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過後,如果你去買房,你會關注哪些方面?舉例說明?

幸福裡APP


看看那些樓盤優惠降價信息,現在經過這次疫情開發商想回籠資金撐住房價。但是中國從來不差一些有錢人,阻止不了他們買買買的。這就是越有錢的人越有錢,普通老百姓越窮越窮。希望有一天國家會來點大的干預政策吧。


宿遷小文子


疫情過後我不會去買房,因為我致少今年不會買,先觀察一段時間,買早了肯定後悔,如果一平降價一千那就是十多萬,這是一普通民工兩年不吃不喝都掙不到的錢,一時衝動兩年的辛苦沒了,一步之遙,在一個考查地裡位置,建築格局,貨比三家,


空城只有舊夢在7206


不好意思!我是個平民百姓,看的東西沒有這麼大。這個學問還是大老闆或專業炒房員才能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有人教過我,我沒認真學。我記得要看那個地方還有沒有發展空間和房子的周圍……還要看那個房子錢合不合理……而算值不值

以前他跟我說過北方發展空間大些,向北走


習慣銪禰


不管什麼時候買房,都是要考慮周全的。

因為本人就是房地產開發公司的一員,近幾年也有購房意願。所以要是我買房會考慮如下幾點

1、由於我家倆寶,考慮上學問題是最主要的,所以交通和上學方便是第一考慮的。

2、考慮房地產公司的實力,考慮以往房屋施工質量口碑。最好買現房,就算是考慮期房也要注意交房日期及期房現狀,查閱驗預售許可證。

3、關注規劃許可證,看小區綠化面積及相關服務配套設施,以便房屋交接後,小區配套現狀與規劃圖不一致。

4、考慮戶型、面積、朝向問題也很關鍵。

4、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房屋交接後物業服務問題,必須考察該房產公司以前所售出房屋物業服務公司服務情況。

5、因為本人現在住小高層電梯房,考慮電梯安全問題及後續幾十年後電梯使用年限到期後如何處理等問題,故考慮首選低層房屋。

不知我所考慮的是否也是大家所考慮的[害羞]



可唯傳奇


如果我買房的話,會首先考慮住宅設計中要考慮切斷流行性疾病的傳播途徑,合理設計,避免公共空間、設施及汙染的空氣、水源及接觸等途徑引發交叉感染。如各功能區域、各單元、各房間之間可通過管道、線槽穿越隔牆處應密封處理,管道井宜每層隔斷,防止串氣。



飛度在旅途浩子


1、首先要關注的,其實並不是房子,而是自身的購買力和收入抗風險能力,一場疫情,讓做為地產行業中一員的我,體會最深的,是“量力而行”這四個字,買房屬於人生重大資產投資決策,而大部分人,在沒有這次疫情的影響下,根本就不會考慮到關注自身經濟風險。

我看到了很多斷供的案例,萬萬沒有想到的,疫情導致的斷供壓力之大。

所以我先得多問問自己,首付夠不夠?存款能讓我緩衝幾個月?

2、其次就是價格,這次疫情對全國大部分人的收入造成了階段性的損失,不同的行業受損情況還大相徑庭,如果要買房,就存在一個消費力和消費水平匹配的前提,如果價格太高,那買房這個事情就應該緩一緩。

3、然後在價格合適的情況下,我還建議多關注一下準備買房區域的生活,教育,醫療等配套的便利性。特別是醫療,離商業醫院的再近再方便,沒什麼意義。這或許在未來買房的時候,有優越配套的房子,更具備競爭力和吸引力。

4、最後要說的一個關注點,也是個人認為這次疫情給出的重要啟示:一個小區的檔次,物業管理起了重要作用。房子作為目標商品肯定重要,但是物業也很重要。


以上內容純手打,希望能給題主一些啟示和幫助。

如有疑問,歡迎留言關注互動,文明交流。

更多地產知識和內容,別人不告訴你,我寫給你看~


熊貓貝貝小可愛


說實話,春節前後就有考慮過購買商品房計劃,這次疫情的發生讓這計劃往後推了,但也不礙事,正好利用這段宅在家的時間好好查查資料,思考一下如何買房,現在就希望快點結束這場該死的疫情了。

我買房主要會關注以下幾點:

01

買一手房比買二手房好

一手房是新房,住的時候比二手房長,設計與裝修可以根據自己的風格進行,還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戶型和樓層。

物業管理和衛生環境可以得到保障,雖然離中心城區有點遠,但交通相對鬧區更快捷。

02

樓層與戶型的選擇

先說樓層,我會選擇高層樓盤,如果是1~30層之內的樓盤,應選擇12~25樓的,因為低層灰塵大、噪音大,高層如果電梯停電或損壞上下樓不方便,下雨或起大風時心裡壓力大。

一樓和頂樓不能買,一樓潮溼,灰塵大,而且不防盜,頂樓夏天太熱,住幾年後容易漏水。

再說戶型,我首選是東面的端戶戶型,坐北朝南。西面的不能買,夏天西曬,像火爐烤麵包似的。

03

關注周邊公共設施的配套

周邊公共設施能否具全是選擇地段的關鍵。

地鐵、公交、車站俱全便於出行。

學校、幼兒園的配套便於小孩入學。

超市、醫院的配套便於生活購物和看病。

以上就是筆者等待疫情結束後,準備實施購房的方略及購房關注的焦點。

大家有什麼好的建議,能否提出來進行分享呢?


