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ー淮海省之未來!徐州連雲港飛地!爽歪歪!

鹽城,淮海省的重要成員!鹽城地處黃泛區語言和徐州連雲港類似,和揚州鎮江南通差別巨大!!!.應該同淮安一起劃入未來的!!!!!!淮海省光緒三十年

(1904年),張謇擬就《徐州應建行省議》,系統地提出徐州建省計劃。此後,1931年,時任國民黨內政部常務次長的安徽鳳陽人張我華等提交給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的縮小省區案中,主張在徐州設立“歸德省”。1940年民國省制問題設計委員會胡煥庸提出的分省案中,也主張設立“徐淮省”。1944年,汪偽亦曾設立偽淮海省,省會徐州,以郝鵬舉為省長。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淮海省

別名:淮海經濟區

所屬地區:華東

政府駐地:徐州

地理位置:淮海區域

面積:17.8萬平方公里

人口:1.39億(2015年)

方言:中原官話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雲龍湖/雲龍山/彭祖園/漢文化景區/淮海戰役紀念塔/徐州樂園等

機場:徐州觀音國際機場、徐州空軍機場等

火車站:徐州站、徐州東站、宿州東站

成立時間:1944年2月1日

下轄城市:徐州、連雲港、日照等

相關推薦

偽淮海省

淮海

經濟區

淮海經濟區

山東省行政區劃

徐州五環路

淮海經濟區核心區

淮海城市群

江淮省

省(清)

徐州

地級市

偽淮海省 淮海經濟區 2018年淮海省是真的嗎 徐州淮海省待國家批覆

歷史規劃

“以徐州為眾星之月,因時制宜,變散地為要害,莫如建徐州為行省。”1904年,張謇擬就《徐州應建行省議》,系統地提出徐州建省計劃。在徐州設省和將隴海鐵路延長至南通、崇明,是張謇的兩個願望,但都未實現。“徐州行省”、“歸德省”、“徐淮省”、偽淮海省,想讓徐州從“邊緣”到中心的不只是張謇一人。

主張設立

清末蘇淮分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相關利益集團的矛盾衝突。新設江淮省省會清江(淮安)官場對於反對分省不以為然,“清江北連徐、海,南控淮、揚,民風強悍,盜賊縱橫,鹽梟會匪……甫經改設行省,忽又收回成命,亦復無此政體”。顯然,這是一部分既得利益者的聲音,改變不了最終的結局。

清末蘇淮分省動議流產後,就到了1931年,時任國民黨內政部常務次長的安徽鳳陽人張我華等提交給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的縮小省區案中,主張在徐州設立“歸德省”。1940年民國省制問題設計委員會胡煥庸提出的分省案中,也主張設立“徐淮省”,面積66872平方公里,35個市縣,相當於約40個市縣。

奏請設立

行政區劃向來是國家的一項大政,封建王朝劃分行政區劃,只考慮如何有利於當時的封建統治。江蘇、安徽二省既跨長江南北,又跨有淮河南北,據說是朱元璋搞出來的。此後分合之聲就不絕,清同治時陳廷經就曾要求腰斬蘇皖,以江南為江蘇,江北為安徽,而清末張謇則提出尾斬江蘇,“以徐州為眾星之月”,捎帶著魯南、豫東、皖北等地,建立“徐州行省”。

說起張謇[jiǎn]其人,作為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和中國棉紡織領域早期的開拓者,在中國近代史上那可是大名鼎鼎,在他的祖籍常熟更是無人不曉。關於“清末狀元”的頭銜,有資料說,這裡面還有翁同龢的功勞。從16歲中秀才到27歲,張謇5次鄉試都未得中。1882年,朝鮮發生了“壬午兵變”,張謇隨吳長慶到了漢城,他撰寫的政見和議論主張對外持強硬政策,受到光緒的帝師、時任戶部尚書的翁同龢的賞識。1885年,張謇終於在鄉試中考中了第二名舉人。1894年,慈禧六十壽辰特設恩科。心灰意冷的張謇因父命難違,第五次進京應試,中了一等第十一名,翁同龢將他改為第十名。4月殿試時翁同龢的提攜之心更是迫不及待。他命令收卷官坐著等張謇交卷,自己匆匆看過後,便勸說其他閱卷大臣把張謇的卷子定為第一,向光緒帝說:“張謇,江南名士,且孝子也。”於是張謇在41歲的時候,得了個狀元,授六品的翰林院修撰。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銜。

現在看來,翁同龢有鼓搗潛規則的嫌疑,但也成就了張謇。1898年他到北京銷假,正值“百日維新”,恩師翁同龢被罷官,心知官場險惡難測的張謇決心走實業之路,“三十年科舉之幻夢,於此了結。”

光緒三十年(1904年),張謇擬就《徐州應建行省議》,系統地提出了徐州建省計劃,經兩江總督端方代為上奏,引起了清廷的注意。《徐州應建行省議》以為當年劉邦崛起,與項羽爭天下的這一片千里無垠,莽蕩平原,一方面“控淮海之襟喉,兼戰守之形便,殖原陸之物產”,可自成局面;一方面“俗儉民僿,強而無教,犯法殺人。”久為朝廷的隱患,“變散地為要害,莫如建徐州為行省。”由此看,張謇的“徐州省”有點“人以群分”的味道。

對“徐州省”的轄區,張謇提出,以徐州為眾星之月,東到海州,西至商丘,南起泗州,北迄沂水,有四十五個州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