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祕面紗的?

昨天,我寫了一篇“我為什麼在看盤的時候會刪掉所有的指標,包括均線系統”的文章,篇幅原因,表達有限,一些投資者對此不甚了了。今天(星期天),我們就著“兩股對比”這個最簡單的功能做進一步深入交流,看看我是怎樣揭開A股市場K線背後運行內涵神秘面紗的。

日常生活、工作中,大家使用最基本、最簡單的分析方法是“對比”。比如買東西的時候,同樣品質的白菜A超市2.6元一斤,B超市2.9元一斤,你一定會在A超市買。為什麼,物美價廉,沒有對比就沒有鑑別。道理很簡單,到了股市怎麼就不會用了呢?原因在於你有沒工具實現股票的“對比”,只能另闢蹊徑,陷入個股分析的怪圈之中。並且,目前A股市場有股票3700多隻,如何在多如牛毛的股票中精準地做到其中幾隻股票,如果沒有“自上 — 而中 — 而下(大盤 — 板塊 — 個股)”的清晰思路,無疑是大海撈針。

在股票分析中,終極的目標是選時、選股與操盤,實現買的好、賣得好獲利環節,如果有一套分析方法不管牛市還是熊市,能把上述問題一併解決,顯然就找到了打開股票市場穩定獲利的金鑰匙。接下來,我們以2月20日A股市場本輪轉身點出現時,為什麼我們把證券板塊定為一個主要的選股方向,並且後市證券板塊會具備上漲持續性?

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秘面紗的?

圖一:2020年2月4日至19日上證指數與證券板塊指數的對比

圖一,我們從2020年2月4日至19日上證指數與證券板塊指數的對比中,會直觀地看到證券板塊指數是同步略弱於上證指數的。這說明這段時間證券板塊在上證指數上揚過程中僅僅是隨波逐流,而不是主要推動或引領上證指數上揚的力量。很顯然,這段時間證券股能夠上漲的原因在於指數在漲,證券板塊對指數所起的作用僅僅是穩定作用而不是主流品種。同一時期,大家會看到IT指數早已創出本輪反彈的新高。也就是說,2月4日至19日期間,我們只需在IT板塊中選擇股票,就能夠實現超越大盤、更超越證券股的收益(圖二)。

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秘面紗的?

圖二:2020年2月4日至19日上證指數與IT指數的對比

那麼,為什麼2月20日又能夠在證券板塊中選股票呢?圖三中,會看到當天分時早盤當上證指數衝高回落創新低的時候,證券板塊指數是沒有創新低的,對比上證指數的回落屬於被動性回調;但是,證券板塊回升前高的時候,又要早於上證指數,屬於主動性反彈。那麼,從這種對比關係中反映出2月20日證券板塊一改2月4日至19日同步弱於上證指數的格局,形成分時盤口的主動推動、引領上漲指數做多的態勢。正是由於證券板塊這種主動性做多的關鍵時間節點的出現,不就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一個方向嗎?同時,既然是主動性做多,那麼後市的持續力就有保證了。關於這種邏輯推理,是指標、均線系統、劃線能夠揭示的嗎?

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秘面紗的?

圖三:2020年2月20日證券板塊指數與上證指數日線和分時對比

思維是要有連貫性的,我們在解決了2月20日引領上證指數做多的券商板塊方向,接下來找到引領券商板塊做多的個股買進就可以了。

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秘面紗的?

圖四:2020年2月20日東方財富與證券板塊指數分時對比

圖四中,2月20日在證券板塊分時被動於上證指數回落時,東方財富是拒絕回落的,這說明東方財富是當天證券板塊中更加主動做多的個股,換句話說2月20日證券板塊引領上證指數做多,而東方財富則引領證券板塊做多,這層邏輯關係十分清晰,只是你能不能看得到和想得到。顯然,2月20日買入東方財富的邏輯不是什麼指標的提示,也不是什麼追漲停板,而是操盤東方財富的主力主動做多的行為。至於2月20日為什麼證券板塊引領上證指數形成轉身點,我們不需要知道,也不必知道,因為做永遠比說更具備實際價值。這就是股市當中那句至理名言:盤面會反映一起市場信息。

講到這,可能有的朋友又要質疑了,我怎麼能發現呢?可能你忘了,我們之前交流的九股同列監測大盤盤面,會讓你一眼看到證券板塊引領上證指數,而不是銀行板塊(圖五)。這就是大家看盤方式的不同所帶來的不同的看盤效果,圖五是不是能夠直觀地展現在你眼前。只要你看到了,一定能做得到!

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秘面紗的?

圖五:九股同列監測大盤盤面


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秘面紗的?

接下來留一道思考題。2月20日分時盤口看東方財富分時強於同花順,但是為什麼21日東方財富上漲6.69%,沒有收出漲停板,而同花順卻能夠收出漲停板?這個問題更加細緻,有一個更加關鍵的個股與個股的對比要素,歡迎在評論區或私信發表你的高見!

我是怎樣使用“兩股對比”揭開A股市場神秘面紗的?

我們做股票投資,又叫“炒股”。但是,有哪隻股票的股價上漲是我們拉昇的;有哪隻股票的股價下跌是我們打壓的?誰都清楚,跟莊操作是一般投資者獲利的不二選擇。道理很簡單,如果主力敢於主動拉伸一隻股票,那麼我們就應該敢於跟進。隱藏在K線背後A股市場的運行內涵不過如此,“藍籌搭臺,題材唱戲”是永遠的遊戲,不同時期,不同的藍籌板塊和不同的題材板塊就會形成不同的市場特徵,形成炒作主題,我們需要做的是在不同的時期的關鍵點(轉身點)把握其核心藍籌與主流品種即可!

通過上述交流,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沒有使用任何指標、均線系統,包括週期、某某理論、某某戰法等,僅僅通過兩股對比功能,將大盤、板塊、個股三者之間(天時、地利、人和)關係通過最簡單的“對比”分析,將其中邏輯關係梳理清楚,就解決了選時、選股等一些列諸多的難題。有質疑的朋友可以想一想,指標、均線系統能否實現對比效果,能否形成邏輯思維,進而解決股票投資的因果關係?為什麼很多時候一買就跌,一賣就漲,很大程度上在於你選的個股和大盤、板塊的節奏發生了錯亂。比如你買的個股買在了一波指數的末期,你買的個股不在熱點板塊當中,僅僅個股的指標好、均線系統好,又有何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