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棄對父母癌症晚期的治療,是不孝嗎?

用心趣活


你好,我是風溼免疫科喬方醫生,原四川省人民醫院全科醫生,這個問題我來講一講醫生角度的一些觀點。


我們經常聽說一個名詞叫“幸福指數”,

那你是否有聽說另一個名詞“死亡質量指數”?


《2015年度死亡質量指數》:

英國第1,中國第71。

何謂死亡質量?就是指病患的最後生活質量。


為何英國那麼高?

當面對不可逆轉、藥石無效的絕症時,

英國醫生一般建議和採取的是緩和治療。

“當一個人身患絕症,

便採取緩和療法來減緩病痛症狀,

提升病人的心理和精神狀態,

讓生命的最後一程走得完滿有尊嚴。”


為何中國這麼低?

“生病了缺錢就醫,只有苦苦等死。”

直到生命最後一刻仍在接受創傷性治療。

數據顯示,中國人一生75%的醫療費用,花在了最後的無效治療上。

中國人在此種情況下,通常患者本人死亡質量指數與家人的幸福指數都遭遇了斷崖式下滑。


關於死亡,我們可能需要漸漸明白這幾點:

1、承認死亡是一種正常過程;

2、既不加速也不延後死亡;

3、為患者提供解除臨終痛苦和不適的辦法。

4、把死亡的權利還給本人!

目前國內許多醫院已經開始正視這個現象,採取了類似英國緩和治療的方式——姑息治療,相信大眾也會慢慢了解、認識、接受這些觀點。


風溼免疫科喬方醫生


現在跟老人們在一起,其實他們很多時候都說活夠了!生命什麼時候都有牽掛,但是你對老人盡心了,老人就滿足了!其實滿足老人的願望,給他們少點痛苦就是最好的孝順!你過得好他們就放心走了!


沈竹溪ncc


這個應該按照自已的生活條件來決定,如果癌症真地到了晚期,家庭條件也不允許的情況下,我認為放棄是最好的選擇,不可能為一個明明醫不好的絕症而讓家庭雪上加霜!

我婆婆媽在查出晚期食道癌的時候,我當時哭了,(因為我帶他去檢查的)我婆婆媽因為是吃不下飯了才去檢查的,檢查後醫生說叫我帶她回家,她想吃啥就買啥他吃,最多還能活兩三個月,因為我當時考慮到她病情的嚴重性,醫院不讓住院,我叫醫生給她開點藥,我好先哄哄她,當時醫生開了一盒一百多塊錢的藥叫我帶她回家!

剛走出醫院的大門,老媽問我他得的什麼病,我說你只是感冒了,咽喉發炎,當時她不相信,她非要我給她說實話,我也知道瞞不住,當時我就給她說了,我們兩個抱著哭了一場後,她說是癌症就不醫了,我們回家吧!

我覺得我媽一生很辛苦,她得病活不了好久了,我就開導她,叫她怎麼開心怎麼活,我媽很開明,我說乾脆我帶你去買衣服吧,她說行,我就帶她去買了幾件好衣服,讓她享受一下生活!

結果在我的開導下,我媽活了四年!

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態!如果你們想你父母多活幾年,就讓他們開心比吃藥化療起用!


手機用戶一生無悔的愛


昨天送走的舅舅就是這病,舅舅六十出頭,沒文化可頭腦聰明,和舅媽日子過得也仔細,日子過得也挺好,前幾年得了肺癌做了手術,這幾年治療吃藥也一定是沒少花錢,好在弟弟妹妹們都以成家非常孝順從沒說過一句怨言。可舅舅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我想舅舅一定在想,這錢花的沒有盼頭,不值得,早晚會把兒女和家庭拖入困境,八月十五之前來我這看看他的老姐,看著飽受病痛折磨的舅舅我心裡也難過,可又有什麼辦法哪,十五這天弟弟弟妹做了一大桌子菜,一家高高興興的過了個團圓節,十六早上舅舅自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舅舅走了,活著人難過流淚,可我認為舅舅走的敞亮,到最後還為家人著想,我從心裡佩服舅舅,天底下唯有親情和愛是最無私的,願在天堂的舅舅幸福安康!


