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銀行員工自己從不把錢存銀行?

用戶176067411


  並不是所有的銀行員工不把錢存在自家銀行,但是大部分員工是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裡的,因為銀行員工通常為年輕人,年輕人的觀念在於理財,而不在於儲蓄存款,更何況人家是具有財經知識的金融工作人員。

  你會將錢存在銀行裡嗎?相信大多數看到此問題的人都會回答不會,因為銀行存款利率太低,特別是兩年及以下期限的利率,還不如投向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

  比如貨幣基金收益基本能跑贏銀行兩年定期存款利率,定期存款只能到期之後才能拿回本金和利息,存在流動性缺陷。而貨幣基金存在流動性優勢,可隨時支取的同時不會損失相應的收益。

  那麼連你都不會把錢存在銀行裡,又怎能苛求銀行員工把錢放在銀行裡呢?不管是你還是銀行員工都是較為年輕的中青年人,花錢如流水的同時理財觀念較強,存不了較長時間的固定產品,包括銀行三年或五年定期理財。而如果是存兩年及以下期限存款,那麼還真不如購買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

  何況,銀行員工為金融工作人員,對金融產品有一定的認識,投資理財知識較為豐富,且工薪相對普通民眾較高。那麼在進行風險承受能力等級測評時,測評結果通常為穩健型及以上類型投資者,而此類投資者他本身不適當存銀行定期,即使要保證資金流動性也是購買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或國債逆回購等產品。

  但是並不排除有銀行員工存定期和購買自家的銀行理財,但人群主要是年紀較長的員工和剛進入社會的新員工。

  還有的就是,給銀行發工資通常是自家銀行發的,它本身就存在銀行賬戶裡好吧!也就不用再存了。而至於要不要轉出,取決於個人意願和投資理念,外人是不明瞭的,也自然不會看到銀行工作人員拿現金去存錢。


三人聚眾


在銀行工作十多年,對於為什麼不存自家銀行深有體會。我所在銀行的內部制度中就明確規定不得與客戶發生資金往來,不得經商、投資入股,不得在外從事各種兼職,也就是說你的所有收入來源只能是工資+績效獎金或銀行理財及存款利息收入。銀行為了防範內部風險,每年都會對員工的賬戶進行審計排查,對於不明交易,大額交易都要說明款項來源,否則就會被處理。我曾被罰過兩次,一次幫弟弟存完款,存摺放在辦公室抽屜,結果當天剛好排查,因違反了不得幫客戶保管存摺等物之規定,最後被罰了錢。另一次是同事貸款到期,我借錢給他還貸,他轉貸後取現在同個櫃檯又存入了我的賬戶,結果又被審計系統自動篩選,認為客戶貸款資金流入本人賬戶,又是罰款處理。所以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一般都會有其他銀行的卡,因為用著自由,畢竟誰都不喜歡自己賬戶被排查。另一方面,客戶群涉及各個行業,對各行業的行情均有所瞭解,投資入股分紅應該是有的。


南院大網


首先呢,題主說的這個問題不是絕對的,甚至說是個偽命題,一朝銀行人,全家銀行人!

不排除部分銀行人因為一家銀行存款利息低,或者怕露富等原因,選擇把錢存在別家銀行,這種情況是存在的,但絕不是大多數!

以本人舉例,在農商行上班也有幾年時間了,年年開門紅,年年拉存款!距離2019年開門紅結束還有不到一個月時間,還剩下一百多萬的存款任務沒有著落,同學,大小,朋友,親戚,鄰居等等,但凡有一點交情的能開口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是營銷的對象,三萬五萬不嫌少,三十五十開車接送,外帶大包小包禮物相送!

存款任務完不成,開會一通報,年底分績效隨便扣一點心理就疼得不得了,遇到夫妻雙方都在銀行工作的就更難了!

所以,但凡有存款任務的銀行人,都不會將自己的存款存到別的銀行,畢竟自身的存款任務都完不成了,有時候甚至自己請客吃飯貼個千兒八百的拉點存款也不在乎,更不會為了那點利息差了!


財經札記


銀行員工的錢不存在自家銀行的真正原因有以下三大原因:

(1)自家銀行存款利率太低

銀行內部工作人員是最清楚存款利率的,銀行工作人員的存款也是想要獲取更高的利息,而自家銀行的利息又太低,只能把存款存其他銀行了。

比如國有四大行的銀行員工,雖然在國有銀行上班,但是國有銀行存款利率太低了,很多銀行員工的錢都是存在那些民營銀行,農商銀行之類的,能獲取更高的利息。


(2)避免員工資金監管帶來的麻煩

銀行的規章制度非常嚴格的,對於員工的賬戶全面監管,避免員工做出一些違規的舉動,還會出現不定期的抽查,寫一些個人報告。銀行員工嚴禁這個,嚴禁哪個的,要求特別嚴格。所以銀行員工為了避免自己所在行的一些麻煩,寧願把錢存其他銀行也不願意存自家銀行。

