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老年生活以後,你覺得生活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

老左心理工作室


[喜歡NEW生活的人都在看,點擊右上方加關注]


題主問,邁入老年生活以後,你覺得生活的意義體現在哪些方面?我覺得邁入老年以後,生活的意義體現在三個維度上,即高度、廣度和深度。

一、高度

我認為人生有三個階段,每個階段30年。第一個30年是播種發芽期,第二個30年是成長成熟期,第三個30年是收穫期。像我們這些老人退休了,就是進入收穫期了。我們拿著退休證,每個月國家給我們退休金,這就是我們收穫的見證。這不僅代表我們過去對社會、對家庭作出的貢獻,也代表著我們人生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過去,在職場上,在社會上,不停的拼搏、顛簸,免不了摻入各種紛爭之中。現在退休了,進入老年生活了,我們不是弄潮兒了,我們變成觀潮人了。我們可以超凡脫俗的生活了,我認為這就是我們進入老年以後人生的高度。

二、廣度

過去的兩個30年,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我們有許多喜歡乾的事情,喜歡學的知識,因為時間的關係可能沒有如願。現在退休了,進入老年生活了,我們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涉獵這些感興趣的領域。我們可以自學,可以跟著別人學,也可以上老年大學,可以任性的學,可以任性的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認為這是我們老年以後的第一個廣度。

第二個廣度,我認為我們生活的範圍比前60年擴大了。不再是過去的兩點一線,學校和家庭,單位和家庭,現在我們可以去更多的地方了。我們不想出去可以宅在家裡,想出去我們可以去跳廣場舞,可以去打牌,可以會朋友,可以去圖書館,可以去博物館,也可以去旅遊,總之我們進入老年後,可以說非常自由,活動的空間很大,我認為這是我們進入老年以後的第二個廣度。

三、深度

由於有了過去60年的閱歷和經驗,我認為我們進入老年以後,對問題的看法更加全面,也更加深入。我們的人生由做從兒子開始,再做了父親,然後到了現在做了姥爺。我們往歷了人生從出生到成長成熟,再到現在收穫這麼一個全過程。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既是父親,又是姥爺,同時現在仍然是兒子。像我現在要同時做好三個角色,我認為非常有意義。現在我就像舞臺上的一個演員,要把這三個角色演好,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是演不好的,這是我說的人生到了老年以後的第一個深度。

第二個深度就是我們人生的閱歷很豐富了,對社會上的一些事情和家庭的問題處理的就比較練達了。前些日子我女兒在單位,因為工作崗位的問題,與同事之間有一些小小的利益紛爭。女兒回家後給我說了,她的心裡不能平靜,顯得對事情無法下手,不知道怎麼解決。

我送給我女兒三個字:靜、看、忍。靜,就是冷靜,看,就是不要急於解決問題,忍,就是在遇到問題時不要過於鋒芒畢露,忍不僅是一種涵養,也是一種方法。我女兒根據我說的辦法做了,沒過幾天這個紛爭解決了。事後老闆表揚了她,還給她加薪了。與她有紛爭的那個同事還請她吃飯,握手言歡。我認為這就是我們老年人的價值,也是我所說的第二個深度。

以上就是我回答題主問題的答案。也正因為我們老年生活具有了高度、廣度和深度,我們老年生活才顯得特別的充實、快樂。當然,俗話說得好,活到老,學到老,最後我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來自勉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謝謝加我關注,並點贊轉發收藏。


NEW生活


邁入老年行列,生活的意義體現在健康長壽,發揮餘熱,不給國家、社會、家庭添麻煩。

老年人要勤於運動,別憋在家裡,走出去,去跳廣場舞、暴走、打太極拳、唱歌、下棋……不過,跳廣場舞和暴走別搶佔廣場、去馬路上啊,招人煩。再不過現在不行,疫情還沒過去。

有技能的老年人如教師、醫生、科學家、學者、藝術家。即使還沒達到“家”的,比如我本人,就是資深愛好者。身體和精神頭還行,就走出去,把餘熱發揮出來。但是,別去搶年輕人飯碗。

