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統治的癥結在哪裡?

鵬友程


主要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權力與義務的不對等。

二,沒有法制,人是不平等的。

三,機會與利益的不均等。


忘憂草50007


題主說封建統治的癥結,應該是指這種統治制度的弊端吧,封建統治的弊端有很多,主要是以下幾點:

  • 皇權專制

封建社會是中央集權的皇權專制制度,權 力主要集中到皇帝一個人手中,導致很容易形成暴政和腐敗,阻礙歷史的發展。我國古代的幾次大規模農民起義無一不是由於專制腐敗造成的,秦朝的暴政致使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宋朝的腐朽引發浙江方臘起義,清末的專制與腐敗引發了太平天國運動。

  • 思想上的專制

封建統治下的思想統治更是嚴苛,表現為獨尊一家,如秦朝時期焚書坑儒,獨尊法家。漢武帝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明清時期用文字獄、八股取士等禁錮人們的思想。這無疑都是為了集中皇權,嚴重阻礙社會的進步發展。

  • 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發展

封建社會末期產生新興資本主義萌芽,專制的封建統治毫無疑問會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以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這使得經濟發現緩慢,民族資產階級壓力巨大,社會向前邁進艱難。

封建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現在以上幾點,但歸根結底是皇權專制的結果,由此,封建制度的癥結可以由兩個字概括――專制。


長河漸落


不請自來

個人認為,封建統治的癥結主要在三個方面。

首先,封建土地私有制。我們經常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中國封建社會自秦朝以來,皆是建立在小農經濟之上的。由一家一戶的小農家庭,從而構成了中國最底層的社會單位,再由點到線最後構成面。在基層當中,還有族長或者有威望的老人負責徵收徭役,解決鄰里糾紛以及人口普查。

這個看似平穩的機構,有其最根本的問題。小農經濟最基本的生產資料是土地。而土地私有制度的確立,便會出現大量的土地買賣。在土地買賣進行到一定程度之後,土地兼併問題就會發生。伴隨著土地兼併,社會上會出現“富者連田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的現象。當然,歷朝歷代也才去過很多抑制兼併的政策,但終歸不能扭轉這個趨勢。每到王朝末年,便會出現大的農民起義。實則就是這個道理。新王朝建立,土地便會重新分配,再之後又買賣,兼併。這看似是一個難解的循環。

第二點,皇權專制。國家大事皆出於上。但是,一個人的精力到底有限,無法去面面俱到的解決國家所有問題。因此,秦朝設立三公九卿,丞相幫助皇帝處理政務。丞相,成為了國家裡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二號人物。但是,權力的誘惑實在太大,既然做了二號人物,誰又不願意去試著做一號人物呢?因此,貫穿秦朝到元朝的政治癥結主線,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亂臣賊子,不可窺測神器”,歷史發展的主線則是不斷的削弱丞相的權力。從漢武帝的內外朝,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皇帝都在極力的將國變為家,成為自己的私產。以致於道明清時期廢相,明朝設內閣,清朝設軍機處。實際上,軍機處和漢武帝的內外朝制度,殊途同歸,都是用臨時官和親密的人來幫助皇帝處理政務。這看似又是一個循環。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這種模式在工業時代到來之前還可以勉強處理,但1840年以後,當工業革命後的歐美人踏入中原之後,皇帝明顯招架不住了。茅海建教授《天朝的崩潰》裡,曾記錄過道光皇帝一天所處理的政務。其對英政策的判斷與制定,可能也就是在很短的時間裡就完成了。這是封建王朝的問題之二。

其三,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在古代,交通與通訊極不暢通的情況下,地方官儼然就是地方的“父母”,儘管自秦漢以來,不斷的加強中央集權,但是地方問題依舊是歷朝歷代所頭疼的問題。尤以唐朝為重。封建王朝希望用差遣官的方式來弱化地方官對於地方的權力,但這種臨時官往往在時間的蔓延中有成定製。同時,造成大量冗官冗費,也是國家開支的一大項。

當然,威脅王朝統治的還有遊牧民族,女寵,閹寺以及外戚,但這些都沒具有普遍性。以上三點,個人認為才是封建王朝的癥結之所在。


月曉YB


不用多說,癥結就是家天下,獨攬權力,違背文明發展,所以,必然消亡。只有把國家權力給予人民,讓人民選擇,那麼,國家才能持續健康發展。


和好和好


關鍵的問題就是所謂的恩出自上,直白點就是皇帝有絕對的人事任免權,也就是所有大臣的前途甚至生命都掌握在皇帝手裡。

既然有了絕對的人事任免權,就是說皇帝任免大臣不需要聽取任何人的意見,必然導致他的官員選拔不是基於官員的能力,而是基於皇帝的需要或者說喜好。稍微清醒一點的皇帝除了大量提拔聽話拍馬屁的官員,還知道要提拔一些有能力的官員為他做點實事,不至於天下糜爛。而昏庸的皇帝則提拔官員完全是按心頭所好。

