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可爱的英国小王子乔治,目前就读于伦敦最好的学校之一:Thomas's Battersea,据说小王子的课程十分丰富,除了语数外,还有科学、地理、历史、计算机、戏剧、艺术、体操、击剑、游泳、高尔夫、陶艺,


对了,乔治很喜欢芭蕾,所以他还在上芭蕾课。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是哒,你没看错,乔治小王子还在上芭蕾课。乔治王子上芭蕾课这个话题还遭到美国广播公司(ABC)一档电视节目女主持人的嘲笑。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女主持人史宾赛在节目中说,乔治王子除了要学习数学、自然和历史之外,还要上宗教、计算机、诗歌和芭蕾课。当她说道“芭蕾课”的时候刻意停顿了几秒钟,并做出了一个“一言难尽”的表情,随即引发其他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大笑。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然而事情还没完,史宾赛接着说,威廉王子曾表示乔治很爱上芭蕾课,略带讽刺地说“那我们看看他能坚持多久”。对男孩学芭蕾的偏见不言自明。

男孩学芭蕾=娘炮?

通常,我们认为芭蕾应该是这样的: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紧身裤、蓬蓬裙、踮脚尖……这难道不是女孩子的专利吗?连芭蕾舞一代宗师乔治·巴兰钦都说:芭蕾就是女人。


可实际上,舞台上还有被自动屏蔽的男舞者: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但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有了男孩学芭蕾=娘炮的印象?


一位妈妈就在网上吐槽,说他儿子学了3年芭蕾,但因为怕被周围的人嘲笑,介绍自己特长和爱好的时候从来不敢说……


男舞者需要力量十足、阳刚十足,以衬托出女舞者的轻盈与柔美,并负责在舞蹈中托举女舞者。对芭蕾的刻板印象,导致现在全世界芭蕾舞团都缺男舞者。


不老男神钟汉良和当红“小太阳”杨洋都是学芭蕾舞出身,深厚的舞蹈功底,绝没有让他们变成“娘炮”,而是让他们身形挺拔、气质非凡。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主持人嘲讽乔治跳芭蕾后,有超过300名男性舞者齐聚这档电视节目录制的摄影棚外跳起芭蕾,抗议史宾赛带有性别歧视的发言,同时也希望扭转大众对于男性舞者的刻板印象。社交媒体上还随即发起了“男孩也跳舞”的话题。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幸好小乔治的父亲威廉说:“你有权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非常值得的,不需要别人告诉你该做什么,你坚持就好了。”


为什么会有嘲笑跳舞的男孩子?因为在一些人眼中,这哪里是一个前途无限的男性的爱好?这不仅滑稽,更不该是一个男孩子该有的“体面”爱好。


就像男孩要穿蓝色,女孩适合粉色;男孩喜欢汽车,女孩选择洋娃娃;男孩数理化好,女孩更适合学文科;男人流血流汗不流泪,女人要温柔体贴贤惠……


这都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什么是刻板印象呢?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聋哑人,进了五金店,想买几个钉子,可是他说不出话,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于是他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出敲击的样子。
售货员见状,先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于是售货员明白了,他想买的是钉子。聋哑人满意的离开了。
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你说这个盲人将怎么做?
世界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智商160,他当时是这么回答的:“盲人肯定是这样,他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说着,还伸出自己的手模仿动作。
阿西莫夫的智商碾压大众,却还是答错了,只因为一个心理学效应: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对人或物的一种固定的看法和评价,无视具体情境和个体差异。比如南方男人小气精明,川妹子泼辣,坏人獐头鼠目……


我们可以借助刻板印象对事物进行快速分类和评价,对脑容量有限的人类来说,确实大大节省了探索信息的时间和精力,但也因此容易形成思维定式,甚至偏见和歧视


性别刻板印象无处不在,按照性别刻板印象行事,孩子会更符合社会预期,但在不经意中,却可能损害孩子的能力发展,让他失去更适合他天赋的未来。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追求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权利,男孩可以跳芭蕾,女孩也可以学武术,只要能力允许,我们应该给他尝试的机会。

刻板印象带来的蒙蔽

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你猜会发生了什么?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这是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做的一个绝妙实验。


实验结果是: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


蜜蜂其实比苍蝇智商更高,更善于寻找路径,为什么最终却饿死、累死在了玻璃瓶中?


