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通的發展前途如何?

節比蕩壽


我是地地道道的南通人。我對南通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第一,南通是教育之鄉,因為教育是萬業之本。“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南通基礎教育很紮實,培養出象楊樂那樣的眾多高端人才,分佈在各條戰線上。對南通的前景教育才是首要亮點!

第二,工業基礎穩中有進。南通原為輕紡工業城市,發展成多門類的綜合工業成市,過去僅侷限於輕工業和訪織業,而現在精細化工,現代電子,機械製造,建築裝飾,重要海工等一派蓬渤發景景象。

第三,交通運輸的瓶頸現象徹底改變。過去南通號稱“難通”,是一個封閉的半島式城市。對外僅靠長江船運解決客貨流通。而現在大江大港,江海聯動。不僅有空客,多座大橋飛架大江南北,高速,高鐵網絡四通八達,地鐵也正日從繼夜地拓展新建。一個空鐵地的立體交通正在系統完善,將有效地促進南通的經濟發展!

第四,南通人民勤勞智慧,不斷進取,民風享樸。是南通不斷髮展的前景的有生力量。民營經濟實力雄厚,是名符其實的魚米之鄉,蘇南富庶之地。

這就是我看好南通發展前景的充實理由吧!


手機用戶8214569371BQ


1.作為南通本地人,南通的產業不行,更多的是低端產業,所以對人才的吸引力不足,高等教育也不行(就一個南通大學,作為工科,我們班去年畢業留在南通的就兩三個,現在也就一個了,工資低待遇差沒發展前途是主要原因)。

2.還有,城市小是很明顯的問題,真心小。

3.我是南通如皋的,因為房地產的原因,這些年我們那兒好多家庭還是積累了不少財富,南通下面家庭還是條件不錯的

4.但是,南通人口就出比較大,我們那兒爸媽一輩出去的,基本都在外地打工,南通小且機會少。而我們這一代,基本上了大學大都留在外面上班了,很少有在南通工作的

5.我自己,在蘇州,想回南通,但工作和待遇是制約的主要問題,還有,現在房價是漲的有點誇張,一個地方,不好好的發展產業和人才吸引力,就靠一些啥高鐵地鐵概念,很難


304385868


  1. 南通,聽同事吐槽過南通的交通,一個地方的交通真的很重寧啟鐵路修了多少年才通了個動車,連高鐵都不算,南通政府官員天天跑北京求爺爺告奶奶求鐵路項目但是鐵路就是繞城而過。一條短短的崇海大橋嚷嚷好多年要造,到現在還沒開工,我住浦東每次回海門都要繞太倉走蘇通大橋,多浪費至少一個小時。滬通鐵路在造,但是出於其他的一些原因,10個站臺倒是有6個在蘇州境內,也是沒誰了。所以說交通是著實重要啊。

  2. 南通的發展就像一箇中國GDP學校前二十名的同學在長三角強化班裡不過就處於中游水平。周圍都是高手(蘇錫常上海南京等等),想要突出自己著實不容易。

  3. 老齡化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是看帖子的時候看見的,也不能說南通人壽命長,福利保障較為健全,造成老齡化問題突出,全國地級市第一,無出其右者。


鎮江看點


南通個人認為南通潛力很大,未來二線城市是妥妥的,至於衝擊一線那得看國家省內的扶持,真正的一線城市,現階段就北上廣深!至於你們所說的新一線城市,個人認為其實力也就二線水平!


2017年南通以7734以的GDP排名全國18位!全國現階段有333個地級和地級以上的城市,你們看看排在南通上面的城市都是那些城市,排在南通下面的城市都是那些城市!都是省會和國家中心城市或者直轄市,南通比好多省會經濟都好,這就足以證明其潛力!



經濟總量上來看排江蘇省第四,未來三年南通GDP破萬億,成為江蘇第四個破萬億的城市是沒問題的!

地理上南通既沿海又沿江,南通與上海,蘇州隔江嚮往!地處長江入海口,貨物進出口方便,地理優越!未來南通利用好沿江沿海努力建設港口碼頭潛力巨大,要知道上海為何那麼發達,與其本身的港口建設的繁榮也是有關的,上海港在寧波港和舟山港合併之前可是中國第一大港口!進出口貨物吞吐量巨大!且中國船舶運輸佔總運輸的百分之七八十左右,物流帶動發展,這是硬道理,要知道2017年中國GDP城市排名前20,除了北京,長沙,成都,鄭州,其他都是沿海沿江城市,都有自己的貨運碼頭,而北京作為中國的首都發展好是必然的,而長沙,成都,鄭州都是中國十大鐵路樞紐城市,鄭州其本身也是中國最大的航空貨運基地,南通如果利用好自己本身的黃金水道!發展潛力十足!

