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有的話分幾個層次說明可以嗎?

戴褀


中國的中醫早在原始社會的伏羲丶神農丶黃帝時候就已產生。歷史上有名的李時珍、華佗等都是中醫典型的代表人物。幾千年以來中醫以人為貴,有仁心、做仁人、行人德一直都是學醫者必須遵循的核心價值。中醫奉行的是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古時候的醫者並未把它當作一項謀生的手段,僅作為行善積德的一種途徑。這種價值觀一直存續至明國時期。很多中醫在實施醫治過程中並未明碼收費,完全憑病人隨心打賞!


用戶地上神仙


中醫的核心,個人認為還是在藉助針灸湯藥等中醫治療手段調整人體的身體環境(小陰陽太極)如何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大陰陽太極)。

所謂純陽則仙,純陰則鬼,人居其中,負陰抱陽,陽主陰從,無論是外邪內傷,只要化繁為簡,守住陰陽的根本,調和一身陰陽的平衡,則身具太和之氣,邪不可幹。就像一輛汽車,最核心的部件就是發動機(它是陽,陽主動)和傳動裝置(它是陰,陰主被動)。其他部分類似人身五臟六腑,身體經脈血肉。

個人的見解是中醫讓大家能通過疾病的表象看到人體健康的實質還是在通過各種手段(不僅僅是中醫的手段)調整人體陰陽平衡以期適應人體外部和人體內部的變化,尋求動態平衡。


有無之境1


  ​中醫文化核心價值觀涉及面很廣,涵蓋了中醫的自然觀、生命觀、養生觀、健康觀、疾病觀、用藥觀、思維模式、道德追求和行為方式諸多方面,囊括了中醫的價值取向、認知方式和審美情趣。對這些方面進行深刻剖析,能真正明晰中醫文化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中醫的自然觀

中醫的自然觀即尊重自然、敬愛自然。我國古代社會是農耕文化的典型。在農耕文化下生活的百姓,對自然有敬畏和依賴,中醫也不例外。自然的變化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影響,所以尊重自然、敬愛自然,就應該合理利用如草藥等自然資源。過度開發和擄掠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人類最終會自食惡果。

中醫的生命觀

中醫的生命觀是尊生、貴生,崇尚生命。中醫始終不渝地珍視、珍愛生命,認為大千世界之自然天機就在於其生生不息。只有生息無限,才使世界富有生機。中醫認為世間萬物,莫貴於人。誠如《內經》有載:“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同時,還有“大德曰生”之訓。“藥王”孫思邈認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由此可見,中醫的生命觀是十分明確的,尊生、貴生,崇尚生命的思想是一以貫之的。

中醫的養生觀

中醫的養生觀是順從自然,適應自然。《內經》載:“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順從、適應自然變化,遵循、追隨自然法則。適時養生,以適寒暑;因地制宜,以盡天年。根據生活環境、自然生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在物質相對貧乏、科技不甚發達的古代,人們順從並適應自然是一種生存智慧,是務實而科學的求生存、圖發展之道。古代中醫的養生理論及實踐方法,在今天也並沒過時,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中醫的健康觀

中醫的健康觀是以平為期,以和為貴。中醫的健康觀是較為全面而深刻的。首先是健壯的體魄、健全的生理,這是中醫所稱“平人”的重要基礎。中醫認為健康其實就是人體陰陽平衡的狀態。人作為一個生命有機體,氣血都處在良好的運行狀態時,人體的生理功能能充分發揮。《內經》載:“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所蘊含的精氣神是“吉祥三寶”,精氣神協調和諧,人才健康。

其次是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態。中醫是形神統一、身心合一的醫學典範。人有生物自然屬性,也有社會屬性。一個健康之人,必須具備良好的融入社會的能力,必須具有與人正常交往溝通的本領。面對生活的風雨,能保持正常的心理,遇事不走極端,能靈活處理。

中醫的疾病觀

中醫的疾病觀就是陰陽失和,即人體陰陽出現了偏盛偏衰。或是陰盛陽衰,或是陽盛陰衰,或是陰陽俱損,種種失和狀態均為病理狀態。此時就需要醫生來幫助,針對具體病情來作出調整,通過有效的糾偏,使人體陰陽重新恢復平衡狀態。由此可證,中醫的疾病觀,是緊密圍繞陰陽失和這一關鍵點來定義的。

中醫的用藥觀

中醫的用藥觀即為用藥調和。立足整體,辨證施治,就是其基本的臨床治療思路。其實,中醫治病,就是運用食療、體療、物療和藥療等手段,通過祛寒、清熱,助陽抑陰、滋陰潛陽之法來達到人體陰陽平衡、氣血調和,從而使機體恢復正常態。總之,一切努力的最終歸宿仍是人體陰陽平衡。

中醫的思維模式

中醫的思維模式,具有獨特的中國傳統文化印記。中醫在臨床診療和構建理論體系框架的過程中,充分運用了象思維,即所謂的取象比類,司外揣內。這樣的思維模式具有明顯的辯證思維特徵,它溝通了人體內外的有機聯繫,架設了跨越已知和未知鴻溝的津樑,使中醫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原則得以具體落實。中醫通過這樣的思維模式和認知方式,既有利於臨床實踐的診療,又有利於理論認識的昇華。這種思維模式所追尋的客觀現實目標,仍是人體陰陽之間的恆動平衡,也就是人體的整體和諧狀態。

中醫的道德追求

中醫的道德追求,集中體現在醫者仁心。中醫以治病救人為天職,非淳厚善良之人不可為。晉代醫家楊泉在《物理論》中也說:“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就是講為醫者必備的道德節操。古代中醫一直強調要有仁心、做仁人、行仁術。也就是要做到德術雙馨。同時也應為人謙和,虛懷若谷。只有謙虛謹慎之人,才能不斷進取,成為良醫。所以,中醫的道德追求理應是仁和,也就是:高尚做人,低調做事,埋頭苦幹。醫者仁術,中醫必須在具體的臨床治療中體現出仁者愛人,行善積德的道德追求。


川君說易


中醫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呢?如果有的話可以分幾個層次說說可以嗎?

