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跟我一樣,生完孩子幾年了還是覺得身體依然很虛,很容易累,氣血不足怎麼回事?

睿娃媽媽


看完題主的描述,貝葉一下子輕鬆了不少,因為,我也如題主一般,生完孩子三年了,還是覺得身體沒有緩過來,容易累,體質差,動不動就感冒,身體不舒服的頻率比之沒生孩子前,足足高了一倍。

結合自己的情況,貝葉認為之所以會這樣,原因有三個:

生孩子耗費了大量“能量”,一時之間難以補全

雖然隨著醫學手段的發展,生孩子對於女性來說,已經不再像以前所形容的那樣可怕,但毫無疑問,生孩子會耗費女性大量的“能量”。這種能量有身體上的,也有心理上的,由於人是一個特別複雜的機體,能量被消耗過多,一時之間又難以完全補齊的話,身體自然會出“早衰”現象。

養孩子勞心費力,身體被掏空

拿我自己來講,起初我以為體質變差單純是由於生孩子導致,但隨著時間漸長,我漸漸發現,還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養孩子太勞心費力,身體被掏空。哺乳期看似吃喝不愁,但喂夜奶、晚上換尿不溼,這些都在耗費我們的身體。斷奶後,晚上幫孩子蓋被子,白天陪她玩耍,一天24小時的神經高度集中,不累垮才怪。

角色的轉變使得心態發生變化,沒有了以前的衝勁

最後,身體不適,還因為心態變了。沒生孩子前,對未來有諸多期待,縱使疲累,仍能咬牙堅持,也並不會覺得身體很虛。生完孩子,目光時刻聚焦在孩子身上,事情又繁瑣,漸漸失去了自我,總會覺得委屈。而人一委屈,身體立馬會做出反應,提醒自己,“累了就歇歇吧”。於是,心態帶著身體,先躺了下去。

那麼,難道我們就只能任這種情況惡化下去?當然不!

找到人生目標,收拾行囊再出發

以前的人都認為,身體不好時,休息是最好的解決辦法。雖然道理沒錯,但實踐的人搞錯了方法。休息分積極休息和消極休息兩種,躺著睡著並不一定最能緩解疲乏,找到人生目標,收拾行囊再出發,有時候反而是最好的積極休息。

不要覺得生完孩子人生就已經再無別的可能,也不要覺得戴上了媽媽的頭銜,就必須要做個眼裡只有家庭的主婦。事實上,你除了多了一個孩子,與別人並無任何不同,人生同樣未來可期,擁有多種選擇。

適當偷懶,不做365天圍著孩子轉的媽媽

我剛生完孩子的前半年,是感覺身體最虛的時候,稍微做多一點事情,就累得直冒虛汗,像個小老太太一樣。後來,婆婆來幫我帶孩子,接手了家裡一大半的家務,被解放身心後,我的身體出奇地好了起來。
然後,我開始學著偷懶,將孩子交給婆婆和丈夫,偶爾出門會友,閒時看書寫作,並不比以前閒散,但整個人都好像回到了從前的狀態。

規律飲食多運動,早睡早起身體好

重整身體的最後一個方法,也是最實用的方法是,規律飲食多運動,早睡早起多愛自己。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生完孩子6個月後,都已經完全可以開始運動。每天抽時間出來跑步、跳操、做瑜伽,花心思做一日三餐,晚上早點哄孩子睡下,早上早點帶孩子起床,然後一起去看最美好的朝陽。

當生活逐漸從規律走到自律,身體上的毛病自然也會漸漸消失。

總而言之,生完孩子後身體變虛弱,十分正常,因為生養孩子,本就是一場身體被掏空,然後再被填滿的修行。我們只要永遠不放棄自我,開心時大聲笑,難過時放心哭,累了就歇一歇,醒了就早點起,總會漸漸回到18歲時最美好的模樣。

我是@南貝葉,三年媽媽生涯,仍在摸爬滾打,關注我,一起做更好的父母~

南貝葉


我是剖腹產,手術失血加上傷元氣,產後人很虛弱,吃個飯都滿身大汗,月子裡更是虛弱容易累,孩子爺爺老中醫,老人說剖腹產手術確實容易氣血虛,孩子一歲後我吃了60副中藥,體質才恢復過來,說說我的情況吧。


