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我非常喜歡看《父母愛情》這部劇,有和我一樣的嗎?有何感受?

記錄分享美好時刻的寶


隨著社會的發展,每段時間都會有一些主流情感。一旦文藝作品準確而深刻的觸及到了這份社會情感之時,就會產生現象級的傳播和接納。比如在當下的社會情感氛圍裡,《時間都去哪兒》無論是王錚亮唱還是周筆暢唱,都會令我們聽一次哭一次;又比如《父母愛情》這部劇,也是因為契合了社會情感的需求,才變成國人最情願追看的好劇。

作為一名已經成家的90後,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記得10年前,當我們還是用自己的想象去認知世界的時候,常常被父輩們教育“10年後,你自然就明白了。”如今十年過去,我們果然通過切身的歷練,明白了許多許多我們當時不明白的道理。換言之,十年後的我們,正在一步步成為十年前那些教育我們的父輩們;而當初的父輩也在一步步向著他們的父輩挺近。對身份轉變的感慨,是當下社會的一種主流情感。《時間都去哪兒》和《父母愛情》顯然都提煉出了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個人從小到大身份轉換的不可逆。

在網絡爆發了媒體多樣化後,快捷的渠道令人們的娛樂方式大大拓展。很多藝術都因為收益的吸引而像娛樂滑坡。在看過了各種奇人絕活、通俗勁爆、賣醜撒潑之後,那種能夠彰顯出天賦與時間的東西,變得更加可貴、更加容易走心。《父母愛情》並沒有在愛情的百轉千折上用力。郭濤飾演的江德福和梅婷飾演的安傑,並沒有言情劇般的轟轟烈烈,只有攜手歷經的風雨兼程。兩人間的吵鬧和歡笑,讓觀眾看到了一種時間的累積,一種歲月的沉澱。

現在社會上的主流人群是00後。他們的價值觀、愛情觀在左右著社會的整體觀念。由於多數是獨生子,在婚姻和愛情上,這些人被父母影響得特別深遠。也許在婚前的戀愛期裡還感受不出來,可是一旦走入婚姻生活後,當柴米油鹽、生活瑣事加入進來之後,他們會發現原來自己身上從父母那裡帶來太多太多。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言行舉止,原來我們是如此地像我們的父母。我們曾經嘲笑他們的老土,宣揚我們的新潮,如今一看,豈不可笑?就像叛逆的孫猴子逃不出如來的掌心,我們也從未徹底脫離過父母的掌心,我們身上始終留著他們的血液。隨著步入婚姻、生兒育女,00後們前所未有地與自己的父母心貼心了。

理解父母的心之後,自然而然的便是對其過往經歷的好奇。在我出生之前,父母的愛情是怎樣的呢?相信這是很多很多人都曾經想過的。這就是《父母愛情》收視率一路飆升的群眾基礎。一對父輩代言人,從相知到相愛,從相愛到相守,又從相守到更深一層的相愛。兩人幾十年的“對手戲”成為了一代人瞭解另一代人最好的窗口。

有了這扇窗,許多觀眾都頗受啟發。他們不僅追看江德福和安傑的愛情,也開始追溯自己老爸老媽的愛情。社會上形成了一股為父母的愛情做追憶的風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陪父母一起守著電視看《父母愛情》;也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照片、視頻、音樂以及綜合運用,幫助自己的父母將其愛情記憶變成了永恆存留。這就是社會情感的需求,是時代推進的必然產物。中國進入了感恩的時代,《父母愛情》把握脈搏,引發了現象級的追看熱潮。






南秋111


哈嘍!大家好,我是(一個彈琴的人),我是一個熱愛影視,熱愛中國電影的影迷,同時也是一位影視領域創作者,目前在一家電影院工作,所以對電影有很多的研究,針對這個回答,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對劇中婚姻的嚮往和追求

劇中兩個人的愛情是我們所向往的,在劇中他們有過對生活的不滿,有過對彼此的煩心,正因為這些也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生活。兩個人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江德福時保守派,不愛學習,安然是一種大小姐作風,喜歡時尚高雅的生活,看似兩種不同的脾氣性格,卻並沒有阻擋兩個人在一起,反而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以上就是我在影視方面的經驗,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有更好的電影也可以告訴大家,同時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參與到電影行業中來,為中國電影行業做出更大貢獻,謝謝大家!!!


一個彈琴的人


《父母愛情》可以說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作品了,看了第一遍就忍不住想看第二遍第三遍,那種安安靜靜、和和美美的生活正是我所期望的,男主有擔當,對女主呵護有加,女主就是一個標準的賢妻良母形象,兩個人在一起非常的幸福,彷彿永遠不會變質一般。我覺得這部劇讓我們看到老一輩的感情,沒有那麼多狗血。歲月靜好!沒有誰付出更多一說,他們都是這一生的贏家,都無比的幸福!