中醫回答如下:

可以呀,只要您願意聽,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是吧?

“巾金巾,入天門,呼長精,吸玄泉,鳴天鼓,養丹田”。

上面這幾句應該是最能夠體現中醫的核心價值觀的了。對吧?

也就是說中醫人最早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傳授生命之學,教會人民如何養生護佑健康的一門學問。

那怎麼樣才能夠進入到中醫的核心價值觀之內呢?

被傳授者應該要做到:“飲是藥以上池之水,三十日當知物矣。”

那麼,現在的問題是這個“藥”是什麼藥?為什麼以“上池”之水,為什麼要經過“三十日”方能夠形成中醫的核心“價值觀”,從而才能夠達到“知物”的境界?

要解開這個問題確實要分幾個層次來解開上面所說的“金”巾,“天”門,“玄”泉,“天”鼓,“丹”田,“藥”,“上池”,“三十日”等概念的內涵。

……唉!!說了也是白說,有幾個人喜歡聽呦?

睡覺。


張建平149284331


中醫 的核心價值 是治病救人 ,很多的疑難雜症 ,西醫是解決不了的 ,這就是中國的國寶 ,可是 ,中國有一句預言 ,鐵燒紅了 不要 使手麼 ,就是說師父不交那麼多 ,教會了徒弟 餓死師傅 ,這是一句真理 ,所以中醫就發展不起來 現代的中醫 50%以上不合格 ,因為它是半 懂不懂 ,


山峰230965203


中醫的核心的永存的價值只有四項。一是陰陽八綱辨證施治法,包括滋陰補陽,浮沉升降等治療方法。二是方劑學,君臣佐使的搭配方式。三是中藥學。圖文並茂,如本草綱目,四是食療養生學。此四項是西醫空白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治療與藥物學說,是人類精神文明的遺產。


一斗樓


你這個問題沒有一篇萬字論文說不清。從文化來說叫傳承。從病患來說是一條不同於西醫的解決之道。從適用範圍來說那是放之全球介準,操作簡單藥,石獲取容易。


黑狗79


中醫是龐大的醫療體系,中醫形成於有天干地支的年代,時間已經不可考。天干的第八幹,辛幹指的就是醫療。天干地支的形成,到今天有多少年的歷史了呢?沒有定論。

中醫分為四大系統,一 ,食醫 ; 二, 疾醫 ; 三 , 瘍醫 ; 四, 獸醫。這四大醫療體系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吶?大約三千年前的西周就記載在« 周禮»上。

至今為止,我們所能見到的,依然屬於中醫的大約就只剩下獸醫了。

食醫被日本人拿去做了營養師 ; 疾醫現在叫內科,屬於了西方人的西醫,可憐的中醫只是存在於口號和 " 吶喊 " 中 ; 瘍醫就是外科手術,到目前為止,中國人已經沒有誰相信,中醫會有外科手術這門子技術了。

人們總是中醫的神奇是號脈,可是望 聞 問 切,只有切是號脈,其餘望 聞 問都是不號脈的。食醫和瘍醫都不號脈西醫更不號脈。不能一說到中醫就一定是號脈,號脈只是望 聞 問之一。

中醫的最大的成就應當是食醫,食醫屬於我們現在崇尚的治未病。古人告訴我們涼酒不能喝,喝涼酒早晚要病的,現在的年輕人就是不信,涼啤酒擼羊肉串,美美的天天燒烤,結果就是痛風。結果沒有醫生給他治已病。

中國人現在有多一半的病是吃出來的。中國人為什麼正月十五吃元宵?沒有人能夠說明白了。孔子有十不吃,中國人現在天上飛的飛機不吃,地上四條腿的桌子不吃。外國人不吃動物的血,我們中國人吃,你們知道為什麼嗎?

想不得病嗎?我推薦 « 藥性歌括四百味 »和 « 食療本草»,都是古人編撰的。

治未病,你也可以成為名醫。

圖片來源於網絡,中國考古出土的手術刀。



中華文明網


我個人認為:中醫的核心價值是“治病救人”——要達到這個境界:1、必須熟練掌握“四診”的基本常識,這樣能正確判斷病症——注意病的酸鹼性;2、必須熟記中藥的藥性,特別是它的酸鹼性,這樣才能處有效方——注意湯頭的靈魂使用——我覺得湯頭可用可不用,藥性很關鍵。


用戶70945550196


中醫的核心價值:

1.育人

引導人遵守自然規律,愛護大自然,人與人之間要和睦相處,從而提高人的思想覺悟,人才能長存於地球。

2.防病

向大自然學習,撐握大自然的變化規律,並把人的生活習性和身體變化與大自然變化結合一體,達到推測疾病和預防疾病。

3.治病

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為人生存而設計的,撐握大自然的規律,學習大自然的知識不當可以防病還能醫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