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真的太可惜了,這屆奧斯卡落幕,《利刃出鞘》顆粒無收,不過也可以想象,在一眾玉珠在前的大片裡,對這部成本僅為4000萬美元的"小成本"電影來說,更方面著實有點費力。

好在,正如多年前的小成本大片《瘋狂的石頭》一般,上映僅3天就基本收回成本的它,也算是另一個"商業運作"的典範操作了,何況自帶諸如007、美國隊長等全明星光環加流量的懸疑推理劇來說,這個配置是相當地豪華版好萊塢大片。


<strong>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整部電影的內容,居然能把現代懸疑推理劇"玩"到極致。


打個比方,就像是一位言情小說的超級粉絲,在功成名就之後,用瓊瑤、亦舒、席絹等"大師"的手法和經典言情的人設和橋段,然後寫了一部現代新版的言情小說,重點在於這部小說文筆、劇情設計皆為上佳,既能讓讀者感受作者對諸位"大師"的致敬元素,還能講好這個故事,可謂是高級版的陳思誠的"唐探"系列。(在尊重觀眾智商上如此。)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太可了!配上臺詞“eat shit eat shit definitely eat shit”

導演萊恩更像是一個運籌帷幄的"將軍",<strong>在"戰場"上,不慌不忙地把眾多看似混亂的諸如懸疑、犯罪、推理、喜劇等元素,都一一融合,把諸如阿加莎式"鄉間別墅派"推理法,柯克的懸疑風格和布萊恩的犯罪節奏氛圍等,排兵佈陣般"安排"去該去的地方,等待他們去發揮著上帝視角般"無限流"的狼人殺效果。

所以筆者想以這部經典的《利刃出鞘》為例,論以多重"無限流"虛實隱喻法演繹現代懸疑推理片的閃光點與不足。



"懸疑"元素的現代多重"無限流"演繹

一直以來對於推理偵探故事來說,懸疑的部分本就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尤其如公認"最偉大"的推理大師阿加莎的小說一般,就是喜歡運用樸素迷離的手法,把案件一步步經過科學的、強邏輯性地推理出來,就像是讓讀者經歷了一場酣暢淋漓的智力遊戲一般"爽"地不行。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著作等身

但說實話,這類推理小說去一點點看,是非常有趣的,但是一旦具象化被改編搬上熒幕之後,就會顯得極為枯燥,更重要的是,<strong>書中的閃光點,例如眾多人物組成的相互複雜的牽連的懸疑關係,以及循序漸進如抽絲剝繭般一步一步推進的整個推理過程,都會隨著視聽語言的演繹,而失去光彩,反而變成敗筆存在。

所以,這些年其實雖然各國都有大量的,或原創致敬,或經典改編的虛擬推理劇的誕生,但說實話,能稱得上"好"的評價,真的不多。

就拿原創致敬來說,致敬其實最忌的就是照搬,或者換句話說就是大雜燴式地胡編亂造,但是反過來,巧妙地運用各種元素進行"薈萃"式的,尊重觀眾智商的,有邏輯依據的多重元素融合,卻是一種觀眾最喜聞樂見的現代懸疑推理片了,比如我國的"唐探"系列的第一部,雖然還有改進的空間,但總體而言是相當不錯的懸疑推理片了,尤其它還算"好笑",就更加難得。


而經典改編的方面,或許《東方列車謀殺案》的改編,勉強算不錯的,但說實話,那是因為在阿加莎的作品裡,這部小說本身就挺適合具象化地改編,所以嚴格來說,是相互成就。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如此一來,其實對於懸疑推理片中的懸疑元素來說,重點其實就在於帶給觀眾"猜不到",或者說"猜不著"的吊胃口的懸疑感,如此一來,才是這類影片的閃光點,或者說魅力所在。


以《利刃出鞘》為例,其中最"懸疑"的部分,或許是最開頭,<strong>那致敬"古典推理"派的視覺美學場景,那些熟悉的,諸如鄉間的別墅、復古的傢俱、陰森的外表和暖色調的內裡畫風的反差等等,都是一種屬於"上世紀"的經典懸疑推理片的效果,如《勾魂遊戲》就是如此。

