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機之王利弗莫爾說“不要弄丟本錢,隨時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這句話怎麼理解?

葉中樓


“不要弄丟本錢,隨時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這是比較穩妥的做法,防止了資金滾大之後帶來的整體資金回撤額度加大。

雖說利弗莫爾是投機之王,但是這句話倒不簡簡單單是投機的味道,像我們現在的市場中絕大部分投機的股民,心也會被連續的買對方向而放大,習慣了賬戶裡有多少就用完多少。

利弗莫爾的這個說法在股票操作過程中的具體體現就在於遏制了大手大腳的行為,每賺一筆就將盈利的半數轉進銀行卡,甚至有轉出更多的,畢竟是投機操作,在操作頻率和週期上是偏快和短的,容易出現做得多錯的多的狀態,這個時候投入金額較大的話回撤金額就大了。

比如說14-15年基本上都翻番了,絕大部分也都沒躲過股災,平均跌幅在4-50%,這種情況下采用了利弗莫爾的方法和沒采用就有本質區別了。採用的從50萬牛市變成100萬,到了頂點開始往下的時候可能就50萬在做,股災下來虧損就是20-25萬,加上抽出來的總體還盈利40-50%。沒有采用這方法的,50萬變成100萬,頂點的時候100萬的持倉,股災下來就只剩下50-60萬,總體就是盈利20%或者不盈利。

有了本錢才有東山再起的資本,這也是在市場或者自己投資順風順水的時候始終保持敬畏之心,結果也不至於賬戶增值慢,縮水特別快。


抄底狂人松果


投機之王,利弗莫爾說:“不要弄丟本錢,隨時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這句話,看起來像是在說資金管理。其實,這句話包含的不但是資金管理,更包含交易的出場。


利弗莫爾的一生多次大起大落,之所以如此,除了跟他的交易手法有關之外,最主要的影響,其實來源於他的資金管理。

要知道,雖然利弗莫爾的交易生涯足夠長,但是,他之所以能夠創造出誇張的收益率,其關鍵一點一定在於,利弗莫爾敢於重倉下注。因為只有重倉,只有大敞口,才能夠創造出巨大的收益,才能夠讓他總有機會東山再起。否則,想象一下,假如利弗莫爾爆倉之後,開始一手一手交易,他如何才能夠挽回之前的損失,並且再次強勢崛起?

這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利弗莫爾的資金管理方式,其實一直都是激進的。他敢於重倉滿倉,甚至浮盈加倉,所以才能夠創造出各種各樣驚人的業績。然而,這種資金管理方式的弊端也很明顯。那就是利弗莫爾曾經多次破產,負債累累。

欲帶王冠,必承其重。

利弗莫爾第一次破產,讓第一任妻子去典當首飾助他東山再起,結果她不肯。這導致了他們的離婚。利弗莫爾第二次破產,第三次破產後的悲慘生活,讓他徹底意識到了自己的交易風格和資金管理背後的巨大風險。於是,利弗莫爾開始給自己和家庭購買不可動基金,以保證在以後投機生涯中遭遇挫敗後,依然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

同時,利弗莫爾也基於這些經歷,得出了一個重要的交易規則,也就是本題目的那句話:不要弄丟本錢,隨時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

這句話中,至少有以下幾個要點:

1、保證本金的相對安全

保證本金安全,是資金管理規則,如果你連本金都保護不住,那麼你可能就要面臨破產這種難以翻身的經歷。然而,如何保證本金安全?需要及時止損。利弗莫爾雖然開倉很猛,但是止損也是毫不留情。只有在賬戶有收益的時候,利弗莫爾才會更加激進。

2、隨時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

這句話,其實更多說的是出場。這句話是如何出場的?至少保留50%的收益。什麼意思?比如,一筆單子實現了盈利100萬。這個時候,行情開始逆轉,我們開始虧損。在這種情況下,利弗莫爾建議,你最少要保護這部分利潤中的50%,不能一直拿著等到利潤全部消失。合理的落袋,非常重要。

當然,“半數”這個數值,是利弗莫爾的個人選擇。其實他主要還是想傳遞出一種交易理念:你必須承擔有限的風險,不能讓本金受到損失。同時,在有浮盈的時候,也要嘗試去保護好一部分你的收益。

否則,我們很有可能經歷利弗莫爾不願意再次經歷的那種,大起大落的人生。

各位覺得呢?


