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聰明,一種是善良,在人生旅途中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為什麼?

婚姻裡的你我


我會選擇聰明人,特別是婚姻。因為選擇聰明人不僅自己受益,而且家人也跟著受益。比喻:當別人認為國家糧更好的時候,他會知道農村戶口更好,起碼是平等的。當別人還在猶豫社保是否買的時侯,他會鼓勵親人都去買,他的親戚沒有不買社保的。當大家都喜歡用西醫,西藥時,他選擇中藥,救了自己的命。歷史,法律,地理,物理,沒有不知道的。和這樣的人在起才有安全感,就像天塌下來有他(她)頂著。


匹夫有責


如果人生是一道數學題,我當然會選擇聰明。然而並不是,人生是一次會和許多人相遇的旅程,一個善良的我會讓人生更加多彩,也會讓世界為我而溫柔…所以我選擇善良。

其實我們的一生,究竟在追求什麼呢?很多先賢都已然總結出來了——人的一生,不論追求金錢、愛情、地位、名望…終究是在追求快樂。

聰明的人更快樂嗎?不一定。

聰明的人頭腦靈活,能夠快速的對事態作出預判,也能夠準確的對得失作出評估。因此,他們對趨勢和得失有著別樣的重視。

曾經有這樣一位同事,就是很聰明的人。每次跟他一起結伴去咖啡店,面對商家的打折促銷方案,他總是能很快的得到一套“利益最大化”的點餐組合。後來他就不愛去那家咖啡店了,他跟我說,商家的活動都是換湯不換藥,細算起來毫無優惠,為什麼要去?其實那家店吸引顧客的原因是他們除了咖啡還不錯外,甜品也很值得品嚐,為什麼要因為他蹩腳的營銷而放棄他?

現實中很多聰明人,就在工於計算中,失去了原本很單純的快樂。

善良的人懂得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

一個真善的人,是很容易快樂的。

善良的人與世界為善,對待任何事都儘量抱著豁達體諒的態度,心中沒有心結,怎能不快樂?

善良的人對別人感恩,對一切溫柔待他的人報以更大的溫柔,身邊溫情滿滿,怎能不快樂?

善良的人容易釋懷,面對傷害不會總想著錙銖必報,而是去忘記,去放過,放過別人就是放過自己,怎能不快樂?

當然,再善良的人,也有生老病死,旦夕禍福,面對困難他們也會窘迫。但是身處困境的他們,不會用得失心去看待以往的善意,不會用回報來衡量自己所堅持的人生態度,至少在痛苦中,不會讓自己愈發痛苦。

我想做一個善良的人。於公,世界需要暖暖的人情味;於私,我想要快樂的度過一生,就算沒有那麼快樂,我也不想仔細的計算痛苦的份量,然後去耿耿於懷。


講道理的叨叨


首先說聰明與善良不是對立的。非要兩先其一,我選擇聰明。我認為,人有了聰明才智,就具備了善良的資本。既聰明又善良才是完整的人生。

有人會說,有些人很聰明,但人品並不好,聰明的人未必行善。實際上,在人生旅途中,這種人還真不少,但這種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聰,叫小聰明,與愚蠢沒兩樣,到頭來往往是以失敗者的身體而告終。


古州蓑笠翁


在我看來,聰明有兩種,一種是以生既來,從父母的遺傳基因中帶來的反應能力和領悟能力,這種聰明無論在人生哪一階段都是讓人羨慕和具有學習優勢的光環。

另一種聰明就是在人生的成長過程中摸爬滾打歷練出來的聰明,它常常和“人精”、“圓滑”、“猴精”等貶義詞相等同,若是這樣的聰明那我選擇善良。



後一種聰明是讓自己無懈可擊,不露破綻的聰明,它常常是以保護自身利益為己任,雖然不至於給你帶來多大傷害,但你不會因為有這樣一個聰明的朋友而多多少幸福指數和暖心指數,甚至在你的人生低谷期你還會被這種聰明給你帶來不能言表的暗傷,因為聰明的人他懂得權衡利弊,他精於核算社交成本,你的低谷會成為他的慣性疏遠。當你老了寫回憶錄的時候你最多會給他記上:他是我一個很會算計,很聰明的能在一起喝酒吹牛嗨歌的朋友。

