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影評作家每部電影電視劇都看過嗎?他們哪有那麼多時間?

賈故事


自媒體影評【寫手】寫的影視作品,不一定都看過,有些是看別人的視頻影評然後截圖、洗稿。

但稱得上【作家】的頭部影評人,不僅要看過原片,有些還得看上好幾遍,再在各大影評平臺查漏補缺才敢寫。

虎皮算不上作家,最多算一個有點節操的寫手,沒看過的從來不寫。印象中寫得最輕鬆的是《上海堡壘》,劇情直白,場景簡單無隱喻,看了首映就能下筆了。

至於時間麼,看劇看片確實挺費時間的。寫新片講究時效性,要趕在大部分人看過之前拿到一手好料。所以週末和朋友出來玩,大多時候都是去電影院……

看劇通常用碎片時間,比如上班午休、通勤路上。一部60集的電視劇,每天刷兩集,週末有空再多刷點,控制在15~20天內看完是比較理想的。

而一部劇可以產生非常多的話題,靠看劇時積累的素材可以一直寫到熱度過去,然後刷新劇。一年下來,寫二十部劇問題不大,基本可以涵蓋值得看的優質國劇了。

多扯兩句。當消遣變成了工作,看劇的趣味就消減了不少。但另一方面,和觀眾分享自己對影視作品的理解,會獲得新的樂趣。

畢竟能靠影評吃飯的始終是少數高玩,大部分影評者都是用愛發電。


虎皮青貓的小窩


嘿嘿😁,哪有那麼多的時間,不是該死的新冠肺炎,大多數人已經上班掙錢咯。

如果你正是在隔離期的,或者是未返程上班的你,也彆著急,疫情馬上就快結束了,全國除了河北省份外,其他省份基本上無病歷了。

所以啊大多數人才有時間看手機,看電視,你說的不是每個影評作家的每一部電影,電視劇我都看過,但也基本上都過。沒辦法嘛我也是居家隔離期間來打發時間的嗎!

其實啊到後來我才聽我的一個朋友說,他們發的小視頻,電影電視劇的截圖片段還可以掙錢,後來我才到頭條上面看到那些大v的收益,我心動了,這才瞭解的自媒體,因為天天看電視嗎所以就遠得影視領域。

其實,不管是專職做自媒體或者是兼職,多多少少都能給自己帶來額外的收入,賺的多少,能在這個上做多久那就以後多學習,堅持了。

娛樂也學習了,學習了也賺錢嗎,時間久了也就專業了嗎,當然也能掙更多的錢嗎,何樂而不為

聲明一下,我也剛入行甚淺,欠佳專業知識,如果有路過的同行大V或者是評友們留下你們寶貴的經驗及行業知識,我定當受教,拜託了[祈禱]謝謝大家了





3城保長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看過,但是有些人肯定是全部看的。我以前宿舍師姐給一家公司做影評,一個月才寫四五部,每天就是看劇,寫影評,也不是很輕鬆。

如果想要寫好影評肯定要足夠了解這個電影,寫出來的東西才能真正吸引人,觀眾也不是傻子,寫的好壞他們是可以看出來的


木不識丁


我就是個做電影自媒體的。

為什麼做電影自媒體?

本人是一個堅定的電影愛好者,而很少有時間去電影院看電影,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去電影院的機會更少。對於上班族來說,看電影的成本不是幾張電影票這麼簡單,而是一家人一個週末的時間,順帶吃餐飯、逛逛街,成本有時是無法預料的。花了這麼大的成本,如果看到一部爛片,心情是極其惡劣的。

所以我更多的是利用工作的便利,在電腦上看電影。前幾年流行一個說法就是“我們欠了誰誰誰一張電影票”,總感覺被戳中。當然也有些好處,在電腦上看電影,可以反覆拉片,看完還能剪點花絮,做個自媒體號是順便,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

有些人不喜歡劇透,尤其是買票上電影院看電影的人,我當然能理解。我個人對劇透的態度是無所謂。有時正相反,我如果想買張票,去電影院看某個電影,我一定會先看影評,再決定是不是要買票。前面說了,成本很高。況且,一部好電影,可欣賞的面很多,不用太關注情節發展省了好多事。

該怎麼做電影自媒體?