17年南通港完成貨物吞吐量2.36億噸,同比增長4.2%,在全國39個億噸大港中排名第17,在16個內河港口中排名第3。在江蘇省港口中排名第三,僅次於蘇州港和南京港!這在全國港口中也是不錯的成績,也許你們覺得這成績一般,但是全國還有大量的萬噸港口,能在億噸大港中排17已經不錯,對比其GDP第18的排名也差不多!也說明了南通經濟發展與港口的發展是離不開的!

南通一直以來就以交通不發達出門,人稱難通!可隨著政府對南通的重視加深,各種交通的規劃南通未來將擺脫難通的稱號,對南通最有影響裡的高鐵規劃莫過於滬通高鐵!隨著滬通高鐵主體的建成,南通未來會融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如果未來解除限速南通最快未來可半個小時可抵達上海!


而隨著未來通嘉蘇高鐵的開建與北沿江高鐵的開建,南通未來可以直達寧波,對接蘇南,南通未來一旦擺脫了交通的限制,對其發展會更上一層樓!

南通已經獲批地鐵,且已經在建設中,目前1號地鐵已久4月份開始進入了連續牆施工,計劃6月份開始基坑開挖,11月底完成盾結構始發!要知道全國絕大部分城市是沒有地鐵的,而地鐵更是發達的省會城市才特有的,目前江蘇的地鐵也只有蘇南的蘇州,無錫,南京才有!南通地鐵的獲批和開建也證明了南通的經濟實力和潛力以及省裡對其重視度!

下面我們再看其稅收,2017年南通以590.6的稅收位列全國第27名,目前全國稅收超500億的城市就31個,整個成績也是不錯的!
上海第三座機場已經確定建在南通海門,未來南通將承擔上海一部分空運貨物運輸以及一定的客流量,而南通海門距離上海浦東也就60公里左右的距離,隨著上海第三機場未來的開建必定會有其配套的直達上海的交通,這使南通更加對接上海!

隨著國家要建設世界級的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是國家級三大城市群,而南通本身處於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未來隨著一帶一路和發展世界級城市群,城市間的相互對接,南通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而南通蘇通科技園,錫通科技園,南通上海北高新科技園相繼在南通的蓬勃發展,也間接了證明江蘇省和上海對南通的重視和扶持!未來南通一旦擺脫交通的限制,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本身就不錯的經濟再加上江蘇省的扶持,未來南通其潛力巨大!


別談ai丶


跳開原有的思維去看南通,聊未來。

南通曆史不再贅述,這10來年,南通經濟發展也是處於一個長三角城市的正常水平。GDP也能排在全國地級市的19-20名。

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特別是未來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南通的出口是不是會受阻,需要再觀察。

滬通鐵路的接通、地鐵的接通,未來南通新機場的投資,南通不再“難通”,能不能吸引更多的企業來通投資,大家普遍還是有樂觀的預期。

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的是,隨著國家經濟發展的結構調整,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步向東南亞國家轉移,一些電子元器件作為蘇南上海的配套,會不會受影響?國際船舶市場的冷淡,船舶工業會不會受影響?紡織服裝也是南通的一個不小的產業,會不會受影響?隨著江蘇省政府要求關閉沿江化工園區,環保和安全的壓力下,未來南通的化工產業會不會受影響?

所以我們對於經濟發展的預期還是要保持冷靜的態度。

畢竟上海蘇南都想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搞科研搞金融搞服務等,傳統制造業會不會向南通轉移,暫時未知。但是一旦這些產業轉移也意味著大量稅收和就業人群向南通轉移,上海蘇南願不願意呢?

個人覺得未來南通發展,想擺脫房地產的影響是暫時不可能的,地方政府對於房地產的青睞熱度不減。但是招商引資來的企業能否延續,能否再有規模企業入駐南通,只有時間才能知道了!


