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那麼懂研發,為什麼沒有研發出小米手機的芯片?

活到120歲的方法


雷軍懂研發,但是芯片是非常燒錢的研發,而且你一搞芯片萬達,別的大芯片廠商就會出於自身考慮封殺你,導致自己的手機生產特別困難。

所以在剛創業初期更多的是考慮怎麼賺錢?有錢了自然可以投入到研發中去,你一開始搞研發,投入了大量資金,還不知道能不能成?看不見希望的投資基本都要泡湯,資金鍊斷裂等很多問題。

作為雷軍這麼成功的一個人來說,自然懂得其中道理。


天機老人徒弟


雷軍曾言,你別看華為科研資金多,但是一群高管不是搞研發的,所以研究不出來什麼東西。我和小米高層好多都是搞研發的,就算研發投入少,但是我知道研發什麼,所以創新還是小米多。從這可以看出來,雷軍捨不得投資,還看不得別人投資多。雷軍更是曾言,三五年芯片按照沙子價賣,還能取得巨大成功,那時小米就是最厲害的。因此雷軍還在等著沙子價的芯片,幹嘛花大精力去研發。


小米曾經也掙扎過,但是其並沒有堅持。在小米最輝煌的兩年——2014年和2015年。小米偷偷成立松果電子,也開啟了芯片研發,用了2年多時間,推出了澎湃S1,結果市場反響慘淡,那時小米虧了。之後一直傳聞澎湃S2,但是如今依然了無音訊。隨著松果電子的部門拆分,就註定澎湃S2基本上夭折了。澎湃系列,讓雷軍明白製造芯片是一件非常難的事,關鍵是需要大量投入,極有可能虧錢。小米是一家現金流極速循環的互聯網公司,根本就承受不起。與其用芯片證明自己,還不如營銷來的容易。


小米創立快十年了,從無到上市公司,的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這十年,小米主要銷售手段還是營銷為主,科研創新並沒有放在首位。在雷軍看來,與其花大力氣去研發新技術,還不如用別人成熟後的技術,這樣小米用起來便宜,消費者那也不容易出問題。像研發手機芯片這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同時需要多年技術積累的項目,真不如去買來容易。


雷軍所謂的高管研發結論可笑至極,作為領導人無需事必躬親,需要的長遠的眼光和出色的領導能力。雷軍是個出色的領導,具有很強的營銷能力,但是他的眼光未必長遠,這也就是小米為何沒有自己的手機芯片的原因。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聯網信息,快來關注憶夢科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以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憶夢科技


小米不是沒有研發出手機芯片,在2017年就出來了,名字叫:松果澎湃S1,但是後繼就沒有任何消息了,歸根結底就3個字:太燒錢!

芯片研發可不是小孩子過家家,經費都是以“億”為單位的,而小米畢竟是個後起之秀,在芯片方面的根基太淺,想達到蘋果、華為這樣的水平,以小米現在實力來說,有點痴人說夢了!


小米的創始人雷軍以前是做金山軟件的,2007年卸任金山軟件總裁兼CEO職務,擔任副董事長,然後的幾年內分別又投資了凡客誠品、多玩、優視科技等多家創新型企業,但是並無起色,於是在2010年雷軍選擇重新創業,這才建立的小米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銀谷大廈。

但是公司成立以後小米並沒有進行手機硬件方面的開發,而是專注於軟件系統---MIUI,在同年2010年8月份推出了內測版的MIUI系統,然後趁熱打鐵,又在12月份發佈了米聊這個免費即時通訊工具,但是市場反饋效果一般般,畢竟小米沒有自家的硬件產品,軟件方面肯定得不到有效的推廣使用,所以在2011年7月,雷軍宣佈進軍手機市場,然後東拼西湊的借鑑各家之長,趁著MIUI發佈一年內之際,在2011年8月上市了小米第一款手機:小米1!

剩下的事大家可能都知道了,就是雷軍利用人們從眾的心裡/得不到就是最好的,採取飢餓營銷的模式,讓大家只能在網上才能購買到小米手機,還得靠搶的才行。至此,小米手機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說真的,小米手機當初的質量真的不咋地,但是雷軍善於營銷,因為他前身就是賣金山殺毒軟件的,所以能洞悉人們的心裡真實的想法,因此小米手機的銷售模式成功了!

