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騙局?

小小嬴政


說個1944年蘇聯騙德國戰機的事情吧。

(蘇德戰場)

納粹在蘇德戰場正面硬抗的同時,也想了一些其他的招兒,分散蘇軍的力量。位於裡海沿岸西部的卡爾梅克地區,被德國情報部門看上了。納粹認為,卡爾梅克人可以想辦法策動鬧獨立,這樣就能給蘇聯造成很大的麻煩。

於是,1944年5月23日,德國一架容克飛機空投了一隊傘兵,準備聯繫卡爾梅克人,搞暴動,為首的是德軍軍情局的舍勒上尉。

沒想到,5月26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貝利亞等領導人就得到了這一消息。結果,舍勒上尉帶領的33人間諜小分隊,很快就被蘇軍阻截,打死了7人,當場俘虜了12人(包括舍勒上尉),其他逃跑的人也被追捕。

經過對這批人的審訊之後,蘇軍得知,舍勒上尉空降成功後,就已經向德國情報部門發送電報,表明自己已經成功進入卡爾梅克地區。德國人現在並不知道間諜小分隊已經落網,他們還在等著舍勒上尉的進一步消息。

貝利亞覺得,可以製造一個騙局,讓德軍以為他們的計劃非常成功,然後投入更多的小分隊。這樣,蘇軍就可以守株待兔,消滅更多的納粹情報人員。


於是,從1944年5月29日開始,代號為“雅利安人”的計劃開始了。

(容克290遠程軍用運輸偵察機)

5月30日,蘇軍利用繳獲的德軍電臺,發了一份電報出去:飛機在莫斯科時間4點55分著陸……容克飛機被擊落,搶救出了一些彈藥,但是沒有水和食物……形勢很好,聯繫上了游擊隊員……容克飛機應該在夜間著陸,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停機場……

這份報平安的電報,立刻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德軍在當天就派出了一架容克290飛機,飛到了預定的地點盤旋。

蘇軍判斷,這架飛機是為了判斷情報的真假,另外也是為了觀察地形的。所以,蘇軍沒有擊落它。

當這架容克飛機順利返航之後,德國情報部門認為,舍勒上尉的小分隊確實已經成功到達了,而且也沒有被蘇聯的情報部門利用。

6月5日,“雅利安人”行動組又發了一封電報:期望得到所有需要的東西。

德軍很快回電:可能在6月16日23時運送物資。

隨後,雙方一直在用電報交流,“雅利安人”行動組利用假情報忽悠德軍,同時讓他們趕緊運送武器彈藥、食品以及更多人員過來。


6月11日晚23點,一架德軍容克290飛機來到了預定的機場,投下了5名傘兵和20大包的物資……結果,蘇軍開火,容克飛機起火燒燬,多人被打死或者俘虜,蘇軍的計劃大獲全勝。

(蘇聯秘密警察首腦、內務部長貝利亞)

其實就在戰鬥進行的時候,德國情報部門就一直在發報,詢問飛機是否順利到達。因為得不到確切的消息,德國情報部門開始起了疑心,於是要求“雅利安人”行動組立刻啟用新的代碼發報。

德國情報部門發出指令:立刻啟用新代碼,新代碼包括“北極”訓練營書記的姓、助手的姓、訓練營軍士的姓、您妻子的名字。另外,您是否記得“穆欣”妻子的姓,如果記得,請告知。

之前被俘的德國間諜說出了“穆欣”妻子的姓,但是“其他用作代碼的姓已經記不得了”。

雖然之後“雅利安人”行動組繼續和德國情報部門周旋,但是對方明顯起了疑心,一直到8月中旬,要求的物資再也沒有運過來。

“電報遊戲”一直持續到8月20號才結束,蘇聯顯然已經佔了便宜,所以也就不再繼續玩下去了。

整個過程中,“雅利安人”行動組共發出42封電報,收到了23封。在行動中消滅了兩架容克290飛機,還獲得了兩部完好的新式飛機發動機……賺到了。


七追風


1992年左右著名的“水變油發明”。

水變油的發明者王洪成在發明出可以使水變成燃油的“膨化劑”之前是是一位普通司機,從未有過科研經歷。

1984年王洪成發明了這項發明,那個年代傳媒業遠不如現在發達,直到1992年才被大街小巷的百姓知曉,其中80多家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體進行過報道,包括1992年8月14日的《人民日報》也進行了報道。

到底這項發明有多神奇?

