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中國人討厭保險,甚至“談險色變”?

越越說險


之所以很多人討厭是因為它實際的價值和銷售承諾的相差太多。

我記得幾年前我們上班時候,經常有個人來我們公司找老闆,每次都拿著水果來,原來以為是老闆的朋友,之後才知道是賣保險的。每次開口就是正好順路經過這邊上來看看,特別的熱情,夏天天熱還給我們買雪糕。

你難以想象的熱情。

後來在我們身邊有買保險的,具體情況也不太清楚,就知道跟打了半年官司,因為那個人出事了,保險不給報銷,自己每年買上萬的保險,最後用到時,到處都是門檻,聽的太多的也自然就不相信了。

保險說實話有一部分也是有價值的,但是大部分都是以保險公司為中心,不去考慮買方的訴求,有的甚至鑽法律空隙,能不賠找各種理由不賠。




網農斌哥


我也買了幾份保險,一是因為保險員那契而不捨的追纏,我怕了,二是想著手頭有點閒錢了,給家人一個保障。但現實呢。我前年做了一個小手術,我給保險公司打了電話,都交十多年保費了,估計該能賠付一些,結果是先說我有醫保,先醫保賠付,醫保賠付完了,剩下的保險公司再管,等走完了醫保,又說剩下的不是醫保用藥,他們也不管。結果一分沒賠付。還有去年媳婦住院一週,也是先讓走醫保,剩下再說,等走完了醫保後再計算說是可以賠付二百多元,讓複印兩份病歷送保險公司,業務員就來了一趟取走病歷,然後說少了保單複印件,媳婦打的送去,過兩天又說少了身份證複印件,還要去簽字等,媳婦又去一趟。算下來等於賠付了幾十塊錢。而媳婦買的保險每年都快上萬了。讓任何人遇到這種情況能不對保險公司反感麼?


漫步15752


商業保險是騙人的,請大家千萬再別上當了。前20年我買幾種人壽保險公司的保險,結果是不守信譽。那時說得好,結果我都交滿了,有項交十年,有項交了15年。結果什麼也沒有。如果我把他轉為養老保險,現在每月都是幾千元。可我現在什麼也沒有。千萬不要買商業保險。


不忘初心195125


我買過一份保險,連交十年,每年繳費1920元。我問推銷員:當我急需這錢的時侯能全部支出來嗎?回答說;什麼時候都能支。交到第五年的時候,我想全支出來,推銷員說:那你就不合算了,只能給你本金的2O%左右,我說為什麼,人家說:不能白保幾好幾年…


茅廬聽雨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我家裡兩個孩子,一家四口,每個孩子從出生就兩份保險,我和愛人也是一人一份。

為什麼要買保險?

1.大環境就是現在看病貴,對於我來說如果意外出現我沒有把握能夠完全應付,即使應付過去我會收到沉重打擊。

2.之前我在平安的保險12年中有過兩次理賠,從報案到理賠基本上就是兩通電話搞定。一次是在火車上被開水燙傷,一次是在抬東西的時候閃了腰。

3.那麼為什麼說保險是騙人的呢?這裡就要說到保險業務員在介紹保障條款的了,首先請你記住保險的功能是承擔風險保障,不是理財,不是理財,不是理財!不要說買多少保險多少年之後你可以拿到多少錢!真正能夠拿到那筆錢的時候你可能花不了,或者是在輪椅上別人幫你花了。是讓你在經歷無法承受的意外之時,有救命的錢!救命的!人生之中不會天天需要救命吧?但是如果你沒有保險,靠親戚?朋友?父母兄弟姐妹?他們借給你嗎?他們有嗎?借了你還得起嗎?

4.我的觀念是保險必需要有,但是不是看到一個險種就買,根據自己的情況,不要考慮收益,但不會損失本金即可,在你生了以前沒有的大病不至於等死,在意外出現以後不會捨不得進醫院看病。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少量付出,需要時得到更多幫助。這才是保險的意義。


Derekfu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討厭保險,因為是被保險公坑苦了,他的主要原因是①明細表的的套路太深,很多人不理解也看不懂明細的深層涵意,②賣保人為了爭掙錢不惜喪盡天良下去行騙,③保險公司明知道跑保險的人下去行騙也裝聾賣傻,還擺出一付正人君子的面吼,④為騙到百姓的錢,挖空心思不擇手段,總的一句話,上樑不正下樑歪,是保險公司自已把自已名譽搞臭了,冤不得任何人。

也許會有人說,不冤保險公司冤賣保險人,請問賣保險的是誰的人?保險公司如果不給賣保險人洗腦,不給她們金錢誘感,她們怎麼會喪盡天良下去騙百姓的買命錢,所以別以各種理由找藉口,說的再好也不會有人上當了。

我臘月二十八去銀行取錢,還有名譽上是理財,其實也是一份保險,利息很高,但就是沒有人上當,都說寧可少點也不買保險了。


孫京浩


首選亮明觀點,保險特別是消費性保險,對於普羅大眾來說是個非常好的風險對沖的工具,既便宜,對沖的槓桿又高。之所有中國人討厭,我覺得這個有幾個需要釐清的概念。


  1. 保險的起源

先從海上商船開始講起,在很久很久以前,商船在出海的時候,總有一艘船會發生事故,這種損失如果遭遇一次,那麼這輩子可能就白乾了,明知道這種情況會發生,但也沒有辦法每次出海完全靠運氣。