我的例子

我記得產後半個月,每次吃飯頭髮都被汗打溼,整個人非常虛弱,直到20天后,才感覺有了些精神,不那麼累,出虛汗也少了。當時孩子爺爺在,給我把脈說是脈細,氣血虛。老人說,只能慢慢養,等孩子不吃奶後再吃些中藥調養。

女兒一歲多忌奶,那時孩子爺爺給我開了方子。吃前20副時真沒啥效果,中藥又酸又苦又有點澀,我實在不想堅持吃。老人號脈說,好了些但要堅持吃。這麼又吃了20副,直到吃完40副,自己感覺好了很多,睡眠好了,有力氣,以前跑半圈都喘的厲害的公園能堅持跑一圈還不累。

後來,老人又號脈,說脈跳的有力了,好了很多,又換了方子吃了20副鞏固。足足吃了60副中藥,才感覺身體恢復過來。當然,在吃藥期間,老人一直讓愛人陪我跑步,吃藥調養加運動,心情好,身體恢復的不錯。

我的切身體會:中藥,短期看不出效果,幾個療程堅持下來,補氣血調養身體真的很管用。關於寶媽身體調養說些我的建議。

關於產後氣血不足的建議

順產還好些,剖腹產失血加割開子宮很傷元氣,年輕的寶媽恢復快些,年紀大的寶媽都會有同感,生完孩子非常容易累,乾點活腰疼背痛,睡眠質量也不好。

可以吃些補氣血的藥,若氣血虛睡眠不好,成藥裡孩子爺爺說黃芪精配安神補腦液效果不錯,補氣睡眠好,睡眠好了慢慢人會長氣血。兩種藥都是十幾元一盒,屬於比較經濟實惠的。

若有條件有時間,可以找個好的中醫開方子調理一下,中醫調理氣血還是比較不錯的。

另外,運動也能調理氣血。有了孩子後,很多寶媽沒時間健身、沒時間運動,其實多運動,不僅能疏通經絡,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睡眠也好。可以每次慢跑10來分鐘,一天堅持3次即可。


總而言之,寶媽產後確實容易身體虛弱,建議重視我們的身體健康,合理飲食,吃些補氣血的藥或食物。重要的每天抽出半小時運動,堅持運動一個月,身體一定會有大改觀,寶媽們可以試試,加油~~


格桑花談育兒


深有同感。

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身體底子不錯,生完孩子之後也沒有特別的感覺,包括生完二胎之後一段時間,我都對自己有著盲目的自信,因為一直在家裡,加上孩子小天天熬夜覺得累點也是正常,但直到有一次出門我才發現身體是大不如從前了。

那時生完二胎都1年多了吧,有一次孩子爸沒空,需要我自己開車,但坐到車上我發現我手都是抖的,腦子也不聽使喚,平靜了好久才發動,但一直都擔心吊膽的,之後我是能不開車就不開車,想想我也是有十幾年駕齡了,真是一聲嘆息啊。

再後來發現自己天天都很累,跟朋友說起來朋友勸我多運動,但動的力氣都沒有,那還能運動呢?但身體也沒有明顯毛病也就沒去醫院。

去年我們家樓下新開了個藥店做活動,我感覺我可以買點補氣血的藥吃吃試試,於是就買了十多盒補氣血的中成藥,吃了一段時間發現真的有用,比之前好多了,所以女人生完孩子氣血不足大概是比較常見的,只是有時候我們自己沒意識到,補一補還是有必要的。

但去藥店一說補氣血店員就會推薦那種超貴的什麼膠啊什麼的,個人感覺沒有必要,只要一般的中成藥效果也差不多,一開如可以少買兩盒試試,有用的話吃一段,不過畢竟是藥,最好不要長期吃,感覺身體不那麼容易累之後開始運動最好。


雙寶媽育兒


我也跟你有一樣的問題,接連生了兩個孩子,大寶五歲,小寶快三歲,生完寶寶又自己帶,身體沒有得到徹底修復,所以產生了後面一系列問題。

最近,累的感覺越來越明顯,我擔心自己有什麼問題,就去看了醫生,西醫只能檢查器質性的病變,中國傳統的“月子病”查不出什麼的。

後來,我經人介紹,看了一位老中醫,把脈之後說,我是脾虛肺虛,這樣的狀況,吃補品或者食補都是沒什麼效果的,有句話叫“虛不受補”。

按照中醫的處方,我喝了一個星期的中藥,還加了小人參,著重補氣。之後,又改變處方,著重補氣血。現在真的好多了,抱孩子上下樓梯沒那麼累了,人也精神了不少。

建議你也去看看中醫,不要輕易相信那些產後康復機構的什麼藥浴、排酸什麼的,我花了小一萬塊也沒看到什麼效果。

當然了,平時也得休息鍛鍊身體,從散步啊短時間的健身操開始,循序漸進,慢慢會好起來的。當了母親,我們更要保養好自己的身體哦!