有幾個朋友也在做個關於電影的公眾號,剛開始朋友問過我,對於公眾號的一些建議。我的回答大概是,真正喜歡看電影的人是不多的。看完還要到處找影評,以驗證自己的想法,這樣的人就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做電影公眾號很難。

電影本就是濃縮的藝術,比如用2小時講幾十年的故事,和一眾人物的形象刻畫等等。因為信息量大,而每個人的生活閱歷、文化層次、看問題的角度都不同,所能得到的反饋也相差很大。非要較真就很累,所以“認真你就輸了”這句話很流行。

再加上現在大屏智能手機的普及,WIFI網絡隨處可連,更多的人喜歡在手機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得一些快銷的資訊。

如果要追潮流,就要短平快,內容什麼的都不重要。

當下最為流行的一種模式,就是“幾分鐘看完某某電影”之類,有些人懶得看電影,聽別人說幾句就滿足了,需求量很大。

還有就是偷拍幾秒的“豐乳肥臀”之類,點擊率那是蹭蹭的,一秒鐘幾十萬上下。

我不想這麼做,並不是說我這人有多麼高尚,那樣的東西太多了。

我會怎麼做?

我所理解的觀影感受,即感同身受。或者即便不能感同身受,隨著社會閱歷的豐富,讀書的擴展,對不熟知的領域也能有所感誤,可以稱作觸類旁通。

花了時間看了一部電影,沒看明白是很鬱悶的,那麼找找影評,看看別人的理解,回過頭再思索,才是看電影該有的態度。即便你已經有了很清晰的觀感,別人說不定有不同的見解,這也是我們翻看影評的動力。

想要剪輯一部電影的花絮,尤其是帶情節的解說,不看個3到5遍,是不可能下手的。要逼著自己看個爛片看3遍以上,是TM非常噁心的事情。

我們會認真做影評,短時間可能不會有大量用戶訂閱的。希望隨著內容的積累,時間的延續,慢慢會有人理解和關注。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教導主任馬祥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自媒體影評作者屬於二次剪輯,就和我做音樂mv基本上是一個類別的,說一下這樣操作,個人和團隊的操作流程:

個人操作1、看電影或電視劇,這個環節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環節,做影評解說或者和我一樣做mv,需要選的電影或電視劇當然必須自己要搞明白,不然怎麼選用呢?

2,寫影評,看完整部電影或電視劇後,接下來要進行的就是用文字的方式把電影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出來,整個過程需要注意要有自己的風格、獨到的眼光,這樣做好的影評或解說才能吸引別人去看,個人認為這一環節非常重要。

3,錄音,自己的聲音好聽,就自己錄啦,不但成本低,還有利於樹立自己的風格。自己聲音不好聽的話,可以在網上請人錄音,這樣做會增加自己的成本,本人不建議。在這裡最好不要在網站在線機器人錄音,聽臺很容易就會識別,影響很大。

4,剪輯、合成,這個環節是最輕鬆的一個環節,僅個人見解,注意的是解說或影評需要和畫面相匹配哦。

好了,一步作品到這裡就完成啦,咱們算一下時間:看電影1個小時(可以1.5倍速也可以更快),寫解說稿2小時(因人而異,本人文筆不好),錄音1小時(專業人士不算哦),剪輯製作大概需要1~2小時,也就是說一部自己做的影視解說或影評類作品基本上耗時3~4小時!挺辛苦的哦!

團隊作業的話,相對時間會縮減很多,看電影和寫解說稿是一個人(專業寫手邊看邊寫,速度很快的),錄音一個人,剪輯製作一個人,實現了流水作業,專業的人負責專業環節,這樣的速度我們個人自媒體作者是沒法和團隊比速度的!

