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著賺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要不要試試

刷到一個信息:一女子,連續直播了十幾個小時之後,賺到了1萬多塊,累得趴下就睡著了。他老公在她完全不知情的時候,直播她睡覺的畫面。這也算是“躺著都能賺錢了”,不知道這位播主醒來之後,會是什麼心情。

躺著都能賺錢,這應該是很多人,希望達到的狀態,多瀟灑是吧。不過,在很多的理財概念裡,說“睡後收入”,通常都是隻投資收益,讓錢賺錢。那對可投資資金不多的普通人來說,本金就是最大的掣肘,沒有本金,也就沒有投資收益,更別說“睡後收入了”,而積累第一桶本金又是非常非常難的事情。

看過一本書《會賺錢的媽媽》,她沒有把投資理財理財作為重點,而是強調,要把自己會的事情做到極致,來構架穩定的賺錢體系。我想,這同樣是一個做到“睡後收入”的思路,甚至可能是更容易實現的思路。那具體來說,睡後收入,可能是一本暢銷書,能一直帶來版權收入;是有大量粉絲的一個平臺賬號,有源源不斷的廣告收入。


躺著賺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要不要試試


怎樣才能賺到錢呢?她認為最關鍵的是知道:我喜歡什麼;我擅長什麼;這個領域能賺錢的商機是什麼。做喜歡的事情,才能有持續的激情和動力;做擅長的事情,才能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市場需要的,才能有賺錢的機會。找到這三者的重疊點,就是最好的發力點。那最後一個能帶來穩定收入的商業構想應該符合的三個特徵:

  • 有穩定的收入;(也許短期內不能帶來可觀的收入,但長期看一定是要有市場的,是有人願意買單的。)
  • 讓人滿足而不是疲憊不堪;(要是你喜歡的,才有激情能堅持投入到這項事業中,否則很容易就會放棄。)
  • 讓人揚長避短;(要是你擅長的,人各有所長,在擅長的領域努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即便付出更多,也可能會失敗。)

若想要打造個人的“睡後收入”體系,這三個特徵就可以考慮的思路,以此來找到自己的商機。書中講到一個案例:一位做保險的媽媽,從單位辭職後,為了找到額外的收入來源,主動聯絡保險公司,幫他們更新博客。後來,她成為專業的理財顧問,為許多家庭和個人提供保險和理財方面的諮詢服務,取得了不菲的成績。


躺著賺錢,是一種怎樣的體驗,要不要試試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的事情,可能是做美食的天賦,甚至是打掃房間的小竅門,這些優勢,只要能成為對他人有價值的內容,就可能是收入來源。之前參加過一次專欄培訓,運營小妹妹在說到構建一個專欄內容時,也提到了這個問題:把自己會的東西,總結出來,就是一個有價值的專欄。那找準定位後,剩下的就是行動了,把優勢發揮到極致,堅持每天都更進步一點朝目標邁進,最後賺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