王洪成公開的配方是75%的水勾兌上25%的汽油,再加上王洪成保密的“洪成基液”,經過40多秒的反應可以形成一種新的燃料。

按照王洪成的說法,洪成基液的製造方法簡單,成本低廉,就利用這個所謂的發明到處宣傳造勢,尋找投資,有300多家鄉鎮企業拿出上億元資金給投資王洪成搞共同開發,他自己一不申請專利,二不建廠。

下圖為王洪成當眾表演

如果水變油成功,那對於解決能源危機,環境汙染都影響極大,但是很明顯示違背科學原理的,王洪成使用的很可能是劉謙的魔術手法,掉包計。這種方法之能作為表演效果看來,真的開廠投產,是不可能的。

最終,王洪成經濟詐騙最被逮捕,被黑龍江中院以銷售偽劣產品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


核先生科普


鑽石,極有可能是人類歷史上最大最長久的一場騙局。提到鑽石,我們很容易想到代表愛情與忠貞象徵的那句廣告語:“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並被稱為世界上“最奢侈、最珍貴、最稀缺”的“寶石之王”,還被賦予“尊貴、勇敢、權力、地位、典雅、奢華”等文化內涵。如果說,這一切並非鑽石的本來面目,而是人為操作下的一場驚天騙局,不知大家會作何感想?

稀缺騙局

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開採技術的提高,成噸的鑽石被開採出來。世界年儲存的鑽石曾高達幾億塊,全球鑽石年產量也曾達到1.24億克拉,近25噸。

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因此,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曾預言:“如果能成倍地生產出大量的鑽石,鑽石的價格將大幅度下跌。”然而,當這一天真正來臨時,卻並沒有出現其預言的結果,反而價格逐年遞增,傳奇依舊。

真實稀缺

19世紀末之前,整個世界寶石級鑽石的年產量僅有數磅之多(每磅約等於0.4536公斤),基本分佈在以下地區:

  • 3000年前,印度是世界上最早發現鑽石的國家。到了18世紀初,印度的克里希納河、彭納河及其支流,是世界鑽石的唯一產地,但是產量極小。如:光明之山、奧爾洛夫及大莫臥兒等聞名於世的鑽石,均來自於印度。
  • 到了1725年,巴西鑽石的發現及開採,使巴西取代印度,成為當時全球鑽石的重要產地。
  • 再到1867年以後,南非發現了沖積砂礦床和大量原生金伯利岩筒,南非從而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鑽石生產國,其產量長期處於世界前列,並由此開創了鑽石業的新紀元。

就算如此,鑽石依舊稱得上稀缺,並以其華麗的外表,倍受西方皇室和權貴一族的青睞。

市場氾濫

  • 1870年,南非的橙河發現了巨大的鑽石礦脈,很快鑽石便被成噸挖出。一夜之間,鑽石稀缺的神話破滅,鑽石市場氾濫了。
  • 1871年7月16日,加拿大的庫力斯堡誕生了全世界第一座鑽石礦,被命名為“庫力斯堡礦”也叫“新熱潮礦”。
  • 1905年,南非的阿扎氏亞又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金伯利岩巖筒——普列米爾巖筒,並開採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鑽石——庫利南鑽石。至此,南非擁有了世界上產量最大、最現代化的維尼蒂亞鑽石礦。同時,鑽石顆粒大,品質高,而且50%的金剛石均是可切割的,其產值一直位居世界前列。
  • 1979年至1986年,澳大利亞西部的西澳新南威爾斯和阿蓋爾地區,鑽石礦床儲量達5.5億克拉,其產量佔據世界霸主地位。
  • 到了20世紀,博茨瓦納鑽石總產量超過1500萬克拉、俄羅斯的鑽石產量達到1200萬克拉等。

可以說,根據鑽石礦脈的發現與正常開採,絕對達不到市場所宣傳的稀缺程度。

製造稀缺

面對南非鑽石市場氾濫的局面,南非礦業背後的英國投資商感到心驚,意識到鑽石的稀缺性遭到破壞,也就意味著自身利益遭到威脅。因為,鑽石的高利潤,高度依賴於高稀缺性。

為此,於1888年,英國在南非礦業的投資商們,在南非成立了一家“戴比爾斯統一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並在全世界獲得了多重身份。如:英國倫敦的“鑽石貿易公司”;以色列的“辛迪加”;歐洲的“C.S.O ”,也稱“中央銷售組織”;非洲的“鑽石開發公司和礦業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等。

鼎盛時期,該公司不僅直接擁有或控制南非的全部礦產,還擁有英國、葡萄牙、以色列、比利時、荷蘭、瑞士等區域的鑽石貿易公司。

19世紀末,為了應對鑽石市場的泛濫環境,戴比爾斯直接將產量消減90%,並遣散數千名工人,人為控制鑽石的稀缺性。1930年,當世界經濟處於大蕭條時期,鑽石的價格不僅沒有大幅下跌,反而是逐年遞增,但是南非的鑽石產量卻下降了40%。這一現象,被稱為“有悖經濟學常規”,但是壟斷環境下的經濟不都是有悖於常規的嗎。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們目前接觸到的各大經銷商的鑽石成品,幾乎都從戴比爾斯流出。因為,它們壟斷了全救鑽石產量的近80%,而且更是世界鑽石毛料的主要供應者,同時也幾乎壟斷了全球的鑽石供應。