然後反轉開始了,你以為要來個大偵探開始大顯身手抽絲剝繭般,開始推理了,不,它居然主動把"兇手"曝光!但又不是"真正"的完全確定,給人一種欲蓋彌彰的疑惑感。

<strong>雖然給觀眾如同"開掛"似的上帝視角去梳理整個案件,但又不完全按照線性敘事般直線的去打開整個故事的發展,而是運用多重的,類似重疊的

"甜甜圈"<strong>般,不斷地從多重視角去或正序敘述,或偶爾閃回,或偵探視角主線描述,或回憶倒敘加插敘的模式演繹等等,紛繁複雜的多重"亂麻"手法,去完成整個似永無止境的"無限流"循環<strong>。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有一種,看著像是"一場事先張揚的謀殺案"擺在你面前,也告訴的"兇手"是誰,但一遍看下來,似乎看懂了,又似乎還有諸多未解之謎的百爪撓心的懸疑感。(<strong>這很柯克般的桌下的"定時炸彈"懸疑法。)

如此,才是這部《利刃出鞘》的高明之處,或者叫運用這種多重"無限流"演繹手法的閃光點所在,當然,也是一部優秀的懸疑推理片"應該"具備的絕佳品質。



虛實隱喻法為"推理"元素注入的"新鮮血液"

當然,既為懸疑推理片,那麼懸疑和推理是同樣重要的,<strong>尤其對於現代的"新"觀點來說,一般懸疑部分是製造精彩"看點"的華麗外衣,而推理的劇情過程,則是整部片能上升到何種"等級"的精髓內陷。

而推理元素最重要的是什麼?或者說想要達到的"最佳"效果是什麼?

對於電影這種具象化的視覺語言藝術表達來說,不是推理小說中抽絲剝繭的過把偵探癮,更不是如《盜夢空間》般燒腦到極致的懵逼感,而是一種帶有娛樂形式的全年齡的,都去參與"狼人殺"反轉游戲。

畢竟,多年來也只有一個"諾神"拍的《盜夢空間》,後續試圖模仿者無一不鎩羽而歸,淪為二流以下的附會者"爛片"。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陀螺停了?

所以,巧妙運用深淺不一的"橋段"和淺顯易懂的"智商"邏輯,才是懸疑推理片中推理元素運用的精華,和"必勝"手段之一。

用西方的概念來說就是"契科夫之槍",用東方古典概念來說叫"草蛇灰線",而用最簡單,最通俗的語言描述就是"反轉"二字。


以《利刃出鞘》為例,整個敘述的故事,不僅把傳統的單一線性(一般以觀眾的上帝視角或者以主角的主觀視角為主。)給豐富為多重,多個視角來進行"全方位"的複雜描述,更是運用了虛實相交的隱喻法去"戲耍"觀眾的判斷。

<strong>即使把"真實"的兇手再最開始就拋給你看,還讓你以上帝視角去剖析整個案件的過程,但又把整個故事都複雜化,還虛擬地延伸多條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支線,讓你感覺到似乎任何人都是兇手的既視感。


尤其那句經典的"劇透":

"甜甜圈裡面還有個甜甜圈,不要以為你是上帝視角就不會被騙哦!"


更是導演萊恩對觀眾們的一種傲嬌的得意"宣戰",把觀眾們的心狠狠地揪起來,任意揉搓。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最重要的是,把獨特的政治隱喻用各式各樣的方式去"挑明",以虛構故事的方式去實際討論,或者說闡述自己的觀點,以及對美國現實社會的各種擔憂、諷刺和不滿之心。

這種虛實相交的隱喻法可以很好地避免一些"過度"的惡意解讀,也可以很好地闡明自己的觀點,<strong>而且通過"全明星"的陣容加持,宣之於口之後,更加讓那些諸如對"移民政策"的擔憂,對當代美國"上層"吸血蟲般不求上進,墮落腐壞的諷刺和批判等等,一些或明、或暗的隱喻,深入人心。(當然,關於政治隱喻的部分解讀,還是先放著不表,以免觸線。)

當然在此之餘,也為諸如此類的懸疑推理片蒙上一層"社會責任感"的面紗,雖達不到高偉光的昇華,但於一部"娛樂喜劇商業"類型的懸疑推理片來說,是有天然的加持,以及脫穎而出的基礎的。



禍福相依——"無限流"的爽感和"狼人殺"的刺激

不過,說到底,回到這類懸疑推理片的本身,在經歷了時代的變遷之後,其實現代的這類片,開始偏向多元化地娛樂商業化了。

雖大多脫穎而出的優秀大片,依舊秉持著"古典推理派"的核心"守則",但是出於與時俱進的需要,也會加入一些必要的當代元素,比如"戲劇化"、"喜劇化"、"犯罪效果"以及荒誕的情節處理等等。

