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農民有什麼影響?疫情過後如何才能使廣大農民增加收入?

農事觀察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大了,有的簡直算是毀滅性打擊了。因為來得太突然,誰也不會料到的,也來不及,也不可能有補救,只有盡最大能力去減少損失。

農民涵蓋的範圍太大,從事的各種行業也很多,每一個行業的,都不可避免地受到這次疫情的影響。就說菜農和果農吧。現在的菜農都不是小打小鬧種一方天地,都是大規模大產量,按以往的產銷模式,都是有固定的銷售渠道,固定的收購商,也有固定的消耗量,就像約定成俗一樣,自然成型了。這次疫情,道路和村莊被嚴厲封鎖,出不去也進不來,更別說交通運輸了。地裡的蔬菜講究實效性,沒有足夠的人手採摘,即便是採摘了,也無法運輸出去。所以,很多的數量巨大的蔬菜,都爛在了地裡,有些芹菜、西蘭花一類的,也完全失去了有效星,成了廢品。農民們原本指望辛苦勞作一年的收成,都成了泡影,血本無歸,欲哭無淚、

這都是電視新聞裡播出過的,現實就是這樣殘酷無情。還有種植草莓的果農,也是一樣的遭遇,草莓的保存和銷售難度更大,但是疫情,交通封鎖,完全卡在了運輸鏈上。

還有經營農家樂的農民,和所有的旅遊業一樣,完全停滯,完全沒有收益。

這次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巨大。雖然有電商在全力給予幫助,但是徒然劇增的產量讓有限的產業鏈無法消化,只能說竭盡全力。

全國上下都在全力打擊這場疫情戰,隨著春天腳步的臨近,防控的趨勢也在好轉,有很多的單位都已經復工了,都在慢慢迴歸正常的社會狀態。各方也已經關注起疫情後如何增加農民的收入,按指導思想,還是運輸鏈的問題,如何保障銷售渠道的順暢,產銷一條龍。

屬於我們的春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了。


雲河


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剛才我就跟我朋友在視頻上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我本身就是農民工,我是做工地的,因為今年因為疫情影響,所以說工地都暫時不會開,起碼要到三四月份,四月底才會動工,本來農民工的生活壓力就比較大,從目前的情況看來,只有回到農村解決溫飽問題,因為工地不開工,沒有收入,回到農村消費會相對來說小一點,現在全國疫情這麼嚴重,如果想疫情過後增加收入的話,這個還是相對來說比較困難的。


大熊日記1


愷易物聯網是做現代農業服務的,這個問題我來回答一下。

疫情打亂了中國人民生活生產的腳步。當前,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關鍵時期,也是春耕備耕的最佳時期。相關防控措施在不同程度,都影響了各地農業的生產安排。

為助力春耕,愷易物聯網無償為無錫市內所有農業園區和農場提供現代農業諮詢服務。這幾天我們收到了不少朋友的諮詢。許多大棚種植戶朋友表示最近都愁壞了,棚裡的蔬菜作物需要照料,要澆水、施肥、通風、捲簾、遮陽等,而疫情期間出行不便,缺少人工,生產活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疫情是一面鏡子,反映出了傳統農業的許多短板。與現代農業相比,傳統農業生產環節勞動力投入量大,規模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低,抗風險力較差。在這個特殊時期,智慧農業愈顯魅力。

疫情對農業發展是把雙刃劍,既是短期的壓力,也是一個行業格局變動的機會。相信經歷過這次疫情,越來越多的人會對智慧農業模式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之路會走得更快速、更堅決。


愷易物聯網


疫情對農民的影響分為幾個方面:

第一、對一些經作區的農民來說,影響是比較大的,春節前後,正是蔬菜、草莓、柑橘等經濟作物好行情的時候,而疫情的發生,使這些產品不能及時銷售出去,而投入又比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收入。

第二、對比中部地區的農民來說,2月開始,正直小麥打除草劑、殺蟲劑、增產類藥劑的時候,然而因為疫情的影響,農資產品無法及時運達到鄉鎮、村上;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小麥的產量,不過目前剛開始用藥,後期如果能跟得上,影響不大。

第三、對於已經沒有土地,只能外出打工的農民來說,疫情期間沒有收入,這其實跟一些非農戶口的城鎮居民一樣,疫情期間不能上班,勢必影響收入。加上購房產生的房貸,壓力會比較大。

第四、對於有春耕習慣的地區,疫情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耕種,不過很多地方已經下發通知確保春耕農資供應車輛放行。

以上是疫情對農民影響的一些分析。那麼,疫情過後,如何才能使廣大農民增加收入呢?