我們在做某些帶異味的食材的時候總是先淹制或在沸水裡抄水去腥,然後重新炒制,先把不好的味去掉,再入它沒有的味。善良的人就像這樣一道精心製作的美味佳餚,讓靠近的人在色香味都俱全的他那兒得到無窮無盡的幸福感。善良的人小孩見了他會開心衝他笑,小動物見了他會慢慢靠近,朋友擁有他會感到深度的溫暖。

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願意做一個善良親和的人,太遠的夠不著的話,先從身邊的善小做起。

和善良的人做朋友,讓自己越來越善良,和聰明的人打交道,讓自己少吃點虧。


又見梅苗青


我是又聰明又善良的人,如果只能選一種我選擇善良,因為生活經歷告訴我善有善報!曾經的我一直認為自己很聰明,有時耍點小聰明,看不起善良的人,因為過於善良的人讓人看起來是沒本事的人。隨著年齡閱歷的增加,逐漸認識到了人比人聰明程度相差不大,心安理得做一個善良的人也很難,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大愛,是無怨無悔的付出,當然也有膽小怕事的因素。但是善良的人對人友善,先人後己,大部分人也會予以善報,而對聰明人大家選擇會是以牙還牙,針鋒相對,最終吃虧的總會是聰明人。當然我以上說的聰明人不包括科學家等社會頂級精英人物,就大部分老百姓而言。


溫厚如玉


我認為善良比聰明重要

一朋友,嫁了個條件非常好的老公,有錢有能力。

她問先生:你當初為什麼選擇跟我結婚?男人:因為你長得好看還傻,單純啊。朋友氣呼呼吐槽,我聽完就樂了,說:沒準這是真話。

男人和女人的城府,很多時候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女人聰明,大多在表面,如瑣事上的鬥狠,錢財上的計較,人際上的糾纏之類。男人在穩定性、持恆度、以及格局上要強過女人。

我朋友是那種嘴巴霸氣,內心簡單的女人。有一次我們仨一起,她脫口而出“像我情商這麼高的人,哼!”她老公忍不住噗嗤笑了:“就你這樣,還情商高啊,得了吧。”

她老公是個話很少,但非常果決的一個人。他眼裡,我朋友就是咋呼呼一隻螞蟻,挺可愛,沒有任何威脅。

生活裡,男人負責賺錢、管錢(雖然銀行卡在我朋友那裡),女人負責照顧小孩。

他倆的相處很和諧:聰明人VS善良人。

有時候想,如果我是個男人,也會選這樣的女人罷。現代社會里,“善良人”確實是珍稀物種。逮到一個漂亮又簡單的姑娘,當然得趕緊下手了。

2

正如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善良比聰明更重要。

儘管如此,人還是更願意自己做那個聰明人,然後找個善良人。

其實,講這句話的人,大多正是聰明之人,似乎他們已經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會有精力提出道德問題。

善良之人要麼壓根沒這種覺悟,有覺悟的整天都在埋怨自己太TM善良了。

聰明的人,都非常清楚聰明的“潛在危害”,因為他們瞭解自己的野心與慾望。就像一個站在高處的人,終於看到更遠更廣闊的風景,才會“腹黑”地希望身邊之人依舊埋頭那一畝三分地悲喜庸碌著。

這讓聰明之人有安全感,所謂你靠譜,我隨意。

人總是一邊警惕著下面(或親近)的人變聰明,又渴望巴結上層的聰明人。是不是很黑暗?

