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寫字那麼快,是因為他的筆法沒有那麼複雜嗎?

千千千里馬


趙孟頫寫字那麼快,不是因為他的筆法簡單,而是他用筆熟的緣故,書法用筆的各種技巧,他已經爛熟於心,下手之際已經是手中有筆,心中無筆了。就像最近看了《飛馳人生》,主人公張馳,雖然被禁賽五年不能開賽車,但他每天都在閉著眼睛,在心裡演練巴音布魯克賽道,109公里146道彎,所以最後比賽的時候雖然沒有領航員,但對於張馳來說,他閉著眼睛幾乎都能完成比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趙孟頫是個書法天才,但比普通人更加的努力,這是他成功的原因。

推崇魏晉筆法,強調筆法的重要

“用筆千古不易,結字因時相傳”這是趙孟頫多年的書法經驗,為何趙孟頫那麼重視用筆呢?為什麼又那麼推崇師法魏晉呢?

因為在當時的那個時候,南宋末年的書風是“怒張筋脈”,燥露、攲側、縱肆,有沒有跟我們當今的書法風格很像啊。所以趙孟頫要扭轉這種局面,因此提倡師法魏晉,並且身體力行,用唐人結體的端正,而飾以魏晉書法的姿媚風流,最終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

趙孟頫的作品傳世的幾乎都是墨跡,與唐人的碑刻相比,筆法似乎沒那麼複雜,其實這就對了。古人並沒有像我們今天一樣,把書法當初專門的一種藝術,書法與古人就是日常寫字。如果日常寫字,寫得都跟碑刻效果一樣的話,一天能寫幾個字?碑刻是二次加工過的書法,真正古代文人的日常書法就應該像趙孟頫這般,趙孟頫的筆法真正還原了魏晉的筆法。

孰能生巧,比普通人更努力的天才

有文章記載,趙孟頫剛開始學習書法的時候,智永《千字文》他反覆臨摹背寫了500多遍,智永《千字文》是王羲之的嫡傳筆法,由此可見趙孟頫用功之勤。當今書家能有他一半勤快,寫字你也能寫那麼快。

另外趙孟頫的作品多是小字,前面我們說過,這就是古代文人正常的寫字,不像今天我們寫字是為了參見展覽,古代沒這回事。雖然趙孟頫的作品多是小字,但小字卻絲毫不見馬虎半分,關鍵是你如果把這些小字放大之後來看,可以說更加精彩,這就是趙孟頫的過人之處。例如上圖的幾個字,就是他書寫的《心經》單字放大後效果,非常美妙,用筆純熟,絲毫沒有拖泥帶水之處。

後人對趙孟頫說三道四,一說他是宋室後裔去做蒙古的高官,好像不忠一樣。作為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人,趙孟頫拒絕了兩次元朝的邀請,第三次才無奈出仕,如果他再不去,小命就沒有了。就像明末清初的傅山,罵了趙孟頫一輩子軟骨頭,最後不也是無奈去見了清朝的皇帝了嗎?

現在又有人說他筆法簡單所以寫字快,呵呵,真是無知。


翰墨今香


趙孟頫寫字是非常快的,傳說他能夠“日書萬字”,一天能夠寫一萬個字。

很多人其實不相信他能夠寫這麼快,這個我是相信的,因為我有類似的經驗,我曾經用小字抄寫孫過庭的《書譜》,一個小時真的可以抄寫上千字,毛筆寫的熟練了一樣可以寫的很快,和我們現在用簽字筆寫字一樣,甚至可以趕上電腦打字的速度。

趙孟頫的字之所以寫的快,並不是因為他的筆法簡單,他的筆法一點也不簡單,也是很複雜的,王羲之的書法筆法他都能夠用上,之所以寫的快,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個原因是他寫的字比較小,不像我們今天都是寫大字,另一個方面是他的用筆很熟練,既複雜又熟練。