為了更好地壟斷市場,戴比爾斯建立了單一渠道銷售系統,只給全球少數的買家供貨,再由這些買家將產品投放到市場一線,從而保證了一種長久的動態供求平衡關係,有效避免了鑽石市場隨世界經濟的波動而產生動盪。

1945年,戴比爾斯遭到美國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公司被判令不得在美國直接進行貿易。同時,指控也在總經理拉爾夫和董事長奧本海默身上生效,所以他們數十年不敢踏入美國,否則將可能被逮捕。

後來,由於美國本土鑽石營銷商在這一行業獲益良多。因此,美國批准戴比爾斯可以通過“代理”的形式,進入美國市場。但是,必須交納罰金,以換取直接進入美國市場的資格。

1975年至1980年間,隨著世界經濟的高速發展,由於鑽石的稀缺保值屬性,市場需求急劇增長,價格更是連續翻番,並被哄抬到史無前例的巔峰,其地位也是遠遠超出市場預估。例如:當時在以色列,優質鑽石便可用於銀行高價抵押貸款。其實,蘋果的崛起之路,明顯有著太多鑽石走過的痕跡。

如果,將鑽石投放到自由交易市場,鑽石還會獨霸經濟環境下的“傳奇”地位嗎?

營銷騙局

1938年8月,為了塑造鑽石的完美形象,並使其稀缺性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戴比爾斯(De Beers)創始人29歲的兒子Harry Oppenheimer(哈里•奧本海默),專程趕到紐約,並會見了N.W.Ayer(愛爾)廣告公司總裁Gerold M. Lauck,經過談判,最終將鑽石的廣告推廣權交給該公司。

Ayer廣告公司經過市場調查分析後,打算從電影明星(如:1945年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瓊·克勞馥)身上尋求切入點,全力打造“鑽石虛構故事”,最終將鑽石設定為不渝的愛情象徵。接著,在報紙雜誌上登載鑽石的新聞故事和照片,渲染鑽石與浪漫愛情的關係。新聞故事重點描述名人送給他們愛人鑽石的大小,照片特寫則凸顯知名女人手上閃亮的鑽石戒指。同時,時裝設計師則以專訪者的身份,大談鑽石的時尚、浪漫、潮流等地位。期間,由於英國在鑽石業中擁有眾多利益,所以皇室成員以佩戴鑽石為榮,來支持鑽石業。不久,英國女王大張旗鼓的訪問南非,親往多處鑽石礦區,並接受鑽石作為禮物。

此外,為增強推廣效果,Ayer在代表和塑造精英階層的雜誌上,將鑽石和畢加索、德朗、達利、杜飛等人的名畫放在一起,以顯示鑽石和名畫有一樣的藝術品位和獨特魅力。

僅僅3年,鑽石在美國的銷量就上升了55%。1967年,不到5%的日本訂婚女性收到了鑽石戒指; 1972年,上升至27%; 1978年,上升至50%; 1981年,上升至60%。僅僅只用了14年,結婚戴鑽石便成為了日本人的婚姻主題,一舉改變了日本人1500多年的結婚傳統習俗,成為繼美國之後的第二大鑽石消費市場。

1947年,Ayer又將鑽石的推廣重點放在了消費者的心理預期上,不斷在媒體的名人報道中展示鑽石的浪漫愛情象徵,強化鑽石的精神內涵,併為此打出了深入人心的廣告語“A Diamond is forever”,即: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同也,也進一步將保值,上升到了“永恆”的高度。

當然了,鑽石也會掛花、損傷和掉色,但是通過強勢宣傳打造,卻成為了“永恆完美”的奢侈品。

到了20世紀,“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的廣告語,如同一次愛情核爆炸,迅速傳遍中國各地,並改變了中國人結婚佩戴黃金、翡翠的傳統習俗,從而成為中國新人“無鑽不婚”的新理念。據有關專家預測,到202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鑽石消費王國。

保值騙局

戴比爾斯賦予鑽石的保值幻像就是“永恆”,言下之意就是對於如此珍貴的東西,永遠都不要轉賣。只有這樣,鑽石才算進入了消費者的“保險箱”,鑽石的市場流通率也才會更好地把控。

  • 1970年,為了測算鑽石的保值率,倫敦的《金錢》雜誌以400英鎊購買了兩顆寶石級的鑽石,每顆分別重1.5克拉,並將其封存在保險櫃中。到了1978年,大不列顛發生通貨膨脹高達25%。如果以此計算,至少增值300%,但是當地的批發商和珠寶店卻最多出價500英鎊回收。也就是說,8年時間利潤僅有100英鎊,表面升值收益小於3%。如果這一價格以當年來算,僅相當於167英鎊,實際貶值233英鎊。