這樣就導致一個問題,大部分的官員,他們的首要任務不是作出優秀的業績,因為業績再好,皇帝不待見你,那也沒用。運氣好一點,原地踏步,運氣不好,只有完蛋了。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得到皇帝的賞識,讓皇帝滿意,否則工作再好也是白搭。


百看紅樓


封建制度是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大創新,這是不能否認的。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極大地的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然而任何一種制度都需要不斷進步,才能具有長久的生命力。封建制度最終走向終結,最主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土地和人口的兼併

土地和人口是一個國家最主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封建統治階級的直接統治對象。在古代,每一個新建王朝初建時期都是將原有社會利益重新劃分,政治相對清明,推行休養生息政策,老百姓還可以過上較好的生活。

然而,隨著和平時期的到來,王公貴族、封疆大吏等統治階級權力不受約束,社會各個階層逐漸固化,土地等生產要素資料逐漸集中到少數人手中,農民失地日益嚴重,只能為地主階級當佃農,再加上各個朝代實施重農抑商政策,商業不發達,大部分老百姓獲利渠道少,生活日漸貧困。

同時,大批王公貴族、僧侶不用交稅,隨著土地和人口兼併的日益嚴重,國家收稅就成了問題,只好在向社會底層人民加稅。由於政治制度本身的問題,皇權不受制約,統治階級荒淫無度,貪圖個人享受,貪汙盛行,勢必會造成社會進入官逼民反的死循環。隨著時代的發展,封建制度日益老朽,喪失活力。

第二,封建制度嚴重製約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封建制度是建立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到了18、19世紀,工業經濟開始發展壯大,這讓封建制度喪失了存在的基礎。資本主義時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流。

再加上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私有制被大家廣泛的接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倫理基礎不復存在。資產階級隊伍的日益龐大,開始推翻各國的封建王朝。

儘管有些王朝依然存在,但是隻是發揮象徵性作用,不具有實權。資本主義強調的人權、獨立、私有制、契約精神等都是封建王朝所不具備的。這種對老百姓更加有利的政治制度代替封建王朝就成為必然。


地球詩詞局


繁盛的古代社會


自夏朝開始,中國古代社會封建統治已經持續了4000多年,中國封建統治持續時間之久、朝代之多都是世界罕見的。

即使在有著盛世之稱的古代封建社會,統治階級與老百姓也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封建統治本身就是建立在壓迫剝削勞苦大眾的基礎上。


封建統治在中華大地繁盛了幾千年,終究因為統治者與勞苦大眾的矛盾爆發而結束


人文地理情報員


中國的封建王朝歷史非常悠久,就是因為那是一姓王朝,視天下為己家,視國財為私產,從根本上來說,皇帝才是最大的地主,因此歷史上的任何改革都是補修局部,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體制,所以註定只能維持一時,從皇帝嘴裡搶食是非常困難的,代價也很大,不能革了皇帝的命。


西米爾郎


一。封建統治的概念

我理解您的意思是咱們中國的封建統治,我們國家封建的概念與西方國家是不一樣的。西方的封建統治的概念是類似我國周朝時期,國王把土地分給手下的大小領主,領主也可以再分給手下,領主負責治理自己的領地,國王是不管的。我們國家的封建概念是以階級劃分的,分地主和農民兩個階級。

二。封建統治的癥結

我國封建社會時間長達2300多年,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至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結束。1840年以後中國被動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縱觀中國2300年的封建社會,土地問題是最主要最大的問題!由於土地的私有制,土地又是主要的生產資料,掌握了土地就是掌握了一切的命脈,地主階級會自主地兼併土地,土地就那些,不是在農民手裡就是在地主手裡,農民豈能自動自願的放棄土地的所有權,地主獲取土地的手段必然是血腥的。當土地大量的集中在少數大地主手中時,自由的農民只能變成大地主的僱傭農,甘受剝削。封建社會的大地主都是讀書的做官世家,這些人通常都是被免稅的,於是國家稅收又越來越少。這樣,每到一個朝代的中後期,土地兼併,民不聊生,稅收較少,國家入不敷出,這樣的問題一次次出現。農民和地主兩個階級的矛盾只能通過戰爭來解決!於是下一個朝代誕生了,兩個階級矛盾暫時緩解,中後期後又出現兼併土地,又是戰爭。。。



米格


封建制的癥結在於社會資源的集中,在古代生產形式單一的年代,封建制的資源基礎是土地。你問這個問題,最好想想什麼是奴隸、封建、資本,社會以及共產主義社會。

至於皇權制,其實僅僅是一種政權形式,跟封建社會有聯繫,但沒有必然的聯繫。封建社會的政權也可以採用西方的選舉和議會制。同樣,即便人類已經進入了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西方的議會制也不是唯一的,有些現代國家照樣有國王,而且權利理論上還是無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