曉說房產


南通市是中國江蘇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東臨黃海,南臨長江,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南通是中國首批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2017年GDP總量約為7734億元,居全國第18位,江蘇省第4位,經濟總量居全國地級市第4位;其下屬縣市均為全國五十強縣。 南通的基礎教育在全國赫赫有名,但是高等教育實在上不了層面。所以人才流失一直是限制南通發展的問題。 先來說通大。1928年,張孝若根據其父張謇的遺願,把當時的南通醫科大學、南通農科大學、南通紡織大學合併組建成南通大學。依照當時私立學校條例,由校方聘請校董組成校董會,來計議全校重大事務。南通大學14名校董均為顯赫一時的社會名流,他們是:李煜、于右任、李宗仁、褚民誼、秦汾、何玉書、錢永銘、張鐵歐、許璇榮宗敬、周威、徐肇均、張孝若、吳寄塵。 原來通大當年也厲害過……但是,哼哼,我們繼續看下面: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系調整,南通學院紡織科遷往上海,組建華東紡織工學院(今東華大學);農科遷往揚州組建蘇北農學院(今揚州大學農學院);1957年,南通醫學院遷往蘇州,改名蘇州醫學院(今蘇州大學醫學院),南通成立蘇醫分部。1958年蘇州醫院南通分部恢復為南通醫學院。 南通"據江海之會、扼南北之喉",隔江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上海及蘇南地區相依,被譽為“北上海”;北接廣袤的蘇北大平原,通過鐵路與歐亞大陸橋相連;從長江口出海可通達中國沿海和世界各港;溯江而上,可通蘇、皖、贛、鄂、湘、川六省及雲、貴、陝、豫等地。蘇通長江公路大橋建成以後,將使南通進入上海一小時經濟圈。南通面臨海外和內陸兩大經濟輻射扇面,與上海有著相似的地理區位優勢。素有"江海明珠"、"揚子第一窗口"之美譽。 南通隨著交通劣勢的改變,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南通的建築,紡織,海工,造船,在國內有著很強的優勢,由於以前南通的交通困難,大量的南通人出走家鄉,有打工的也有做生意的,為南通優勢產業走出去,南通人在全國各地從事小五金,售賣家紡。更難想象的是當年的泥瓦匠現在成了地產公司老總,成為了各大小包工頭,南通中南集團老總陳錦石以前就普通的泥瓦匠,由於走出去戰略南通商人逐漸行程了氣候,2009年2月,南通世界通商總會宣佈成立 南通的各私企業數量是江蘇省最多的。



隨著交通的大爆發,大量產業湧入,大量資金流入,大量外來人口的進入,南通將迎來新一輪的發展,這一點看南通樓市就懂了,資本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時也希望我們的國家更加強盛。


孤膽英雄啊


南通未來的前景可謂前途光明,但也是困難重重。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對南通可謂寵愛有加,給予南通很多發展機遇,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定位、江海聯動開發示範區、修建蘇通大橋崇啟大橋等等,南通經濟發展也取得了較好發展,2018年GDP居全國大中城市第20名,可喜可賀!近年來隨著滬通鐵路即將開通、北沿江高鐵即將開建、新機場充滿機會,南通人民可謂信心滿滿。但我們要清醒看到區位和交通的改變只是一個地區發展的必要條件,並不是充分條件。南京江面寬只有一公里不到,過江通道修了若干,江北建立了國家新區,雖然都屬於南京市但也未能快速發展起來;再看靖江,江面寬度只有3公里,江陰大橋通車十好幾年,江陰到靖江設立了開發區,靖江經濟也未見大的起色。南通江面寬數十公里,和上海直線距離百餘公里,南通要把區位優勢變為經濟優勢可謂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和問題,一是基礎教育優勢沒有轉化為人才優勢,出去一車皮回來一卡車,我們對優秀人才回家鄉缺少吸引力和承載力,人口不斷負增長,老年化居全國前列;二是存款優勢沒有轉化為貸款優勢,金融機構存貸比只有70%左右,長期居全省倒數第一第二,比蘇州宿遷低20個百分點,大量資金外流;三是港口優勢不斷弱化,吞吐量排名從前十下降到十七名以外,而且只有港口業務,沒有港口經濟,沒有形成依託港口而生的貿易、加工業等有附加值產業鏈,只掙了點裝卸費,長江12.5米水深到南京、南通沿江港口搬遷後,江港優勢蕩然無存,而海港優勢又尚未形成;四是經濟經濟質量不高,總量雖然江蘇排第四,但人均GDP排第七,低於常州、揚州和鎮江;GDP全國排第20,但財政收入排名第27,財政收入佔GDP比重只有7.3%,遠低於蘇州的11.4%;五是政策優勢未能轉化為發展優勢,有長江北翼經濟中心的定位,但沒有申請到具體政策,比如銀行證券保險信託等金融牌照一張沒有;江海聯動示範區有牌子還沒有摸索出示範什麼和怎麼示範。在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下,聰明又勤勞的南通人民一定能不斷克服困難,創新發展道路,轉化經濟增長方式,逐步把區位和交通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得道經濟微話