  • 1974年,一名叫瓦特的英國人,在一家聲譽很好的倫敦經銷商處,用2595英鎊購買了一顆1.4克拉的鑽石。一週後,他找到該經銷商進行出售,回收價僅有1000英鎊。

  • 1976年,荷蘭消費者協會在阿姆斯特丹購買了一顆超過1克拉的高品質鑽石,8個月後準備出售,竟然發出阿姆斯特丹的20家主要經銷商,有19家拒絕購買,僅有一家願出原價的一小部分回收。

  • 1979年,竊賊盜得一批保價5萬美元的鑽石,拿到黑市僅賣得200美元。據處理該案件的區域助理檢察官介紹,在第47街的黑市,根本處理不掉那批鑽石,罪犯也是被自己聯繫售賣的當地經銷商告發後被抓。

同時,據行業人士介紹,從礦業巨頭的礦山開採出來,最終到客戶手中,價格驟升了約50倍(1CT為例),換作任何商家都不可能回收這樣的商品。

騙局之殤

當你明白了這一切,並告訴女朋友買鑽戒是一件“很傻”的事情時,女朋友望著你的眼睛,來了一句:“是很傻,但是你就不能為我傻一次嗎?”你又將何言以對?

其實,鑽石主要有兩大功能,一是裝飾;二是利用金剛石的硬度,製作各種切割、研磨工具。同時,由於鑽石99.98%的化學成份是碳,而碳又是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元素,因此人造鑽石的技術並不複雜。如此以來,天然的鑽石僅剩第一個功能,那就是裝飾。也就是說,花大價錢買了一個身上很少使用的裝飾品,而且並無保值價值,不知這值還是不值。

有人說,市場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是兩情相願的事情,別人願意用5塊錢去買只值1毛的東西。但是,參照90年代美國針對戴爾斯的集體訴訟案,這種壟斷抬價的行為是欺詐犯罪行為。因為,它是“有組織、系統化、全球化”動作的,而且其價格遠遠高於自身價值。

或許,也有人會說,鑽石稀缺,價格自然貴。但是,稀缺可以賣稀缺的價格,為何會賣到稀缺價格的數倍、數十倍、數百倍,這在一些國家的法律裡就等同於犯罪。

同時,據麻省理工大學、哈佛、華盛頓卡內基學院和多個其他大學的研究者組成的科學家團隊,通過使用地震學裝置來測量聲波穿過地殼,發現了埋藏於地表下約100英里的“千萬億”噸的鑽石。如果此事成真,天然鑽石的稀缺屬性將徹底被打破,鑽石的價格也將一路狂跌,鑽石的驚天騙局也將真正暴露在陽光之下。


祥子談歷史


一代梟雄,“暗殺大王”王亞樵,一生叱吒風雲,俠肝義膽,令敵人坐臥不安,談之變色。可惜最後卻被女人所騙,慘死於軍統特務手中。

王亞樵是安徽人,從小聰明好學,嫉惡如仇,參加過科舉,在家鄉做過老師,多次投身政治運動,被通緝後,逃亡上海,創建“斧頭幫”,為窮苦工人撐腰,讓資本家們深為忌憚,不敢對工人過分欺壓。行俠仗義的王亞樵在工人中很有威信,深得人心。在幾次替工人出頭後,“斧頭幫”在上海名聲大振,連青幫大亨杜月笙都禮讓三分。

王亞樵還曾活動於軍隊之中,先後在多個軍閥隊伍中擔任要職,期間與戴笠、胡宗南等結為金蘭兄弟。後因公開指責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動政變,惹惱蔣介石,派人對他抓捕,王亞樵逃脫後返回上海。



王亞樵頗有愛國情懷,身負俠義之風,除奸滅寇。淞滬警察廳長徐國良、安徽省建設廳長張秋白,上海招商局總辦趙鐵橋,日本派遣軍總司令白川義則,國民黨外交次長唐有壬,都因多行不義而死於王亞樵策劃的暗殺行動。

對親日分子也絕不留情面,大漢奸汪精衛身中三槍,僥倖逃命,因認錯人誤殺了秘書,宋子文逃過一劫。抗日不利的蔣介石和張學良,一個在廬山險被刺殺,一個在上海被恐嚇。王亞樵讓他們個個都坐立不安。



心有餘悸的蔣介石在招降王亞樵不成後,知道他的存在是個極大的威脅,為了自己的安全,所以給戴笠下了死令,必須出掉王亞樵。

從接到蔣介石的命令起,戴笠與王亞樵的兄弟之情已經恩斷義絕。他費盡心機要將王亞樵置於死地,但王亞樵機警多變,屢次化險為夷,並由香港遠走廣西躲避追殺,而且準備去延安投奔共產黨。

