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市井之間有一句老話,形容專門撈陰門錢的職業:劊子手的刀,仵作的眼睛,扎紙人的手藝,二皮匠的針線。

簡單的解釋下這四種職業是幹什麼的,劊子手的刀好理解,就是有一把鬼頭大刀吃斬頭飯的行刑人。仵作的眼睛,就是驗屍法醫,一般古時候這個職業有一雙陰陽眼。扎紙人的手藝就是辦喪的紙匠,給做喪用的小紙人。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二皮匠的針線,就是縫屍體,古時候說死有全屍,才能投胎輪迴,現在可以說跟入殮師差不多。而這四種職業都很邪門,常年與死人打交道的人,他們的傳承各個都不簡單,尤其排在撈陰門行業之首的劊子手。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劊子手這一職業的出現,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時至今日已經不復存在了。要想先殺人,殺豬十五年,所以古代的劊子手多是屠夫出身,僅僅是屠夫,也很難當上劊子手。砍頭是門技術活,一般都是師徒傳承,作為劊子手幾乎沒有子嗣,也許是因為傷陰德,所以斷子絕孫者居多。既然這樣為什麼還有人去做呢?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從一開始就沒有人願意去做這個行當,但是有這種刑罰,就必須有人去執行,總不能讓皇帝去砍頭吧,所以先是官府點名,讓你幹你必須得幹,不幹就是你死,總會有人去幹這傷陰德的營生。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到了後來,吃不上飯的窮苦孩子為了生計,就去當起來了劊子手。雖然比較血腥,但是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清朝時候,每砍下一個人頭,就有四塊大洋的收入,而且偶爾還會有外快,有的家屬會要求留個全屍,也就是看似頭和身體分離,但是還連著一層皮,這就比較考驗劊子手的技術了。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想要吃穩劊子手這碗飯可是相當的難,沒有一個名師幫你,根本就找不著路子。除了有個好師傅帶之外,還要靠自己的努力,劊子手每天的練習非常刻苦,特別是刀工,比廚師要求還高,每天需要不斷的切冬瓜,將冬瓜上面畫一條筆直的線條,手起刀落必須砍在線條上,差一絲都不行。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斬首當天,監斬官會對死囚的身份進行核實,確認無誤後便會將一塊寫有犯人名字的木板上畫一個大紅圈插到犯人的脖子上。午時三刻前,劊子手會喝一口濃烈的酒來壯膽,一般行刑的時候是有兩個劊子手,死囚正面站一個,背後站一個。站在前面的起到吸引死囚的目的,後面的則趁囚犯不注意一刀落下,並且必須一刀砍斷。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通常,劊子手從二十歲左右班師,四十歲左右就退休,中心只需二十來年時刻幹活,所以也屬於是吃芳華飯的。在刑場上看劊子手一個個很霸氣威猛,正本私下裡他們過得並不好,並且幾乎是找不到老婆的。試想,誰家情願把寶物閨女嫁給一個專要人腦袋的人當丈夫呢?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在我國幾千年前史中,一向有劊子手這個工作存在。在滿清封建朝廷被推翻前,死刑通常都是由劊子手履行。直到1911年民國樹立以後,悉數改用槍決履行,劊子手這個工作才逐步淡出前史舞臺。行業口訣:莫與人犯交頭語,不理人犯攀親故,莫視目。斷頭臺前是死人,從峰迴絕天路。

在古代什麼樣的人能當劊子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