他們有了五個孩子,各不相同,卻也各有成就,打擊右派時,姐姐姐夫被流放黑山島,葛老師挑大糞,安傑在丈夫的庇護下喝著咖啡,上著課,和其她的對比她是多麼幸福呀。慢慢退休,孩子成人成家,他們也退休生活,跳舞時江德福依舊吃醋,安傑炒股輸掉9萬,不僅沒受指責,反而當起了甩手掌櫃,不買菜不做飯。不過要說最讓我感動的還是安傑生病那段。織毛衣的安傑突然暈倒,江德福一輩子的司令瞬間癱倒在地,不洗澡日日夜夜的守候,吃饅頭去皮也是為了讓安傑醒來,那句“你媽要是醒不過來,我怎麼辦呢”引發淚點,聽到安傑醒來,一下子摔到地上,跟德華說妹妹哪有老婆親。








小棕熊Kris


嗯,也很喜歡看,但生活中真的有這麼好的兩個人嗎?

安傑,資本家大小姐,雖然無比傲嬌,但她最大的優點就是明事理,雖然有點兒愛鬧情緒有點小脾氣,但不記仇,知錯能改,懂得感恩。

江德福,一大老粗,卻能事事替老婆著想,大男人情懷,遇事總能去包容自己老婆的小脾氣,小情緒,從不和安傑計較。


Sunny111111


是的,同樣是90後,我也非常喜歡看,我還把這個電視劇推薦給我媽看,後來我媽經常問我還有沒有這樣的電視劇。

為什麼這部電視劇會得到大眾的喜愛,其實在我看來有以下兩點:

一、家庭溫馨劇

家庭劇情的一般會比較讓人放鬆,大多是講述的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點點滴滴。劇中的江德福與安然,講述的他們從相識,到他們老年,記錄了他們的大半輩子。而且,讓我想不到的是,在今年的春晚上,重現了父母愛情的經典。

<strong>

<strong>

二、對劇中婚姻的嚮往和追求

劇中兩個人的愛情是我們所向往的,在劇中他們有過對生活的不滿,有過對彼此的煩心,正因為這些也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生活。兩個人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江德福時保守派,不愛學習,安然是一種大小姐作風,喜歡時尚高雅的生活,看似兩種不同的脾氣性格,卻並沒有阻擋兩個人在一起,反而擦出了愛情的火花。

<strong>

感受:看完這部劇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當時看到快結束了,一直想時間過的慢點再慢點。通過這部劇能讓人在想象到,在貧苦的年代,一大家子和和睦睦,夫妻之間恩恩愛愛的情景,劇中的生活細節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江德福對妻子的忍讓、寵愛,安然對老公的體貼照顧,雖然都是生活小事,但是正因為生活的小事,更能體現生活的價值。

PS:孔笙、李雪、侯鴻亮導演的電視劇都非常經典,《父母愛情》《琅琊榜》《偽裝者》等。


豆褲


最好的愛情不是有多浪漫,有多痴情,而是把愛情過成了親情,最美的愛情,不是花下的誓言,而是願意陪你共度一生。

幾年前看的《父母愛情》,現在又翻出來回顧一遍,雖然我不懂娛樂,但真真的覺得這是一部好劇,劇中的每個人都把角色詮釋的很到位,看完整部劇,不覺得是在追劇,而是覺得在聽一個家庭的故事。

從開始的兩個大人,到後來的孩子們,從自己家的瑣碎小事,到親戚朋友間的溫馨冷暖,從最初的戰戰兢兢到後來的水乳交融,無不令人感動。

我是一個習慣感動的人,雖然知道那只是演員演的,但是我就覺得那不是演戲,那就是生活,那就是現實,那就是發生我們身邊的人和事。

雖然是父母的愛情,可自始至終也沒感覺到父母之間有什麼浪漫,有什麼溫情,不過讓我感覺到了那才是真正的感情。

真正的感情不是兩個人的卿卿我我,而是溶於生活裡的點點滴滴,真正的感情不是一句“我愛你”就能解釋的,而是即使你已滿頭白髮,在我心裡自然是最美的,真正的感情並不都是光鮮亮麗的,而是樸素簡單的形影不離。

我哭了,真的,為了劇中的某些片段,我想,這也許就是最好愛情。

沒有誓言,沒有浪漫,沒有做作,只有真誠,只有關懷,只有包容。

寧願一個人忍辱負重,也不願讓你擔心,寧願一個人殫精竭慮,也要讓你開心,寧願一個人讓所有人誤會,也不想讓你有所負累,這也許就是愛的力量,這也許就是情的詮釋。

愛一個人不需要掛在心上,只要放在心裡就好,愛一個人不需要太多的甜蜜,只要能看你安心就好。

最浪漫的事,不是有多少錢有多少房子,而是兩個人能相互攙扶著過完一輩子,最浪漫的事,不是有多大事業多少權貴,而是能和心愛的人攜手到老。





爆料你的美


《父母愛情》特立獨行,撇開了時下多數影視劇奉行“雷虐”路線,聚焦20個世紀50年代的婚姻生活,以真實生活為藍本,以一種寫實的手法重塑父輩感情。講述了江德福和安傑夫妻共同克服了出身的差異、文化程度的懸殊、生活環境的惡劣以及特殊時期的生存困境,撫養著五個孩子,共同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幾十年。孩子們長大成人,步入老年的江德福和安傑回首往事,覺得能攜手度此一生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令我最為動容的,感受最深的是,相識一人,相守一生,風風雨雨,無怨無悔






