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水”流入外人田,最高質量的論文外流現象嚴重

中國不是沒有好論文,但“肥水外流”嚴重。來自中國科協的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科技期刊發文總量109.7萬篇,在國際科技期刊發文總量約23.3萬篇;到2017年,在國內科技期刊發文總量不到103萬篇,但在國際期刊上發文總量已超過35萬篇,且國際發文量和總被引頻次均已位居世界第二。在物理學、化學、生物與生物化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等領域近10年世界最高被引前50名論文中,我國作者論文基本都是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

“肥水”流入外人田,最高質量的論文外流現象嚴重

專家普遍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是科研評價“重洋輕中”的導向作用。也就是說,在科研機構對科研人員的績效、職稱、資助、獎勵等考核評定過程中,“論文至上包打天下”,在考核評價中主要看美國《科學引文索引》(SCI)期刊文章,對國內優秀期刊認可度不高。這“導致一些科技工作者為發論文而寫論文,一些期刊為提高影響因子而做影響因子”。而在科研評價這個指揮棒上所形成的對國際數據和期刊的依賴性,直接導致中國優秀論文爭相到國外期刊發表,中國的科研成果無償由國外編輯評判,創新成果最先在國外期刊首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