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打工居住的您對自己的老家還有印象嗎,你如何評價您的家鄉?

齊魯人士


我雖然不是打工,但離開家鄉在外地工作,安家,已經二十幾年了。幸運的是我現在生活工作的城市離老家不算遠,而且,因為父母和姐妹都還在老家,親情的牽掛使我常常回家。這麼多年家鄉的巨大變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家鄉變得越來越漂亮,越來越現代化。幾乎每次回去都能體會到變化帶來的驚喜。我深深的為家鄉感到自豪!“最甜家鄉水,最美是鄉音”,我深愛的家鄉承載著我無憂無慮的童年和割捨不下的親情。祝福我的家鄉越來越好,越來越美!



小李子的鐵粉


肯定有印象啊,在外面打工最想的就是自己的家了,可是他鄉容不下我的靈魂,故鄉容不下我的肉身,雖然在農村,離街上近,買東西也方便,門口都是大馬路,而且特別乾淨,現在我們農村每隔一段路都放有垃圾桶,會有人定時清理垃圾,家裡父母種有新鮮蔬菜,養雞養鴨養豬,養狗,風景優美,我覺得什麼都好!特想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可是條件不允許回去!努力點,能夠早日回去!!




紅姐hmg


在外工作,回家比較少,對老家的印象也是停留在每次回家之後看到的!記得小時候家的後面是一條公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家門前有一條小路,也算近路,可以互相串門,記憶中下雨沒事幹鄉親們都會走家串戶聊聊天,吹吹牛;還有一條大路是通往鎮上的路,小時候想要去鎮上,去縣裡,都要走半小時去趕中巴車!但是,現在大路又寬又平整,鋪上了瀝青,家家戶戶基本都有一輛車,路修好了,交通工具也變了,房子🏠都是小區商品房,還有自蓋的小別墅!現在回家鄉像是外地人來旅遊的一樣,家鄉變得越來越好,而自己回的次數也越來越少,若是父母健在肯定回的多一些,回家有牽掛的人才是家!


娢敏


在外上班十多年了,最喜歡聊的話題就是老家故鄉,小時候常跟小姐妹們一在油菜田裡打豬草,挖野菜,去山裡撿柴,撿蘑菇,映山紅開花了摘一大束回家插起來。每每想起只能嘆時光不再!

現在每年春節回老家也只能住幾天,小時候的姐妹們早已是天南海北,難再相聚。故鄉還是那個故鄉,我們已不再年少。

老家還是老樣子,沒多大變化,但願意回老家過年的人越來越多,回老家過年才叫過年!





青海青洋媽媽


雖然在外二十多年了,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直印在我心中。

每每回想起小時候,春天早起被嘰嘰喳喳的鳥叫叫醒,推開窗戶,清新的空氣撲面而來。起床穿衣(我一直有早起跑步的習慣),跑到村南的山坡上,望著山下村莊裡升起的裊裊炊煙,再哼上兩句自己喜歡的小曲,那簡直是一種詩畫般的享受。特別是桃花盛開的季節,站在山坡上放眼望去,滿山遍野的,簡直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

現在雖然離開家鄉二十多年了,可我每年都會回去,眼見家鄉的變化,從市裡到我們那裡又修了寬闊的馬路,村裡放置了垃圾桶,桃花會一年比一年辦的紅火。只等我退休了,回家好好收拾收拾我那小院,養花種菜,養鴨養雞再過回自想要的生活。


天空之上200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總是不經意想起自己的家鄉

想起家裡的老爸老媽

家裡的父老老鄉親

漂泊這些年,還記得家鄉的油菜花

家鄉的田野,家鄉的泥土味

“”我的故鄉並不美,低矮的草房苦澀的井水……”

你這問題讓我不自主的哼起了這首歌

我的故鄉並不美,我的故鄉是最美。







小楊實錄記


想想自己離開自己家鄉已經二十年有餘了,雖然幾乎每年都會有回去的時候,因為要回家看父母,但是還是會時常想起家鄉,想念家鄉的一切,懷念在哪兒度過的無憂無慮的童年!