願意旅遊的老年人,可以出去走走,要量力而行。去欣賞祖國大好河山、人文歷史,風土人情。另外,旅遊得花錢,把足夠的退休金拿出一些,別摳摳餿餿的。

不愛運動,沒啥愛好和特長,也不愛旅遊,打小就蔫了吧唧的老年人,那就在家裡,把做飯的功夫練練。給到處打拼的子女們做好後勤工作,也是一大貢獻。

總之,邁入老年生活意義大了去了,但首先要有健康的身子骨,否則啥都白扯。





0大木瓜0












巧巧207663997


我是奔八的人,我覺得生活的有意義

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我活著為家庭盡義務。老伴還在,活著互相依存,互相攙扶,相濡以沫。我是她的精神支柱。我不在,就會失去精神寄託。我活著,傳承好家風,為家庭和諧做些事情。不求回報,我不能動彈時,不求兒女日夜守在床前,我死後,不求兒女對我厚葬祭祀,只求我死後把我骨灰撒入江就算完事。

其次,我活著為社會為國家盡力量。人的能力有大小,窮富有不同。我做為普通的平凡人,到了晚年不給社會不給國家找麻煩,從點滴小事做起,盡我微不足道的力量。報答社會,回報國家。

其次,我活著為自己盡責任。父母給予我生命,我要為生命負責,懷著感恩的心活著,平安地活著,健康地活著,快樂地活著,儘可能長壽地活著,理想是睡夢中死去。當生命到達終點,回首往事,我不會懊悔,不留遺憾。光溜溜哭著而來,赤條條笑著而去。


用戶6096一帆風順


首先,開啟了老年豐富多彩生活之旅。隨著人們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醫療保健水平的提高等原因,人的壽命普遍大幅度提高,年齡段又有了新的標準。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提出新的年齡分段:

44歲以下為青年人,45歲至59歲為中年人,60歲至74歲為年輕老年人,75歲至89歲為老年人,9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

按照這個劃分,60歲退休到74歲還是年輕老年人,60歲退休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豐富多彩的生活還在後頭。夕陽無限好,儘可去擁抱!

其次,要做好老年生活規劃。退休後,是另一個全新的不同的人生起點,首先要制定一個老年生活規劃,按照老年人特點,將物質生活、精神生活、社會生活以及發揮餘熱等方面全面梳理,做一個切實可行的規劃,做到老年生活有條不紊、規律有序、豐富多彩!

第三,積極開展體育鍛煉和養身保健。健康的體魄不但是晚年幸福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同時也大大減輕家人、國家和社會上不必要的負擔。身體病弱,不僅自身痛苦,也相應給家人、國家和社會造成負擔。

第四,培養一些興趣愛好。老年人不僅身體要健康,精神也要健康。可學習參加書法、畫畫、樂器、唱歌、旅遊、收藏等活動,以豐富老年精神生活。

第五,完成未曾實現的夢想或理想。一生當中,每個人都有許多夢想或理想,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願,而退休進入老年生活後,就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完成原來的夢想,做到死而無憾!

第六,發揮餘熱,造福社會。一是發揮自己的優勢,造福社會。每個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教訓,特別是那些科技工作者、醫務人員、教師、各領域專家等,他們是越老越值錢,因此,應該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採取傳幫帶、開辦培訓班、返聘到相關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為國家經濟和社會服務;二是把老年人組織起來,去做慈善、義工等有益於社會的工作


北斗雙創


人老心不老,

繼續向前跑。

家庭要和睦,

關係要搞好。

鄰里要親近,

見面問個好。

老來作貢獻,

不求大與小。

做做家務事,

子女工作好。

帶帶孫子輩,

正面作引導。

業餘多愛好,

快走與慢跑。

琴棋書畫舞,

多把興趣找。

身體要健康,

心態平衡好。

多多行善事,

助人風格高。

為國作貢獻,

遵紀守法好。

遇到特殊事,

聽從黨號召。

人已進老年,

夕陽光閃耀。

充分發餘熱,

意義更微妙。

人老心不老,

熱心去擁抱。

再借五十年,

小康幸福道。


老同志8298


首先老年人要有一個年輕人的心態,人老心不老。雖然已近黃昏,也要積極向上。心態平穩,與人和善;家庭和睦,與鄰為友,遇事不爭,勤於助人,為家庭和社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人老了要有個好的身體,健健康康的活著就是給家庭和社會減少負擔;多參與一些你所喜好的活動和運動,人要不活動,身體很快就會垮掉。

俗語說,人活到老學到老,多看看書,看看新聞,瞭解一下國家大事和世界動態,即豐富了內心世界也對預防老年痴呆有幫助。

想要身體好,除了有個好心態和勤鍛鍊身體外,在飲食方面也要講究一點,不要暴飲暴食,少吃油膩食物,能做到這幾點,基本就能有個好身子骨,好身體就就保證了你能獲得幸福的老年生活。