馮彬書法


恐怕誰也沒料到2020年房地產遭遇“黑天鵝”,涼涼的返鄉置業,緊閉的售樓處,還有不能繼續開工的新項目,以往春節前後是購房的小陽春,而疫情的到來,讓長期在外工作的返鄉者購房熱情驟減,同時短期內也抑制住了三四月購房需求的釋放,多數房企都處於債務到期高峰,許多開發商原本就計劃大量增加推盤,以實現銷售回款,而且作為需要親身體驗感知的商品,直播售房的效果微乎其微,網絡也只是收集客戶信息的渠道,而不是決策下訂單的平臺。

這次的疫情也會讓購房者重新對房子有新的認知,比如物業的服務質量,房屋是否有合理的佈局空間進行活動,小區是否有衛生安全的活動會所,是否南北通風,容積率是不是夠低。

那房價會不會因為此次疫情降價了?降價是肯定的,交易停滯,必然讓房企感受到更大的資金壓力,特別是轉戰線上之後,為順利簽約,降價促銷是不少企業的選擇。對於短期下跌之後,積壓需求會集中入市,疫情過後銷售量會有一個較大的恢復和增長,但不會導致房價的報復性上漲,長效管理機制基本建立,這不僅抑制炒房而且能夠對房地產市場變化能夠做出自動的應對。一般房企1月和2月是現金流緊張的時期,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是在前一年第四季度融資,此次疫情頭部房企壓力可控,但是小開發商導致直接倒閉和被兼併。

政策方面,央行為了穩定經濟一口氣釋放了約1.2萬億的資金。放水也許會刺激樓市,但是這次短期內可能是不會的。尤其需要提到的是央行的3000億再貸款工具,和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動,對名單制內的企業定向輸血,財政貼息,最後的融資成本只需要1.6%左右,而且生產多餘的產品國家兜底採購。可不是流進房地產市場放水。2020年1月到2月12日,40多天的時間,全國95家房地產企業遭遇破產命運。根據恆大集團2019年財報顯示,恆大19年上半年商品房和商品住宅銷售額在2818億元,疫情期間折算平均每天營收大約在16億。按照慣性,有房的人和營銷人員都普遍認為會漲,沒房的人和剛需將要買房都認為會跌。如果你是要打算買房的,建議疫情期間還是不要亂跑,被感染病毒的概率會變大,不要掉以輕心。在家期間多加置業的微信號瞭解下新樓盤和二手房的情況。疫情不緊張每週多實地去看上3套左右的樓盤,深入體會疫情後的市場變化。


慢跑的蝸牛VL


主要看四個階段的政策共振度: 1、第一階段:陣痛維穩期 也就是當前,政府給予的政策基本都是短期緩解房企壓力的,昨天的沈8條(瀋陽)、今天的青17(青島),一個邏輯,目前尚未進入政策實質利好階段。 2、第二階段:門檻放鬆期 門檻放鬆包括落戶政策放鬆、限購區位放鬆、限購套數放鬆等,這個力度的政策支持需要等疫情結束,經濟亟需提振的情況下刺激。 3、第三階段:信貸鬆綁期 放鬆首套貸款利率(晴雨表),放鬆二套貸款利率(大熱表),還是那句話,信貸不放開京樓難大漲,但是一旦到了認房認貸解除,那經濟是真的差到一定程度了,這一輪放鬆信貸層面一定會慎之又慎。 4、第四階段:開閘放水期 這個不用多說了,17年317之前我們賺的錢都是形勢比人強,自那之後我們過的都是一天比一天苦的日子。降準降息、資金流入地產池是疫情後一定會發生的事,從北京最近的土拍可見一斑,但放水力度不會之前那麼大也是一定的,機會還有,給有心人。


80年代經典老歌


我認為,周邊配套是否齊全,是疫情過後購房首要的選擇參數。

無論剛需還是投資,一所樓房的好壞判斷標準,大致有三個層面。

第一,是否學區房。這是當下民眾最核心的投資與選擇方向,也是為子女子孫未來考慮的一個重點,家庭是否能夠可持續發展,關鍵在子女,而子女關鍵在教育,所以一所好的學區房,能保證子孫後代享受優質教育資源,而且如果樓房完成使命之後,保值率高,可持有可轉賣,選擇餘地大。

第二,交通是否便利。樓房附近如果有公交,地鐵,輕軌或其他方式交通渠道,可優化主人出行的選擇,節約時間提供便利,增大出行的效率,這也是人們選擇樓房的一個重要參數。

第三,周邊配套是否齊全。比如購物,醫療,餐飲以及休閒娛樂等等,如果能在樓房周邊配套齊全的話,將來入住樓房後,生活質量是比較高的,所以這也是人們選擇樓房一個重要參數。

疫情期間,站在普通百姓的角度,能真切地感受到,一旦染病,如果能有一個及時的、方便的一所醫院來救治的話,這真是不幸中的大幸,所以疫情過後,如果選擇購房,我感覺周邊配套是否齊全是首要的選擇參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