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時期,科技型企業抗風險還需“硬實力”

科技日報記者 王延斌

眼下,對“中國製造業500強”企業西王集團來說,最艱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2月21日,該集團向鄒平市法院申請和解,後者於同日裁定受理其和解申請,這意味著備受外界關注的西王債券違約事件,將以和解方式解決。有業內專家評價為,產業基礎好,市場需求大,握有核心技術,在國內葡萄糖、玉米油、特鋼行業具有引領地位等等種種現實,讓多數債券投資人最終投出了“信任票”,換來了雙贏結局。

“家大、業大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西王渡過難關,對正處於疫情衝擊下的科技型企業復工具有標本意義,也說明非常時期,抗風險還需‘硬實力’。”該專家表示。

從濟南出發,沿著濟青高速一路向東,大約80公里後,會到達全國最大的無水葡萄糖原料藥生產企業西王集團所在地——全國百強縣鄒平市。2月10日,本報曾以“輸液市場告急!國內最大無水葡萄糖原料藥企緊急復產”為題關注過該企業復工復產,為疫情防控提供“彈藥”的一系列動作。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全國各地用於救治病患、防控疫情的大輸液產品需求量猛增。由此,佔據國內藥用無水葡萄糖輸液市場85%份額的西王接到了湖北、北京、江蘇等國內多個省市的緊急請求,並限定日期儘快發貨。

據瞭解,藥用無水葡萄糖是西王集團的玉米深加工產品,屬於其核心高科技產品,其生產經過兩次結晶等特殊工藝再加工,純度高、淨化度高,而且在輸液生產中不需要活性炭過濾環節,因此具備更安全、更高效的特性。

實際上,藥用無水葡萄糖只是西王長長產業鏈上的產品之一。用了30年時間,這個民企界的“翹楚”將玉米“吃幹榨盡”,衍生出幾十種產品,累計產生約2600億產值,形成了一個玉米深加工“黃金”產業鏈。

特鋼代表著鋼鐵業的未來,也是工信部重點支持的4個方面之一。而解決行業“瓶頸”問題,更是特鋼產業的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兩個月前,西王特鋼發行的1億股份正式授予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及其研發團隊,這意味著中科院正式成為西王特鋼的股東,這關鍵性的一部使雙方成為國內產學研深度合作的典範。而他們瞄準的正是行業關鍵瓶頸技術問題。

“一是玉米深加工產品,包括澱粉糖和玉米油等,二是特鋼產品。”接受記者採訪時,西王集團董事長王棣表示,“玉米深加工產品,首先要做好西王玉米胚芽油的國家物資儲備,做好藥用無水葡萄糖的儲備與生產,滿足抗疫需求和市場需要。”他表示,像藥用無水糖、一水糖等澱粉糖產品已經供不應求。記者瞭解到,目前該企業的大量高端特鋼產品還有待於消化、變現,而這需要時間。

“擁有玉米深加工、特鋼以及物流、國際貿易等多個產業,控股西王食品、西王特鋼及西王置業三家上市公司,在健康油脂、運動營養和體重管理、高端特鋼等領域擁有較強的競爭力,具有較高的和解價值及可行性”,法院方面給出的這個判斷是後者的基本面,也是“硬實力”所在。

記者瞭解到,西王集團下屬子公司及三家上市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正常。另據瞭解,該公司已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戰略投資者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推進股權合作、投資引進、資本運營等工作,增強公司資本實力、優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旗下玉米板塊、鋼鐵板塊加快發展。

非常时期,科技型企业抗风险还需“硬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