能夠在快速書寫中保持筆法的人複雜性,其原因就在於他把複雜的筆法融入到了日常的書寫,把複雜的筆法自然化了,所以寫的既快又好。

我是寫字的@不二齋,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一起學習書法。


不二齋


說到筆法複雜沒有人能及王羲之,即使是王獻之也差之挺遠。

筆法複雜就不能寫得快嗎?不是!我相信,王羲之的書法是極快的,只不過是世人不懂王羲之罷了,所以都去傳播王羲之的字不能快!我只能說,王羲之的字,你不能這快,不代表別人不能,世人都不能,也不代表王羲之不能!不要以世人的水準去推測王羲之,甚至不能用古代任何書法大家去推測王羲之!因為,沒有人掌握了王羲之的技能。

趙孟頫的筆法確實是簡化的王羲之,可是,這不是趙孟頫能把字寫快的關鍵。趙孟頫能寫字快的關鍵是筆法技能純熟,章法又較單一,再就是趙孟頫的字不寫生,而且對於同樣的兩個字,趙孟頫的處理變化較小。

寫字快與慢是相對的,不同的人對於影響書寫快慢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是寫生會影響速度,可是,有的人影響不大。所以,書寫的快慢只與技能的高低有關,其他因素的影響需要從技能高低,手指的靈巧程度都有關係。


一笑貫長天


趙孟頫寫字快,是因為他能夠熟練的運用筆法,而不是把該有的筆法省略掉。

趙孟頫的書法學起來很容易,要學精很難。之所以難,正是因為他精妙的筆法,非一般人能夠輕易學到的。如果不復雜,大家可以試試看,實踐勝於雄辯。


寫字和開車很相似。F1賽車比普通汽車的速度快幾倍,能說駕駛F1賽車的車手車技沒有普通駕駛員的車技複雜,操作簡單嗎?寫字有使轉頓挫,應用精熟的人,在筆法的應用上,不會再去想著該用什麼筆法,該寫成什麼形態。規矩。規矩法度早已溶鑄在他的手上。心手合一,行止收放,皆中節點。這是需要高超的馭筆能力,而不是什麼“沒有那麼複雜的筆法“。

趙孟頫作為一代書法宗師,他對毛筆的控制,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化境。被人贊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他的快,正是因為他能夠熟練的應用各種複雜的筆法。他能夠用很小的動作完成細緻精微的筆法。而現在的書法家,他們的技法雖多,而技巧則不足。動作的過大,實際上是笨拙的表現。卻反過來說趙孟頫的書太熟,缺乏韻味。現在又加上一條“筆法不是那麼複雜”,缺少藝術觀賞性!



黑完王羲之,又來黑趙孟頫,安的什麼心?趙孟頫被人黑了幾十年,大家對他的成見,由原先的個人品質來說他的不是,現在乾脆來否定他的技法。清除了趙孟頫,是不是能夠提升現在的書法水平?


子衿書法


趙孟頫精通小楷、擅長行楷,諸體皆能。他所寫的碑帖、字帖,大多是逸動空靈、瀟灑活脫一路的,給人直觀的感覺就是快寫的。試想,如果不是筆法乾淨利落、行筆節奏明快,怎麼能有書寫速度?
△圖為趙孟頫《長春道院》

我覺得,筆法本來就是很簡單的,是當代一些偽大師給搞複雜了,故意讓人們覺得書法多麼神秘。

所謂“藏鋒逆入,頓筆回鋒”之說,純粹是歪理邪說! 用“復筆描畫”的作法寫筆畫,那更是自欺欺人。

眾所周知,我們見到的範本多是碑帖拓本,是刀刻出來的工藝字。試想,那些陰文字體碑刻當中的筆畫被剜掉了,致使究竟在哪個地方筆鋒處於什麼狀態根本不得而知。況且,刀刻的字口痕跡與毛筆書寫的墨跡是有差別的,只有通過書丹,或研究墨跡版字帖才能觀察出筆勢來龍去脈。
△圖為趙孟頫小楷

其實,要想深入理解和掌握毛筆技法,尤其是筆法動作技巧,比如,筆畫起止處和轉折、鉤挑等地方的形狀,都是怎麼出來的?最簡單的,也是最好的辦法,那就是練毛筆小楷。

當精熟小楷技法之後,把字體適當的放大一點兒寫即是中楷,再換大筆寫就是大楷。這時候就會發現,筆法如此簡單的不可思議。之所以大楷、小楷筆畫形狀不同,除了人為故意因素以外,主要是大楷筆、小楷筆兩種毛筆的型號大小有別,特別是筆鋒材質、彈力、性能不一樣所導致的書寫效果各有特色,與筆法動作關係不大。
△圖為趙孟頫《龍興寺》