糖不甜ma


我兒子兩歲了,直到現在我才感覺體力恢復一些,之前陪孩子出去室外跑來跑去三四個小時,然後做飯打掃衛生,累的腳趾頭疼,我就想生孩子前,自己下地幹活,上班搬貨,都沒感覺累,怎麼帶個娃那麼累啊,現在碰上疫情,我老公在家二十多天,每天都是他做飯打掃衛生,我好像精力恢復了好多,吃完晚飯,還學習一下八段錦,感覺沒那麼累了[捂臉][捂臉][捂臉][捂臉]


溫暖的溫夫人


我和題主一樣,我家孩子快三歲了,我的身體感覺一直沒有恢復好。最明顯的感覺就是頭髮一直掉的厲害,並且幾乎每次來例假,我都會感冒生病,最嚴重的一次是感冒後發燒,居然引起呼吸困難,那也是我最怕的一次。

我是自己帶小孩,沒有人幫忙,每天帶著他不停的出去轉,陪他玩,又做家務什麼的,幾乎每時每刻都不得清閒,一天下來真的很累。出了月子起,沒有真正的休息過一天,我相信自己帶過小孩子的都能體會到這種感覺。

每天不停的消耗,又沒有辦法很好的休整,再加上除了身體上的累,還有各種精神上的壓力,所以身體一直很虛。前些天去我們這裡的藥店買了點阿膠,還有蛋白粉,希望自己的體質,免疫力都能有所提高吧。

反正孩子快上幼兒園了,初步打算等他上學了,一定好好在家休息半年,養養身體再說其他事。


小阿壯的寶媽


我是剖腹產,生完孩子感覺氣血虛的都不認識我自己了,大冬天的稍微一動就會汗流浹背,動不動汗就像水一樣流,體重一直高居不下,想盡辦法都不行,最後看醫生說是氣血虛導致身體代謝能力太差,吃了好多藥也沒補回來,後來自己慢慢改變飲食習慣,加強鍛鍊,直到孩子快六歲了身體才感覺好了很多。


小藍丁


這個應該和年齡也有關,我生頭胎25歲,生好後恢復得很快,媽媽幫忙帶孩子,我感覺不出身體和精神上有什麼差異。但是二胎31歲歲生的,生完後一直自己帶,加之年齡逐年增加,人感覺很累,脾氣也不怎麼好,後來還查出甲狀腺結節惡化,整個人感覺都不對了。

生孩子真心不容易,特別對於30歲以後的女性朋友們。



萬花島藏寶圖


我順產 生娃之前就是比較瘦 158 40kg 但是身體素質好 生娃後老公堅持訂的月子餐 說什麼我挑食 免得外婆動手做了我還挑三揀四 月子餐吃不吃隨便你 反正只有月子餐 這樣老媽也輕鬆點 我就吃了整整一個月沒鹽的月子餐 說句實話 月子餐確實調理的比較好 我以前老愛口渴 每天喝好多水 然後跑洗手間 月子餐裡的月子水是生津止渴 調理後再也沒有嘴巴冒煙的感覺了 生完娃之後反而身體更好了 娃三歲了沒有所謂的月子病 這疼那疼或者是虛弱的 恢復的比較快 而且我在月子裡面 娃洗澡 換尿布 等等一切都是我自己來弄 我爸媽就是娃睡著以後或者我吃飯的時候幫忙抱娃 偶爾我睡覺爸媽幫我帶下娃 現在二胎快八個月了 準備生完繼續月子餐 我不會請月嫂 因為覺得沒必要 但是好多人會覺得三年前一個月月子餐1w4比較貴 其實想想花這個錢身體好有什麼不可以 我老公一開始是想著老媽做飯麻煩 我比較難伺候 沒想到月子餐的效果這麼好 所以生完還是會繼續訂月子餐 強烈推薦