(3)銀行員工沒有存錢習慣

有些銀行員工雖然工作都是跟錢打交道,但都是幫助別人數錢,自己根本就沒有錢存,都是月光族,想把錢存自家銀行重點是沒有錢,想存都沒辦法。也或者有些銀行員工比較懂理財,自己的錢從不存銀行,而是隻要有閒錢就投資理財,購買其他理財產品。所以這類銀行員工也是不會把錢存自家銀行的,就是其他銀行也不存,要麼沒錢存要麼把錢投資其他。

所以以上三大原因就是銀行員工的錢都不存自己銀行的真正原因。


老金財經


不存在自家的銀行有點過了,現實中大部分人銀行員工都是把錢存在自己所在的銀行裡的,甚至把家裡的親戚朋友都喊來一起開戶,這一切都是為了完成業績,畢竟業績涉及到工資職等,涉及到績效,所以銀行員工基本都還是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的。

銀行的規章制度是極其嚴厲的,比如嚴禁出借員工個人賬戶,嚴禁替客戶進行過橋融資,嚴禁涉及黃賭毒;嚴禁、經商、辦企業;嚴禁兼職、掛職等等,另外每個季度都必須要上報個人重大事項報告。

雖然銀行對於自身員工的賬戶有監控,但小額資金的匯入匯出一般都是沒有任何影響的,對於大額資金如果提前在重大事項有報告,只要說明合理匹配,正常也不會在單獨約談寫報告說明。

你附註之中所說的:“排查太嚴了,我媽給我轉筆錢都要讓說明情況”,如果不出意外,你這筆資金金額不會大小,三兩千的資金,銀行不會太過於專注,我轉過幾次三兩萬的都還沒被排查過。目前銀行排查最嚴厲的應該是與信貸客戶有資金往來以及信用卡有大額套現的情況,特別是第一種,已經發現加重處罰。

基本上只要你是正常的資金往來,沒有任何違規行為,那麼你自己所在的銀行不可能無緣無故天天閒著去排查你的,畢竟人力資源是有限的,所以呢、大部分員工還是存在自己銀行的,比如我及身邊的幾個好同事目前的資金基本存在自己的銀行裡。


王枕豐21


根據2018年最新銀行存款利率表來看,活期儲蓄利率僅為0.3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只有1.5%,兩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2.1%,三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不過才2.75%。


很明顯,這樣的存款利率遠遠低於市面上的貨幣基金等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而且定期存款的流動性相對貨幣基金來說差很多。

那麼,大家將錢存入餘額寶等貨幣基金能夠獲得較高收益的同時又能隨存隨用,何樂而不為呢?銀行普通職員也和我們一樣,都屬於普通工薪階層,誰不想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

尤其是在這個負利率時代,對於普通工薪階層來說,將錢存入銀行就意味著虧本,且存的越久虧的越多,除非是個人大額存單業務會有相對較高的上浮幅度,也是利率市場化的明顯體現。



但是,也不能說就完全不會存入銀行,其實現在部分城商行或者信用社,還有民營銀行的普通定期存款利率明顯高於餘額寶甚至比國債收益率都高很多,還是會有一些人選擇存入銀行的。比如說,藍海銀行的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達到了5.4%,另外有一些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產品不僅可以隨存隨取,而且收益高。這已經給餘額寶等貨幣基金造成巨大壓力。


東震木


現實生活中,銀行的員工並不是從不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而是基本把錢都存在自己的銀行裡,當然總有例外情況,會使部分人不將資金放在自己的銀行裡。

為什麼把錢存自己銀行?

目前的商業銀行不僅僅提供普通的存取款服務,其提供的服務產品種類堪稱市場上最完善,涉及到:國債、大額存單、定期存款、理財、貨幣基金、非貨幣基金、信託、保險、外匯、貴金屬、紀念鈔等等,可以說除了股票及私募基金之外,基本上當前社會的主流可投資產品在銀行都可以實現。

比如我們很喜歡的餘額寶,很多銀行也有推出自己的貨幣基金產品,如建行的速盈、招行朝朝盈、興業的掌櫃錢包等等。既然自己的銀行平臺可以實現理財需求,又何須跑去其他銀行或其他平臺呢?此其一也。

第二則是任何的銀行,不管大銀行小銀行,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會給員工下達一點指標任務,特別是一線營銷人員,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還能掛在自己的營銷名下,等同於幫助自己完成部分任務,所以沒有特殊情況,銀行人都是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甚至是把親戚好友的錢都忽悠來自己的銀行裡以幫助自己完成任務。

