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這樣的攝影作品是怎麼拍出來了?

鷺鷺書法實驗


像中國山水畫一樣的攝影作品,我也鍾情。我自己在實際拍攝當中也有試過拍攝類似風格的作品。就題主給出的這三幅作品來講,前兩張應該是通過“二次曝光”的方式拍出來的。

↑我拍攝的風光人像(習作)↑

膠片時代拍攝成本高,所有能玩得轉膠片相機的攝影師都屬於“高級技術工人”,而不像現在,數碼拍照大行其道,攝影的成本降下來以後,就誕生了很多自以為是的半瓶子醋。

就我個人而言,二次曝光我玩過,水墨攝影風格我也試過,但有個前提,我是用數碼相機拍出來的。

實話實說,我自己在膠片方面的經驗是零。我不會洗也不會擴,後期也僅限於是在電腦上修片,調藥水改顏色什麼的“技術活兒”我是不會的。

做人要有自知之明,這一點,我懂。

↑我拍攝的田園風光(習作)↑

數碼拍照時代,“偽大師”太多了。

很多所謂的“大師”都是目中無人的,他們只認為自己是皇帝,其他人都不如自己。就算是有人比他們強,也得找機會踩幾下,以證明自己的“能力”。

還好吧,我不是這樣的人。

我不會,就承認我不會。就拿問題中的這三張照片來說——用膠片拍,我就不會。

不過,要是給我一臺數碼相機,我還真就能拍出來這樣的作品。

我甚至還敢自誇一句——也許我還能比他拍得好呢!

↑我拍攝的雪地人像(習作)↑

題主說,自己很喜歡李止老師的攝影——李止老師肯定也是因為優秀才能夠成為題主的“偶像”的吧?

目標是前進的動力。覺得“偶像”拍得好,照樣學就是了!

經年累月,我相信題主也能拍攝出很好的作品。

搜索引擎告訴我,李止老師是“獲獎專業戶”。他得過多少獎我就不羅列了,網上都有。

獲獎作品,是可以證明實力的最直接表現。

↑我拍攝的二次曝光(習作)↑

再炫耀一句,攝影比賽,我也有參加過;攝影獎項,我也拿過不少了……

關於參賽的過程和規則,我想說兩句“可能不太好聽”的實話。

每個攝影比賽的評委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攝影比賽的規模、題材、要求也是五花八門的。能“搞定”不同的攝影比賽和讓不同的評委認同自己的作品,這樣的“參賽選手”應該算是“實力派”吧?

我相信他不會和所有的評委都熟。每一次參加比賽都能暗箱?這人也太能了……可能麼?

倒是那些拿不上獎的,不說自己拍得不好,卻總喜歡嘰嘰歪歪說獲獎專業戶的不是。

沒吃過的葡萄,就一定是酸的?

沒聽過的人物,就一定是臭的?

敢情……誰都不如你香呢?

我記得李英傑老師拍攝過一張《稻子和稗子》,寓意挺好的。他拍攝那幅作品的時候,鍵盤攝影大師們,還沒誕生呢!

不過,也有可能鍵盤攝影大師們並不知道什麼是稗子?

↑我拍攝的二次曝光(習作)↑

以上,圖文原創。別抄我的……有維權騎士呢!


柳侍墨


下圖這樣的攝影作品是怎麼拍出來了?

題主曰:

很喜歡李止老師的攝影。很有意境,中國山水畫一樣,但是一直不知道這樣的照片是通過什麼技術拍出來的。是膠片機拍出來然後再暗房處理嗎?

耗子哥看了一下,簡單說一說:

首先,我不認識誰是“李止”老師,也不覺得這幾張片子有意境。最起碼這幾張圖片的構圖亂糟糟的,沒有條理性,也不符合簡約寫意的表達手法,我認為它跟“中國山水畫”扯不上關係。玩攝影,真沒必要盲目的迷信權威,把爛片也吹上天。


圖1、圖2就是同一張片子,色階調節不同而已。耗子哥簡單看了下,黑色部分看了半天,實在不知道是個啥玩意,有點像一座山峰。如果沒猜錯的話,這幅圖是採用“2次曝光”的手法拍攝的。也就是說,這個圖片其實是由兩個畫面疊加而成,一個畫面是山峰,一個畫面是光禿禿的幾棵樹丫。

