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記憶斑駁舊時光-


保險本質上是一個工具。

從經濟角度,保險是將面臨的不確定的大額損失轉變為確定性的小額支出,或將未來大額的、不確定的持續支出,轉變為目前的固定支出。

從法律角度,保險是一個合同行為。

從風險管理角度,保險是風險管理的一種方法,可以將自身的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保險集合了金融、法律、醫學等相關知識,非常複雜,存在嚴重的信息不透明、不對稱。

想要正確的配置保險產品,不僅僅要了解自身的需求,還需要像律師、會計師、醫生一樣擁有專業的知識才可以。

如果自己不具備這樣的專業知識,而又沒有找到具備這些知識的代理人,那麼買到不適合的產品就是大概率事件。

買的時候,以為什麼都管;理賠的時候發現這也不賠、那也不賠,或者賠付的金額和自己預期的相差甚遠。

就會覺得保險是騙人的了……


知守觀保


這句話是保監會在2014年提出來的,但是又有多少人對這句話產生過共鳴?

很多人認為,保險可有可無,買不買都行,但是西方人卻認為,買保險是一種責任和擔當,已經把買保險列為家庭必要的開支當中。為什麼東西方對保險的認可會有如此之大的反差。那麼,保險的本質又是什麼呢?

其實保險的本質就是互助。互助就是用較小的代價獲得較大的幫助。

保險更是一種契約式互助,其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公平,經濟,高效,

互助的方式很多,如現在新興的水滴籌等網絡互助方式等等。我國自古就已經形成了家族救濟,鄰里互幫,同鄉救濟等互助方式,其本質就是保險,這種保險不需要簽訂契約或者繳納費用,他只需要你可以融入群體,只要能夠獲得大家認可,就可以獲得幫助。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化,城鎮化的加速進程,家庭日趨小型化,必然導致人情交往成本越來越高,得到互助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遠不如契約互助來的經濟,有效。

人情互助的缺點

首先需要你去長期的經營群體關係

且脫離群體關係後無法得到互助

其次,他無法有效的應對大災大難。

比如,汶川地震的時候,只有不到2%的罹難者購買了商業保險,這就暴露出人情世故在大災大難前的缺陷,更深刻反映出商業保險制度的優越性。

不過現在仍然有不少人抱著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傳統觀念。

對於現在城鎮家庭來說,多數都是獨生子女,養兒防老已不現實,一對夫妻很難負擔四位老人,現在的中年人如果沒有保險,也會成為獨生子女的負擔。並帶來新的家庭矛盾和社會問題。

不少人認為參加社保就行了,沒有必要再購買商業保險。其實社保和商業保險都是社會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兩者相互補充,滿足不同收入階層的需求,社保具有覆蓋廣,保基本的特點,對中低收入夾層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卻無法滿足中高收入階層的個性需求。

社保好比大食堂,商業保險好比開小灶

00:32

經濟在發展,環境在改變,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參加保險。為應對風險,呵護生命,關愛家人,做好準備。


一季繁華落盡


歡迎收看《保險消費者漲知識系列》第7季“保險的基本概念(1)”,今天是第1集多個角度看保險,保險姓保指什麼?。為了方便大家抓住重點,特別將視頻內容小結如下,詳細內容和案例請觀看視頻瞭解。


1. 從法律角度看,保險是一種法律文書。投保人購買保險、保險人出售保險,實際上是雙方在法律定位平等的基礎上,經過要約與承諾的過程,達成一致意見並簽訂合同,確立保險人與投保人之間的民事權利義務關係。

2. 從風險角度看,保險是非常重要的風險轉移工具。這種風險轉移不僅體現在將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而且表現為通過保險,將眾多的個體結合起來,將個體對付風險變為大家共同對付風險,能起到分散風險、補償損失的作用。

3. 從經濟角度看,保險是分攤事故損失和提供經濟保障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財務安排。通過交納保險費購買保險,將不確定的大額損失轉變為確定性的小額支出(保費),有利於保障投保人的資金穩定,提高投保人的資金效益。

4. 從金融角度看,保險能起到資金融通的作用。投保人繳納保險費,保險公司將其投資於資金需求方,特別是長期資產上。所以保險公司是金融機構,保險業是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保險產品是特殊的金融產品。

5. 主流保險產品全都姓保。財產險和保障型人身險姓保很好理解,儲蓄保險由於其提供保證收益,所以也是姓保的。請注意,保險是唯一可以將保證收益明確寫在合同上的金融產品,債券等資產是固定收益,不是保證收益,切記!