其實,農民的收入來源是比較單一的,供應鏈的任何一環出現問題,就會收到很大影響。因此,增加收入來源是增加收入的一個方法。比如,種植養殖相結合,我自家就是種地加養殖相結合的,當然,這也比較辛苦一點。其實,很多農村人除了種地,還會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這也很不錯的。

其次,多元化種植,就是俗話說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如果地比較多的話,可以多種幾種作物,成熟時間不同。因不可抗拒因素導致其中一種作物絕收,不影響其他的收成。

另外,現在抖音,快手等網絡平臺在農村也普及開了,有農產品的農民朋友,可以通過直播銷售自家農產品,這也是很好的途徑。

以上就是我的見解,有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共同探討一下農村發展大計[呲牙][呲牙]


椒農網事


您好,科學興農為您解答。

提要:疫情對農村造成多大的影響?如何讓農民在疫情後實現增產增收?

疫情問題目前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大家都期盼著疫情能夠早日解除,生活能夠回到正軌上去。科學興農本人也因為疫情原因被滯留在了農村老家。面對疫情的衝擊,農民的生活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疫情過後又該如何實行農民的增產增收呢?科學興農就對這個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次疫情的嚴重性,相信是我們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在12月底疫情剛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並不是什麼大事,過幾天就好了。在1月二十幾號,疫情開始嚴重化的時候,我們中的大部分人依然是抱有過於樂觀的心態,認為疫情不會持續太久,封村更不會長時間持續下去。不過從目前的狀況來看,距離疫情的解除依然需要一段時間。目前村裡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已經比較焦慮了,畢竟往年這個時間段,村裡已經沒有多少閒人了,大家不是外出打工,就是開始準備春耕的事宜了。

前些天科學興農家的鄰居還為此擔心不已,鄰居家今年四十多歲了,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段,兒子今年二十歲出頭,馬上也要找對象了,家裡的老房子還沒有修,還有個上大學的女兒,正是用錢的時候,平時每年過完春節,夫妻二人就去早早的外出打工了,一個月兩人省吃儉用也能存下來個七八千塊錢,現在遲遲無法出門打工,經濟來源就這樣斷了,鄰居自然是非常的擔心。

疫情過後,相信一定會迎來一個城市用工的高峰期的。但工資的多少還是和個人的情況又很大的關係的,根據科學興農本人瞭解到的情況,目前農民工的工資的水平分化還是比較嚴重的,像一些比較年輕,又有技術傍身的民工,不僅工作好找,工資一個月都在一兩萬左右。而對於那些年齡偏大,單純靠體力勞作的民工而言,一個月的工資也就三千元左右了。所以想要在以後工作中獲取到高工資,同時又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最好的辦法還是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雖然是民工,但學習一些專業的技術還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對於年輕一代的民工更為重要。

對於沒有外出務工的農民,在疫情過後想要增加自身收入也不是沒有途徑的,目前農村也有非常多的就業門路,很多工作還不耽誤自己幹農活兒,比如目前比較火的農村電商,如果能夠將農村電商弄明白,並做成自己的一份事業的話,相信在農村老家的農民依然能夠實現增產增收。


科學興農


現在的疫情對農民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最明顯的是今年的冬棚可謂損失慘重!本來打算春節前後能賣個好價錢!可是疫情的發生,使得農產品賣不出去,許多東西只能爛在了地裡。像草莓以前春節都三四十一斤的,現在都沒頭賣。還有像大櫻桃去年都二百多一斤,現在說二塊錢一斤都沒人要了!都爛在了地裡,一年的收入就沒有了,看著東西爛在地裡賣不出去,心痛的不行!

農民除了地裡的收入,那就是農閒時打些零工。可是現在的疫情使得工地不能開工。農民工可以說無工可打,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會直接影響到農民的生活,本來生活就艱難的,會更加雪上加霜。雖然農村花銷沒有城裡的大,但是農民的收入也是比城裡的少很多。倘若農耕錯過一時,就錯過一季!

至於疫情過後,怎樣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我想地裡只能看適合什麼作物就種什麼作物,畢竟比絕產好!還有疫情過後農民還是主要靠打工來增加收入,畢竟農民地裡的收入有限!農產品豐產不豐收,成了這幾年農民的真實寫照!生活難,農民更難!


雲飛061832


我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坦白地講,就疫情而言,對農民的利益不會有多大的影響,。因為疫情的出現,正值春節前後農閒時節,而疫情過後肯定要做一些善後工作。

而農作物小麥的施肥澆水,只要不晚於清明節前後,對於其增收,不會構成什麼影響。

只是農村的外出的打工或上班的人咼,要造成一定的損失。


藍天無垠666


疫情對農民影響最大,他們一天不工作就一天沒收入,公務員工人也許不上班工資照發,可憐的農民呢?不工作誰補助他們?農藥化肥春耕收糧都是機械化,都是花錢說話,沒有錢斷水,不交電費斷電,不交話費手機停機,不交有線費電視也看不上,不燒柴燒氣,沒錢誰送氣,農民沒收入了,日常生活都難,尤其是年輕人上有老,下有小,壓力更大,在家一天花費一天,怎麼辦?


