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民間盛傳一代妖后的孫若微,被《大明風華》徹底洗白?

最近熱播的一部劇《大明風華》以明朝五朝六代皇帝更迭的傳奇為背景,皇后孫若微為主線,從而從側面展現了大明時期的輝煌盛世。在明朝初年之時,靖難之役,建文帝不見蹤影,行蹤成為了謎。建文時期的舊臣被大肆的屠殺,而御史大夫夫妻也逃脫不了災難。

長女若微被副將孫愚所救,次女蔓茵則是被太子朱高熾所救下,兩人分散,一個處於朝廷、一個處於江湖中,同時長大。後來憑藉著孫若微的智慧與過人的本領,最終成為了一代的傳奇。但是為何明朝民間對孫若微的意見這麼大?

1、婆媳關係

朱瞻基的生母是誠孝張皇后,她是明仁宗朱高熾的原配,明宣宗朱瞻基的生母,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在朱高熾未上位之前,張氏就已經嫁給了朱高熾為妻子。朱高熾雖然是名正言順的太子,但是他由於自身有疾病,體重十分的驚人,甚至連走路都十分的困難。再加上當時的朱高熙等人對皇位的虎視眈眈,一直在朱棣面前誣陷朱高熾,因此朱棣對朱高熾也不是很喜歡。

歷史上被民間盛傳一代妖后的孫若微,被《大明風華》徹底洗白?

但是又因為長幼的順序不得不立朱高熾為太子。因此朱高熾經常苦悶,經常像當時的妻子張氏尋求安慰,張氏為人體貼、善良,大度,深得朱高熾的喜愛。於是等後來朱高熾上位沒多久,就立馬冊封張氏為皇后。由此可見,張氏深得朱高熾的喜愛。

歷史上被民間盛傳一代妖后的孫若微,被《大明風華》徹底洗白?

但是朱高熾也是不幸的,登基在位只有短短的幾個月,便因病去世了,只留下張氏和兒子朱瞻基。皇后張氏盡心盡力去輔導和培養朱瞻基,為他成為一個良好的君王做準備。等到朱瞻基成年之時,便要考慮為他選擇良人了。皇后張氏做了兩個選擇,一個是胡氏、另一個就是孫氏。但是從心底來說,張氏皇后還是更喜歡胡氏的,因此孫氏跟其的婆媳關係並不是很好。因為胡氏十分的溫潤、知書達理。符合後來皇后的風範,而且胡氏也更加的孝順,對母親張氏也是事事順從,張氏就是想把胡氏往皇后那邊的方向培養。

二、後位之爭

"一山容不下二虎"這句話同樣也適用於處於後宮的胡善祥和孫若微。朱瞻基同時娶了她倆,但是因為胡氏是漢王所推薦,因此胡氏在身份上要比孫氏要高。儘管胡氏被朱瞻基的生母張氏所支持、被漢王所支持,但是仍然不得當時皇帝的喜愛。

歷史上被民間盛傳一代妖后的孫若微,被《大明風華》徹底洗白?

胡善祥和孫若微是親姐妹,就是因為在明朝初年的靖難之變,導致年齡還幼小的她倆分開了十餘年,根本沒有血濃於水的親情。朱瞻基所真正喜歡的是孫若微,這讓當時還是皇帝的胡善祥十分的羨慕與嫉妒,於是不僅在後宮中處處刁難孫若微,甚至還跟漢王所聯手,想要把孫若微根除,一網打盡。

歷史上被民間盛傳一代妖后的孫若微,被《大明風華》徹底洗白?

隨著後來的發展,因為胡善祥一直沒有子嗣,於是為了國家的子嗣繼承問題,朱瞻基與大臣密謀最終決定廢除胡氏,確立孫若微為皇后。儘管有許多的大臣都不同意,但是朱瞻基為了一己的私情還是堅持廢后,但其實"無子"而廢后這個理由在當時也是根本站不住腳的,於是這也是朱瞻基歷史上無法抹除"汙點"。

三、借子上位

孫氏被確立為皇后之後,身上責任重大,也需要考慮到子嗣的問題。於是派自己身邊的親信宮女去詢問民間的偏方,但一直沒有結果。後來沒過幾年,孫若微便誕下了第一位皇子——即是後來的明英宗。有歷史史料記載說到明英宗不是孫若微所親生,而是迫於當時的壓力由一位宮女所生,借腹生子。孫氏在生子之後地位一直穩固,"母憑子貴"。

歷史上被民間盛傳一代妖后的孫若微,被《大明風華》徹底洗白?

相反胡善祥則就悽慘多了,胡氏在後來被廢之後,張氏十分的心疼胡氏的處境,便立馬把胡氏接過來與自己一同生活居住。胡善祥一直和皇太后張氏關係親密,張氏對待她就像是對待親女兒一樣。後來好景不長,張氏年紀大了在明英宗正統七年便去世了。胡氏也十分傷心,不到一年也隨著張氏一起去了。

歷史上被民間盛傳一代妖后的孫若微,被《大明風華》徹底洗白?

可悲的是明英宗在位時期一直不知道自己不是孫氏所親生,還是後來錢皇后所告知。自己的生母是一位普通的宮女,且早已經被人所害死。明英宗知道真相之後十分的悲痛與震驚。立即下令要求恢復胡氏的皇后地位,這也可以看出是對孫氏的不滿和反抗,儘管孫氏對他有養育之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