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入關後為什麼繼承了漢文化?

布儀


1644年,滿清入關,正式開啟了滿人統治中國的時代,直到1912年,清帝宣佈和平退位,才標誌著統治中國長達268年的清朝正是退出了歷史舞臺,按照常理來講,滿清是屬於關外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應該屬於外族入侵,可是在清朝統治的這268年中,漢人除了髮型與服飾上的變化,原有的風俗習慣,禮教制度基本不變,而反觀侵略中原的滿清,最後連自己民族的語言都不會說了,那麼,滿清入關後,究竟是滿人侵略了漢人,還是漢人同化了滿人呢?

首先來說,滿清入主中原的確屬於侵略行為,包括清前期對於漢人的大屠殺,《剃髮易服令》,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等都是清朝對於漢人的侵略手段,但是在清朝正式統一中國後,清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他們將這場侵略戰爭描繪成中國內部的統一戰爭,將清朝的存在描繪成對於明朝政權的合法替代,大肆弘揚明朝末期的忠烈之士,並且繼續實行科舉制度,推崇原有的儒家學說,所以說在清朝統治中國後,除了髮型與服飾上有了較大改變,基本上還是繼承了原有的國家制度與文化。

而反觀統治者內部,由於和平替代了戰爭,所以原有戰鬥力十分強悍的八旗鐵騎變成了一群整天無所事事的地痞流氓,而且由於清朝皇帝,尤其是在乾隆時代後,皇帝對於漢文化越來越推崇,乾隆皇帝用漢語寫的詩就多達一萬多首,所以說,這場由皇帝發起的,一場自上而下的漢文化革命在清中期的統治階級內部無聲無息的爆發,以至於在清末時期,原有的國家主人滿清貴族連自己的語言都遺忘殆盡,所以說,滿清統治者雖然靠武力統治了中國,但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又在精神上征服了滿清。






點滴見證


1644年,滿清入關,正式開啟了滿人統治中國的時代,直到1912年,清帝宣佈和平退位,才標誌著統治中國長達268年的清朝正是退出了歷史舞臺。

1、思想文化,由於統治者的需要,清朝統治階級採用儒家思想來穩固統治地位。畢竟當時滿清人口占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左右。漢族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受儒家思想洗禮,

在歷朝歷代倍受統治階級推崇,很多思想已經根深蒂固。

2、科技方面,中國是一個很多農器具,兵器鎧甲,建築技術都是漢族一代一代更新和傳承。滿清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添加了他們自己的民族風格。

3、民族文字,滿清從努爾哈赤對文字改革時間上比較短,統治階級也比較喜漢族文化,再一個漢族士大夫階層佔有相當的比重,這些士大夫在自己既得利益受到損害是不會推翻清朝統治。

4、制度統一,漢族很多東西在秦朝時期就形成了統治的制度,比如“車同軌”等等。

5、農業方便,漢族的農耕文明一直是走在世界的前列。一般都是少數民族學習漢族農業技術。


雨夜中的星空


個人觀點:滿清樂於接受的不是漢文化,而是中國兩千年封建王朝不斷衍生完善出的維護封建皇權的儒家文化,並且這一文化在清朝逐漸走向集權的巔峰(宋朝的士大夫,明朝的言官,清朝的文字獄。。。)。只要看看以曾國藩為代表的漢人官僚的所作所為與人生理念追求(無貶低文正公的意思,只是認為時代的侷限性,其思想上略有一些奴性),你就明白為啥滿清這麼愉快的接受了你所指的漢文化。


越哥講歷史


縱觀歷史長河,北方遊牧民族在中原建立朝代後,為了鞏固統治,都會選擇吸收漢文化作為統治的基礎。而滿清在歷代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中無疑是最成功的。滿清之所以成功,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滿清對漢人傳統文化的吸收和包容。還不是一點兩點的吸收和包容,而是全方位的吸收和包容。這一方面肯定也是滿清統治者們在入關後吸取了歷代遊牧民族入主中原的經驗。同時漢人的人口也遠遠大於滿族,繼承漢文化也是為了獲得漢人的認可。除此之外,也是因為我們漢文化的同化力。曾經入主中原的各遊牧民族王朝隨著時間的推移都會被我們漢文化慢慢同化。想統治這片大地容易,但是想消滅我們漢文化很難,最終都會被慢慢受到我們漢文化影響。想要統治這片土地,就必須接受和繼承我們的文化



提著燈籠追逐影子


因為元朝的短命是最好的老師。


元朝之所以會短命,在於其對漢文化是既想學,又學不來,還十分牴觸的心理,就像一個成績差,想被誇,又不上進的被慣壞了的差等生:


1,民族政策。


元代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四等民制,列為第一、第二的是蒙古人、色目人;第三、四等的是漢人、南人,其主體多為漢族人。漢人、南人在政治和法律上,都受到歧視和不平等的待遇。例如,元朝中央到地方的重要官職,都由蒙古人擔任,漢人只能任副手;同樣觸犯刑律,漢人就要受到更嚴厲的處罰。元代對漢人的百般壓制和歧視最後引來漢人的強烈反抗。


2,政治制度。


元朝政治制度與金朝一樣承襲宋朝制度,採取文武分權的制度,以中書省總理政務,樞密院掌管兵權。然而元朝對宋朝制度的仿效並不完整,元朝的中書省已成為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元朝不設置門下省,尚書省時設時不設,僅元世祖時期與元武宗時期有設置,所以門下省與尚書省的權力皆交給中書省。


3,用人制度。


在人才的先拔上,元朝前期極少舉辦科舉,因此高級官僚的錄用端看與元廷關係遠近而決定,主要採取世襲、恩蔭與推舉制的方式。儘管後來元朝又恢復了科舉,但是由於極端的民族政策,漢人的題目要比蒙古人、色目人的難度大,恢復的科舉徒有其名。所有整個元朝其實是沒有太多可用之材的。


4,經濟政策。


元代學習宋朝大量使用紙幣,減少鑄幣,然而只是東施效顰。這幫從草原下來的牧民發現印點紙就能換東西,可開心壞了。1276年由於元廷大肆蒐括,增發紙幣,並將各路準備金銀運往大都,致使物價上漲,紙鈔貶值。而元廷又沒有優秀的經濟人才,後面的補救措施反而使得通貨膨脹更為嚴重,民間私下用白銀交易。

元代的快速覆滅對清朝來說是一個活脫脫的反面教材,所以滿清總體上是對漢文化是積極吸納的,但是也是有很大程度上壓制的。


滿清的對漢政策相對於元朝來說是很狡猾的,既維護了滿人的特權利益,又吸引了大量有能力的漢人為自己效力,要不是因為西方勢力的入侵,清朝的統治可能結束的要晚很多。


總之,滿清之所以吸收漢文化,還是為了自己的統治,他們沒有其他的選擇。


無涯煙水迷尋


如果不繼成漢文化,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歷史淘汰出局!漢文化歷史悠久,傳承之深厚,無可倫比!在人類歷史上只有我們的漢文化傳承幾千年而不中斷,我們大漢民族可以暫時被打敗,但決不可能被征服!


木金木火


聰明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