好了,就談到這裡啦,希望對你有幫助,自媒體貴在堅持,有好的方法,歡迎分享哦![玫瑰][玫瑰][玫瑰]


風塵音樂留聲機


您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我認為很多事情和現象都不能一概而論,雖然每個人的精力有限,但我認為精力、態度投入和效果反饋是成正比的。根據我的瞭解和判斷,我把他們分成了三類:

(1)好奇該領域的新手(投入時間少)

這部分人約佔50%-60%,他們初入該領域,雖然有少量影視閱歷積累,但不久就會捉襟見肘,由於只是出於好奇,並不會投入大量精力來觀看一部部影視,經常會參考別人的影評基礎上總結自己的一點看法,或是直接搬運視頻及影評。這類人中的大部分可能會不久就停止了更新,只有少部分會培養出興趣愛好,繼續留下來。

(2)個人興趣愛好者(投入部分或大部分空閒自由時間)

這部分人約佔30%-40%,他們對該工作的責任和態度會好很多,雖然作品產量不高,但都會用心對待,注重質量,是該領域的中流砥柱。堅持下來並受到肯定的一少部分,會漸漸形成習慣,進而轉化成事業型影評者。

(3)事業型影評者(投入絕大部分精力和部分財力)

這類人約佔5%以下,他們會把影評當作正式工作、賺錢方式或是極度熱愛,他們是原創和高質量影評作品的主力軍,是平臺的最核心和最具價值的資產,他們每個賬號背後可能是幾個人在付出心血勞動,這類人的精力投入毋庸置疑,需要我們堅定的支持,才會有更多更精彩的影評作品。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完)





小楚視頻


做的比較大的都是團隊,一個人能力有限。

比較好做的是,對於文章的寫作要求沒有那麼高,文章不要求原創,直接複製,這樣既可以節省時間,也不會因為每天怎麼寫文章絞盡腦汁了。

關於運營,首先是內容,其次是推廣,然後是數據分析,相輔相融,缺一都不可。目前互聯網平臺繁多而複雜,每個平臺屬性不一,群體不一,想要做到精準投放,就要下番苦功夫,在該平臺上長期活躍。不過大家常用的推廣手段還是新浪微博,QQ空間,百度貼吧,知乎等主流媒體平臺。資金充足的話可以鋪天蓋地的發些公關稿件,百度競價,門戶硬廣等。然後是數據分析,微信的數據統計做的不是很完善,後期有待改進。目前只是文章閱讀人數,閱讀量,分享做的還不錯。既然如此,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好圖文統計,每日查看昨天的數據是必須的。也可以分階段,分周,分月對數據進行詳細研究,分析文章的閱讀人數,閱讀量以及轉發。發現問題,找到問題根源,不斷進行改進完善。例如導致閱讀人數以及閱讀量下降的原因:1.文章標題不夠新穎2.內容沒有可讀性,用戶認為沒必要轉發到朋友圈。3.文章中含有較大圖片,打開緩慢,只能速退。




經典動態圖及出處


不可能,其實做影評有一定的套路,記住這幾點,你也可以做好影評。

1.電影名稱

可以講述電影名字的由來故事,同名的中外影視劇有哪些, 或者是同類影片的續集,如徐崢囧類題材,鄉村愛情題材等等

2.演員角色

介紹本片主角、配角、大腕客串,友情出演,以及導演在選角過程中背後的故事,比如王寶強參演《天下無賊》;還有演員拍攝過程中受傷,帶病堅持拍攝,也可以講一些八卦新聞等等;

3.故事情節

簡潔明瞭的講述電影的故事情節,著重講一下影片的看點,吸引力,可以根據影片的題材跟同類型優秀影片做對比;

5.導演編劇

可以從導演的年齡、作品數量、獲獎作品方面評價導演,同樣編劇也是,介紹該片編劇的其他優秀作品,一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作品,比如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獲得奧斯卡小金人;

5.剪輯特效

講述電影的剪輯技術,細節,特別是特效方面,怎麼先進,第一次採用什麼技術,或者邀請了比如《阿凡達》特效團隊精心打造,給觀眾一種逼真的,身臨其境的體驗;

