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柳永對宋詞的貢獻有什麼?他只是一個尋花問柳之人嗎?

詩經語


“白衣卿相”柳永對宋詞的貢獻有些什麼?他只是一個尋花問柳之人嗎?

柳永,字耆卿,初名三變,福建崇安人。他屢試不第,晚年才中進士,做過幾個小官;在北宋著名詞人中,他是官位最低的一個。但是他卻用畢生的精力從事詞的創作,是北宋第一個專業詞人。現存《樂章集》一卷,收集柳詞近二百首。

柳永對宋詞的貢獻:

第一:柳永是大量製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適用於他在詞的題材內容方面的開拓。他特別學習和吸收了宋初民間樂曲的創作經驗,寫了不少慢詞,使詞能夠容納更多的內容;為在詞中抒情,寫景,敘事提供了更好的形式。

第二:是對傳統的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的傑出運用。柳永把傳統的抒情詩中融情於景,情景一體等藝術手段,與慢詞結合起來,使得抒情更為順心,自由。

第三:柳詞還有一特點是語言的進一步通俗化和口語化。柳詞由於內容和藝術的特點,傳播之廣,影響之大,在北宋詞人中是非常突出的。《後山詩話》說柳詞“天下詠之”,民間傳言: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就是這個道理。

柳永一身仕途坎坷,窮困潦倒,因此柳詞反映了當時知識分子懷才不遇,宦途不順後的悲憤和不滿情緒。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且憑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好一個: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為什麼失意文人,落拓江湖後都喜歡:對酒當歌,都喜歡在舞榭歌臺淺斟低唱,都喜歡秦樓楚館與歌妓們留連往返,都喜歡柳永詞;而且都在柳詞中找到了感情寄託,找到了情之所韻,找到了意之所發;這主要是柳永詞的主旋律,對失意文人發出了心靈的最強音。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怎我,倚欄杆處,正憑凝愁!”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每當讀到此句,都會令落拓江湖,羈旅之人潸然淚下!請問:什麼叫好詞?好句?能夠打動人心的,能夠令人讀後,從心靈深處產生共鳴的句子,就是好詞好句。

所以說:柳永絕對不只是尋花問柳之人,他對妓女抱以極大的同情;據傳:柳永逝世後,眾歌妓們湊錢安葬柳永,還發出了:春風十里送柳永之嘆。

(插圖系網上收集,侵刪)


昌國7504


沁園春•贊柳永

官宦人家,筆下飛揚,聲傳一時。

嘆白衣難解,哪為卿相;青絲無罪,只合胭脂!

俚語鋪開,名篇寫就,井水群居唱柳詞。

憐三變!有千千疾苦,萬萬相思。

人生不過如斯!無喱處、風塵困健兒!

啥龍頭有態,當容小樣?鳳翎成道,必展高姿。

丟下腥袍,換成香粉,針線慵拈日日陪。

天盲眼!讓英才散落,抱怨成堆!!

2020.2.22.





星靈曉聖


我是文子心語,回答這個問題。

說到柳永對宋詞的貢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一、柳永在詞史上影響頗大。

①、在詞史上,他是第一個“變舊聲做新聲”,大量製作慢詞的詞人。慢詞比小令容量大,表現力更為豐富,慢詞雖然早已流行於民間,但文人很少使用。

柳永精通音樂,又長期生活在社會下層,因而他能夠積極吸收民間創作的經驗,使慢詞發展為小令並行的一種成熟的文學上式樣,從而為詩詞發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②、柳永在語言運用方面也頗有成績。

柳永的詞多用口語,語言通俗,平易好懂。所以當時從內地到西夏,“凡有井水引處既能歌柳詞”,可見其傳播之廣泛,在北宋詞人中是非常突出的。

③、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

柳永的詞大半是為淪落風塵的歌妓們所寫。詞人能夠唱出她們內心深沉的痛苦和對自由生活的渴望,也因此這類作品也仍有一定社會意義。

柳永描寫都市風光的作品也很多,雖然不免有些誇張,但是開拓了詞的題材,對了解當時城市的面貌有一定價值。這類作品以描寫杭州繁華的《望海潮》最著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其中傳誦很廣的名句。

二、柳詞中成就最高的是抒寫江湖流落、旅途漂泊之苦的作品。

柳永一生失意潦倒,在汴京、蘇杭一帶過著流浪的生活。所以他的詩中有很多描寫飄泊生活的詩作,最有名的是《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此詩上闋層層鋪敘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意;下闋設想別後的冷落悽清。全詩情景交融,極富詩意。

《八聲甘州》也是,這方面的名著詩中詞中通過渲染蕭瑟秋景曲折盡情的書寫了由此的詩意苦悶和思念家鄉的心情。“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三句,尤為出色。以致一向鄙視柳詞的蘇軾,也稱讚他“不減唐人高處”。

三、柳永對身居下賤的不幸者懷有深真摯同情,但決不是一個尋花問柳之人。

①、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出身於宦官家庭,年輕時到汴京應考,經常出入閣樓妓館,為歌妓們填詞作曲,曾經過了一段流風流浪子的生活。這其中除了詞人略有的年少輕狂外,含有作者對那些身居下賤不幸者懷有真摯的同情的因素,甚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她們)消得人憔悴”。願意以詞唱出她們內心深沉的痛苦和自由生活的嚮往。

②、柳永的詞做的極好。“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辭,始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葉夢得《避暑錄話》)。由此可見,教坊樂工每得新腔,需要柳永的辭;而新腔新辭的傳播則靠這些歌樓歌妓。在某種程度上說,柳永與歌樓歌妓來往較多,也有“新腔新辭”得以傳播的需要