浩晗影視


終於看完了這部電視劇,感受頗深,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真是難得有這樣一部真實溫馨樸實的電視劇,看到大結局時,當他流下眼淚對亞非說“你媽要有什麼好歹,你讓我怎麼辦?”,江德福守在昏迷不醒的妻子身邊,默默承受這一切,當亞非叫醒他說媽媽醒了,他只聽到了媽媽這兩個字,嚇得差點從床上掉下來,當看到妻子醒來他又喜又有些後怕,那一句“老婆子,你怎麼才醒啊,你知道我們多著急嗎?”“餓了吧”這一幕幕不禁讓我潸然淚下,這部戲裡我最喜歡最敬佩的就是江德福,他用一個丈夫對妻子的寬容寵溺,一點一滴的將愛融進了平淡又溫馨的生活中,對孩子他有寬容慈愛,也有嚴厲有原則。





葡萄樹上掛滿葡萄


愛情是時間最美好的東西,恰到好處讓人一生充滿陽光。

曾有一段時間電視上重複播放《父母愛情》這部電視,起初並不太喜歡看這種年代戲,無非就是講這一家子生活的事,作為九零後還是喜歡戰爭、暴力、青春這類的劇,但是家裡人都在看也就跟著看了一兩集,然後就止不住了。

這部劇主要講上個世紀50年代的故事,某軍區跑校軍官江德福一家子的故事,從不顧反對和資本家小姐安傑相愛,到生了五個小孩和妹妹八個人一塊生活的故事,家裡人都挺喜歡看,因為他們經歷過那個年代,對電視劇裡面的很多都是熟悉的,而作為90後則沒有那麼多共鳴,唯一共鳴的應該就是那份平淡的感情。

從江德福追求安傑到兩人相守一輩子,也許因為那個時代保守,兩個人愛的很小心而又熱烈,這種熱烈是發自肺腑的,愛情本來就是熱烈的色彩,保守的社會也不能摧殘愛情的種子。兩人相愛結婚生子,以及安傑與小姑子相處的事,這些事都很平淡深入生活,就是那麼吸引人。

雖然作為九零後,但是也即將而立,過了青春如火的年紀,平平淡淡才是真,一輩子不可能總是在激情燃燒,最終歸於財米油鹽,只有經歷這些生活的小磨練,這樣的愛情才是最美的。

希望美好的愛情降臨每一個人的身上,同樣祝福擁有愛情的人經受住生活的考驗,歸於平淡,我們才會體會到愛情的美好。


大楠瓜


這部劇,是我唯一多次刷的劇,講的是青島某海軍軍區,海軍炮校叢校長和妻子楊濤為軍官舉辦婚介舞會,兩人一心想為大齡軍官們解決個人婚配問題。海軍軍官江德福深受叢校長器重,在叢校長夫婦的引薦下,江德福在舞會上認識了年輕漂亮的安傑,並對她心生愛慕。而面對大老粗似的江德福,安傑卻一點感覺都沒有。由於安傑家庭成分不好,全家人屢次受到江德福的幫助,安傑漸漸發現了貌似粗獷的江德福其實是個機智、可愛的男人,她逐漸接受了江德福的情感,兩人結為夫妻。江德福和安傑夫妻共同克服了出身的差異、文化程度的懸殊、生活環境的惡劣以及特殊時期的生存困境,撫養著五個孩子,共同走過了風風雨雨的幾十年。孩子們長大成人,步入老年的江德福和安傑回首往事,覺得能攜手度此一生是無比幸福的事情。

在該劇中,年青一代看到了上一輩的愛情故事,瞭解了上個世紀的情感模式,也讓很多老一輩重溫了過去的回憶,在回憶中緬懷已逝的青春和對愛情的執著。電視劇《父母愛情》正是因為這種煙火味兒濃郁的人生百態,和舒緩不做作的劇情鋪張,成為2014年最具關注度的零差評電視劇。

該劇進一步疏離了直接的價值訴求,而是強調在故事中展現個體的存在意義。《父母愛情》展現了江德福與安傑這對農村土包子與資本家大小姐的生活差異,但卻採取了相對輕鬆歡暢的方式來構建故事。儘管有各種政治波折,但相對來說江德福夫婦所受的影響並不大,影響最大的恰恰是家庭生活中的各種瑣事。江德福與安傑生活習慣及處事方式上的差異構成《父親愛情》的主要敘事,而圍繞江、安兩家展開的家長裡短則成為他們啼笑婚姻的主要笑點,特別是妹妹江德華的介入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傳統姑嫂鬧劇的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