6.服裝設計

針對特殊角色的服裝做介紹,品評有什麼不合適的地方,比如一些年代劇,古裝劇服裝需要注意的細節;或者一些體現中國古風的電影,比如《影》

7.拍攝場景

介紹影片的拍攝地點,特別是一些比如寒冷、高溫、危險關於惡劣的環境下演員的表現,讓影迷更感興趣的內容,比如《攀登者》

9.背景音樂

可以介紹影片的片頭片尾曲,渲染氣氛的一些音樂,比如已一首什麼樣的懷舊歌曲把觀眾帶到怎樣一個年代,或者影片的背景音樂邀請了國內外某某知名團隊製作;也可以講述一下特別角色的配音之類的。經典高分電影《海上鋼琴師》

所以,影評作家不看整部影片,簡單查一查資料,就可以講述一部電影。如果你感興趣,可以多去接觸和了解電影的臺前幕後,你會是一個優秀影評人。


亭長小武xw


自媒體影視評論是一個耗時耗力的事,要想做好相當的不容易,再出作品前要有幾個基本的步驟。

1、選材

從電影發展到現在影視作品至少上百萬部怎麼選是個大問題。

2、觀看

選好了作品你是影評那至少得看是吧,一部電影最少也得90分鐘,如果是數十集的電視劇至少也得看幾天。

做完作品和觀看兩部後,後面就得編輯了。做影評直接搬運不編輯加上自己的想法,那還是什麼影評,這又得耗費一些時間。

以上這些步驟是做一個自媒體影評基本的步驟。根據我的瞭解,完成這些最少也得一兩天,有些優秀的自媒體影評甚至要十幾天上月。

不容易啊,太難了。那有什麼建議呢?

1、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我覺得在做之前要明白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影視作品,從垂直的方向選擇題材。

2、找好類型之後,如果對於影視作品沒什麼感悟和理解的話可以參看影評選擇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就找自己理解深刻的作品來觀看。觀看的的時候要仔細的看,選取能引起觀者興趣、共鳴的片段解說。

3、選擇一些視頻編輯軟件進行截取,加上自己的風格進行加工。編輯做的好會使你的作品上一個很大的檔次。同樣的一部電影的影評有的人的觀看量大;有的很少,很大程度上和視頻編輯有關係。一般的軟件有比如會聲會影、快影等,如果有很好的軟件可以學習一下,網絡上有好多教程。

4、說一千里路不如踏一步,關鍵還是得自己去做多動手。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自己往前踏出一小步,才能行萬里路。

5、最後要有良好的心態,開始起步階段不要想著以賺錢為目的。就拿我來說,做的視頻都沒人怎麼看,最後自己刪除了不少。現在想想在沒準備好之前別想著賺錢、吸粉、出名,就當業餘時間的娛樂一下,把自己認為好的東西分享給大家。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碼字不易,認同的小夥伴麻煩舉起高貴的小手點贊。


叮噹小寶貝


真的是快餐時代的無奈,連看部好電影的時間都沒了,要靠幾分鐘來了解。當下網上最火的“幾分鐘帶你看完-部電影/電視劇”引人關注。該類型的解讀時間短小但講述完整;內容簡單但不單薄;言語樸實也不矯揉造作。簡而言之,它就是視頻製作者對於某一部電影(電視)的情節大意的最主要的概括,這類片子的製作者就是解說者,他們會通過自己對電影的解讀去完成對故事大意的講述,加上他們對情節的增減闡述,這能讓觀者較快地瀏覽完全片。

它們不是影片情節的製造者,而是影片情節的搬運工。這種個人解讀電影的方法,類似速食/快餐電影,基於大眾的文化需要,是電影內容的“再.書寫”,該影片製作者通過“展現”而非“傾訴”的方式,用素描而非工筆,將解讀電影的文本形式向各種各樣的社會形式展開。把120分鐘甚至更長的電影縮短到5分鐘以內,這和羅胖把幾十萬字艱深難懂的理論拆成每天一分鐘的“乾貨”樣,似乎都是一-種尋求短期速效的“文化膠囊”,當然,影視推介類短視頻更“娛樂化”。

那些對電影的簡介,就像是看書看梗概一樣,其中真正精彩的片段和一些有教育意義的片段是很多細節都看不到的,也是對別人勞動成果的不尊重,所以我不推薦這樣的看電影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