但畢竟從小米1到現在也只有7、8年的時間,雖說小米的產品賣的不錯,可是在芯片研發領域來說,它們的家底/資金還是很薄的,而且搭載松果澎湃S1芯片的手機銷量並不好看,於其投入大量的資金去研發芯片,不如購買現成的高通驍龍處理器了,這和自己研發相比較的話,節省的資金可是個天文數字!

哎,希望國產手機品牌可以擁有更多地自己的技術、自己的芯片吧。


桃園Computer


感謝邀請:我是科技數碼隨時答,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

雷軍那麼懂研發,為什麼沒有研發出小米手機的芯片?

定位決定發展思路,小米路線的設定是性價比路線,而公司的模式和發展是互聯網思維,也就意味著性價比很高,那麼利潤就相當的少,所以對於小米來說研發芯片確實是很難,畢竟研發芯片確實是很燒錢,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的話,這件事情絕對是無稽之談的。

第二個其實就是定價,我們都知道研發芯片需要資金,但是前提投入和後期定價是密切相關的,其實就像是雷軍自己說的:小米芯片一年至少要賣幾千萬時才能打平。“賣100萬件,每一顆芯片的研發成本要1000元。賣1000萬件,芯每一顆芯片成本要100元。”如果計入成本的話,搭載小米澎湃芯片的小米5C手機估計要賣到3000元以上,才能回本,是對然聽上去沒有問題,但是面對現在的市場和小米自己的定位人們的接受和認可能力確實還需要時間。

第三點其實就是能力,現在有能力生產芯片的廠商雖然有很多,但是可以真正盈利或者是做的很好的,也只有華為,高通,三星,以及intel,因為它們都是自身擁有十年以上半導體或通訊技術的積累,這一點並不是請幾個技術人員就可以解決的,需要時間的積累的。

總結:其實最大困擾就是路線的問題和成本的問題,小米本身性價比已經決定了小米的路線,自研發投入雖然可以,但是如果是過高的話和小米的性價比形成了衝突,這就比較尷尬了,畢竟雖然說研發芯片是很光榮的一件事情,但是入不敷出確實肯定是不長久的,再者芯片方面的元器件等等材料都有 一定的浮動,所以手機的價格也不能很穩定,所以我們看到看到小米研發芯片,距離上一代已經過去了很長的時間,其中的難點還是很多的,這也是為什麼小米雖然在2014年就開始,一直到現在只有一款芯片的原因啦!市場競爭太激烈,再加上本身的定位,小米如果走的話需要更長的時間,也需要大量技術的積累。


回答完畢

歡迎留言發表不同的看法和想法:

科技數碼隨時答


顯然雷軍不懂研發,這裡的研發我特指芯片研發。或許雷軍是程序員出身,對於軟件開發應該很瞭解,以為手機芯片的研發和程序開發雷同,結果被現實打了臉。

雷軍在當年對於芯片的研發說過豪言壯語:三五年之內一定會有一家新的芯片公司是按沙子價賣芯片,芯片業應該借鑑互聯網實現免費,按照成本價銷售。

現在的雷軍我想他一定不會再說這種話了,再說就顯得更加無知了。芯片的原材料的確可以說是沙子,但是最終成片的芯片當沙子的價格賣,我不知道小米的研發人員同不同意,自己的研發成果原來就跟沙子一個價,那繼續研發下去是不是成傻子了。所以雷軍是真心不懂手機芯片的研發。

此外,對於手機芯片的研發難度,雷軍顯然也沒有任何意識,以為研發芯片和造個手機差不多,來料加上下,然後就完事了。所以我們看到了,松果是聯芯和小米合資公司,澎湃S1的芯片方案是聯芯的,包括技術人員班底也基本是原聯芯的人員。也就是雷軍認為我買了現成的方案,然後再其基礎上重新搞一下,就可以馬上做出自己的手機芯片來了。最終的事實可以說教育了雷軍,原來做芯片真不是簡單的買買買就行的。錢是燒了不少,結果出來的澎湃S1性能不咋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就是個失敗產品。

被現實打臉的雷軍現在總算是老實了,不再出來瞎吹S2了,已經好久沒S2的消息了。個人還是希望小米能搞出自己的手機芯片來的,第一代產品失敗也正常,持續研發後續的產品,不要放棄就好,多年後說不定中國就又能多一家實力強勁的半導體公司,這是好事。只是不知道小米沒有沒有足夠的錢用於研發,有沒有魄力將錢在這塊大規模的燒。