天啟量投


利弗莫爾說:“不要弄丟本錢,隨時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利弗莫爾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有一次曾經把賺的錢一次就取出了一百萬元放到了銀行之中。這個舉動當時都讓人驚呆了。而且他特別喜歡購買黃金等物質來抵禦未來可能的風險。利弗莫爾的晚年雖然已經破產卻依然能夠生活無憂甚至出國旅遊,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他以前把賺到的錢的一部分買了份鉅額的資金。在他破產時,他前妻也有不少他以前的資產。

可以看出把獲利的一部分鎖定是最好的抗風險措施。是能夠保守投資果實的唯一最佳的策略。我建議每個做投機或投資的人都應當把獲利的一部分存進銀行或換成金條。有攻有守,有進有退。這樣的投資才是最完美的投資。

我認為利弗莫爾真正的意思總結起來就是不斷拿出利潤,以避免犯大錯無可挽回。而且股市會不斷誘惑人性的弱點,犯錯的概率是非常大的,給自己留一個改過的機會,同時拿出的利潤會抑制不斷被股市放大的貪婪和自大。

最後感謝頭條提供了這麼好的交流平臺,願期貨市場努力的你我都好!!


期貨領航員


投資大師巴菲特也說過類似的話。

巴菲特忠告投資者有三點:第一,要保住本金。第二,還是要保住本金。第三,記住第一條和第二條。這句話從字面上解釋,表達的意思非常簡單,就是不能虧錢,保住本金很重要。想要深刻理解,卻沒那麼容易。

假如一個投資者在2015年跟風用了1000元錢投資了樂視網的股票。樂視網股票第一次跌了10%,本金還剩多少錢呢,本金=1000*(1-10%)=900元,可見投資者第一次下跌的時候本金丟的剩下900元。這個時候投資者如果想要回本,需要股票再漲多少才能回本呢,漲幅=(1000-900)/900=11.11%。第二次,只有市場漲幅11.11%,投資者才能回本。看起來是不是很奇怪,虧掉100元需要跌10%,再賺100元卻需要11.11%,跌下去的時候想要漲回來要費比原來更大的力氣。

這個例子再擴展一下, 假設樂視網連續跌停了5天,這時候投資者的本金還剩=1000*(1-10%)^5=590元,投資者想要回本,需要漲停幾天呢,需要5.5天。可見,買了連續跌停的股票是多麼絕望。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投資者買一支股票被套了好幾年,解套遙遙無期,突然大漲之後,剛回本就馬上賣了,最後還是沒賺到錢。如果本金丟了,投資者的心態已經崩了,既定的策略也亂了。


偉大的投資者


當你認真瞭解完傑西·利弗莫爾的傳奇一生之後,並不難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 傑西·利弗莫爾,聽到這個名字我沉默了,內心陣陣絞痛,靜靜的拿出一支哈瓦那雪茄抽了起來,默默的緬懷了三分鐘。

概要

  • 傑西·利弗莫爾(Jesse Lauriston Livermore,1877--1940),生於美國麻州,14歲開始闖蕩江湖,30歲已經是當時的百萬富翁,到了52歲時趕上了股市大崩盤還能獲得超過一億美元的投機天才,一個具有歷史性傳奇色彩的投資大師,很多投資者也許只是聽說,也有可能是虎頭蛇尾的道聽途說;雖然他的一生結束在自己手中的一顆子彈上,但是他的一生絕對不只是默默無聞,當時的紐約時報致哀悼:“他的去世為一個時代畫上了句號,他的功過任由後人評說”,他的一生是偉大的,是瘋狂的,他的一生並沒有因為自殺似煙花一樣成為過眼煙雲,而是在此後的半個多世紀股市中被當做是投資界的“神”一樣頂禮膜拜,他是一個獨攬了“華爾街巨熊”“百年美股第一人”“投機天才”於一身的頭號傳奇人物。

傳奇人生

  • 1877年7月26日傑西·利弗莫爾出生在美國東部的馬薩諸塞州的一個小鄉村,由於當時他家裡條件艱苦,他的父親要求他輟學回家務農,但是傑西·利弗莫爾不甘心這樣的命運,他選擇了離家出走。

  • 那一年他才14歲,口袋裡沒有什麼錢,他到了波士頓,選擇在一家證券公司寫黑板,每週能賺幾美元的生活費,他的工作就是當行情報價員,坐在營業大廳聽到有人報價,扯開嗓子喊的時候,利弗莫爾就趕緊把數字寫在最前面的大黑板上,練就了他超強的心算能力,對數字反應特別敏感,平時還認真做筆記,研究數字變化和股票形態之間的關係。