除外事項

理論上來說,不出意外,99%的銀行人都會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但是總有特別情況,會導致部分人把資金存在其他銀行裡。比如與客戶有資金往來或者賬戶時常有大額資金進入或轉出等等,由於銀行對於自身員工賬戶會進行監控,所以一切異常的情況都必須彙報說明,重則通報批評及罰款。因此賬戶存在異常的員工,會把資金存在其他銀行或者親戚名下,以避免銀行的查賬行為。

總結

銀行人把錢存在自己的銀行裡屬於正常的行為情況,如果說從不把資金放在自己銀行裡的更有可能是其存在異常的事情。


鯉行者


本人銀行工作多年,看法如下:

01被逼的

主要表現為現在銀行內部管理很嚴,比如員工不能自辦業務、不能幫客戶過度資金、不能控制親戚賬戶,甚至不能代理父母辦理業務。據我瞭解,上述幾條在各家銀行都是禁止性規定,發現就要開除。即使你的錢存在自家銀行,辦理業務反而更加麻煩了,還不如不存。

02無奈之舉

現在銀行對員工的賬戶交易監測非常頻繁,一旦發現異常交易,稽核、監察、合規、營運等部門找你談話。最關鍵的,是他們幾家各自為政,不是統一行動,信息也不分享。也就是說,今天你向稽核解釋,明天你向監察交代,後天你向合規報告,大後天你還得向營運說明。即使是正常交易,你會被折磨得很無奈、很心累。與其這樣,不如存其他銀行,一了百了。

03銀行也有難處

在銀行,由於屬於服務單位,聲譽是最重要的。所以銀行對案件防控特別嚴,往往是一人生病,全家吃藥。少數害群之馬就不得不使銀行投入鉅額資源做案件防控。這也就是導致上述兩個原因的根本所在了。

你的關注點贊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希望能幫到你。


金融街張進士


又在炒冷飯扯犢子了。

騰訊員工有幾個不用微信?阿里員工又有幾個不用支付寶?只要是對自家產品認同,員工自己也會用。

當然,也有五星級飯店廚師其實不吃自己做的菜,這又是啥原因呢?無非是自己都不認同自家的產品。


在經歷了p2p暴雷潮、貨幣基金收益逐年下行的趨勢後,往日說著要“改變銀行”的第三方互聯網平臺,都在忙著賣銀行的智能存款,所以銀行員工又何必捨近求遠?

首先,作為銀行的員工,工資卡就是自家行裡發的,工資卡便是最方便用於資金管理的總賬戶,如果自家銀行卡就能完成理財多樣化的需求,也就不必到處轉賬挪錢搬家。


一般來說,但凡是中低風險的理財投資,銀行員工用自己的工資卡就完全能夠一條龍打理:工資入卡之後,就有零錢管理工具自動掃款,365天隨時計息,隔夜起息,根本就不受什麼貨基週四下午掃款的制約,而收益也能夠保證在貨幣基金之上,或者至少不相上下。


銀行的智能存款不僅利率高而且支取形式非常靈活,起點只要50 、100、 1000存夠三五十天到一年,利率就能夠達到3%到4%。

另外銀行的結構性存款、低風險理財也依然能夠實現大約4.5%的年化收益。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張銀行卡就是最穩的“資金糧倉”,穩紮穩打。


如果一個銀行員工真的沒把錢放在自家行,要麼是真沒錢,要麼就是投資風險偏好較高,這幾天股市形勢不錯,搬家去了股市奮鬥也未嘗不可,這完全是個人依據投資形勢,對資金的動態配置策略罷了,並沒有哪個銀行員工,要刻意將自己的錢搬到外邊去。


醒韭客


銀行員工身處銀行,自然對如何理財更加精通,在收益和流動性之間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

直接把錢存成銀行活期年利率0.35%或者定期存款年利率3%以下是收益率最低的理財方式,相比之下餘額寶的流動性好,收益率4%左右遠高於銀行三年定期存款,所以同樣受銀行員工的喜愛。

2018年以前,銀行理財產品基本都是保本的,收益遠高於定期存款。銀行員工近水樓臺先得月,知根知底安全性高並且收益率高的理財產品自然會優先購買,從而最大化的獲得高回報。這種情況下顯然不需要存成定期或者活期。

雖然銀行理財產品普遍有5萬元起步的門檻,但是對於銀行業的高薪來說很簡單。購買自家的理財產品更加安全,還能完成業績,獲得較高收益,是一舉三得的事情。

作為金融從業者,銀行員工對於基金和股票也比普通人更加了解。股票風險高,容易被割韭菜,但是基金如果仔細選擇風險就低了很多。所以銀行員工購買基金的也不少。

也會有一些銀行員工會做更多的投資,都能跑贏銀行存款利率。

雖然銀行員工會考慮更高收益不直接把錢存在銀行,但是普通員工往往會有拉存款的任務。與任務金額相比,員工自己的每年工資也就杯水車薪了,所以每年少不得要拉親戚朋友往自家銀行存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