Lscssh科技官


小米2014年的時候,就成立了松果電子,先後投入了20個億,在2017年2月底已經推出過自己的手機芯片澎湃S1了,這一點我想大家應該都熟悉吧,不過因為剛剛入局芯片行業,所以澎湃S1在性能方面還有很大的不足,也就沒有在小米手機上得到運用。

也許正是因為自己嘗試了芯片研發業務,雷軍才知道芯片研發是這麼困難和費錢,因此小米進一步芯片研發任務就暫時擱置了,到後來很長時間也一直沒有澎湃S2的消息。

不過這也不能說明小米就放棄芯片業務了,因為今年4月份小米就將松果電子團隊進行了重組,其中一部分團隊組建成了南京大魚半導體,其主要定是在IoT領域的芯片研發,而松果電子未來仍將聚焦在手機SoC芯片研發方面,也就是說,雷軍對於手機芯片的研發還在持續的投入當中。

小米懂研發嗎?前一段時間雷軍有關自己研發理論的說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雷軍表示自己不贊同華為的研發理念,還表示研發投入不是越多越好,蘋果在喬布斯時期的研發投入就在2%作用,關鍵在於研發的效率問題。雷軍的這一番言論,一時間也引起了市場的巨大討論,多數網友認為是雷軍不懂研發,在為自己研發投入不足找藉口,不過其實雷軍說這番話是有其背景條件的,在我另外一篇問答裡已經解釋過了。

對於做研發出身的雷軍來講,如果說他不懂研發那自然是不可能的,包括可以跟office抗衡的WPS、異常成功的MIUI,這裡面都有很多雷軍的貢獻,當初在金山雷軍也是在後期才作為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而存在。

說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我想表達的是,對於“懂研發”的雷軍來說,小米澎湃S2遲遲研發不出來的核心原因,就在於小米在研發投入上的不足,自小米2018年上市以來,對於持續關注小米的網友應該會有這樣的感覺,那就是小米越發的謹小慎微了,不敢在長遠期目標上面做太多的投入,很多措施也都向每個季度要公佈的財報做出了妥協。

所以我想對於小米芯片業務遲遲得不到進一步的發展,其中最重要的問題就在於在財報的壓力下,小米很難拿出更多的資源投入到芯片這類長遠期項目當中,如果小米手機、IoT業務增速強勁還好說,但目前在華為、OV的壓力下,小米的手機業務也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他就更難有充分的理由來繼續投入到芯片研發當中來了。因此未來對小米芯片研發來講,考驗的不是他有沒有這個實力,而是他有沒有這個決心。


木石心志


當年我們在討論格列衛,在討論藥神的時候,有個經典的詮釋:“藥的成本很低,一般幾毛錢,但是有些藥要賣成千上萬,為什麼?因為第一顆藥成本也許要50億美元。”

芯片領域和這個類似,芯片如果不是從基礎架構開始走,即使你從設計到流片,你同樣要面對這個困境,就是你是否能夠承受得住一次失敗的設計。因為在上線之前,你需要設計線路,集合指令集,做各種考慮,芯片的特點就是,他需要有廣泛的用途,而在兼容性方面,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很多設計是可以重來的,比如裁剪一件服裝,我們可以用低端布料先做出樣子,然後換成流水線製作高端。我們也可以通過3D打印來完成工業設計,讓東西美觀大方,銷量倍增。但芯片不是這麼個產品,從第一次上流水線,那便是不成功,便成仁。

小米為什麼拿不出芯片,實際上小米依然有自己的雄心,但是,他如今的流水或者利潤還養不起研發一款芯片,所以小米想要從其他領域切入。不只是小米,你說為什麼蘋果也會卡在基帶芯片,同樣的道理,這是一次巨大的投入和冒險,所有企業都會望而卻步。

所以,大多數馳名世界的企業,只要系統和芯片裡面有其一,變已經很厲害了。

諸如蘋果有操作系統和處理芯片,但是得不到基帶芯片。

諸如高通就只做芯片。

諸如谷歌就有系統。

諸如華為三星有芯片。


凱恩斯


芯片研發比造核武器還困難,不是說你投錢進去就可以了,甚至有時候你可能投幾百億都沒有效果,研發就好比做實驗,不斷的準備實驗,成功初期以後,再慢慢改善毛病,一次流片就是幾千萬美金,需要慢慢的來,不是急的事情,通過技術積累,經驗積累,而且還要考慮成本,不可能把公司的錢全部拿去研發,去年滂湃S2就花了20多億,雖然在研發芯片方面20多億不算多,但是這是一步一步來的,急不得,只有公司發展做大有足夠的錢了,才能加大研發力度,小米現在的研發費用是一年比一年多,今年上半年研發投入33億。