  • 利弗莫爾的人生第一筆交易就是在投機商號買了百靈頓這隻股票,在投資百靈頓之前他顯示查看了自己的筆記薄,然後又研究了這隻股票的形態,最後預測價格一定能上漲,在這隻股票上他利用5美元的本錢賺了3美元的利潤,當時的一美元相當於現在的33美元,按照匯率就相當於600元人民幣,隨後他就辭去了抄寫黑板的工作,開始了他的投資生涯。

  • 20歲之前他已經在空中交易行贏得了“少年天才”的美譽,成為了空中交易商中聞風喪膽的少年投機客,20歲那年,利弗莫爾就單槍匹馬闖入了華爾街,開始書寫他輝煌的證券戰績史。

  • 1897年他躊躇滿志的前往紐約,開始操作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的股票,很快他就發現華爾街和自己熟悉的空中號子完全不同,他全部的2500美元的本錢很快就虧光了,還向經紀公司借了500美元,這個時候他就總結出了一個教訓“如果性子比較急,再加上衝動,就很容易虧錢”,他沒有任何辦法,虧的兩手空空的他只能再回空中號子去交易,賺取本錢,賺到錢以後他又回到了紐約證券交易所操作,輸了又再回去了空中號子賺取本錢,就這樣來來回回,起起落落,他簡直就把空中號子當成了自己的提款機。

  • 1901年股市展開了強勁的多頭行情,利弗莫爾做多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很快就從一萬美金變成了5萬美金,接著他就建倉了兩個空頭,他預期股市要短期內回調,但是他賺到的5萬美金很快就還給了市場,此時此刻的利弗莫爾才明白“人只有通過白花花銀子的教訓,才能瞭解市場”,這時候他已經意識到,他這一生將靠這個市場來生活了。

  • 直到1906年華爾街投資者都知道利弗莫爾打了一個漂亮的仗,利弗莫爾在美國東海岸的一家交易廳,當時的股市都在上漲之中,無疑是一個看漲的行情,其中一家公司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就是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當時他的股價很高,而且利弗莫爾認為這隻股票漲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位,預測這隻股票到了一個非跌不可的時候,於是他馬上就賣出了3000股,當他賣出之後,這隻股票還在上漲,第二天他又做空了2000股,然後趕忙回到紐約交易所繼續做空,巧就巧在這時候的舊金山發生了地震,城市建設鐵路遭到毀滅性的破壞,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類似的股票大跳水,不到天黑,利弗莫爾也就成了百萬富翁。

  • 1907年10月股災,利弗莫爾早就做空了,一天之內他就獲得了300萬美元。

  • 1908年,利弗莫爾違反了“獨自操作,不輕信他人之言”的規則,在棉花市場被套牢了,損失了100多萬美金。

  • 1915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市場以上漲為主,然而已經沒有任何人相信輸的一乾二淨的利弗莫爾了,但是隻有一家經紀商願意借給他500股,不限金額,隨他挑選的股票。

  • 1915年春季,利弗莫爾已經看好了大發戰爭財富的伯利恆鋼鐵公司,穩穩當當的賺了5萬多美元。

  • 1917年利弗莫爾40歲,已經積攢了千萬身價,從華爾街到白宮他的影響都是舉足輕重的。

  • 1925年據說他的財富已經有了2500多萬美元,每年年底他都會把自己關在曼哈頓銀行的金庫裡反省三天,回顧這些年的每一筆交易,反思每筆交易的得失。

  • 到了1930年,利弗莫爾不知道怎麼回事,有點玩不轉了,1931年底,利弗莫爾一半的資產虧損殆盡,1933年底,剩下的另一半也虧光了,他後來的交易記錄我們目前無法查詢,但是他的虧損必然是違背了他之前自己遵守的原則,到了1934年利弗莫爾已經淪為了一個酒鬼。

  • 1940年11月27日,在曼哈頓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利弗莫爾自殺了,利弗莫爾雖然失敗了,可是在他縱橫華爾街的年代,當今價值投資的王者沃倫巴菲特還沒有出生。