後來有人建議,商船之間可以相互結盟,每艘船上只放十分之一的貨物,要是出海發生了意外,每人只會有10%的貨物損失,這樣的方法雖然可行,但下船的時候貨物要搬來搬去,每次出海不一定每艘船都能準時出發或者湊集十艘以上的船。

直到很久後有人又想出了更好的方法,那就是每艘船在出海的時候交10%的費用用於承擔出海的風險,如果商船出海的時候發生了意外,那麼就全額賠償,如果商船順利到岸,之前收取的費用不再返還。海上保險,就此誕生。

海上商船的保險模式是不是很像我們現在瞭解到的“消費型”保險。當時商船們買“保險”不是為了直接獲取收益,是為了貨物的安全。而今天的消費型保險,保費低,保障功能高,可謂是低保費,高槓杆。


2. 現代保險


後來現代保險除了風險對沖之外,又衍生出保值增值的功能,而在中國這個環境中,過多的強調了保險的理財功能,而真正的風險對沖的功能缺相當不完善。當然這個也和中國的文化環境也相關,中國人忌諱談論風險等,導致理財性保險的盛行。


3. 中國保險現狀


  • 虛假宣傳

低素質保險銷售人員將行業信譽敗壞在保險行業的銷售人員中,從業人員的學歷、素質參差不齊,有一些素質較差的保險銷售員在向客戶推銷保險產品時,存在欺騙、忽悠客戶的現象,將保險行業的形象和信譽敗壞。三、我國保險行業發展尚不完善,服務不到位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保險公司盲目的追求規模,將規模放在第一位,誠信放在第n位的。結果,嗜規模成性的保險公司對待誠信“嘴上哈哈,紙上畫畫,牆上掛掛”。


  • 行業不穩定,服務難,辦理手續難

保險從業人員的流失率特別高,長期都是大力招人。每個招進來的員工也是公司的客戶,經過細緻入微的培訓以後很多員工都是自己先購買了公司的產品,感覺我得先給自己家人買一份,然後就是親戚朋友。行業有一句話“陌生拜,死的快”意思就是新人做陌生拜訪,死的比較快,心裡崩潰的比較快。一天被拒絕20次,一個月就是600次,心裡也頂不住。所以流失率比較多,一些業務崗沒有五險。你的業務員不幹了,你的保單也就成為了孤兒單。服務質量下降,而且保險公司的理賠手續確實比較難,因為情況什麼理賠什麼情況不理賠,可能只有醫院說了算。


  • 買了保險不賠

買了不賠的原因是很多的!既有消費者的原因,也有保險公司和業務人員的原因。有些消費者買保險總惦記著返本,意外險不返本不買、醫療險不返本不買、重疾險不返本也不買,最後買了一堆理財險,結果發生意外或重疾自然無法賠付,我還見過悄悄把醫療險退了,最後住院無法理賠的。當然,現在的消費者越來越理性,也越來越重視保障,因此現在這種情況並不多見。反而更多的是由於保險銷售人員的銷售誤導最後無法理賠的。

最常見的誤導之一就是:健康告知不用如實告知,兩年之後都能賠。甚至是在投保人一再詢問和告知的情況下,保險銷售人員也拍著胸脯打包票!

其次是沒有告知免責條款:比如大部分的意外險對於中暑、高原反應和猝死是不賠的,但是業務人員並沒有告知,還有一些醫療險中也有一些免賠的病種,比如痔瘡、腰間盤突出等!

還有就是誇大分紅產品的收益,拿著年金險當銀行存款賣,導致很多人買了之後發現短期內想取出來就要虧本,長時間投入又不是自己當初想要的產品,最終引來各種罵聲!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中國的保險業變得越來越規範,一是國家對保險銷售亂象的重視,二是各行各業精英的加入提高了保險從業人員的素質,三是各種專業保險第三方中介的加入,使得保險的銷售趨於更加公平、公正,四是消費者自身保險知識的加強,也使得保險從業者不得不規範自己的銷售行為。

總之,希望中國的保險行業越來越好,希望人們想到保險時的第一反應不是騙子而是保障!


我的保保


太多忽悠人的東西了,保險的時候什麼都可以,簡單的不能再簡單了,但是一旦出問題需要賠付的時候就是各種各樣的複雜的手續、憑證、證明(甚至於要求證明你是你爸的孩子,戶口本都有,連獨生子女證都拿出來了,還是要你去證明……)還有很多連警察局都開不了的證明呢!實在是太讓人傷心與無奈了!保險的人都不希望出事,因為出事意味著無奈與痛苦…

所以我不會再去保險了,一遍遍的經歷痛苦[流淚][流淚][流淚]……這是理賠的時候給我的感受


君213


保險業的經銷形式不知是他學傳銷的,還是傳銷公司學他的,反正業務員都是憑騙人家參與,被騙的人越多,他的收入越高。騙完了親戚騙朋友,騙完了朋友騙鄰居,騙完了鄰居騙熟人,全騙完以後沒人可騙後就下崗了,後來的人依次前行。到現在,原來的業務員和他們的親戚朋友都成了保險公司的受害人,所以現在人們一提到保險,就如提到現在的新冠病毒,唯恐避之不及。


七月賞荷


騙子能夠循環重複的扯蛋嗎?沒有一絲誠信,肆無忌憚的撕毀契約,甚至毫無天理的霸王條款,無理由生搬硬套的拒賠,利用模稜兩可的條款拒賠,長此下去,除了硬性的工資扣除保險部分,想忽悠人買?算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