呂濱江


2.老了可以靜下來學點東西,知識,手工,旅遊,交友,下棋,品茶,把玩古玩,彌補人生的缺憾,年輕時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嘗試的東西都可以去試試,學習,只要在自己的承受範圍裡,都值得去試試。

老人的快樂來自於認同和童心,更多的瞭解時事,瞭解社會,保持開朗,活潑的心態,接受一些新事物,新發現,讓自己變得有事可做,有情可依,有價值被挖掘。保持一定的經濟獨立性。暮看夕陽無限好,晨踏雨露又一天。


清風無極226109116


我們老了以後就應該這樣生活 人到暮年,塵埃落定,揚手是春,落手是秋,在這一揚一落之間,往事回首,心中未免有淡淡的哀愁:是被青春拋棄的無奈,是已過中年的酸楚;更有社會職能喪失的失落。歲月洗盡了鉛華,不知不覺間,或滿鬢白髮,或步履蹣跚,皺紋已經爬滿了臉龐,增添了流年的風霜。

  都說童年是夢,少年是歌,青年是詩,中年是故事,那麼暮年便是一幅畫卷??過了愛做夢和完成夢想的年紀,曾經的轟轟烈烈變成了平靜,只是偶爾間,心中還是多了份溫柔眷戀。

  我們總是認為時間會與我們同步,可以再次地意氣風發,彌補人生缺憾,豈不知時光像流水一去不復返。幾十載的春秋,世界滄海桑田,親身經歷的生活變遷在平淡中堆積成了一個個個精彩絕倫的故事,我們回憶並且感動著,但是,日子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遠行,人生在希望與失望之中駕舟揚帆,飄然遠行,我們不知道目的地,但是內心充滿了憧憬與嚮往。 人到暮年,我們似乎有了“佛”性,懂得了兒孫自有兒孫福的至理真言,放開懷抱,自得其樂。無力力挽狂瀾的世事滄桑與無奈,於是在不知不覺間,走出房門,走向大自然,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我們隨遇而安,諸事順其自然,感恩周圍的一切,無愧於心。

  人到暮年,腳踏實地,感受平平淡淡的生活,感悟人生的意義,寫一段文字給活在世界上的朋友,讓他們覺得雖然你不常在身旁,但卻從未將朋友遺忘。

  人到暮年,心境是坦然的,生活很純,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淡的花很鮮,淡淡的天空很高,淡淡的友情很真,淡淡的憂愁很清,淡淡的孤獨很美??於是,我們拿起了淡淡的畫筆,隨著那淡淡的顏色,繪出人生的佳境,繪出人生的無憾無悔!

  人到暮年,塵埃落定,嚐遍了酸甜苦辣,經歷了悲歡離合,寧靜的禪的世界是歸宿,是嚮往。上善若水,利萬物而不爭,擁有一顆清淨的心,靜靜地守望著生活與歲月的點點滴滴



養老與生活


夕陽無限好,好似霞滿天。

平平淡淡才是真。無拘無束,無羈無絆,踏實安寧,輕鬆悠閒。我平淡我自在,我平淡我愉悅,我平淡我愜意。在自己的暮年裡升騰起燦爛的晚霞之光。

知足常樂。人心足處處福。知足者雖貧亦富,不知足者雖富亦貧。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愁事掛心頭,一年都是好季節。心中有陽光,快樂不打烊。情緒穩定,心情快樂,才能延年益壽。把心放寬、放鬆、放平了,你就會覺得一切在你眼裡都是那麼和諧美好,你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富翁的感受。

在邁入老年生活後,應不忘初心,有所追求,有所作為,有所奉獻,投身一些力所能及的公蓋活動,諸如鄰里相助,糾紛調解,轄區巡防,法規宣講,文藝宣傳等。應順應自己的願望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平靜無慾地過日子。這樣,就能放飛心情,收穫快樂,擁抱幸福,在奉獻中品味生活樂趣,在有為有樂中開創人生第二個美好春天。

擁有一顆豁達之心。讓高尚與美好同行,讓友善同真誠牽手,讓坦蕩跟磊落相伴。你的晚年生活就會陽光普照,星光燦爛,有滋有味,有聲有色,馥郁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