緒飄回了5年,10年,15年,20年,想到了一次次的臨行密密縫…

時光易逝,相聚實短,我在前面努力跑著,她在家遠遠的盼。



鴻雁于飛LP


可能是韓少功先生的《山南水北》一書吧!

韓少功先生是我的校友,曾經受邀作為客座教授回校講學。為了聽課,我提前閱讀了韓老師的作品,其中這本讓我格外動容。

當時還寫了一篇讀後感,與大家分享:

今夜,我不知曉是否有月。在匆忙趕路的途中,我顧不得抬頭看頭頂的蒼穹。更為糟糕的是,我竟然已經忘記了要時不時抬頭看看那片曾經耀眼的星空。

記憶裡對於星空最深刻的印象,還停留在兒時。記不得是幾歲了,父親興致勃勃,決定要帶我去首都。那一夜,我依舊是童心未泯的稚子,眼巴巴張望著外面的世界。應該是七月流火時節,天氣已褪去了逼人的暑氣。我打小內心是藏不住事的,自父親告知出行消息的那一刻,包裹在胸膛裡的心臟便如忙不迭的小鹿,橫衝直撞,信馬由韁。好容易捱到了出門的前夜,幼小的人兒,心內卻藏了不肯對人言說的秘密。

那一晚,我一宿無眠。一個人鋪了張草蓆,穿著輕薄的夏衫,躺臥在露天的陽臺上。

睏意卻始終不肯如約而來,只剩下眼睛滴溜溜地不停運轉。

倏忽間,毫無徵兆,天空忽然起了一場花瓣雨。一顆顆流星拖著長尾巴,飛速劃破天空,閃閃的一瞬,照亮整個天宇。那束束光芒耀眼而不刺眼,天空也因此如身披霓虹衣的仙子,我揉揉了略微睏倦的雙眼,想要看個真切。可惜,美好總是轉瞬即逝。尚未看得清楚,流星便已消失在了黑色的夜幕中,空留給天空一道完美的裂痕。

那道裂痕,卻久久停駐在了我心底。幼小的我竟然有一絲慶幸,陰差陽錯享受了這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長大後,我卻養成了標準的毛躁性子。記不清曾經遊歷了多少座城池,遑論大大小小的景點。很多時候,我在行動上更偏愛熱鬧且煙火氣息濃厚的城市。也許,更為真切地說,我早已經與城市融為一體。城市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加重了我急躁冒進的性子。反過來,我亦與城市的快速發展無縫銜接。

而今夜,當我一個人靜默地矗立在書桌前,又一次翻開了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一地皎潔的白月光。我就這樣與韓少功先生不期而遇了。他在《山南水北·月夜》一文裡充滿靈性又通透的語言,在一瞬間,襲擊了我。

書中這樣寫道:

“月亮是別在鄉村的一枚徽章 。 城裡人能夠看到什麼月亮?即使偶爾看到遠遠天空上一丸灰白,但暗淡於無數路燈之中,磨損於各種噪音之中,稍縱即逝在叢林般的水泥高樓之間,不過像死魚眼一隻,丟棄在五光十色的垃圾裡。 ”

“相比之下,城裡人是沒有月光的人,因此幾乎沒有正真的夜晚,已經把夜晚做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無眠白天與有眠白天的交替,工作白天與睡覺白天的交替。我就是在三十多年的漫長白天之後來到了一個正真的夜晚,看月亮從樹陰裡篩下的滿地光斑,明滅閃爍,聚散相續;聽月光在樹林裡叮叮噹噹地飄落,在草坡上和湖面上嘩啦嘩啦地擁擠。”

初次看到這樣的句子,我的心頭只剩了令人歡喜的美感。作為作家,作為學者,在急功近利的世界,尚能葆持有一顆親近自然的心,這不能不算是文壇的幸事。太多的都市人,生活在聲色犬馬的表面,對生命存在的內涵缺少感而遂通的體悟,因而也極難寫出這樣唯美且動人的文字。

在某一個靜謐的不起眼的夜,這些清麗雋秀的文字,在剎間感染了一個籍籍無名的寫作者。可見,文字的力量又是多麼神聖啊!

而這,其實不能算是與韓先生的初次相識。在接觸文字之前,曾經與先生有過兩次近距離接觸的機會。

記得那時韓先生受邀成為學校的客座教授,而那亦是他曾經的母校,應邀每年分兩次回校講學。因而,近水樓臺先得月,我一早跑去了會議室門口早早候場。文學院的教室總是緊張,先生也是老早已到,只待騰出空場。等待的間隙,韓少功先生主動與我開始了閒聊。聊天的內容大多記不真切,只記得他臨走前鼓勵的話語:“要努力寫下去啊,說不定哪天也成為一個出色的作家,要相信自己!”

當時的我,並沒有十分受寵若驚,只是覺得,大家亦是同樣親切和藹的。也許,先生的一席話,不過是無意而出,然而,我對他卻多了一份肅然起敬。

這崇敬,並非來自於世俗眼光裡的成就。而是他在城市進程的潮流中,敢於逆著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向日益蕭條冷落的村莊的勇氣。

千禧年時,他與妻子一起遷入了汨羅江邊的八景峒,成為那裡一個兼職的新農戶,在山腳下過起了半耕半讀的田園生活。他無懼外界紛雜的目光,亦非一時興起、走馬觀花的遊客,而是在大自然的懷抱裡,開啟了悠遊自在、從容不迫的普通生活,如陶淵明似的躬耕在南山。

在與土地、自然接觸的過程中,月光也分外垂青於他。在他筆下,月光美得讓人沉醉。每一個筆觸都乾淨淡然,如一幅恬靜的山水畫。

我想他是讀懂了月光的,那無私皎潔的皓月,高高垂掛於天際。透過它,不難理解自然的終極意義。千百年來的月光不增不減,無私博愛,它曾經照耀過張若虛、王維、李白、寒山、蘇東坡,還有萬千才情的張愛玲。而他們,在月光的照耀下,用心閱讀著江河大海,高山壑谷。於中宵賞月,荒村聽雨,僅僅讀起來,都足以匯成一幅動人的景緻。

兒時,我是極喜歡鄉村生活的。如今想來,鄉野的清靜的生活確能促使著人的感官越加 發達,在自然的萬籟俱寂裡,傾聽著大自然的使者們曼妙的歌聲,遠離了城市裡充斥的光與聲的噪音。在親近自然的那刻,暫時忘卻了一個城市生物的狼狽與不幸。我們不再是大自然裡的聾聵之人,殘疾之人,也遠離了矇昧、焦灼與狂躁,讓心靈作片刻的棲息。

前兩日,朋友從首都出差來到我的城市,因為行程緊張,只草草乘著觀光車走馬觀花似的略看一遍,隨後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了他精緻的配圖及一句簡短的文字:“不虛此行。”

那一刻,我的心泛著些微的痛。也許,我們,只可以算作生活的記錄者,而非真摯的感受者。一路高歌猛進,去追求詩與遠方,卻遺漏了床前那一地的白月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