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幫忙做事情,孩子抱怨,排斥,什麼回答孩子能欣然接受?

吃貨只有想不到


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與鼓勵,首先要與孩子一起做,這是榜樣也是言傳身教,邊做邊鼓勵,讓孩子在家務過程中得到成就感和來自父母的讚美,誰會拒絕這麼有樂趣的事兒呢?一點心得,僅供參考。[玫瑰]


梅香小榭


首先,孩子的行為表現出很明顯的年齡階段特點。幼兒時期(3—5歲)是父母訓練孩子的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孩子基本無條件聽從養育者的要求。等到到了兒童期(6—12歲),孩子依然以聽從父母和教導者的話為主,不過這個時期他們的自主意識開始慢慢形成,教育者要求他時應該是民主合理且以身作則,否則孩子雖然外在聽話,內在已經矛盾開始積累,積累到一定時間時自然就是反叛抗拒養育者。初中以後就到了典型的青春叛逆期,他們要求自主要求平等,莫名煩躁的情緒則很正常,接納孩子的情緒併合理引導之。

上面講的是孩子成長中的年齡階段特點,是共性,每個孩子或多或少、或早點或晚點都會出現的情緒行為特點。那麼除了這個原因外,剩下的就是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了,尤其是父母自己的行為特點、認知特點都是直接影響孩子對問題的處理方式。所以父母還是多檢討一下自己平時的行為。


湘雲xiangyun


助人為快樂之本♥

你的孩子多大了?

為什麼放棄快樂?

你是怎麼讓他幫你做事的?

你們平時又是怎麼“言傳身教”教導孩子的?

七歲以前孩子收到父母最大的影響!

父母的一切言談舉止,待人接物,思維模式,都會以程序的方式映入孩子的意識,並無形中引導孩子一生♥

遇到任何事,從自身找問題和答案!

不管是教育孩子還是與其他人交流,自己才是根本源。


吆呵天怎麼又亮了


讓孩子幫忙做事情,排斥報怨的問題,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應該進行鍛鍊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2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c390001975577a9adfa\

抬槓機長


給孩子鼓勵,讓孩子知道,做家務並不是媽媽一個人的責任,而是所有家庭成員都應該承擔的事情,父母在家中應當積極地分擔彼此的家庭任務,使孩子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也有做家務的義務,這樣孩子才會更願意主動地為了家庭而付出。


愛的祀夢


如何讓孩子幫助大人做事情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d340002fa598ed4136f\

小草的生活日記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讓孩子覺得我們跟他是一起的,他會更願意敞開心扉交流。很多教育專家都通過講述自己與孩子的經歷,告訴家長與孩子溝通,需要給予理解,讓孩子感到被信任。


潮汕澤


惰性是每個人都有的,排斥和抱怨都是正常的,如果不做就要說出理由來,沒有理由就需要大人去引導了,如果就是耍賴,道理不聽那就只能用老祖宗的方法了,呵呵!


探星


孩子三歲內必須正確引導教育,否則,他們的習慣會引向一生,切記,加以重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一舉一動都在模擬,記在腦間。所以,父母必須正知正見正心行引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