農家人88888888


大家好,我是土生土長的農村人,下面針對這個問題,談一下我的看法。

有何影響?

一、農業生產方面

1、主要糧食生產影響有限。農業春耕生產由於目前剛過春節,全國性的農業生產春耕還未大規模開始,南方的水稻尚未正式開始育苗插秧,北方小麥也不到收割時刻;從生產工具來看,由於疫情的持續性不確定,生產人員尚不得集中,勞動力將持續解放,因此,對於春耕的機器設備將進一步依賴,對於5G科技設備也將進一步加大需求。如果疫情防控能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控制,我國大規模的農業生產將不會受影響。

2、果蔬生產影響參差不齊。對於散戶影響較大,對於主產區影響較小。考慮到流通環節人員的減少,蔬菜水果採摘等綠色種植業將受到比較大規模的影響,新鮮的果蔬如果不能快速運輸到市鎮,果蔬將會大面積受損,一定程度上影響農民的增收致富。這對於中小散戶和不成規模的種植地區將有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很多農村限制趕集,蔬菜將大部分在熟人間流通。但是,對於大規模果蔬生產基地,如山東壽光,海南,以及各大城市周邊果蔬基地,受政策影響,為保證城市居民基本供應,在很大程度上確保流通,甚至經由綠色通道,影響甚微。

3、肉類、禽類表現不一。生豬價格將在國家政策影響下穩中有降,傳統肉類將保持價格基本穩定,養殖戶風險不大,但是對於禽類和尤其是特種養殖(比如竹鼠、野雞養殖)受疫情的病源的不利影響,將受到嚴重打擊。

二、農村生活方面

農村消費從基本消費來說,穩定壓倒一切,排除人為的惡意哄搶或對某一特殊商品的消費(比如口罩),衣食住行用,柴米油鹽醬醋茶基本生活所需能夠在很長一段時間保證供應,由於農村自給自足較為穩定,自有土地,有親朋好友的接濟,特別是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的強有力領導,基本生活所需影響甚微,對於出行、娛樂、購物、旅遊等深層次的消費受到影響。受外出管控,外出務工農民也將更加關注關愛農村自身家園發展,花更多的時間來打理自身的家園,期盼更多農村美好。與此同時,黨的十八大以來,對於脫貧攻堅在農村基層的強有力作為,使得農村自身生態環境十分宜居、環境衛生持續改善,加之居住分散、人口密度相對較小,小範圍的封閉更加有利於疫情的隔離,傳播較小。這是農村和城市相比,疫情相對較小的顯著特色!

三、農民增收方面

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勝小康的收官之年,國家富不富,主要看農戶。我國疫情總體可控,不會影響農民的增收這個基本判斷不變。對於農民來說,受疫情影響,會更加堅定地方黨委政府對於農業生產的結構升級,市場的改變和需求也會倒逼農民對種植養殖做出調整,這也將促進農業生產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只有做大做強做出規模和特色,農民依靠土地的經營實現小康才能真正實現。對於農民工來說,將推遲進城務工,收入有一定的影響,隨著國家對疫情防控的勝利,將快速回歸城市,更好地服務城市。

總體來說,新型疫情目前對於農業生產持續、農村生活穩定、農民增收實現影響有限,我們可以樂觀預見國家將在短時間內有效控制疫情的發展,能夠快速恢復國民經濟,保證人民安居樂業。農業發展、農村美麗、農民富裕正在逐步實現。


濟寧東哥


疫情對於農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雖然農村不愁沒飯吃,但是對於需要銷售農產品或者外出打工的人來說,疫情讓他們損失重大。


1、疫情防控之下,農產品銷售阻力重重

雖然如今多個地區“綠色通道”已經開啟,但是對於產地供應商來說,農產品銷售不僅僅是運輸而已。沒有工人採摘、分揀、裝箱、打包……很多包裝廠也沒開工,諸多老闆表示買不到合適的箱子(要麼是箱子貴,成本過高,要麼是箱子不好看,影響產品在市場端的價格),因此,大多數做B端的大供應商都面臨著一些阻力。

2、農民工復工遙遙無期

由於疫情影響,很多工廠、工地都處於暫停的狀態,雖然說企業在疫情期間也要發放工資,但是企業也總有辦法。總的來說,復工越遲收入就越少,更不用說那些年前就被欠薪的農民工,如今形勢之下,能夠拿到工資的幾率又變小了……



其實不僅是農民,各行各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疫情嚴重壓制了大家的消費意願,因此整體消費水平在這段時間都處於較低水平,沒有消費就沒有收入,大家都在這個大循環中。

希望我們可以早日戰勝疫情,各行各業都恢復往日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