晚年的利弗莫爾終日鬱郁不得志,悲慘而淒涼,有人問他:你有這麼豐富的經驗,怎麼讓自己幹這麼愚蠢的事呢?他坦然達到:“答案很簡單,我是人,也有人性的弱點”

我想利弗莫爾所謂的把利潤的半數鎖緊保險箱,大概的意思就是竟可能控制住人性的弱點

社長財經


好多人沒說到點子上。要理解這句話,首先要搞清楚,利弗莫爾是在什麼背景下說出這句話的。

1908年,利弗莫爾聽從棉花大王thomas的建議,做多棉花期貨。但是一進場就開始虧錢,但是他不願認賠,繼續加倉試圖攤低成本,最後一共買了44萬包棉花期貨。短短几周內,他不但破產,還負債100萬美元,同時因此罹患憂鬱症。

這次的事情,使得利弗莫爾開始正視資金管理。他多次告訴他的兩個兒子:“不要弄丟了你的本錢。在成功結束一筆交易時,都要記得將獲利的半數鎖進保險箱裡”。


其實,利弗莫爾這句話是說給自己的。眾所周知,他的交易風格比較激進,經常滿倉操作、浮贏加倉,一旦出現錯誤,就會爆倉甚至負債。

這種不斷的起起落落對他的心態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包括最後的自殺也是心態的崩潰導致。所以,他在棉花這一戰之後認識到,必須保證自己的本金安全,同時將一部分獲利鎖定,才能保證自己下一次即便爆倉,也不會一無所有。

到這裡,就可以明白,利弗莫爾這句話換個通俗的說法就是:永遠不要滿倉!在賬戶之外給自己留點彈藥。

所以,利弗莫爾這句話,並不是適用於所有人。對於和他類似,喜歡尋求確定性比較高的機會、重倉一擊的人,需要記住這句話。

而對於本來就已經有很好的資金管理,或者多品種輕倉分散化投資的交易者來說,並不需要盲從這句話。

如果已經有成熟的交易系統,將獲利留在賬戶中,繼續滾雪球、享受複利的奇蹟,才是更為明智的做法。


凡事金融


利弗莫爾的這句話的確很有道理,我是這樣理解的:

一、保住本金,“活下去”:

在投資市場,不在於你曾經賺過多少錢,而在於你能夠在這個市場存活多久,所以,我們時刻要提醒自己:保住本金、穩定盈利!投資市場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機會,只要你的本金在,賺錢的機會總是有的,所以,我們要在確保本金安全的前提下,去追逐能夠看得見的利潤,否則,你即便有再多盈利,也會成為一場空!

二、趨勢交易,學會休息:

資本市場的“白天和黑夜”就是“賺錢和虧錢”的兩面,白天做事,晚上休息,這既是一種自然現象,也是一種投資之道,在資本市場,不懂休息的人是不會走的很遠,你見過誰能長夜不休?

當行情處在賺錢階段的時候,我們一方面要儘量使利潤最大化,另一方面,也要隨時做好撤退的準備,尤其是在賺錢效應末端的時候,更是如此,而不是一味地“進攻、進攻、再進攻!”所以,我比較認同利弗莫爾說的“將利潤半數收起來”。

而當行情虧錢效應非常明顯的時候,我們就要會“冬眠”、遠離市場了!

三、要注意倉位控制:

當我們已經賺了50%的時候,很多人可能就想賺更多,不僅把盈利全部買入,甚至還加大本金投入,而事實上,當我們的盈利水平越來越高的時候,我們要做的是倉位越來越小,而不是倉位越來越大,我們的盈利比例應該是跟倉位正好是相反的,所以,利弗莫爾說要將半數的利潤收起來,其實也是一種倉位控制和操作節奏的變化。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利弗莫爾作為投機之王說這句話正重要的是強調本金和保存收益重要性。其實類似的話很多大佬說過,比如巴菲特就說過:“投資的第一條準則就是不要賠錢;第二條準則是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舉個例子比如本金100萬虧損50萬相當於虧損了50%,那麼剩餘50萬作為本金要達到100萬就需要盈利100%。這樣應該就能發現不要弄丟本錢的重要性了

另外任何成熟交易策略過程中都是由人來完成的,既然是人中間不可避免被本性所影響比如貪婪和恐懼。而且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在確定收益是總會表現出風險厭惡,對確定風險總會表現出風險偏好。所以人本性當中對收益和風險的預期值不是對等的這也是很多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虧損的原因。往往很多次的盈利一次的虧損就讓自己再無翻身機會。所以歲時將獲利鎖進保險箱就是這個意思。