小米現在的現金儲備只有511億,而且要做很多事情,很多公司垮臺就是因為資金的問題,現金儲備一定得有保證,小米現在就是一年發展的比一年大,滾雪球似的慢慢滾,研發的比例也是取決於利潤,利潤越高投入研發的錢才會越多,現在全方位發展,真正發展起來才是真正賺錢的時候,現在很多業務還處於剛起步階段,未來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有品今年上半年成交總額38億,空調上半年賣出了100萬臺,空調這塊還是很厲害的,畢竟剛起步,而且還是上半年,全年的銷量肯定200萬+起步了,空調不比手機,別人有的話沒壞肯定不會壞的。


花雨落9527


小米作為從金山公司開始打拼到現在的IT界大佬,自然知道芯片研發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手機產品來說,如果沒有核心技術競爭力的芯片,那麼未來在高端市場領域可能就很難立足,尤其在看到華為的成功後,自研芯片更是十分重要,所以小米前幾年也推出了澎湃芯片。

但是第一代澎湃芯片S1性能並不能讓人滿意,架構也比較落後,小米最終只用到了自家的低端產品線上,銷量也是乏善可陳,但是本來寄予厚望的澎湃S2因為種種原因也無法量產,到現在基本是黃了,據說小米的芯片研發團隊也因此解散,不管雷軍懂不懂研發,畢竟雷軍也不是芯片設計專業出身,小米團隊也缺乏芯片設計經驗,作為年輕公司無法組建一個成熟的芯片設計團隊,澎湃項目擱置也就非常正常了。

小米的現金流和儲備比起華為來說差太遠了,比起直接購買高通芯片,自己研發芯片承擔的風險太大了,對於小米來說還是難以承擔這麼大的風險,一旦澎湃芯片的設計和流片出現巨大問題,那麼投入的數億乃至數十億就會打水漂,從而直接影響小米未來的發展,再三權衡之後,小米還是選擇繼續使用供應鏈技術,這是最穩妥的方案,畢竟小米即使是研發出芯片也很難推出自己的基帶,而高通和華為在這方面的積累太深厚了。


嘟嘟聊數碼


“格力掌握核心科技、成為世界名牌”,大部分人都聽說過這句廣告語。手機中的核心科技是芯片,誰掌握了芯片誰就能走向世界。這裡我要糾正一下,小米擁有自主研發的芯片,不過沒有量產。兩年前小米發佈了自己第一款芯片松果澎湃S1,後續是沒有後續。兩年過去了,小米的松果澎湃S2還沒有任何消息。

技術難題

全世界使用智能手機的人數不計其數,可能量產芯片的廠商只有三個。蘋果自給自足,生產的芯片從不出售,自己也不購買別人的芯片。高通只研究、出售芯片,我們不生產手機。華為的麒麟芯片沒人購買,只能給自己部分手機使用。三星使用的是高通芯片,都沒有自己研發的芯片。有人拿小米的澎湃S1和其他三個芯片做對比,澎湃S1在續航方面遠遠差於其他三家。這對比結果就十分可怕了,麒麟僅僅是落後一點,小米直接不是對手。

沒必要研發

一款芯片的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華為能研究出麒麟芯片屬於家大業大。小米可不一樣,小米在硬件方面是不賺錢的。一個靠軟件和服務賺錢的公司,非要去研究硬件。研究一款芯片需要大量的資金,而小米手機的定價不能回本。搭載澎湃S1的小米5C售價1499元,小米現在不是賣出一部手機賺多少錢,而是賣出一部手機自己損失多少錢。

小米真的需要嗎

看看小米在國內的競爭對手OPPO、vivo,人家兩家不整這些沒用的。消費者看中的是手機的顏值和外觀,把這兩點做好就能賺錢。至於核心技術芯片,有現成而且性能還不錯的。小米也不要太有夢想,華為有些失誤依靠其他產業還能支撐。小米一旦出現致命失誤,市場可能瞬間被其他廠商所瓜分。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