雖然大多的嘗試都失敗了,但是能留下來的,卻是有其特別之處,比如加入喜劇元素和荒誕誇張"反轉"的《唐人街案探》第一部,就很好的運用"天然"的人物反差效果,讓"愚者"更蠢,讓"白甜"更聰明,更是在結尾處來了個意猶未盡的驚天大反轉,讓人念念不忘。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大傻子和小白兔

如加入戲劇化元素的《盜夢空間》一般,那種虛與實,夢境與現實的相互交織,相互"成就"的非現實感,戲劇性地讓人身臨其境,以至於使大多觀眾們不由自主地陷入思想的"天馬行空",久久難以抽離,所謂"燒腦",正是最好代表。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絕妙的構圖

如此,以《利刃出鞘》為例,它加入的卻是"大薈萃"的各種風格的融合,不僅有喜劇元素,還有戲劇元素,更有相當一部分的"暗黑"犯罪風格,特別是最後的"解密"部分,如果要類比的話,其實有點像布萊恩的犯罪"寫實"風格的影子。


首先,當然是循例地把整個畫面由暖轉冷,體現一種犯罪風,更是通過全片"最血腥"的倉庫"殺人"的一段,去詮釋一種眾人用力去擠壓"兇手"的生存空間,凌冽地步步緊逼般地逼迫兇手現形。

<strong>尤其是始終貫穿全片的"利刃"形象,不管是代表權力的哈蘭手上的"真刀",還是那面有著強烈視覺效果的環形刀陣背景"牆"都是如此,更別提還有"全員惡人"般的極端設定,更是把一股濃濃的"狼人殺"誰是兇手?誰不是兇手?的天然刺激發揮到了巔峰。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全明星豪華好萊塢陣容

但更驚喜的還是來自與007與美國隊長的"對決"設定,把這兩位幾乎是全世界家喻戶曉的大明星,特意製造反差感地放在一起互動,如此天然就會吸引無數粉絲"無腦"觀看,何況還有其他熟悉的,諸如眾多大熱的電影、影視劇中的"人物"參演,導演萊恩的野心昭然若揭——把全年齡觀眾一網打盡。

但是,或許成也如此,"敗"也如此,作為一名成功的商業片大導,對於手中"資源"的利益最大化,當然運用地十分得心應手,所以才會出現如此成功的《利刃出鞘》般4000萬的投資,幾乎3天左右就收回成本的佳績。

但是,就本質上而言,其實導演萊恩更多地還是把<strong>這些演員當成一顆顆花瓶般的棋子,整部片大多數"花瓶"的作用,僅僅是起到一個推進故事情節進程的作用,或者娛樂的戲劇化、喜劇化作用,而大部分沒有真正起到一個"演員"的職責,所以這個部分,可以說是影片最大的不足之處。


更有甚者,還是以上兩點在《利刃出鞘》中最亮的閃光點,

"無限流"的爽感和"狼人殺"的刺激,就根本來說,成也如此,敗也如此,成就的高明之處,上面說得很詳細了,這裡想說的是反面的不足。

正是因為過分注重這兩點,以及想盡全力運用手中的"資源",或許是秉持著"物盡其用",把利益最大化的想法,所以在細節的處理上,還是過於急躁和為了凸顯"商業"而刻意運作情節了。


阿加莎版狼人殺?上帝視角無限流推理劇?不,是全明星賀歲盛宴

必然的權利交接

更是因為想要加重對政治的隱喻,從而把很大一部分情節的合理化給忽略,或者說不得不弱化掉,好加深這方面的"諷刺",(擔憂、警示等)但如此一來,有些邏輯上的失誤也就難以避免了,這方面來說,是非常可惜且不足的。

當然,<strong>從整體來看,最有趣的部分還是結局的"留白",似是而非的"權利"交接之後,留下的不僅是一種對移民的隱喻,更是對結局的開放性放開解讀,可以BE、可以NE、甚至可以TE等等,堪稱一場"完美"的無限流狼人殺範本。



結束語:

其實說到底,導演萊恩還是一位匠人而不是藝術家般的"大師",所以對於整部電影的處理,不免落入"商業化"的思想侷限裡,所以也《利刃出鞘》而言,算是一出精彩的懸疑推理片,可以得到一時的流行和歡迎,但是載入史冊,還是尚缺乏一些獨特的藝術性。

不過與現代懸疑推理片的探索來說,不管是題材還是故事情節等,都是上上之選,燒腦不至於,但也值得再次二刷、三刷、多刷地細細品味細節的優秀示範。

所以筆者在這裡還是大力地為大家推薦一番《利刃出鞘》,算是入門版"燒腦"懸疑推理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