戴笠並不善罷甘休,使用美男計,策反了王亞樵得力干將餘立奎的老婆餘婉君,當時餘立奎因為救王亞樵身陷戴笠手中,所以王亞樵對餘婉君不能不聞不問(另有餘婉君是王亞樵的舊情人之說)。



佘婉君以有事相商的名義(也有說是兩人幽會),把王亞樵騙至軍統特務已經埋伏好的自己住處。

王亞樵推門而進,即被迎面而至的一包生石灰迷住雙眼,雖然奮力反抗,但特務槍擊刀刺不離要害,王亞樵寡不敵眾,當場被殺身亡。特務們殘忍的將王亞樵的臉皮剝走,並將餘婉君殺死滅口。

戴笠利用王亞樵的兄弟情義亦或是兒女情長的短板,終於完成了主子交給的任務。王亞樵一生屹立於大風大浪之上,最終卻枉死於一個女人的騙局之中,令人唏噓。毛澤東對他的評價是“殺敵無罪,抗日有功,小事欠檢點,大事不糊塗”。這也是一代豪俠的畢生寫照。



我是歷史微點,歡迎互相關注,共同學習!


歷史微點


世界上的騙局很多,因為我們都不是親歷者,只能以史為鑑,而且歷史也是後人寫的,真實性無法查證。多少年來,大家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對待歷史。

隨著時代的發展,考古學歷史學的進步,有些真相浮出水面,過去做過結論的東西就逐漸被重新認識。

但是魚目混珠,真假難辨,很多是學術之爭,更多是在懷疑基礎上,找到點佐證,最後旁爭側引推論出來的。改革開放後,中國冒出來許多許多方方面面的“專家”“學者”“大咖”,利用自己的職業身份和名人影響力,懷疑一切,推倒一切,想象一切,篡改一切,編造一切。

更甚者拿野史當正史,拿傳說當真事,把自己的所謂論點論據拿出來“忽悠”人們,為的是轟動效應,抬高自己,吸引關注。

由於這些專家名人的忽悠,讓百姓們的傳統認知完全被顛覆,讓中華傳統,中國歷史,革命英烈,受到攻擊傷害毀譽,他們還藉此機會給歷史罪人翻案,給漢奸賣國賊歌功頌德,這是最不能容忍的。

這將毀了我們的教育,毀了我們的子孫後代,要與他們說聲“專家們,住嘴吧,別再忽悠騙人了。”


手機用戶張和新


歷史上有許多高明的騙局,可大都是圍繞著財物和名譽的老套玩法,但接下講的這個騙局,可以說是很“開腦洞”,直接跑出了地球,竟然打起了月亮的主意,圍繞著月亮來進行“科學”欺騙,還一度受到人們的追捧。

1835年8月21日,紐約《太陽報》刊發了一條重磅消息,內容為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耳利用巨型望遠鏡在月球表面發現了智慧生物!消息一傳出,立馬轟動歐洲!

從8月27號開始,《太陽報》對赫歇耳的驚人大發現進行了為期四天的連載,一次比一次勁爆,先是說發現月亮上有著大片的植被,美麗的鮮花,還有一片片湖泊,28號的內容更加吸引眼球,赫歇耳通過自制的巨型望遠鏡發現了一種“長著翅膀”的月球人,這種類人型的生物是棕色的,像蝙蝠一樣自由飛行。接下來幾天又陸續報道了月球人的城堡和一些野生動物,看上去就像夢幻星球一般。

因為這個大發現,《太陽報》銷量一路飆升,競爭對手一看急眼了,紛紛跟進報道,就連當時發行量最大的《泰晤士報》也進行轉載。

這種吊人胃口的報道一度讓人深信不疑,加之赫歇耳在歐洲天文界的名望,許多大學教授和科學家也紛紛上當,巴黎科學院還因此召開了一次討論會專門研究這個事情。

一次偶然的機會,《太陽報》記者和朋友聊天時透露所謂月球人不過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赫歇耳確實在南非建了一座天文臺,但並沒有那些大發現,內容全都是他自己編造的!糊弄人的把戲很快被揭穿,9月16號《太陽報》被迫向公眾聲明月球大發現是一個虛構的消息,有意思的是,這份聲明拒絕承認是“完全的騙局”,併發了一段模稜兩可的話:“許多明智的科學人士相信它是真實的,他們至死都會堅信這一點;而持懷疑態度的人們,即使讓他們身處赫歇耳先生的天文臺,也仍然是麻木不仁”。

群眾被這份聲明整的也是一臉蒙圈,雖然主流科學已經看清了這種把戲,但狂熱的群眾還是願意相信月球人是真實存在的,也就是說大眾一點也沒有因為是虛構的而生氣,反而覺得裡面隱藏著貓膩!搞笑的是,為了迎合大眾需求,隨後《太陽報》把連載故事整理成冊,銷售異常火爆,還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在歐洲成為了暢銷書!