這就是人性:害怕背叛,又渴望著價值。

其實,壓根沒必要二元對立地去看待所謂“聰明“和”善良“孰輕孰重的問題。一旦你這樣去看待生活,就會發現善良之人往往糾結痛苦,聰明之人看似肆無忌憚。

但世界,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

3

人,光好是不夠的,得先有用才行。

理解了這句話,就能解開很多痛苦和自怨自艾的問題。

小時候讀書,老師就教我們“長大要做一個有用的人!”,似乎就是這功利想法的開始。但這句話恰恰是很不功利的。

不要把“有用”單純理解為利用價值,而是“對於他人,你能有所用處“。其他人能通過你獲得快樂、好處、幫助、效益……以至於,需要你。

人是群體動物,講究協作與交換。

作為朋友,你能給人快樂和勸慰;作為愛人,你能給對方幸福與依靠;作為員工,你能為公司帶來效益和機會……

如此,你自然而然會被這個社會需要,才能有根基去爭取你自己想要的東西。

單純的“好”,只是一個主觀判斷問題,一個喜歡寵物的人、於心不忍的人、優柔寡斷的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個好人。

舉個例子,女人早不再輕信男人的甜言蜜語,他們整天標榜自己有多好都是無力的,她們看的是他到底對自己有多好。

但如果不能先建立自己對別人的價值,再好,也很難有人欣賞。

假如工作上一個非常弱又經常犯錯的同事,次次都讓你擦屁股,你能耐著性子幫TA力挽狂瀾幾次?

現實生活裡有太多“TA人倒是個好人,就是……”的例子,這樣評價都被人們脫口而出給說爛了,當我們想拋棄一個人,但又找不到藉口的時候。

“人倒是個好人”這句話就成了最後一根證明自己良心的稻草,多麼可悲。

人本性在意的,說到底,不是你這個人好不好,而是能不能讓我爽。所以心理學上才會提出情商的重要性——跳出自己,體察他人的能力。

4

那麼,做一個好人就毫無必要嗎?

當然不是。

人常說善良是一種本能,人性天生就喜歡做好事嘛。這種觀點確實很適合歌功頌揚各種好人好事,打打雞血,傳播正能量,但不夠有力和理智。

真正的善良,是一種選擇,不是本能。

說它是一種本能(這話聽起來實在是太弱了,就是說人只需要保護善良了嗎?),不如說它是一個人成熟之後堅定的抉擇。

這才是符合人性的真實——每個人都歷經過搖擺、彷徨和猶豫。

善良,作為價值取向,只是一個選擇,它一直都在那裡。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隨時隨地真正看清它。不同年齡,不同階段的人,在人生的路上總在不斷遇到它,打量它。

善良並不廉價,它和成功一樣不是輕易能獲得的。逐漸走向善良,是一個習得與辨別的過程,沒有一個先在圓滿的善之觀念。

人年輕的時候總是輕易就划向了善與惡的極端,一會還是簡單的熱血青年,一會就成了墮落的惡魔,好心辦壞事,被人利用等等。那是因為我們並未真正選擇善,也還沒看清什麼是真正的善。

所以,善良真的不是傻白甜,也不是蠢萌懵,而是人自立之後主動選擇和主動放棄。

做一個好人,前提得先讓自己有用起來,不給別人添麻煩,帶給更多人價值,這才是世俗的責任,接地氣的善良。

從這個角度來說,想做一個聰明人也沒什麼不對。



一起看海99


世上有沒有聰明又善良的人呢?一定有,而且有很多,所以這個題目應該不是讓我們二選一,總不可能選了聰明就不能善良,選了善良的人,就註定要當個傻瓜吧?

