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曾紅極一時的“輩分取名”,為何現在也不流行?過時了嗎?

語堂


大家會發現我們的父輩,他們的名字在最開始取名的時候,其中都有著很多的講究,在此之前我們取名字是要在名字裡面加入輩分的。在聽父輩或者是爺爺輩的名字時,就會發現這樣的例子。

不過,大家也慢慢的發現,現在很多的年輕一代在取名字的時候,裡面已經完全去掉了輩分。其實我國用輩分取名的歷史來源是非常早的,在最開始的時候,於明朝時期就非常的流行。在那個時候也不僅僅是隻有漢族才使用這樣的方法,很多的滿族人也是採用輩分來進行取名的。

而且在古代的時候用輩分進行取名是沒有什麼身份限制的,不管是一些身居高位的達官顯貴或者是普通的百姓,在名字裡面都會帶有輩分。在看家譜的時候,大家也會發現,在名字裡面很大程度上也含有著很多的輩分。

作為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這個輩分代表著你在家族裡面的地位,因為我國自古是非常講究,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所以用輩分來取名也是一個非常具體的體現。

而現在之所以將它去掉,是因為現在的父母在給自己孩子取名的時候,都是將裡面的輩分去掉,而遵從自己對於一個名字的最初意願的。

這其實和審美是有著很多的原因的,因為有些人認為用輩分來取名,很大程度上比較的俗氣,所以才會慢慢的將它放棄。還有一個則是宗族文化的原因,現在有不少的宗族文化都在慢慢的發展之中,逐漸的被淡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