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負心總是讀書人。上句是什麼?古人的經典語錄

其實民間有不少關於讀書人飛黃騰達之後拋棄糟糠之妻另結新歡的故事,比如陳世美。

古人說:負心總是讀書人。上句是什麼?古人的經典語錄

陳世美拋棄妻子的故事出自明代小說《增像包龍圖判百家公案》,講的是陳世美從小家境貧寒,但與妻子香蓮非常相愛,後來經過十年寒窗苦讀,陳世美中了狀元,被仁宗召為駙馬。秦香蓮很久沒有和陳世美相見,就上京去找他,但是陳世美不肯相認,最後甚至派出殺手追殺她,可謂負心到了極點。

但負心分很多種,今天我們講的故事也是讀書人恩將仇報的故事,不過卻不是感情上的負心。

古人說:負心總是讀書人。上句是什麼?古人的經典語錄

古人說‘負心多為讀書人’,其實前面還有一句,叫‘仗義每多屠狗輩’。

那為何古人覺得仗義的都是屠夫,負心的都是讀書人呢?這裡面有一個典故。

相傳在明代的時候皇室宗親喜歡養狗,並用愛犬去娛樂賭博,驕奢跋扈。而這些皇親家的奴才依仗主人的權勢也十分囂張,經常牽著主人的狗去遛街,並且指揮它們去咬過往的行人,百姓苦不堪言,但當地的官員卻不敢去懲治他們。

古人說:負心總是讀書人。上句是什麼?古人的經典語錄

有一天一個皇親家的奴才又牽著狗去遛街,並且故意教唆愛犬去咬人,街上的民眾落荒而逃,有一個秀才跑得慢,被狗一下子撲倒並被不斷的撕咬,秀才叫苦不迭,卻無法脫身,就在秀才快被咬死的時候,一個屠夫拎著一把屠刀跑了過來,手起刀落把這隻惡犬宰了,秀才得救了。

但這個牽狗的奴才看到這一幕十分的生氣,心想你這屠夫好大的膽子,竟然把皇室家的狗都殺了,於是就命人把屠夫綁了起來,送到官府去問罪,並要求屠夫給這隻狗抵命。

古人說:負心總是讀書人。上句是什麼?古人的經典語錄

當時審理這個案子的是閩中十大才子之首的曹學佺,他為人剛正不阿,不攀附權貴,他經過一系列審理之後,宣佈屠夫無罪,而這個奴才要賠償秀才醫藥費用。

這個奴才知道在情理和法律上都無法拗過曹學佺,於是心生一計,要求復判。他私下裡給了秀才一大筆錢,讓他改換口供。

到了第二次複審的時候,這個秀才因為收了賄賂,再加上他不敢得罪皇室,便按照之前奴才讓他改的口供一五一十地給曹學佺複述了一遍,說這隻被打死的狗本來是自己的朋友,那天他們二人正在嬉戲玩耍,誰料突然衝出來一個屠夫,用屠刀殺了狗。秀才還說要給屠夫定罪,給狗抵命!

古人說:負心總是讀書人。上句是什麼?古人的經典語錄

曹學佺並非糊塗之人,聽完之後非常憤怒,他拍案而起,說屠夫救了你,你不但不報恩,反而恩將仇報,和狗做朋友,去陷害自己的恩人,簡直天理難容。

於是曹學佺下令杖責秀才,結果秀才因為受不了杖刑反而招供,說自己因為受了奴才的賄賂才改了口供。於是曹學佺便做了最後的審判,宣判屠夫無罪,秀才恩將仇報,與狗做朋友,就把他革去功名,給皇室做狗。

事後,曹學佺仍然覺得憤憤難平,就在紙上寫下了‘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這句經典的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