南通由於其地理位置的優勢,還是發展的不錯的。南通地處長江的入海口,瀕臨東海,與上海隔江相望。

2017年,南通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735億元,在江蘇省13個城市中名列第四,僅次於蘇州、南京和無錫。其經濟總量和珠三角的東莞,差不多。但由於南通並沒有誕生全國知名的企業,因此,其名氣沒有東莞大。

對於未來的發展,地理位置仍然是南通的最大優勢。但同時,南通存在一個巨大的發展隱患,那就是人口老齡化。

在全國一二線城市中,南通市65歲人口占比接近20%,是最高的一座城市。意味著南通的人口中,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超過了65歲。人口嚴重的老齡化,對於南通未來的發展是一個嚴重的挑戰。

順便提一句,珠三角的城市是全國最“年輕”的。深圳、東莞、中山、佛山、珠海等城市65歲人口占比,都在7%以下。其中,深圳的老齡化人口只有3.4%,是全國最“年輕”的城市。

人口嚴重老齡化的同時,南通還存在的年輕人口比重過低的現象。目前南通市14歲以下青少年的比重只有10.86%,躋身全國十大青少年人口比重最低的十座城市之一。

對比青少年的比重和老年人的比重。我們可以發現65歲以上人口的數量,遠遠多於14歲以下人口的數量。一個是20%,一個是10%,兩者相差近一倍。

勞動是財富之母。沒有勞動力如何創造出社會財富?所以不久的將來,南通必定會發生勞動力嚴重短缺的情況。同時人口老齡化過高,帶來了沉重的社會養老壓力,政府和家庭都將承受巨大的經濟壓力。

一方面是勞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巨大的養老壓力。南通的未來發展確實堪憂啊。


財經知識局


以下是南通目前的經濟水平,城市定位,一些規劃政策等,可以作為一些參考:

去年南通地區生產總值676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近1.5萬億元,躋身江蘇經濟第一方陣。

南通的城市定位就是做好跨江融合、接軌上海,成為上海“北大門”,借力上海實現自身更大發展。

正在建設中的滬通長江大橋是南通接軌上海的一條新通道,預計2019年9月建成通車,屆時坐高鐵40多分鐘就可以到上海。

南通全市70%的農副產品供給上海,現在,南通不僅要當好上海的“菜籃子”,更在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等方面全面對接。今年4月27日,南通在上海舉行對接服務上海大會,吸引2000多名來自上海高校、科研院所、開發園區、知名企業人士參加,在旅遊、高端紡織、船舶海工、新能源技術、農產品等領域達成合作。    

未來3-5年,南通將重點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北翼江海組合強港、長三角北翼重要航空港、華東地區重要信息港,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城、通州灣臨港產業城、啟東生命健康科技城,建設現代先進產業協同發展基地、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基地、優質農副產品市場服務保障基地。  

16年,南通大學周邊規劃建設17平方公里的中央創新區,突出產業科技創新,重點建設科創、文創、醫學、會展四大中心,最終建成城市轉型發展示範區、區域科技創新試驗區、滬通創新資源合作承載區。  

8月中旬,南通舉辦江海英才創業周,出臺“雙百政策”:設立100億元創新基金,建設10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鼓勵創新創業和人才引進。  

南通始終把工業特別是先進製造業緊緊抓在手上,重點發展高端紡織、船舶海工、電子信息三大支柱產業,積極培育智能裝備、新材料、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車三大新興產業,構建“3+3+N”先進製造業體系。  

過去五年,南通實施2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近200個。


揚眼


南通,“難通”,交通是一大短板,南通交通真的是非常大的短板,本人學交通的,南通的快速公交,地鐵 動車 高鐵一個沒有。雖南通即將接軌上海,地鐵也即將建起來,但是想短時間趕超蘇錫常是不可能的。

蘇州大學、江南大學好歹是985、211工程大學,雖然現在沒有985、211這種說法了,但是不可否認,很多人當初還是奔著這個名頭的,但是南通的大學教育還沒有那麼吸引人,導致很多人才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外流了。

城市的發展潛力歸根結底還是源自於人,沒有人才,發展就是鏡花水月。

但是南通對人才的吸引力卻是在下降中。南通目前市區房價已經坐2望3,遠遠高於當地收入水平。兩年前,在觀音山,距離市區5公里的地域,房價僅僅6000左右,甚至於便宜的只要3000+。但是現在,同等地段應該上1w了吧。安居方能立業,高昂的房價讓來通創業者卻步。

個人覺得,說到底,南通要想發展起來,還是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要吸引人才。人才、交通才是重中之重,畢竟像人文歷史這種抽象的是難以改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