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不是題沒有答案,是沒找對方法。也不是路已到盡頭,是該轉彎了。

一、在家辦公效率低,先別急著怪家人

在家辦公已經20天了,我身邊85%的人反應在家辦公效率低,各大網絡文章也開始分析辦公效率低的原因,其中最被網友接受的原因就是:家裡的環境不適合辦公,孩子在鬧,老公在笑,我在苦逼做報告,你說我能專心的下來嗎?貌似有道理啊,不急,先來看看錶姐的女兒怎麼被逼成“電腦綜合症”的吧。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前幾天,我跟表姐聊到在家辦公的問題。表姐說,“我閨女都快逼成‘電腦綜合徵’了。”

原來,表姐的單位沒有復工,她這段時間也是在家辦公,她怕工作時孩子糾纏她,所以,每次開始工作了,就讓孩子去客廳玩。據她所說,她的女兒都形成條件反射了,表姐一碰電腦就要去客廳。

“我現在有點怕這孩子以後留下心理陰影”,表姐說,“其實吧,我之前一直都覺著在家辦公效率低是因為孩子糾纏,現在孩子不纏著我,我效率也沒有提高,看來不是那麼回事。”

仔細想來,工作效率低,比起家人的影響,自身的原因更大,刷個微博,看看頭條,吃點零食,看看電視……不知不覺,你就進入了“時間黑洞”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二、在家辦公為什麼更容易掉進“時間黑洞”呢?

時間黑洞,顧名思義,就是它會像黑洞一樣永無止境的吞噬你的寶貴時間。

在家辦公為什麼更容易掉進時間黑洞呢?


1、 自控力與誘惑力的較量

自控力,即自我控制的能力,是對外界誘惑及自身行為習慣的一種控制。

時間黑洞的產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腦更喜歡處理簡單的事情,相比做報告,刷微博、吃零食更簡單,大腦更偏好於此,於是就對我們形成了誘惑。

而由於職業價值觀,我們迅速做出這樣的判斷:做報告更有價值,於是,自控力開始啟動。

這個時候,大腦就會出現一架天平,左邊是誘惑力,右邊是自控力,在家辦公導致誘惑力不斷加碼,自控力就必須持續增強才能維持住這種平衡。

然而,啟動自控力需要連續不斷的能量消耗,當消耗到一定階段,自控力就會發出能量不足的預警。此時,如誘惑力還在加碼,就會導致自控力不足以支撐,出現失衡,大腦這個裁判就會宣佈誘惑力勝出,同時,大腦向身體發出指令,身體便會產生行動。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2、心理因素

<strong>(1)“10分鐘”心態

“再刷10分鐘抖音我就寫報告”,“再看十分鐘劇我就關掉電視”,“再玩10分鐘手機我就開始碼字”,但通常都是刷了十分鐘又十分鐘,當自己意識到的時候,2個小時已經過去了,然後陷入深深自責……這便是典型的“10分鐘心態”

我們總是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而低估娛樂信息的誘惑力,以至於讓我們一次又一次被“10分鐘心態”所欺騙。

<strong>(2)盲目樂觀心理

在家辦公,最容易讓人沒有時間觀念,產生盲目樂觀的心理。這是因為,在公司上班,我們會受到下班時間的限制,“18:00下班,在這之前我一定要做完這項工作,否則就需要加班。”

但是在家辦公會給人一種即使18:00之後還在工作也不算加班的假象,所以通常我們會把自己的入睡時間算作工作截止時間。

這個時候,便會出現“時間還長,還可以再玩一會兒”的盲目樂觀心理。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strong>(3)自我寬恕定律

出於本能的自我保護,我們總是很容易忽略自己的失誤、理解自己的過錯,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之為自我寬恕定律。

在家辦公,就給“效率低”找了一個很好的理由,“在家辦公,我這種狀態已經不錯了,和那些在家休息的相比,我還做了這麼多工作,已經很優秀了”。這種心理,會不斷的給我們的無效行為開綠燈,一步步的把我們推進“時間黑洞”。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切斯特菲爾德說:效率是做好工作的靈魂。作為職場人,提升效率尤為重要,但是若想提升效率,那麼就需要靜下心來分析影響效率的根本原因,對症下藥,方能藥到病除。

三、一個法則,兩種方法,讓你避免“時間黑洞”,提高工作效率

1、一個法則:“普瑞馬法則”

以心理學操作性反射的原則為基礎,對於人類的行為方式進行觀察後,心理學家提出這樣一種改進方式,以糾正惰性生活方式,並由這種惰性生活方式的結束而帶來整個人生的良性改變。這叫普瑞馬法則。

心理學家對人類的行為進行觀察後發現,人類更傾向於先處理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最後再處理討厭做的事情。這樣做的弊端是,會強化對討厭的事情的認知,使行動變得更加困難。

而"普瑞馬法則",就是改變我們以往的做事方法,即先處理困難的事情,再處理容易的事情,久而久之,便會強化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強工作效率。讓自己覺著也沒有什麼特別困難的事情,都是可以處理的。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普瑞馬法則”的應用,分為以下三步:

<strong>步驟一:列出自己每天需要處理的所有事項;

<strong>步驟二:將這些事項按照自己的興趣進行排序,把最難的(最不願意做的)排在最前面,把最容易的(最感興趣的)排在最後面;

<strong>步驟三:按照步驟二排列好的順序依次執行,注意,千萬不能跳過任何一件你不願意去做的事情。


這樣,在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你就會慢慢改掉惰性生活習慣,你會發現,之前那些自己不願意去處理卻很必要的事情,一件一件的都在被處理,同時,你也會發現事情越做越容易,整個人也越來越有自信。

2、四象限工作法

四象限工作法是著名管理學家史蒂芬·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理論,史蒂芬·科維把工作按照重要程度和緊急程度進行劃分,分為四個象限:既緊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緊急、緊急但不重要、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 第一象限:既緊急又重要

比如說:重要的顧客投訴、下午開會要用的PPT等,這些事情是需要立馬就做的,否則將會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但需要問自己一句“第一象限的事情真的有那麼多嗎?”

