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本文由“娜媽育兒”原創發佈今日頭條,圖片來源於網絡以及自編,歡迎大家閱讀!

導語:如今墮胎率連年上升,背後卻是這一代人對於生命的淡薄,對生命缺乏應有的敬畏感,因此教會孩子敬畏生命、重視生命教育是父母無法忽視的一門課。而生命教育分為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廣義的生命教育則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近日,一名叫Tan Siew Pin的新加坡兒科專家在公開場合下跪,向上帝做了一個公開的懺悔禱告,她以深情以及無邊的後悔訴說著自己曾經對“墮胎“的沉默、冰冷以及被動。也正是因為Tan Siew Pin的發聲,讓如今早已將墮胎現象習以為常的人們再次開始思考墮胎的巨大危害。

2018年僅僅一年,全球墮胎人數就達到了4190,0000人,或許大多數人對於這個龐大的數字十分陌生也毫無概念。要知道,在長達六年慘絕人寰的二戰中,大約有6000萬人喪生,在這場號稱人類最大浩劫的戰爭在六年裡摧毀了6000萬人的生命。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然而在如今這個和平的年代卻僅僅一年就有4000餘萬的生命被剝奪,他們有幸來到這個世界,卻無幸看過這個世界一眼就已然被剝奪了生存的權力。

如今,每一秒鐘都有一個生命還沒誕生就被宣告死亡。在2019年的末尾,僅僅只剩最後兩個月,全球的墮胎數已經達到了3543萬,而這個數字仍然在爭分奪秒地上升著。

在這個龐大數字的背後,中國的墮胎率更是佔到了1300萬例,佔據全球墮胎率的榜首,正如社會觀察學家所言,隨意墮胎已然成為了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社會公正問題,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對於生命的敬畏感也逐漸被弱化、削減。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對生命的漠視讓一個個小生命殘忍的隕落,而如今墮胎的年齡逐漸呈現年輕化的趨勢,高考後又出“墮胎潮“、17歲姑娘7次流產史等等事件頻發……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在少不更事的年紀就走上了冰涼的手術檯,命懸一線,生死攸關。

國家計生委曾發佈一組數據,我國每年人工流產1300萬例以上,其中反覆人流佔比50%。60%的青少年接受婚前性行為,22.4%曾有性行為。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一次人流,終身遺憾”,不少曾經做過人流的女性曾說“永遠無法忘記墮胎的那一天發生的事情”、“一想到墮胎的事情就會突然哭出聲來”,“深深的內疚感,好像身上有個傷口,一天天在腐爛,一天天更嚴重,人生似乎被拖進了巨大黑洞,你揹著這個包袱生活,你很累,但無法和別人傾訴。”

墮胎對於女性而言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導致廣大女性精神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常常會導致她們產生極端的憂慮和妄想症。有調查顯示,墮過胎的婦女患抑鬱症的比例高於沒墮胎的3倍,甚至於自殺率是沒墮過胎的婦女的五倍。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這些因為墮胎而產生的傷害絲毫不會因為時間而慢慢消失,反而會逐漸加深,每當想起來那些刻苦銘心的痛苦仿若昨日一般。

國外一位名叫Speckhard的博士在研究墮胎後遺症時發現,女性在墮胎後81%的墮胎者會時常哭泣,77%會覺得難以和他人溝通,73%常會想起墮胎的那一刻,69%會有一種可怕的“瘋狂”感受;65%常有自殺的念頭,61%開始或增加酗酒,54%常會做與墮胎有關的噩夢,35%常會感受到被墮胎的孩子來訪,23%常會看到與墮胎相關的幻覺。墮胎,從來不會是“無痛”。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近日,在美國肯塔基州通過了一部《心跳法案》,禁止孕婦在檢測到胎兒心跳後墮胎。儘管這部法律引起了民眾廣泛的熱議,對於這部法律的具體細節也有待商榷,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這部法律的初衷“守護每一個人”是毋庸置疑的。

實際上反對墮胎的最好手段不應該依託於法律,而應該在於改變

每個人的觀念以及自身底線意識的培養。中國墮胎率如此之高不是空穴來風,更是因為中國對於孩子性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的缺乏。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英國的幼兒園和小學往往把珍惜和愛護小動物作為切入點,教育孩子珍愛生命,重視每一個生命。然而在我們的幼兒教育中卻缺少了這一部分,因此導致許多孩子缺少了對生命的敬畏感以及珍視,不論是對自己的生命亦或是他人的。

蘇東坡和一個叫章的朋友有次結伴旅行,路過一處叫黑水谷的地方時,碰到一條深澗。澗上有一塊極窄的木板,下面是百尺深澗。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章提議從木板上走過深澗,到對面岩石上題字。蘇東坡表示不願冒生命危險去題字,拒絕了章的提議。章則坦然走過那條窄木板,抓住一根從上面垂下來的青藤,盪到對面岩石上題字。回來後,一臉期待地等著蘇東坡的稱讚。