徒步全球


維克多·拉斯體格,他曾把埃菲爾鐵塔當成廢鐵賣了,而且賣了兩次。

埃菲爾鐵塔於1889年建成,是當時世界上最高的建築物。但在設計之初,埃菲爾鐵塔就飽受爭議,包括莫泊桑等三百多名法國知名人士公開表示反對修建埃菲爾鐵塔,他們實在不明白這種由鋼鐵塔建起來的柱子有什麼美感。

在各種爭議聲中,埃菲爾鐵塔還是建成了。

1925年的時候,巴黎開始有流言:因為埃菲爾鐵塔每年需要大筆的資金用於維護,政府無意為此繼續買單。這個流言被拉斯體格知道後,他決定利用它大賺一筆。

他先後給五名巴黎知名的廢品收購商發出邀請,稱自己為法國政府郵電部高官,要與他們商量埃菲爾鐵塔拆除後鋼材的處置問題。

拉斯體格先帶著這些商人遊覽了一番埃菲爾鐵塔,他表示政府不願意將拆除埃菲爾鐵塔的事情公之於眾,但還是有一些消息流傳了出來。在拉斯體格不斷透露政府內部辛秘之後,這些廢品收購商們對他的身份深信不疑。

要知道埃菲爾鐵塔高300米,除了底部四個角用鋼筋水泥固定外,其他部件全是鋼鐵,重量超過1萬噸。為了能拿下這筆大生意,這些收購商們無不向這位政府高官行賄,其中一名叫做鮑裡森的商人更是出了巨資,以此換得第一順位收購商的名頭。



拿到錢以後,拉斯體格立刻跑路。他乘火車到了維也納,想在那裡躲躲風頭,但知道被騙的巴黎商人們卻不敢報警,除了擔心名譽受損外,還擔心背上賤買國有資產的罪名。

當拉斯體格發現他的罪行並沒有被曝光之後,膽子變得更大了。他重新返回巴黎,用了和上次一樣的手段,將埃菲爾鐵塔又賣了一次。


歷史就在那裡


古人的騙局真是數不勝數,我所選的,都是我曾看過的發人深省的故事。

其中《智囊》、《通鑑》、《明朝》引用比較多,故事的主角大部分都是當時大名鼎鼎的人物。由於平時上班,所以這個回答有時間就會更新,當然如果有人看,有人贊。如果沒人看,那也就算了。


-----------------------分割線------------------------

一、孫堅擒賊

孫堅小時候和他父親一起乘船過錢塘江,見岸邊一夥強盜正在分贓,行人紛紛避而遠之。

孫堅對父親說:這些強盜我可以捉住他們。(此賊可擒也。)

父親一聽懵逼了,說:兒啊,這不是你能幹的事兒啊。

說罷,孫堅跳下船,提著一口大刀,登上一個小土丘大吼一聲,然後左右招手,像是在指揮軍隊對這夥強盜進行包抄一樣。賊人一看,以為是官軍來圍剿,紛紛丟掉財寶就跑。孫堅就乘勢追擊,硬是殺了一個強盜,提著他的腦袋回來。


二、曹操

曹操小時特別的頑皮,他的叔父因此非常討厭他,經常向他父親告狀。

為此曹操特別的惱火,就想了一出奇招來對付叔父。

一天,正當叔父進曹操書房的時候,曹操裝作中了風,倒在地上四肢發抖、口吐唾沫。叔父見此嚇了一大跳,趕緊跑去報告曹操父親。

等曹操父親趕來時,曹操正端坐在書桌上寫字,父親就問:你叔父說你剛才中風了,這麼快就好了?

曹操回答說:兒素來無此病,只是失愛於叔父,所以經常造謠中傷我。

從此以後,無論叔父說曹操怎麼怎麼不好,曹操父親就再也不相信了。



三、雄山智僧

雄山在今天江西省大庾縣,那個地方有座山叫飛瓦巖,飛瓦巖上有一座寺廟。

相傳當初僧侶在建造這座寺廟的時候,就地取材,所有的木料都準備齊全,但因山太高,瓦運上去特別的困難。因此這個僧侶就想了一個辦法,他買了瓦堆在山腳,於是放出消息四處宣揚,說我要做法術讓瓦自動蓋成房子,用不著工匠,並定好了做法的日期。

做法當天,遠近來看的人有幾千人。這老僧就顧了幾個托兒把瓦從山腳運到山上去,來的這幾千人急著想看老僧做法,紛紛幫他們搬運,一會兒工夫所有的瓦都被搬上了山頂。

這時候老僧笑著說:哈哈,我所說的飛瓦蓋屋就是這呀!