  •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緊急

比如說:3個月之後的人力資源等級考試、下週末要交給領導的人員素質測評等,這些事情是屬於目前來看不緊急,但是如果你拖延下來,會逐漸演變成第一象限的事情,所以,對待這個象限的事情,需要制定計劃表,把工作安排到每天,持續去做。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四象限工作法


  • 第三象限:緊急但不重要

比如說:同事臨時請教問題,領導臨時交代需要安排下午的會議等,這類事情一般臨時性質的比較多,通常沒有那麼重要,但是卻非常緊急,需要立馬處理的,這類事項,在我們工作中佔的比例越少越好,我建議使用

“猴子法則”,逐步甩掉別人的“猴子”。

“猴子法則”是比爾翁肯發明的理論,他所謂的“猴子”,是指“下一個動作”。

你一定遇到過這樣的事情,當你專心工作時,你的同事敲門進來說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一下,於是你停下手頭的工作,聽同事講述她的難題(這時,同事“猴子”的一隻腳已經爬到了你的肩膀),半個小時後,同事講述完了,你回了一句:“哦,比較麻煩,我再考慮一下”(此時,同事的“猴子”完全成了你的“猴子”)。

而我們需要做的將“猴子”歸還給它的主人,不做“流浪猴子收容所”。

怎樣利用“猴子法則”擺脫第三象限呢?

第一, 明確職責:確定這隻猴子不是你的;

第二, 注意溝通方式,明確、堅決但是不能生硬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 第四象限:既不緊急也不重要

比如說:刷微博啊,刷抖音等等,這些就是既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這類事情我們要儘量少做。

<strong>仔細想想,我們往往都是那個救火員,一直在處理緊急的事情,一直奔波於第一象限和第三象限,但其實第二象限才是工作的重點,所以工作一定不能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3、衣櫃整理法

衣櫃整理法是我在《小強升職記》這本書裡學到的,我們整理衣櫃的五個步驟對應著時間管理的五個流程,即:捕捉收集、明確意義、組織整理、深思、行動,所以叫做衣櫃整理法。

Step 1 捕捉收集

當我們正屏息凝神的處理重要工作時,總會面臨著其他事項的打擾,這個時候,不是放下手頭的事情,立即去處理另外一件事,而是將其他事項放入收集籃(可以是工作記事本或電子記錄),這個過程,就是捕捉收集的過程;

Step 2 明確意義

當我們手頭的事情已經處理完之後,接下來拿出收集籃,看看這裡面放了多少 To Do List ,然後將這些待辦事項按照是否可以執行進行分類。


  • 可以執行的事項包括:2分鐘可完成事項、需要多個步驟完成的項目、指派給別人做的事項,特定時間做的事情等;
  • 不可以執行的事項包括:垃圾、將來某時需要、參考資料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可以執行的任務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不可執行的任務


Step 3 組織整理

步驟三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重新組織整理該步驟二中已經明確性質的事項。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上表清晰的列出了不同性質的待辦事項的組織整理方式。

步驟三結束之後形成了3個清單(項目清單、未來清單、行動清單)和1個表(日程表)

  • 項目清單
  • 未來清單
  • 行動清單
  • 日程表

Step 4深思

孔子云:吾日三省吾身,雖然我們不用做到三省,但是我們仍然需要定期做覆盤,思考自己一天或者一週的工作有什麼進展和紕漏,從而使自己不斷進步。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Step 5 行動

《小強升職記》這邊書提到了,我們在決定執行下一步行動的時候,通常會有四個原則做指導:

  • 原則一:重要性,毫無疑問,我們下一步的行動一定是要選擇相對重要的事項去做;

  • 原則二:集中處理。比如你接下來要做的是打電話,當“打電話”這件事情處理好之後,你可以順便把其他需要用電話處理的事項一併解決,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你的時間。

  • 原則三:精力。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不可能違背自己的精力,超負荷工作,關於精力管理,建議讀一下《精力管理手冊》。

  • 原則四:斷點續傳原則。

斷點續傳是說在下載或者上傳過程中,突然中斷,下次開始是可以從文件上次中斷的地方開始傳送數據,而並非是從文件開頭傳送。

這在工作中也是一樣的,有的時候一項任務需要很多步驟,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分成細小的工作步驟,以便保證任務的連續性,當中斷的時候,自己還是有思路的,不需要從頭開始。


在家辦公效率低,都怪家人不配合?對不起,這鍋“家人”可不背


四、總結

要想走出困境,出路就是自律地追求更少但更好。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地追求精要事物,排除非精要的一切,建立一個讓執行毫不費力的行為體系。

在家辦公和在公司辦公,效率差很多,但這並不是家裡的環境不適合辦公,而是因為在家這個辦公環境中,你的問題被沒有任何遮蔽物,被徹底暴露在外,從而使工作效率明顯下降。

要想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你需要掌握一個原則和兩個方法,分別是普瑞馬原則、四象限工作法和衣櫃整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