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而來的疫情,給社會、家庭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反思什麼?

突發而來的疫情,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隨著疫情的持續,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感受到了撲面而來的壓力。企業有破產的壓力,家庭有房貸的壓力,“月光族”有吃飯的壓力。

這種壓力帶給我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手裡沒糧,心裡有點慌”。

那麼,本次疫情到底給企業、個人、家庭都造成了哪些影響呢?我們又該如何面對,進行哪些反思呢?

突發而來的疫情,給社會、家庭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反思什麼?


疫情對中小企業造成了哪些影響呢?

對於中小企業來說,長期以來,他們生存在邊緣地帶,得不到政策和資金的眷顧,發展舉步維艱。

這幾年政府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正當它們有所起色的時候,病毒就來了,打亂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使得許多中小企業一下子又回到了生死邊緣。

購買生產材料以及年底的年會和年終獎發放,用去了企業大部分的現金,年後又無法按計劃復工,積壓的庫存又銷售不出去。資金只出不進,無法形成良性循環,時間久了,資金就會枯竭。

中小企業還存在嚴重的三角債問題,應收賬款無法及時收回。受原材料漲價影響,產品利潤率很低,而房租、店面、人工等各種費用支出又很高。各種稅收更是擠壓了本來就微薄的利潤。

在這種情況之下,所剩資金能維持三個月的企業已經算很牛了,大部分中小企業可能連一個月也維持不了。

就連一些上市的大企業,近期也紛紛裁員降薪,以開源節流,度過難關。

突發而來的疫情,給社會、家庭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反思什麼?


疫情對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造成了哪些影響?

傾巢之下,焉有完卵,企業尚且如此,員工所面臨的困境可想而知。

疫情已經持續一個多月了,這一個月,很多人是“坐吃山空“,由於無法出去工作,也就失去了收入來源,有的人就此失業在家。很多的中年家庭,都揹負著房貸、車貸等各種負債,每月都需要還銀行錢。一下子沒有了收入,風險指數陡然上升,如果平時風險防控措施做的不到位的話,可能面臨著斷供的風險。

還有一部分人,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的頂樑柱,由於不能復工,沒有了收入,孩子下個月的奶粉錢還沒有著落呢。

本次疫情影響較大的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月光族”。這個群體主要是年輕人,他們思想開放、消費習慣超前,從來不儲蓄。花錢大手大腳,互相攀比。沒錢了就透支各種信用卡、花唄,有的年輕人甚至不惜”啃老“。他們可能從來也不會想到,風險會這麼突兀的出現在了他們眼前,連思考的餘地都沒有,不管怎樣,希望他們安然度過此劫吧。

有個朋友說,他現在口袋只有110元現金了,還欠著網貸2000多。本來打算過完年早早出門賺錢,可是到現在為止,連村都出不去,接下來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突發而來的疫情,給社會、家庭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反思什麼?


攜手共度難關

疫情無情人有情,關鍵時刻,國家向我們伸出了強有力的手。政府5部委聯合起來,分別從財政、稅收、金融、民生等各個方面制定了多達幾十條的幫扶措施,為中小企業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保住了企業,也就是保住了大家的飯碗。

對於企業來說,要及時的復工復產,消化庫存,加速資金迴流,使企業的現金流安全有效的循環起來。

對於有房貸、車貸等各種負債的人們,也不用太擔心,資金實在週轉困難的,可以申請延期還款。疫情期間,延期還款不算作逾期,也不報送個人徵信。

對於一些個人經營性貸款,可以申請辦理展期、借新還舊等業務,從而避免貸款逾期。如果實在困難,也可以申請部分債務減免。

大疫之下,誰也無法倖免。對於一些月光族,可以通過親朋好友暫借一些資金,先度過本次難關。

突發而來的疫情,給社會、家庭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反思什麼?


我們應該反思什麼?

這次疫情給我們每個人都敲響了一記警鐘。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應該深刻的反思。面對突如其來的風險,我們為何如此狼狽、如此的無助和手足無措。

有的人說,是因為“慾望”。本來90平米的房子對於一家三口已經夠寬敞了,慾望使然,非得買150平米的大房子。負債槓桿撬動了人們的慾望,同時也成倍地放大了家庭的風險。

企業也是亦然,本來主業經營得好好的,賺錢的慾望衝昏了頭腦,盲目擴張、盲目跨界,終因步子邁得太大而扯著了蛋。

“居安思危”這個成語大家都知道,但有幾個人真正理解並付諸實踐的?我們希望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要有風險優惠意識,要有家庭風險備用金規劃。但同樣有人會說:“我們每月工資維持孩子上學、家庭生活、患病住院等這些開支,日子已經過得緊巴巴,又哪來的閒錢存風險備用金?你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

其實,這些都是藉口,誰的日子也不容易,但該做的事情一定要做,有了多存一點,沒有少存一點,但就是不能不存。

突發而來的疫情,給社會、家庭造成了哪些影響,我們該反思什麼?

手裡有餘糧,心裡才不會發慌

風險就像天上的雲,總是不期而至。它來的時候並不和我們打招呼,也並不聽我們的任何藉口。它飄到了我們頭上,也許就會下雨,我們只有時刻把雨傘帶在身上,才不會被淋溼。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手裡有餘糧,心中才不發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