投資其實就是和人性的鬥爭,縱觀歷史投資大家比比皆是但是往往難逃人性,但是不能說這些人是失敗的。可能就利弗莫爾來說最終沒得善終但是他一生當中很多經驗和投資之道是值得大家借鑑的作為股票大作手的忠實讀者深感經驗財富經驗寶貴多說了幾句有感而發大家見諒

個人觀點投資之道任重道遠一路共勉


兔子哥


錢,花出去才是錢,否則都是紙

投機盈利除了獲得成功快感和成就感,主要還是用盈利來改善生活。包括我自己在內,我相信這是很多人進入這個市場的原因。看到了它的暴利,刺激,快速。但是相對的,這個市場賺錢有多快,賠錢就能更快,我想莫爾的做法是讓你保住繼續玩下去的希望,並且在交易之餘享受生活。


落袋為安 及時止盈

賬面的盈利不叫盈利,只有真的平倉以後,完成證銀轉賬這一步才算真的賺錢,這樣做有兩個好處,首先你的成本至少大幅降低,成本降低幫你處於有利地位,未來市場如何波動你都手握主動權。另一個好處是提前鎖定利潤,避免回吐。


薪火相傳 注意安全

巴菲特總說保住本金,這一方面是繼承了莫爾的意志,但你仔細揣摩,逐字逐句的細細品。老巴強調的是【保住】,莫爾則說的是【不要弄丟】。莫爾這種說法潛意識裡是說也許有人趁你不注意把錢偷走。這也許是你的朋友,你的妻子,或者和你相關的什麼人,還有可能是你自己的不小心操作就導致損失。說的再深一層,樹大招風,有可能你會被盯上從而被採取針對性措施。


滾雪球

當你把錢存入保險箱後,實際上這部分錢就成了你的本金預備金,下次進場交易的時候你的本金就會更厚,從而有更好的博取更高利潤的機會。要知道,有些平臺自己沒有些實力是不能參與的。



短短一句話,道盡了莫爾對這個市場的認識,這是他在這個瘋狂市場裡摸爬滾打出來的經驗,雖然距離他最終的巔峰還有一段距離,對於有志於參與這個市場的人來說無異於武功秘籍。到底能悟出多少就要看修行者自己了。這麼多年過去,莫爾的話依舊被人們研究說明是經典,經得起時間和空間的考驗,跨國也好跨世紀也好依舊流傳,因為這個市場交易到最後不是別的,就是人性,人性是不會變的,所以一直沿用至今。


念念不忘 必有迴響!


元英財經


不要相信這些人的話,你看看他是怎麼死的?最後還不是把本錢都虧得傾家蕩產,最後連自己的生命本錢都給搭上了。這個世界以結果為導向,人生永遠都有要有部分的資產不要去動用,如果你把所有的錢都拿去投資,拿去投機,那相當危險的。無論你賺多少錢,總有一天不小心會全軍覆沒,這種例子也是經常有的,比如橡膠大王,虧損後跳樓,還有最近幣圈中的比特易創始人自殺,就是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高風險的東西,無論你技術多麼強大,經驗多麼豐富,都不可能戰勝得市場。我們就是做的,就是轉移資產,把高風險的投資賺錢的錢,放到低風險的投資中去,這樣人生才不會大起大落。

比如,你有100萬本金,玩期貨,賺了500萬,這時你手上有600萬,也許有些人繼續想拿五百萬玩期貨,想賺一千萬,一個億,這種是風險很大的,也許你覺得我只要3成倉位,也就 是150萬去玩就可以,但是有一天你虧到150萬了,你都會加倉,那是人性,一般人很難控制得了。明智的做法,就是拿250萬去繼續玩,還有250萬,拿來投資一些貨幣基金或股票價值投資,這部分的錢永遠都不要拿來投資期貨,就算你250萬虧完了,你也不要拿這250萬來玩期貨了,你還是繼續拿你原來本金的100萬來玩吧,慢慢玩。我覺得這樣做,你才永遠會不丟本錢,不然最後結果還是要丟本錢,也就是把盈利不僅鎖進保險箱,還要把這個保險箱放到一個安全的地方,不要放在這些高風險的地方。最好把 這些錢花吧,因為錢是拿來花的,不是拿來看著數據玩玩的。花掉才是自己的,只有花掉,才是最安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