古人不寫大楷(大字),只有今人才寫大楷(大字)。由於原本沒有大楷字帖,都是把中楷碑帖當作範本,故意放大幾倍臨寫,其實,是陶醉在偽造假大楷苦中求樂之中。

我認為,古人寫字是辦公,書寫動作完全是自然狀態,不可能像今人理解的那麼麻煩。

之所以很多人寫不好、寫得慢……究其原因,主要是誤讀了古典碑帖當中那些筆法精髓!

以上是我學習書法的一點心得。感興趣的朋友請點贊,或關注我互動交流。謝謝支持!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dc370003638fe649e841\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問題提得很好,問題本身就是答案了。

趙孟頫寫字的確快速高效,說他能日書萬字。不管數字是否準確,他寫的快是可以肯定的。

趙孟頫主張學晉人筆法,抗起復古大旗,他的復古實為創新。以復古的旗號來創新並不奇怪,比如韓愈的文章,他要創立新的文風,也是以復古的旗號實行的。

趙孟頫的創新、復古,這兩點,說明在他之前己經不古了,己經”遺忘”了魏晉筆法。他在追尋晉人筆法的努力中,引導了書法的發展新方向。

他寫得快,我們也沒看見,怎麼知道?還不是歷史上有這種記載。為什麼有人關注他的書寫速度並做了記載呢?那是趙的速度引發了他的關注,甚至讓他吃驚。事物是有比較的。之所以對趙的速度吃驚,是在趙之前的書寫相對很慢且視為常態。趙孟頫之前的書寫為什麼慢?那是書寫中調鋒的動作過多造成的。可見,處處需要調鋒,不是晉人法(看王羲之的行草筆跡,有時隨著書寫的過程中做了快速的調鋒),至少不是趙孟頫追尋的晉人法。擺脫了這些,趙孟頫的書寫速度就可以快起來了。

怎樣才能減少調鋒動作呢?我在這裡猜測兩點。一是書寫中,下按程度不要超過毛筆的彈性限度,這樣一提起筆,筆就回復到初始狀態。這就是說只用一、二分筆,甚至只用一分筆。二是,一筆下去不要完成兩個(或兩個以上)最小書寫基本單位。例如,寫折筆,一筆下去只寫一個橫,再另起筆寫一個豎。兩者對接準確,就完成了一個折。這樣寫,就會簡潔快速。如果這個折,用一筆寫完的話,在拐彎處必然要作複雜的調鋒動作。

我說的這兩點不知是否符合晉人古法,謹現醜,作參考。


筆翰頗好



趙孟頫寫字快(日書萬字),不是筆法簡單而是技法嫻熟,是因為趙孟頫掌握了書法最經典的筆法和技法,然後練至精熟,而且熟到了心揮手運,手不知執,而“從心所欲而不逾越規矩”。注意這裡說的是精準和嫻熟,二者缺一不促成趙孟頫的“快”。因為精準的技法需要熟來實現,實際上熟也是精準的一部分,熟要靠精準提升質量。


談到“熟要靠精提升質量”問題,使我想起一個近來不少人都在質疑的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沒有練過書法,也能寫一手好字,這裡就存在一個熟的問題。不過好看歸好看,從書法的角度來考察這個問題,要進入書法的大門,僅有熟是不夠的,還需要精準,就是說還要對經典書法作品有一定的精準把握,然後加上熟。因此來說,熟和精準是不可或缺的,如此才能構成書法的基本條件,否則就可能是寫字。趙孟頫的熟,有我們大多數人所不具有的條件,一是文人畫家,二是專業的書畫家,可以說是以此為生活的,類似的情況古今都有。


趙孟頫成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的千古書法名家,是離不開趙孟頫對書法日夜把玩,反覆臨摹研習的功夫。據說趙孟頫自5歲起就開始練習書法,每天習都要堅持臨摹練習寫足500紙的《千字文》,大概每天要練寫一萬字之多,十幾年堅持不懈。