楊小妞233186243


1.累,一般來說是心累

我跟樓主同感,生完孩子後的前兩年,每天都覺得很累。家務好像永遠都做不完:洗衣服、收拾房間、網購或者出門購物。

每天奔波在這些事物中,有時候對孩子的態度並不是那麼好。很多時候,我都希望她能配合我,完成這一個個事項,最好不要給我添麻煩。當然,這種想法很自私。

好累呀,感覺自己都老了十歲,每天都覺得身體虛虛的。一直以為自己累,是因為生完孩子身體沒養好,覺得是身體累。

直到後來我接觸了人本主義心理學,才發現,累多數時候其實是心累,是一種感受。例如我們見過那些做力氣活兒的人,雖然辛苦,但多數人都是精神的、開心的。所以,累不累,不完全取決於體力勞動,而是在於心裡的那個感受。

2.心累,是因為沒有價值感

升學、結婚、生子,這些都是人生的重要時刻。

當我們來到一所新學校時,我們會感到不太適應。當我們剛剛結婚時,嫁為人妻,管愛人的父母叫爸爸、媽媽,也會不太適應。

生孩子也一樣,剛開始會讓我們不適應。但和其他時刻也不一樣,不管是學校還是新家庭,我們都能慢慢融入。

但為人母后的我們,不僅要讓自己的心情和激素水平恢復到正常水平,還要對一個新生命負責。

從女孩到媽媽,這個挑戰是很大的。不僅是外部事物增多,還要讓自己的內心更強大。也就是說,為人母的我們,是要成長和突破的。

如果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原來的我們,甚至產後心情不好,各種能力水平倒退了,我們自然會感覺到不舒服。這種不舒服,背後是價值感的缺失。

我們似乎突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存在感,我們變成了曾經在看別人時,最不想成為的那個樣子。

3.缺失價值感的媽媽,會變成怎樣?

缺失價值感的媽媽,會有兩種情況:

  • 能夠意識到需要成長,努力學習和突破
  • 沒有意識到需要成長,日復一日,增長的只有年齡。

能夠意識到需要成長的媽媽,都能成長嗎?很多時候,即便意識到需要成長,很多媽媽也是有心無力。

有的是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來成長。有的知道如何做,但就是邁不開步子,因為覺得累呀。累了一天,每天躺下來就只想看看電視,刷刷手機。

力不從心,是一種常態。

4.提升價值感,突破自我,有三個關鍵

心理學講:成年人的成長,好比在水裡行舟。關鍵因素是:水、船、划槳。

我說下這三個因素分別代表了什麼。

先說最重要的:水。

水代表了人際關係,是強有力的力量,是一種滋養。

很多媽媽生完孩子也不交新朋友了、也不和老朋友敘舊了,由於孩子的養育問題,可能和公公婆婆關係並不好。因為老公不怎麼幫忙,所以關係也並不好。而小孩子的需求很多,我們要滿足孩子的需求。

這樣的人際關係網絡,並不能給我們帶來內心的力量。

船,代表了外面的世界。

從心理學角度講,成年人的成長是在外部世界。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媽媽,又重返職場。不只是迫於生計,還有對成長的需求。

划槳,代表了行動。

幸福和價值感,並不由思想產生。讓我們和真實世界鏈接的,是行動。行動,會讓我們對生活更有掌控感。

讓人內心更有力量的途經,就是有一張好的人際關係網,並在外部世界努力行動。

但是呢,很多人可能具備了這些,但還是覺得有心無力,成長有限。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原有的資源並不能讓我們突破了。

我們需要新的東西流入生命,來滋養我們。改變和成長的兩個載體:新的關係(環境)和新的體驗(行動)。

當我們和外部世界建立了新的關係,並通過行動,得到反饋時,我們就會感受到成長。

當新的事物給我們帶來力量時,我們就能用這種力量來支撐我們的生活。用新的事物帶來的力量,盤活我們的生活現狀。

不過,現實是,很多寶媽常常沒辦法走出去建立新的關係,接觸新的事物,並付諸新的行動。

那怎麼辦?

現在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互聯網帶來了特別多的機會。我們還可以在線上尋找機會。

比如自媒體、社群等等。這些都是在家沒辦法出門的媽媽們,和世界建立關係的好的途經。

願所有媽媽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