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愛因斯坦說過:

“大學教育的價值,不在於學習很多事實,而在於訓練大腦會思考。”


思考相別於知識這種客觀的事物來說,它更是一種能力,思考的能力才是將知識轉化為己用,能將其昇華的重要一步。


美媽認為,訓練大腦思考應該是貫穿人一生的重要事情。


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爸爸說”,“媽媽說”,“老師說”,是孩子在認識這個世界之初最權威的三座大山。


四五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容易遵從權威,事實上,對於一切的問題,權威只能給我們提供信息和幫助,而我們必須依賴自己思考、判斷、選擇。


尤其到了幼兒園以後會產生一種現象,孩子認為只要是老師講的話就是對的,因為你會對自己的孩子說,“在幼兒園要聽老師的話”。而且,孩子也開始出現了從眾心理。


而盲信老師,這不僅是對為人師長的一種考驗,同時暴露出孩子自身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和鍛鍊也非常重要。


孩子不應該像海綿一樣,盲目地、不加區分地吸收知識;而應該像淘金一樣,能夠在砂礫中淘到金子。


迫於國內現行教育的現狀,在義務教育階段,作為知識的傳播者,老師一般都是填鴨式的應試教育,僅僅期望孩子在學校完完全全塑造孩子的批判性思維是不現實的。


如果把批判性思維僅僅定義為邏輯、技能,那麼還有可能通過某一個課程教育孩子。


但是,批判性思維的真正價值在於一種思維習慣,一種心態,一種人格,於此,家庭環境對孩子來說極其重要。對於孩子的人格成長,父母也責無旁貸。


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什麼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critical),這個詞來源於希臘文kritikós,最本真的意思是能夠判斷、辨別的。


批判性思維專家羅伯特·恩尼斯將批判性思維定義為:對決定相信什麼或做什麼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也就是能“想得清,道得明”。


“想得清”:

需要你不盲目相信自己的所見所聞,能夠通過多方面多角度觀察和了解到的信息進行深入分析,來尋找合理的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


“道得明”:

需要你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說明自己的依據。


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更善於理解多元的真實世界,更善於理解與自己不同的人,善於從別人的角度看事物,包容性強。這樣的人遇事懂得靈活變通,待人自然寬容柔軟。


而那些經常與人較真,因為一些瑣事就發生爭執,或經常牢騷不斷、對他人各種批評的人,不會是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


同時,批判性思維能幫助人增強他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有批判性思維的孩子會在環境中思考,如何協調自己的發展和環境的關係,找到更為有利的妥協或雙贏方案,如同將來要思考如何更好地適應社會。


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你或許會問,批判性思維看起來這麼高深抽象,孩子能學得起來嗎?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科學家勞拉·舒爾茨就曾在TED 大會上分享她的研究成果:


小寶寶的邏輯能力是驚人的。他們能夠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根據觀察到的信息進行邏輯推理,做出合理的預測和判斷。


實際上,孩子遠比我們想象得要聰明。


那如何去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呢?


國外幼兒園流行的做法是教孩子思考 6 個問題,也就是5W1H原則。


問題1:Who?誰說的?是你認識的人嗎?是有名的人嗎?是誰說的很重要嗎?


問題2:What?他們說了什麼?是事實還是觀點?他們有沒有隱瞞一些東西?你有機會提出反駁的觀點嗎?


問題3:Where?他們在哪裡說的?在公眾場合還是私底下說的?


問題4:When?他們在什麼時候說的?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前、發生後或發生期間?


問題5:Why?他們為什麼要說?他們解釋了自己的觀點嗎?他們試圖抬高或貶低他人嗎?


問題6:How?他們怎麼說的?是開心、傷心、生氣還是不在乎?你理解他們說的嗎?


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孩子缺乏主見隨大流?培養批判性思維你需要注意這3點


具象化一點,我們在平時的親子溝通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少下結論。


父母與孩子溝通時要注意“不對”、“不允許”這樣的絕對性語言,直接告訴孩子“……是錯的”,這樣讓孩子直接接受父母的定論,實際是替代孩子思考,不給孩子思考的機會。


在表達觀點的時候,我們也要講事實擺證據。當你跟孩子說“我覺得”“我認為”“我相信”時,後面加上“因為…”會更好。


對於邏輯能力和語言能力還在發展的孩子來說,日常生活中需要家長多做示範,和孩子說話時多用「因為……所以……」「如果……那麼……」等句式,從小培養孩子的邏輯意識。


比如,不是簡單告訴孩子“不許在馬路上玩”,而是告訴孩子,馬路上有很多汽車,你在馬路上玩非常危險會被撞。

2. 客觀解釋。


客觀地解釋,不僅可以開闊孩子的視野,增加知識面,培養孩子的觀察力、好奇心,而且有助於孩子的思維發展,更多瞭解客觀的外部世界,才能走出自我中心的小世界。


比如,孩子在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大家應該儘可能解答,和孩子一起觀察,一起在書裡尋找答案。


對於孩子的猜想,也要儘量客觀評價。對於不切實際的想法不嘲笑或直接否定,這樣會打擊孩子表達思考的積極性。但也不要一味捧賞,那也不利於孩子思考的持續深入。


可以對孩子思考中明顯的紕漏持探討的態度,引導孩子更深入的思考。

3.悅納質疑。


隨著孩子的成長,自主意識的增強,他們會對父母的要求或者各種其他的事物產生質疑,父母自己可能會有一種權威被冒犯的不愉悅感。


但是如果你真的想培養孩子的批判性思維, 你就不僅僅要通過各種方式想辦法讓孩子同意你,而且讓孩子學會不斷表達和質疑也是其中重要一環


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與孩子充分的討論,可能你還需要做出合理的讓步。


以上可能會突破你對孩子教育的常規認知,但是現在的世界變化太快,技術更迭,信息爆炸,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成為有能力、會獨立思考、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


那麼,從小開始,是最恰當的時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