北方9047


癌症當到了無藥可治的時候可以放棄治療,但是那怕有一線希望決不能放棄,因為生命只有一次,奇蹟有時候總會有的,錢花了可以在掙,人走了今生不會在見,當父母得了癌症時,治於不治,決不是孝不孝的問題,而是做子女的一種責任,幹好了是應該的,幹不好是子女的失責。去年家父癌症離我們而去,我深有體會,但是我盡力了,當父母的病情宣佈無藥可治的時候,我以然和父親在醫院裡直到生命的終點,為的是減輕他的痛苦,讓他平安的離去,願家有雙親的人們珍惜你們的父母親在的日子,願天堂的老父親平安快樂


隨緣66527161


我的孃親80歲,肺。。早期,因為腦栓和心臟不能手術保守治療。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那天真來臨,我不會如此,那樣只會讓我的孃親痛苦的時間拖長。我現在選擇內退在家和我的三個姐姐伺候我的孃親。我們是姐妹輪著每天哄著孃親高興,變著花樣做飯只要孃親吃的高興每天開心,我們就幸福。所幸,從查出病情一年的時間裡孃親安好沒有發展。如果真到了無法留住孃親的生命,我絕不會讓我的孃親切開喉管那樣的搶救,那樣我們姐妹四人的心會更疼,那時我的孃親受著無法改變病痛,痛苦的拖延無法解脫的痛苦。我祈禱我的孃親不要承受那樣的病痛。


團結護國


癌症晚期醫學都是禁期,家人傾家蕩產也救不了,只是早走晚走而語,而且用藥物維繫著的生命,沒生活質量,還不如讓老人儘可能不疼痛,想吃什麼吃什麼,能外出旅遊就帶著出去走走看看,活出點生活質量來!

我公公查出肺癌就是晚期,一直就住省三甲醫院,走著進去,一百多天後用急救車送回家,回家三天就走了,進醫院時能吃能喝,已不能手術,只能放療化療,結果,這些治療一上,人就只能躺著!公公的親哥也是肺癌,只查出病來沒進行任何治療,活了一年多一點時間,該做農活就做!

癌症,早期還好,晚期就是為醫療送錢,一般是人財兩空!





用戶5912675825


我是醫心雕龍,我來回答!放棄對父母的癌症晚期治療,是不孝嗎?

作為一名醫生,我就遇到遇到不少家人晚期癌症而放棄治療的人,說實話,對於這些人我打心底並沒有譴責,反而覺著這些人是在問題的關鍵時刻為自己的家族做出了明智的決定。

其實對於晚期癌症來說,患者的生存時間往往剩不了幾天了,除非有很好的替代方案,否則患者即便是運用很多治療方法,都無法改變這種即將到來的事實。

所以,如果想要治療晚期癌症,最好量力而行,這倒不是說一旦確診之後就要放棄治療,而是在有限的財力情況下,去尋找性價比最高的方案。

比如同樣是晚期癌症,如果患者出現基因突變,適合靶向治療,這種情況下最好堅持治療,因為治療後患者的獲益很大,生存期會明顯延長,生存質量提高,但如果患者癌症進展迅速,多種治療方法已經無效,此時就要量力而行了,因為癌症一旦復發轉移後,治療的效果會大打折扣。

總之,對於晚期癌症的治療一定要理性選擇,我們國家並不是富裕的社會,很多家庭的經濟狀況並不是很好,所以有些情況下理性選擇非常重要,並不是說把家裡的錢都花在醫院了就算是對父母的孝順,這個社會因病致貧的情況每天都在發生,我相信這不是父母們想看到的。


醫心雕龍


古往今來,百善孝為先。但是遇見題主所提的這種問題,我想絕大多數中國家庭都會頭痛,放棄治療的佔比會非常大。

難道放棄給患有癌症而且是出於晚期的長輩的就是不孝嗎?

