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嶗山非遺傳承人蘇霞連剪5幅"抗疫"作品

青島嶗山非遺傳承人蘇霞連剪5幅

剪紙作品《眾志成城戰疫情》。

青岛崂山非遗传承人苏霞连剪5幅

蘇霞、王明倫創作《眾志成城戰疫情》。

半島記者 黃靖斐

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青島嶗山非遺傳承人蘇霞剪出的一幅幅抗擊疫情主題作品,給人鼓舞和力量。2月20日,在接受半島記者採訪時,蘇霞剛完成了最新作品《岐黃戰疫圖》。蘇霞透露,她從正月初二正式創作,目前已完成了5幅作品,“我們沒能上一線,但可以利用手中的剪刀和紙,表達助力‘抗疫’的決心和信念”。

6天完成重磅作品《眾志成城》

每年一進臘月,蘇霞就開始忙著創作各種和過年有關的剪紙,但今年,“從電視和網絡上看到武漢發生了新冠疫情,看到醫務人員和解放軍戰士在除夕夜趕往武漢救援,就決定用擅長的剪紙技藝來創作反映抗擊疫情的作品,為他們加油鼓勁。”

在她創作的5幅作品中,難度最大的是《眾志成城戰疫情》。這幅剪紙高80釐米,寬130釐米,是尺寸最大的一幅。畫面內容也特別豐富,左上方是黃鶴樓,年逾八旬的鐘南山院士、救護車,運輸車隊、高鐵列車滿載全國各地的救援物資和醫護人員馳援武漢,此外還有防疫人員在消毒殺菌……

蘇霞說,“要創作這類大型作品,僅靠我一個人趕不出來”,於是便找到了之前曾合作過的王明倫共同創作。“我們先用了一天的時間查閱資料,溝通交流,確定了作品框架。又用了一天繪製畫稿,開始緊張的製作。”兩人進行了分工:人物、花卉等主畫面由蘇霞來完成,建築物和文字等由王明倫負責。過程中畫稿不能隨便移動,很多地方他們只能趴著剪刻,一天下來腰痠腿痛。蘇霞說,“從構思到完成,我們共用了6天”。

《最美逆行者》意義最特別

蘇霞說,《最美逆行者》的創作源於元宵節她在微信朋友圈裡看到很多熟悉的嶗山區機關幹部為了抗擊疫情,頂風冒雪日夜堅守在青銀高速青島東出口,登記檢查、測量體溫。“我十分感動,正好看到一幅他們的工作照,便有了創作的衝動。”

於是蘇霞以這張照片為藍本,連夜構思設計,用4天完成了這幅作品。為確認好細節,她反覆看了上百遍照片。記者看到,這幅剪紙畫面上方是飄揚的黨旗和作品標題,下面的兩行文字標明瞭這一英雄群體的身份和肩負的責任。此外,蘇霞還加上了五月的風、高樓大廈等。蘇霞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嶗山人,創作中時時不忘加入嶗山元素,反映嶗山區在疫情防控工作方面的有序調度和指揮。”

5幅作品內容涵蓋豐富

蘇霞創作的這5幅作品,內容各不相同。她或歌頌救死扶傷的醫護人員;或從家庭的角度強調做好自身防護工作的重要性;或歌頌眾志成城戰疫情;或表現堅守在高速路出口的機關黨員幹部;或體現華夏兒女萬眾一心、不屈不撓的堅強品格。

在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全國的剪紙藝人都在創作這一題材的作品,怎樣才能做到有所突破,推陳出新?蘇霞也頗費了一番腦筋。她在形式上大膽創新,拋棄傳統的對稱構圖,吸取宣傳畫的精髓,大量使用現代元素,強調畫面美,適當留白。每次她的作品完成發佈,都會獲得強烈反響。

作為嶗山區第四代非遺傳承人,蘇霞說剪紙是自己一生的事業。“一年之中,我有一大半時間在大、中、小學校、單位和社區進行剪紙教學。”蘇霞說,她和搭檔王明倫會繼續創作,“我們會繼續合作宣傳‘抗疫’,相信我們很快就能剪出‘春暖花開’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