四、朱元璋

朱元璋起兵不久,還在老丈人郭子興手下賣命。郭子興的兩個兒子非常嫉妒朱元璋,每天不打仗,卻絞盡腦汁要搞死朱元璋。

於是想了一條計策,決定宴請朱元璋,在朱元璋的酒裡面下毒,毒死他。但不小心走漏了消息,被朱元璋給知道了。朱元璋也爽快地跑去應宴會,這讓兩兄弟非常的開心,以為這小子終於上當了一回,此命休矣。

當朱元璋騎著馬走到半路的時候,突然停下來望著天空,裝作若有所視的樣子,突然勒馬就往回走,還說了一句:如此歹毒。

這讓倆兄弟非常納悶,就去問朱元璋為啥不來,朱元璋說,剛才上天告訴我說,你們倆準備了毒酒要害我,我怎麼還會來!?

兩兄弟聽完嚇壞了,趕緊下馬道歉,說:誤會、誤會。從此以後就沒在動過害朱元璋的心。


暫時寫到這裡吧,純手打。

喜歡就贊吧,你們的關注和贊,才是我繼續更新的動力。


鬱生薑


騙局有大有小,小的騙局可以掙個仨瓜倆棗;大的騙局可以對整個世界瞞天過海,甚至影響歷史。

歷史上著名的騙局,絕不是為了仨瓜倆棗,也不是為了三五百塊。歷史上著名的騙局,一定影響深遠、且一出手就讓所有人震驚。比如,上世紀著名的龐氏騙局,直至今日,這個“局”已然在影響無數人。

騙局,是有“格局”的欺騙。格局越大,騙得越多。

論騙局,中國人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這一點,從老祖宗留下的《孫子兵法》、《三十六計》等“騙術”合集就可以看出。當然了,打仗的時候給敵人下套很正常,可是文人寫的小說,套路也是一個接一個…比如《三國演義》。

今天要講的,是一個把美、蘇兩個大國都給耍了的騙局。

這段歷史的起源,要從1947年說起。

1947年,二戰已經結束兩年,但是這個世界並不清平,仍有很多地方在打仗。當時,解放軍正在對國民黨作戰。

在這一年的聯合國大會上,美國讓新西蘭提出一個議案:建議中國臺灣島由聯合國託管,保持中立立場。

老蔣一聽,肺都氣炸了!臺灣島本就是中國國土的一部分,什麼叫“保持中立”?現在保持中立,過幾年會不會獨立?老蔣雖然打仗慫的一逼,可是原則問題寸步不讓。

不過,老蔣心裡這麼想,嘴上卻不敢說。打了個哈哈就過去了,心裡問候杜魯門在英國的先人十八遍娘希匹。

1949年,老蔣逃到臺灣島之後,再次向美國聲明:

“臺灣移歸盟國或聯合國暫管之擬議,實際為中國政府無法接受之辦法,因為此種辦法,違反中國國民心理,尤以中正本人自開羅會議爭回臺、澎一貫努力與立場,根本相反。”

大概就是因為老蔣的這個聲明,解放軍沒有發動渡海作戰。

此時的老蔣,已經被解放軍打的只剩下臺灣島、澎湖列島、大小金門等島嶼。真真是“南望王師又一年,王師只剩一個連。”對於美國,老蔣只有一個期盼:

“爸爸,什麼時候帶著我們上岸?”

1954年,美國給了老蔣一個答覆——《美臺共同防禦條約》。條約規定:美臺共同防禦的領土,僅限國民黨領導的臺灣島及附屬島嶼,而不包括大小金門。如果美國的這一陰謀成功,憑藉寬闊的臺灣海峽,臺灣就徹底與大陸隔絕,成了一個獨立於海外的“小島國”。

精明如老蔣,如何看不出這一點?

因此,大小金門成了四方(中美蘇蔣)關注的重點,決定權卻掌握在老蔣手裡。老蔣第一次站在這樣的鎂光燈下,心情難免有些激動。但是他看了看解放軍為他“精心”準備的渡海作戰的船隻,嚥了口吐沫:“過段時間再說吧!”

由於趕上了朝鮮戰爭,美國便將此事暫時擱置。

1957年,臺灣島爆發“劉自然事件”,臺灣民眾反美情緒高漲。為了“穩定”民眾激動的情緒,老美決定派國務卿杜勒斯赴臺。杜勒斯到了臺灣之後,開口第一句話就是:你們要是再不從金馬島撤軍,美國就不管你了。

老蔣能在臺灣苟延殘喘,全靠美國援助。美國要是不管,豈不是把他往死路上推?前些年打哈哈還能管用,如今島內反美,本就給美國撤軍帶來了藉口,要是再打哈哈,爸爸真走了咋辦?