未必。

近30年來,中國從城市發展、國民經濟水平、醫療技術等等的崛起強大確實有目共睹。但是癌症這種醫學難題至今在全世界都沒有得到解決。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身價幾千萬上億的富豪,如果有一個身患癌症晚期的親人,你覺得他會不會選擇放棄為其治療呢?在這種家庭裡,他的經濟能力和社交資源肯定會促使其選擇最好的醫療技術和藥物治療。但是要知道的是,醫生治病不治命,晚期癌症在一個古稀老人身上,用盡化療、放療、手術等等治療手段,效果能好到哪裡去呢?一個得知自己身患癌症的老人能否熬過這一系列治療未曾可知。反過來想一下,減少老人當前的病痛所帶來的的痛苦才是當務之急,用點好的止痛藥,趁著還能吃的時候吃點好吃的,出去多走走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子女多抽時間陪伴在身邊,完成老人當前未完成的心願才是理所應當的孝道。

回到主題,可以看出這對夫妻家庭收入僅僅一般,還有兩個小孩上學,可以說這個家庭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真的不是一個月可以隨便拿出來幾萬塊治病的那種富裕家庭。從倫理道德上來說,如果直接選擇放棄治療,確實於心不忍,甚至說是殘忍,但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了。如此看來,和上面那位富豪相比,你說你還怎麼樣呢?人這一輩子要信命,老天既然選擇了你患癌症,那就不用掙扎了,就老老實實順其自然吧!(多說了一句題外話,沒辦法,誰叫這個題如此沉重)

從西醫層面上說放棄治療是不化療不放療,但我們祖國有偉大的中醫藥瑰寶財富,我建議題主可以找一下當地的名老中醫開些中草藥回家吃,這樣在沒有那麼大經濟壓力的情況下,或許心裡會好受一點,說不定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我是多克託黃,一名來自基層的小醫生。碼字不易,歡迎點贊、關注、轉發以及拍磚~


多克託黃


都希望歲月靜好,家人平安,但是當遇到癌症晚期的家人,救還是不救是個痛徹心扉的問題。


昨天答了一篇關於化療的問題,我提出在晚期的患者如果不是化療敏感型惡性腫瘤的話就不要進入療程了,也提到了如何通過癌痛規範化治療緩解晚期疼痛,大家有興趣可以去查閱一下。


今天這一答主要圍繞著癌症晚期的治療選擇和人文關懷的問題來叨咕叨咕。




臨床醫學上一般對於癌症並沒有嚴格的早晚分期,普遍認為當癌症處於終末期或發生全身轉移時就算為晚期。


處於癌症晚期的患者是否有治療價值一般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首先要考慮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態。如果患者高齡且身體狀態不好,那麼無論早期還是晚期,都不建議進行積極治療,說的直白一些就是可能“積極治療”會加速患者的死亡;

2、 如果患者身體條件允許,預估壽命理想的話,就要考慮癌症本身的情況。如果是單發惡性腫瘤,惡性程度較高,但是沒有發生遠處轉移,還是建議積極治療的;

3、 如果是發生了轉移,轉移的器官可以接受二次手術或放化療的話,也建議要嘗試性治療;

4、 如果發生了遠處轉移且身體條件或器官條件不允許再次手術,或是發生全身多處轉移,那麼家屬就應該考慮放棄積極治療轉為保守治療或姑息治療了。

對於題主說到的問題雖然沒有詳細描述,但是根據經驗看,應該符合第4點。從醫學科學的角度來說,積極治療的意義已經沒有,保守治療只能維持生命,但加重家庭負擔。


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



這是我在本科時期人文醫學課學習到的,來自一百多年前美國特魯多醫生的一句經典名言,這是對現代人文醫學的一個闡釋。


面對無法挽回的生命,面對奄奄一息的親人,面對空空如也的錢包,可能我們更應該要做的是人文上的關懷,讓他安享晚年。


放棄治療是不是不孝?其實拋開道德的捆綁,我們還有很多的事情可以做,做到了你就是孝,做不到就是不孝,就這麼簡單。


我們還能做什麼


正如我上一份回答說的那樣,首先,我們要按照癌痛規範化治療的要求去暫時解除患者的病痛。哪怕放棄積極治療,也不能讓家人在痛苦中離去。可以負責任的說,這部分費用,大多數家庭都能承擔得起。


其次,我們要加強陪伴和護理,對生命的離去我們無法阻攔,對生者的關照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有的時候這種付出不只給對即將離去的親人帶去最後的關懷,更是用這份關懷溫暖自己的心靈,讓最後的一句“我們盡力了”說的不再有遺憾。

所以,到底是孝,還是不孝,本身不在於是否繼續治療,而是在於是否有一顆關懷親人的心和為此付諸的行動。



眾裡尋它千百度,還不如聽我來叨咕叨咕~

我是致力於醫學科普的五號醫生吳昊。

希望歲月靜好,平安喜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