翰墨書道


說到趙孟頫,他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 芳嫡派子孫。到了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晚年逐漸 隱退,後借病乞歸,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r

趙孟頫博學多藝,詩書畫皆精,文學藝術開創一代風氣,這裡暫且不論別的藝術成就,單談其 的書法造詣,宋元時代的書法家多數只擅長行、草體,而趙孟頫卻能精究各體,後世學趙字書 法的極多,趙孟頫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力。他在書法上 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r

據史料記載,趙孟頫日書萬字而精氣不衰,“下筆神速如風雨”,這是隻有做到了對筆法精熟、章法的超強的駕馭能力,才能辦到的。\r

趙孟頫日書萬字的速度,本人理解是其寫行書時才能達到的,觀其手札,章法、筆法的精到, 真是令人歎為觀止。\r

(細觀其手札,鋒芒畢露,牽絲映帶,氣息貫通,純系王字一路)







積跬堂書法工作室


筆法的好壞和書寫速度的快慢肯定是有關係的,筆法的簡單還是複雜和書寫速度的快慢也肯定有一定的關係,但是書寫速度快不一定其筆法就簡單,書寫速度慢不一定其筆法就複雜,例如張旭的狂草《古詩四帖》相對來講,其書寫速度是很快的,但其筆法一點也不簡單。

筆法的好壞取決於筆法是否正確,是否精到完備到位,而不是取決於筆法的複雜程度,如果筆法繞來繞去而運筆不正確,這筆法是複雜了,但書寫效果並不好,這反而是一種毛病了。同時,書寫速度的快慢和書寫的書體也有一定關係,對同一個書法家來講,通常行草書的書寫速度要相對快些,而篆隸楷等書體的書寫速度要相對慢些。

趙孟頫是一位詩書畫印全能的書畫家,在我國書法藝術史上有著重要作用和深遠的影響。他在書法上的貢獻,不僅在他的書法作品,還在於他的書論。他有不少關於書法的精到見解。他認為:“學書有二,一曰筆法,二曰字形。筆法弗精,雖善猶惡;字形弗妙,雖熟猶生。學書能解此,始可以語書也。”

趙孟頫最著名的書法論述是:“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這裡的“易”,是變化的意思,不是“容易”的意思。),由此可見,趙孟頫對筆法是作過深入研究和大量實踐驗證的,他對筆法是相當講究的。

趙孟頫書寫速度快是建立在他對筆法的深入研究和大量書寫的實踐上的,擁有了高超的駕馭毛筆的能力。就像乒乓球世界冠軍一樣,他們在打球時其揮拍速度有時是非常快的,我們能說他們的揮拍技術就簡單嗎?他們之所以能有這麼快速度,是他們經過大量正確的訓練獲得的。所以,如果以為趙孟頫書寫速度快,其筆法就簡單不復雜了,這其實是一種誤讀。從他的書法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筆法並不因為書寫速度快而變得簡單了。

以下是趙孟頫《相州晝錦堂記》節選圖片,請欣賞評論:


線情並茂瀚墨書畫


據史料記載,趙孟頫有日書萬字而精氣不衰,“下筆神速如風雨”之美譽。

他在臨摹師古過程中,集各家之長。楷書承傳古韻,避繁就簡,頓挫分明,在圓潤飽滿的點畫中暗藏著筋骨的勁道,布白均勻嚴謹,結體端秀方正,以行入楷,字的筆畫間有連貫性,顯得流暢生動。元儒四家、元詩四家虞集評價趙孟頫生平所學:“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聖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書,飽《十七帖》而變其形,可謂書之兼學力、天安、精奧神話而不可及矣。”

趙孟頫因臨摹各帖,故對章法、用筆的駕馭能力極強,書寫技術熟練,基本功紮實,再有跟他內在修練有關,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個人愚見有不當之處請斧正!

附拙筆畫的鑑真東渡圖,是參加東京美術館中日書畫交流時贈送給日方議員代表,提示他們不要忘記鑑真冒六次生命危險將中國的中醫、茶道、文字等傳播他國,不能忘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