王曉波頻道


保險是我們平時耳熟能詳的一個概念,甚至很多人也買過保險,那麼它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保險,究竟是什麼。

01.風險和損失

在我們的人生當中,總會有各種不確定的風險,小到感冒發燒,破個皮兒,崴個腳。大到。。。這個太晦氣,我們就不舉例了

總之呢,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被各種各樣的風險所圍繞著對於個體來說,這些風險或許說是不確定的。但是當這些風險一旦發生的時候,勢必會對人造成損失。如果說感冒發燒,買幾十塊錢的藥,這些我們可以負擔得起。但可能當我們不幸罹患了一個一場大病,或者說遭受了一場意外的時候這個負擔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可能就很難承受了。


保險,就是在這個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保險是一種用群體的力量幫個體分攤風險造成損失的制度。

有句俗話叫“眾人拾柴火焰高“,就是這個意思。


02.保險的運作方式

你或許沒有買過保險,但是,你一定隨過份子。

上個月,我有一個哥們兒結婚,辦了個酒席,我去參加他的酒席,給他一千塊錢份子錢。

下個月我也要結婚,我準備辦個酒席,邀請一百個親朋好友,他們也會給我隨份子。

假如說每個人也給我隨一千塊錢的話,我就收到了10萬塊份子錢。

在這個例子裡,我隨出的份子,這一千塊錢,就相當於是我所交的保費。

而我結婚的時候,收回來的這十萬塊錢,就相當於我的理賠款。


說回保險上來,比如說我自己買了一款年繳一萬塊錢的重疾險,他的保額呢,是五十萬。

根據數據,這份產品今年賣出了一萬份,那麼保險公司收到的保費,就是一億。

今年這個產品的理賠率在1%,也就是說:在買保險的這一萬個人裡面,有一百個人獲得了理賠款。

那麼保險公司所支出的理賠款,也就是五千萬。

保險公司所收到的總保費一億,減去理賠款的支出五千萬,剩下的五千萬就是他們的利潤。

當然,這些利潤裡面可能還包括一些管理費之類的支出,我們就忽略不計了。

03.保險會虧嗎?

看了上面的例子,你可能會有個疑問,就是:

如果理賠率很高(大於2%),這保險公司不就賠了麼?

其實,這樣的事是一定不會發生的。

保險產品的底層邏輯,是基於數學上的“大數定律”衍生的。

有興趣的話,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

我們在這裡,給出一個簡單的結論:

對於保險公司來說,他的產品賣得越多,他的理賠率就越穩定,而不會產生特別大的波動。

換句話說,買保險的人越多,公司的利潤和安全性就越高。


保研會


保險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保險股和保險1,我持有平安保險基於如下考慮:保險行業是金錢的遊戲,

這就是儲蓄型和返還型保險的本質~買保險只買消費型,就是買保障,保險不是投資和理財的好標的,不然通脹會把你的錢稀釋的不值一文~

本質上它最好地利用了時間的價值和複利的魅力,投資保險股不必簡單盯著一兩年經營數據的增長,平安是目前最好的保險公司。


2,我不買車險之外的任何商業險,只要有結餘的現金,我就會找機會變成股權,股權就是我的保險。

其實,商家購物推“女神”、“女王”和路邊跟你推銷健身卡安利保險等人的喊“這位美女”、“這位帥哥”本質是一樣的,他們的目的不過是是甜言蜜語讓你開心然後把東西賣出去。雖然我不喜歡這種稱呼和銷售模式,但是把所謂“物化女性”這麼大的帽子扣他們頭上也實在是扣不著。


憨憨投資日誌商品期貨


保險的本質 可以用二組詞 四個字來概括:

一:互助 為什麼要說互助?因為保險就是在困難到來的時候 你幫助我 我幫助你 大家彼此守望相助 互相溫暖

舉一個例子:

你繳納保費一百 甲繳納保費一千 乙繳納一萬……深圳繳納保費百萬 北京繳納保費一千萬……

那麼 一個人 一個地方出現困難的時候

就會有多個人多個地方伸出援手……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 多人多地力量無窮

正所謂:一方有難 八分支援 一家有難 社會支援

保險公司和保險單的意義就在於出現困難需要的時候 這其中就起到紐帶 團結 互聯互助的作用了

二 共享 為啥要說保險的本質是共享呢?因為你一個人的資金有限 多個人多個地方繳納保費彙集起來通過各種各樣的投資 我們保險資金可以為公益事業 為盈利項目付出和得到 而這些 個人能力有限 保險好比眾人拾柴火焰高 能更好的讓彼此共同分享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好處 既能改善自己的生活 還能為社會公益出力 這就是保險的共享經濟


用戶64262428583


正確的面對風險,理性地探討風險,是我們做風險轉嫁的前提。我想,理性地用平常心面對生活中的風險,這應該是我們現代人應有的心態。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作為金融的三駕馬車,有著各自的分工。銀行、證券公司在教你如何錢生錢,如何使資產保值增值,是教你在財務上學會進攻。保險產品的作用,在於減少風險事故造成的二次傷害,減少損失和衝擊,是教你在財務上學會防守。保險生來就和風險掛鉤,有風險才有保險。風險不因買不買保險而改變,更不會因你是否選擇正視它而增減。保險的本質就是一種風險轉嫁、風險分攤機制。風險具有五大特性:客觀性、普遍性、不確定性、可測性、發展性。