蘇東坡拍拍他的肩,感慨道:“總有一天,你會殺人不眨眼的。”“為什麼?”章驚訝地問道。“把自己生命都不當回事的人,自然不會把別人的生命當回事”,蘇東坡說。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果不其然,宋哲宗即位後,章官拜相位後排除異己,連死人都要被掘墓毀屍。確實在中國傳統的思想裡,性是一個難以啟齒的話題,然而隨著性的不被談論,更多的人也同時開始忽略對於孩子

正確看待生命的教育。

也許年輕人由於一時衝動誕生了一個生命,但是小小的孩子並沒有做錯,墮胎剝奪一個生命,對生命缺乏敬畏只會讓未來的一代人走上迷途。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還記得一則新聞中,惠州市中信醫院的急診科醫生在高速路附近救治了一名遺棄女嬰,霎時間遺棄女嬰成為了熱門話題。

記者報道稱每年遺棄嬰兒的數量都不可小覷,有幸得到救治的嬰兒身體健康後也只能去孤兒院,還有很多嬰兒得不到救治早早夭折。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對生命失去敬畏,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也是埋下了惡果,這會使得孩子輕視生命。父母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他們遲早會離開父母的羽翼,組建自己的家庭,未來的某一天他們也會為人父、為人母。

如若失去對生命的敬畏,輕則是失去責任感,重則是失去對生活的熱愛,迷失自己的責任,在成長錯誤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失去的愛與歸屬,這是一輩子的遺憾,是錯過則擁有都無法尋回的東西。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孔子曰: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貴的人,敬畏聖人的話,小人不懂得天命,因而也不敬畏,不尊重地位高貴的人,輕侮聖人之言。

這裡的“畏”就是“敬畏”的意思,敬和畏是相輔相成的一對概念,二者缺一不可,因此我們培養孩子也需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畏即對不好之事的畏懼之心,恰如墮胎。一旦讓孩子養成敬畏心,孩子在面對任何抉擇的時候就會慎重考慮,從而減少衝動之下的危害。

性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愛的教育。在性教育上,柴靜有句話說得好:

“我們把無知當純潔,把愚昧當德行,把偏見當原則。”魯迅先生也說過,“一見到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體,立刻想到生殖器...中國人的想象惟在這一層能夠如此躍進。”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孩子在性的方面走上了偏路很大的問題正是因為父母不敢去正視這一事實。失去父母的引導,孩子便會容易迷失在成長的道路上。

因此我們作為父母更不能對性教育諱莫如深,更不能將它作為洪水猛獸,不要再對孩子說“你長大了就知道了”,別讓孩子自己探索生命,我們要做的是正確的看待性教育。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從而教導孩子能夠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起該負的責任,同時正確看待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重建對生命的敬畏。因為,性教育的本質便是愛的教育。

除了遠離墮胎之外,珍愛生命、不傷害他人也是生命教育的核心教育點。2018年6月,在山東淄博市一所中學,初三某班長期霸佔第一名座椅的馬同學,被經常考第二名的秦同學殺害。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根據網絡披露的信息,事發時,馬同學放學回家走到自家樓東口,伸手開門時,被藏匿在樓道的秦同學,一刀刺中心臟。求生本能,讓馬同學掙扎著跑到門外。孰料,秦同學追著他繼續狂砍,對準脖頸,連砍數刀,直至將其頸動脈砍斷。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這之後,秦同學又在馬同學胸前和背後連捅好幾刀,刀刀斃命。一起兇殺案,攪動了這個悶熱的六月,毀掉兩個成績優異的14歲的少年,也斷送了兩個心懷夢想的家庭的未來。

悲劇的起因,竟然是,考第二名的秦同學,對考第一名的馬同學,因妒生恨,認為“殺了第一名,我就成班級第一名了”。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2017年6月,廣西欽州靈山縣中學年僅16歲的高一男生小李,正在宿舍午休時,被同宿舍一黃姓同學用水果小刀刺中脖子,鮮血直流,從上鋪跌落而下。因失血過多,“很聽話,很努力,是尖子生”的小李,因搶救無效身亡,生命永遠定格在16歲。

令輿論譁然的是,這起故意殺人案背後的原因,竟然是受害者小李,不讓嫌疑人黃某在宿舍亂曬內褲,導致對方不滿,最終丟掉性命。

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如此漠視生命,一次次以瘋狂的舉動開啟自傷或傷人模式?是什麼,讓認知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的生命教育課,從來不曾揚眉吐氣地出現在家庭餐桌和學校課堂?

娜媽育兒:父母要培養孩子對於生命的敬畏心,敬畏尊重他人的生命

又是什麼,讓頻頻發生的此類悲劇,被當作熱點話題炒作一番後打入冷宮,從未從根本上引起重視,導致下一個悲劇還在重演的路上?是共情匱乏的父母?是焦慮爆棚的家庭?還是唯分至上的教育?

結語:敬畏生命、熱愛生命,才是每個人終極的使命。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這世間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唯有愛和希望,才讓生死間的距離,不再悲涼,寫滿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