圖3從畫面的細節來看,可能是用了成像比較高反差的黑白膠片拍攝的,當然也可能是手機片,套了個“黑白高反差”的濾鏡。這張圖片並沒有使用什麼特別的手法,你拿個手機或者相機,也可以拍出來。

最後,我好奇的搜了下,還真有個攝影師叫“李止”的,我看了他的代表作-《山行》,部分圖片還是挺不錯的,比提問貼的這幾張圖好多了。

從他的自拍照看,他使用的應該是120膠片寬幅相機,我初步估計應該是612或者617產品。所以他的拍片方式應該都是以膠片攝影為主,長曝光與多重曝光是他慣用的手法。


從耗子胖成豬


最簡單的做法,利用手機自帶功能,瞬間就能完成。

★原始照片

★也
可以這樣


這是不是很無聊,
本來貌似高大上的技術,讓我一不小心就洩露天機,其實這事兒,地球人都知道。

不過題中的照片,確有可圈可點之處,由於不專業,不敢妄加評論。


走吧一起看世界


很多攝影愛好者在拍花的時候都很想拍出背景的光斑,光斑就是在你的鏡頭視覺內有光亮的點,通過鏡頭的拍虛就會是光班。下圖是拍菊花,上午十點有陽光。逆光拍攝點測光,光圈優先。背景有一棵小樹距主體八米左右。陽光照射在小樹葉片反射到鏡頭。Canon EOS 7D Mark2 焦距:135mm 光圈:3.2 1/900s iso:100




暖風紫薇


這照片說拍出來的,不準確。是暗房多底片手工製作出來的。主要手段是放大時通過遮擋,多次爆光來實現的,作者有美術基礎和暗房技術,這類照片不難完成。兩張黑白底片重疊爆光就能出現這類效果。現在用手機一次性拍攝不可能做到的。











雲雪書畫


下圖這樣的攝影作品是怎麼拍出來的?

提問中是攝影師李止先生的二幅《山行》攝影作品。

李止先生是以繪畫、攝影、詩書一體攝影師,攝影風格接近郎靜山大師風格。應該說是以郎靜山風格為主體的攝影師。

李止很多作品均有獲獎,在2018年第二屆“郎靜山杯”中國新畫意攝影雙年展研討會,他參與分析“畫意攝影在新時代的演繹與衍化”,11月未,“故山行旅與山水悲歌--李止攝影與繪畫作品展”在蘭州市雁兒灣當代美術館和觀看藝術畫廊舉行;年底,作品《溪山》登上中國麗水攝影博物館發佈的第六屆中國攝影年度排行榜;2019年初李止作品隨著觀看畫廊在美國洛杉磯博覽會展出……。
圖片: 攝影師李止

李止攝影師對山川自然的體會,在影像的行途中步履不止,而在繪畫、書法、攝影藝術中同步前行中,國內的繪畫與攝影雙藝中,做出成績的人也需僅李止吧?

李止的《山行》《洪谷》《溪山》用李止自己的一句話去證實“基因自帶、上手很快、拍照也是……。”實屬聰穎過人。

問題中李止的攝影作品怎麼拍攝出來的?

對於一個在繪畫藝術修煉“到位”的人,在構圖與色彩有自己的見解的人,通過攝影術創作作品,總是有繪畫基礎的捷徑之根。用李止在採訪中講的一句話:“因為一旅照片有可能經過了1小時的曝光,也可能是1/60秒、1/120秒、甚至是1/500秒”也許能找到答案?

至於拍攝技巧不外乎利用了相機濾鏡功能或通過後期製作完成,是否是用膠片拍攝?暗房底片製作多次曝光完成?或使用數碼相機濾鏡功能?還是通過數碼後期修圖完成?

我給出的結論是二種情況均有,但主體是依靠後期製作完成。前面所講膠片拍攝以及後期暗房外,還有二次曝光、修描、放大、裁剪完成。這就不排除“作者有美術基礎和暗房技術”用心堆疊而成。但水墨風格黑白照,不論大師還是小白攝影,均會有“爛片”存在的可能。




攝影微談




你我都一樣


雪景,應該用黑白就可以了,也可以美圖。


古城金州


抱歉攝影本不專業,平常拍照取景,是從繪畫角度的基本取景形式,隨意性的抓拍,方便某些題材創作蒐集素材,僅需求瞬間的動態,針對攝影技術標準沒有過高的要求,效果僅此而已。











竹林堡人


黑白風光照片重要的是豐富的對比度和意境。兩者至少要具有一種才能拍得好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