細品這道題目,我覺得它實質是在問:我們應對事情時的思維,多是偏理性,還是感性?聰明是理性主導,善良是感性先行。

我更傾向後者,我喜歡做事由心出發。古語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我相信善良的初衷,更容易將事情引向美好的結局。

● ● ●

在中國,愛喝奶茶的人肯定比喝咖啡的多,但最近,全國網友可能都認識了一個武漢的咖啡小團隊——光谷Wakanda輕飲咖啡。他們溫暖純良,自發的善舉讓無數人感動。

這個團隊很小,才7個人。

Wakanda有很多顧客是附近醫院的醫生和護士,他們經常需要買咖啡來提神解壓,以幫助自己完成每日高強度的工作。

但伴隨著武漢封城,街上商戶也都停止了營業,咖啡怕是一杯難求了!但前所未有的疫情爆發,醫護人員們的工作只會更加艱辛!

這讓Wakanda的老闆田亞珍和她的小夥伴們難以釋懷,最後7人決定回店開工,從1月25日開始,每天為附近兩家醫院的醫護人員供應約500杯咖啡,而且,免費!

經歷過非典的人應該都還記得,當年餐飲行業有多艱難!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餐飲業的衝擊更是有毀天滅地的能量!

就連西貝、海底撈這樣的餐飲巨頭都瑟瑟發抖,深怕熬不過寒冬,更別提Wakanda這類中小型咖啡店。

所有經營者都在掐緊現金流,想方設法支撐久一些……但Wakanda的老闆田亞珍,好像都沒多想這些嚴重的問題,每天還在倒貼錢去做公益咖啡。她就是典型的,在人生道路的關口,選擇了善良先行。

但更有意思的是,當他們的善舉在網上傳開後,竟然也有很多人評價:他們真聰明!疫情過後不愁生意!

他們真的是使聰明勁兒嗎?來簡單算一算。

一杯咖啡的成本7~8元,每天供應約500杯,一天大概要投入將近4000元。在這無比艱難的時期,又有多少人敢耍這樣的“聰明”呢?

而且,關於疫情的新聞漫天鋪地,誰知道關於他們的報導能不能成為爆文?我們寫文的人都知道,10W+閱讀量來得有多難。

就算善舉終於被傳開了,但疫情什麼時候可以過去?Wakanda何時能正常營業?答案都沒人知道。

他們選擇跟隨自己善心的那一刻,就顧不上聰明瞭。

但幸好,善良會吸引善良,越來越多人在參與進來幫忙。

他們的供應商趕來免費支援豆子和牛奶!

天南海北的網友們,也到外賣APP裡搜尋他們的店,然後自動自發“雲買單”,所以僅短短几天,雲買單總金額就達到了120多萬……

雖然事情仍未結束,但他們不顧一切發的善心,此時已可以預見一個美好的結局。

突然我在想,選擇善良的人,是不是大智若愚呢?他們種下一顆顆美好的種子,待到春暖時,自然就是花開。


月餈


生活中聰明與善良並不矛盾,誰不希望二者兼得?!矛盾的是人們在面對“小聰明”與善良時的抉擇。

“小聰明”並非真正的聰明,只 是歪腦筋、小九九,這樣的“聰明”如果要犧牲自己的良知、損害別人的利益,那麼寧可不要。更何況,一個人“小聰明”太多是走 不長遠的。真正善良的人短期可能會吃虧,但時間久了,必定會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生活的眷顧。



如來神展


首先我會選擇善良,善良是為人處事的一種態度;與人交往,少些套路,多些誠意和善良。

同時聰明也是必須的,不是所謂的“小聰明”,而是智慧,人與動物的區別就是因為有了智慧,人有了智慧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前進。

所以人的一生善良和智慧應該是並存!



陳舊事新陳


聰明和善良都應該選擇,前者是一個人智慧能力體現,如用來思考問題,解決困難,發現生活,造福人類的。不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更不能濫用自己的聰明,會害人害己;後者是一個人的本性,如助人為樂,睦鄰友好,團結友愛,不能過於迂腐,固執己見,凡事都有兩面性,要用辯證法來看待問題,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