1、客觀性: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人的一生,有歡樂的童年期、意氣風發的青年期、敢於創造的中年期、睿智安詳的老年期。有歡樂和喜悅,也有生老病死殘。個人的生活、公司的運營、企業的發展、國家的振興,統統面臨著這樣或那樣的風險,風險不因為我們選擇無視就不存在,更不會因為我們選擇面對,它就增加更多。例如: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疏忽大意、疾病的發生等損失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2、普遍性:風險的存在是多種多樣的,伴隨著人類一直以來的歷史。風險的存在是多種多樣的,伴隨著人類一直以來的歷史。個人面臨著生、老、病、死、殘等風險;企業面臨著自然風險、市場風險、技術風險、政治風險等。國家和政府機關也面臨著各種風險。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伴隨著人的一生。

3、不確定性:對個體來說,具體的某些風險是不確定的。表現在三個方面:

風險是否發生不確定;發生時間的不確定性;產生結果的不確定性;

4、可測性:個別風險的發生,是偶然的,不可預測的。但通過對大量風險的觀察和統計,可以發現風險發生的規律性。具體可以使用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的數學方法,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及其損失程度進行測量和描述。比如:母嬰疾病導致的孕產婦死亡率,為十萬分之二十;慢性病導致的死亡,佔據總死亡率的83%;又比如:人一生中發生重大疾病的概率大約為72%。這些數據表明,從整體而言,風險是可測量的、有規律的。但對於每一個個體,風險又是不確定的。但風險整體的發生率,對於個體採取如何的風險管理方法,是具有參考意義的。

5、發展性:隨著人類社會進步、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有的風險可能消失了或大幅下降了。但又有著新的風險出現了,大幅增加了。比如: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核武器的出現。再次發生世界大戰的風險降低了,但發生核威脅的風險又增加了。又比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建國初期嚴重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傳染疾病、母嬰疾病,發生率大大下降了,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但是,慢性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高血壓等等,卻成為了威脅國民生命和健康的首要風險。我們談風險,並不是為了嚇唬人,而是應該以科學的方法、理性的態度。去認識風險、分析風險,梳理我們個人面臨的主要風險,採取正確的風險管理方法。或保險轉嫁、或風險自留、或直接規避。企圖脫離風險談保險,只能是緣木求魚、自欺欺人,恐怕無法達成理想的結果。風險如何管理?生活處處有風險,該採取何種風險管理方法呢?首先,並不是所有的風險都適合保險轉嫁。保險轉嫁只是對部分風險類型採取的應對方法。其次,保險總歸是風險事故發生後的經濟補償措施,並不是風險管理的全部內容。風險管理的方法有:避免、轉移、自留、預防、抑制

1、避免,也就是從根本上隔絕風險、遠離風險。比如遠離風險源頭(遠離火源、遠離懸崖、遠離急流、暴風雨天氣不出門等)、不從事高危職業、不乘坐摩托車、不深夜去人少的地方等等。

2、轉移,比如保險轉移。使用保險工具,將企業無法避免的用工風險、財產風險、責任風險等轉嫁給保險公司。比如講個人不可預知的重疾風險、意外風險、死亡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當風險發生時,可以獲得保險理賠金,從而減少損失、減少衝擊。

3、自留,也就是選擇自己承擔。比如,感冒發燒的風險,損失程度不大,花的錢也不算太多,就可以選擇自己承擔這個風險。

4、預防,也就是風險發生前,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性。比如:吃飯時,少吃油鹽,少吃高熱、高糖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吃得雜而不要吃的精;預防發生心腦血管疾病及慢性病。堅持體育鍛煉,預防超重、肥胖、肌肉纖維減少及骨質疏鬆等。

5、抑制,也就是風險發生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風險造成的損失。比如:利用消防設備,減少火災隱患。公安部門利用公共區域攝像頭,迅速偵破案件,減少人民的人身、財物損失。又比如:運動扭傷腳踝,採取應急的冰敷措施,減少傷害程度。損失頻率高,損失程度大的風險,可儘量選擇避免

也就是“別作死”。比如:井下礦工、翼裝飛行、高空跳傘、極地探險、登珠峰、從軍當兵、從事刑警外勤工作等等。並不是說這類職業不好,只是單純從風險分析和減少風險來看,風險太高,儘量不要從事。損失頻率低,但損失程度大的風險,適合採取保險轉移

比如:重疾、傷殘、死亡的風險,損失頻率低,但損失程度大,最適合保險...


鷹眼股評


保險的本職就是防範風險,抵禦風險給家庭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

但是現在很多人對於保險的本職認識的不太清楚。認為買了保險就是萬事大吉,其實不然。
買保險買對就是急用的現金,買錯就是一張紙。

但是很多人在買保險這件事上就沒有買對。為什麼現在社會上有N多人說保險騙人就從這個地方來的。保險買了嗎了,等發生風險一看理賠不了。

所以購買保險的關鍵是買對賠好。買對了保險就體現了保險的本職。


雨中送傘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大頭1377


參與者籌錢為其中某人將來可能遇到事時給予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