我對老家的印象……

老家在我的印象已烙在了腦海裡,深藏在心中。一切都還是如此那麼地熟悉,這是最值得珍藏一生的記憶!

無論離開家鄉有多遠,有多久,您始終還在我已經逝去的美好童年裡,那裡有我最要好的兒時小玩伴,那裡有從小就喜歡逗我玩的叔伯婆姨,那裡有我掏過的鳥窩、偷過果子的山地。

曾經在那裡學會了折小船和紙飛機,也學會了怎樣丟沙包和老鷹捉小雞,還有滾鐵環打紙板和不敢說出來(不能告訴你)的許多小秘密!

小時候總想快點長大,可真長大了又總想回到小時候去。人就是這樣一種很矛盾的動物體。

我對家鄉的評價(建議):

家鄉這二十餘年的變化還是比較大!

首先這也是最大的一處變化,那就是家鄉餘去年(2019年)在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光榮的成功“脫貧”!

其他還有諸如建“經濟開發區”,集中發展工業。為改善交通狀況,“優化”原有的國、省主幹道,“硬化”縣、鄉村公路。過境高鐵也快要修了。發展和培育一大批種植、養殖專業戶,幫助廣大鄉親早日奔上“小康”路。家鄉的面貌雖然說不上日新月異但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最後,衷心祝願家鄉越來越好,鄉親們的日子一天強過一天!

身在異地,人在他鄉,鄉音鄉貌,最最難忘!

相隔雖遠,離開亦久,一草一木,心中永留!

【華夏國學堂】2020年2月20日於成都


華夏國學堂


老家,還在。地方永遠是那個地方,儘管已變了模樣。發展了,進步了,現代化了,對於偶爾回去的我們來說,有點兒生份了。

老家,還在。在心裡,清清的水塘,綠綠的田野,藍天白雲,一群髒兮兮卻甜蜜蜜的小孩兒,燒熟偷來的山芋的土洞,鄰居家被我們禍害的老梨樹,結滿了藤卻又小又酸的葡萄,我們一起放的豬,跟著我們到處跑的狗,還有那打過架的紅公雞。這個地方,腳回不去了,心卻常常去。

老家,還在。父母還在,家當然還在,爹媽在的地方就是家,爹媽年老了,家就是老家。到了那一天,爹媽也離開了,儘管親戚朋友們還在,大概也就是回去上墳時,偶爾去做個客了。

但願我老了,能回老家生活去,跟幾個老哥們兒,一起喝喝茶,釣釣魚。到了最後,陪在爸媽身邊,再當成他們的小寶貝,彌補我從十五歲就離開他們,欠他們的歲月。


心在水鄉身在岸


16歲之前在老家讀書,父母管理嚴格~基本很少無理由的亂逛…

16歲後跨省讀4年大學,有親戚幫忙約束4年,壓抑的過完了大學…

20歲後實習收到2個城市offer,在意料之內選擇逃離大學所在的城市,選擇遠遠的滬飄~

20歲到30歲,經濟自由,精神自由!買房,結婚,買房,生子,賣房,買房~

30歲之後考慮更多的是工資,教育問題。

回不去的老家,勉強留下的上海。

不到最後一步,可能就不回選擇逃避,自己選擇的路,不管多累多苦,心甘情願。

唯一慶幸的是平凡安穩的小日子,父母老公孩子都在一起。


我們都是貓咪控


細數一下,人生的一半時光都是在外地過的,已經在另一個城市安家落戶。

有時候回到老家探親,一下車濃濃的鄉音都要適應很久,走到新城區完全像到一個陌生的城市,要靠親友科普才會知道新城的規劃。。。。

但還是盼望探親,到家時一碗鮮香可口的餃子,外婆絮絮的嘮叨,院落一角被果實壓彎了枝條的柿子樹,無論走到哪裡,都不會再有了。

故鄉賦予我的烙印,一生珍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