臺灣島和中國分處不同陣營,看著中蘇兩國這麼膩歪,老美心裡能不起膩?尤其是看著不爭氣的老蔣,越看越有氣。於是,就尋思怎麼給他個小鞋穿。

老美的“陰謀”太沒有技術含量了,讓人一眼就看穿腦子裡想的什麼。只是老美太牛掰了,一切“設局”在絕對實力面前,有些蒼白無力。

1957年底,中蘇處於蜜月期,赫魯曉夫對中國進行了訪問。

1958年8月11日,解放軍開始對金門島進行炮擊,美名其曰解放臺灣。

全世界都在關注臺海局勢。

8月23日,戰爭升級。解放軍加大火力對金門進行炮擊,一天之內,打出30000發炮彈,炸死600名軍官,還炸死了倆美軍顧問。

又過了三天,炮擊再度升級,解放軍在這三天內,一共打了10萬發炮彈!炸死炸死島上軍民36000人,連金門防區的副司令都被炸死了。

死傷這麼慘重,任誰都不會高興。可是老蔣一聽這個消息,高興的從椅子上站起來,連說三個好字——因為他終於有藉口拒絕美國了。同時,老蔣對大陸那邊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他怎麼就想不到這麼好的辦法呢?

看來,大陸也不希望臺灣走上“獨立”的絕路。於是,老蔣下令將全島2/3的軍事力量,全部調往金門區域,“阻止”解放軍渡海作戰。

緊接著,老蔣召開新聞發佈會,在會上說:

“大陸炮擊金門,是進攻臺灣的前奏。金、馬是臺灣的屏障,絕對不能失去!美國中立臺灣的建議,是“空洞和愚蠢”的,申明臺灣是中國的領土,這一點無可爭。”

當時,美國正在全世界忙活擦屁股,一聽臺海局勢再度升級,頓時著了慌。

美國民眾強烈要求出兵,制裁這個打死他們兩個顧問的解放軍。但是,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卻不這麼想,他想:老赫剛走,他就開炮,難不成老赫給他留了什麼?這個事情不簡單,待老夫先派兵去觀察觀察。

美軍派了6艘航空母艦、3艘巡洋艦、40艘驅逐艦、1個潛艇集群和20多艘後勤補給船擺在臺灣海峽,卻不敢開炮。擺出這麼大陣勢,一來是給國內看看樣子,二來嚇唬嚇唬解放軍。可是明眼人都知道,老美不敢開炮。

赫魯曉夫看了之後,罵道:艾森豪威爾這個慫貨,呸!

果然,美國幾個月,美軍撤出臺灣海峽,而大陸和臺灣則開啟了長達20多年的金門炮擊計劃。金門炮擊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說,參戰雙方在開炮之前,都會拿著大喇叭喊話,讓對面知道要開炮了。

開炮時,也會挑著沒人的地方打。甚至還被人總結出“單打雙停”規律:即逢單日炮擊,雙日不炮擊。

多年以後,老美才知這是大陸和臺灣拿著他開涮,可是他一點辦法都沒有。兄弟睨於牆而外御欺辱,大陸的想法很簡單:只要老蔣承認臺灣是中國的領土,大陸就絕不坐視老蔣受欺負而不管。

當然了,一箇中國,也是中國同其他國家建交的先提條件。

正是毛主席的大格局,才避免了美國在臺灣局勢上咄咄逼人的架勢。老蔣和毛主席打了幾十年的交道,雖然彼此有很大的仇恨,卻在“一箇中國”立場上心照不宣,毛主席一個炮彈扔過去,老蔣就知道“局”已經布好,只等美國入套。


祗樹


冷戰時著名的戰略欺騙——“星球大戰”計劃

冷戰的時候,蘇聯總體的國力是不如美國的,其中經濟上劣勢更明顯,這種情況下如果強壓軍備競賽的話,長久來看對蘇聯是不利的。

1983年,里根總統在一次演講中首次提出了戰略防衛倡議,這就是著名的星球大戰計劃,當時蘇聯在核武器方面比美國更強,所以美國就以此為由,高調宣誓要建立有效的反導彈系統。

這個計劃的總預算高達一兆美元,不過該計劃難度太大了,後來基本沒有達到預期,美國在已經花費了近千億美元的費用後,於20世紀90年代宣佈中止“星球大戰計劃”,而相關資源縮編改組為彈道導彈防禦組織(Ballistic Missile Defense Organization),之後,在2002年又再次改為導彈防禦局(Missile Defense Agency)。

然而根據中情局最新的解密文件,很多人認為這個計劃本來就是個騙局,意圖是將蘇聯拖入這個軍備競賽當中,乃“疲蘇之計”,不過至今五角大樓仍不承認此說法,他們說計劃之所以沒實施,僅僅是因為存在技術水平不達標,難度太大,絕對不是外界所流傳的的騙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