因为在蜜蜂的逻辑里,明亮有光的地方就是出口,这种刻板印象、思维定式促使它不停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直至死亡。


而苍蝇只是四下乱飞,一不小心就飞出了瓶口。


刻板印象或者说思维定式不仅害死了可怜蜜蜂,它同样在误导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走上歧路,甚至带来危险。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有个5岁的小女孩,下午在小区绿地玩耍,追着蝴蝶跑。旁边来了一位中年男人,告诉小女孩说他家里有各种各样的蝴蝶,都送给她。于是,小女孩便跟着中年男人回家了。


等急疯了的家人在邻居的指点下找到小女孩的时候,小女孩已经晕倒在洗手间内,头破血流,脸上的血迹都凝结了。


庆幸的是,小女孩没再受到其他伤害。


骗小女孩回家的男人精神有问题,小女孩说:“叔叔骗我回家,他家里没有一只蝴蝶。他进门就给我煮面吃,方便面、面条、刀削面、米粉……一下子做了五六盆,他不停地让我吃。后来我吃饱了,说‘不吃了’,他就发疯了,用手里的碗打我的头……我开始跑,但门关着……”


家人问她:“你为什么要跟他回家呢?”


小女孩说:“他一开始看起来很友好,不像是坏人……”


对坏人的刻板印象误导了她。而这种刻板印象恰好来自于周围环境,包括动画、绘本,乃至爸爸妈妈口中的故事。

乔治王子跳芭蕾遭嘲笑:别用成人的狭隘框住孩子的未来

怎样摆脱刻板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

撕掉标签,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电影《隐藏人物》的女主角凯瑟琳·约翰逊,是美国NASA的超级女英雄,在那个没有计算机的年代,凯瑟琳·约翰逊就是NASA的“人肉计算机”,帮助NASA把飞船送上的太空,水星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她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那个种族歧视横行的年代,在性别歧视尤为严重的数学领域,凯瑟琳·约翰逊究竟是如何成长为传奇的?


凯瑟琳·约翰逊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和背景,她的父亲只是一个普通的黑人农民。她从小就显露了惊人的数学天赋和求知欲,上小学的时候就直接从二年级开始读的,之后更是接连跳级,刚满10岁,就要上高中了。可惜凯瑟琳所在的小镇,只向非洲裔的孩子提供到八年级的教育,高中部并不接收他们。


她的父母虽然文化不高,但却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为了支持凯瑟琳的求学,他们全家人搬到了距老家200公里外小镇,那里有接收非裔学生的高中学校。


凯瑟琳是幸运的,她的父母不带偏见,如此宽容,并鼎力支持她,最终成就了这个数学界的传奇。


在教育孩子时,要摆脱刻板印象负面效应,最好的办法,就是尽量保持客观的态度,别给孩子贴标签,因为这些标签就像一个个“自我实现的预言”,最终塑造了孩子的未来。


有段话说的好:“如果世俗对于性别的偏见被默认为正常,而没有人出面制止,那可能将会有更多的男孩、女孩们,因为坚持一些不符合刻板印象的爱好而被人嘲笑、霸凌,因为世俗的歧视、偏见,而被迫放弃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


所以好的父母不应该成为框住孩子的框子,而应该尊重孩子,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并成为帮助孩子成长的“脚手架”。引领着孩子用自己的眼睛、用一颗更开放的心灵,去观察、去思考,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未来。而不要用刻板印象框住孩子的天性,束缚了孩子发展的无限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