③柳永的詞雖然受到群眾如此的歡迎,但他卻一直遭到統治階級冷漠的待遇。以致他屢試不中。由於黃金榜上無名,他也只好回過頭來再到“煙花巷陌”,“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用他自封的“白衣卿相”來對抗科舉上的功名。

由於柳永的詞己很有名氣。有人在宋仁宗面前推薦他,仁宗批道:“且去填詞!”從此柳永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開始在汴京、蘇杭一帶過著流浪生活。到四十歲時,他改名柳永才考中進士,在浙江定海等地做了幾任小官。

柳永終身貧困潦倒,到死也是一貧如洗,據說是有幾個歌妓湊錢將他埋葬的。柳永有才華也有抱負,只是為封建上後社會所不容。對於柳永,也許在歌妓等下層人中才能得到些許人間真情。

由此可見,柳永出入於“煙花巷陌”,並不能代表他是個尋花問柳之人


文子心語


柳永對宋詞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他的詞影響很大。葉夢得《避暑録話》卷下稱:“嘗見一西夏歸朝官雲:‘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見他的詞在民間流傳之廣,影響之大。

柳永詞的格調通常被認為不是很高,但韻律和諧,歷來被人稱道。比如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說:“其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於行役。”這個評介是中肯的,比如他為樂工妓女所作的詞,就很能體現這個特點。而寫羈旅的詞,藝術性高,極為感人,比如巜八聲甘州》,寫思念家鄉,反映了柳永失意苦悶的心情,格調並不見低:“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灀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蘇東坡就評價為“不減唐人高處。”

更有格調高、氣勢恢宏的《望海潮》,可以說是柳永調高韻美的佳作。影響很大,羅大經《鶴林玉露》中記載:孫何帥錢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詞

東南形勝,江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此詞流播,金主亮聞歌,欣然有慕於‘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究竟是不是因為柳永的這首詞,引得金人南侵,不好說,但是,這首詞把錢塘的美的確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見柳永詞的描繪工力之深。還有他的《雨霖鈴》,影響也很大,通篇層層鋪敘,上下闕渾然一體,寫景抒情都是白描,形容盡致,有樂府風,而顯然又是文人之作,藝術價值很高。

談了這些,似乎也己回答了第二問,怎能說他只是個尋花問柳之輩。柳永,原名三變,字耆卿,崇安人,常流連坊曲,確實為樂工妓女寫過很多歌詞,也確實因此屢舉不第。但在宋仁宗景佑元年考取了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世稱柳七、柳屯田。他是對宋詞全面革新的第一人。它的詞流傳很廣,藝術造詣很高,精通音律,善於鋪敘,並能化俚俗語為經典,創作了大量漫詞。他是北宋創新詞牌的第一人,他的詞能反映中下層市民的生活並抒發自己的窮愁情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雖有一些表現了頹廢思想,含有色情。但總的來說,柳永稱得上是宋詞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同時風格多樣,對宋詞的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都市閒翁


柳永作為宋代詞壇舉足輕重的人物,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和廣泛影響。他精心構制慢詞,開闢“以賦為詞”的新型表現手法,打破唐五代以來詞壇的奢靡之風和小令獨統詞壇的單一局面,拓展了詞的表現內容,在詞史上獲得了較高的聲譽。

(柳永)

柳永開闢的俚俗詞派,讓宮廷詞、士大夫詞逐漸走向民間,促進了宋詞的口語化和通俗化,以至出現了“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的現象。柳永的不懈努力為宋詞發展與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一、推動慢詞的發展,打破小令統治詞壇的局面

柳永推動了慢詞長調的興旺。柳永特別注意詞的格律與平仄,加之他在音樂方面的特殊天賦,賦予詞以一種特殊的美感。他一方面維護了詞的傳統,同時又勇於開拓創新,對領字、對句、長短句綜合運用,使慢詞有了嶄新的發展。

比如柳永的代表作品《八聲 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 樓……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 凝愁。”

柳永在詞作中,用“對” 字起 領全篇,顯得乾淨利落,再以“漸”字 自然地過渡到下文的描述,同時摻雜 著作者濃烈的感情色彩。又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一句, 作者運用長短句相結合和手法,把詞人本身“想佳人”,移情換景到“佳人、 顒望、誤歸舟”,由一方相思上升到作 者與佳人互相想念,感情婉轉流暢的 表現出來,滴水不漏、明淨而透徹。同 時在詞作中,無處不透露著作者對詞 的平仄和韻律的深刻體悟,展現出作 者深刻的文字功底。

柳永打破小令統治詞壇的單一局面。唐五代時期,詞主要以“小令”為主,慢詞在柳永之前出現甚少, 在詞的總數中佔有很小的比例。柳永大力推廣慢詞,從根本上打破唐五代 以來小令統治詞壇的單一局面。

柳永的慢詞長調《戚氏》“晚秋天。一霎微雨灑庭軒。檻菊蕭 疏,井梧零亂惹殘煙。悽然。望江關。 飛雲黯淡夕陽間……對閒窗畔,停燈 向曉,抱影無眠。”全文長達 200 多字,在這種長調中,作者可以遊刃有餘的把所表達 的內容最大限度的表現出來,肆意的 展開聯想與想象,聯繫到大自然的萬 物生靈,廣泛的描繪到“檻菊”、“井 梧”、“飛雲”、“蟬、蛩”等事物,可以更自然地融入感情,以達到情景交融的表現效果,極大限度地擴展了詞的容量,提高了詞的表現範圍。柳永對慢詞的推崇,打破了唐五代以來小令統治詞壇的單一局面,促進了宋詞的發展與繁榮。

二、柳永開創了新的詞牌名,豐富了宋詞的表現內容和表現形式

在詞壇上,柳永是開創詞調最多的作家。在宋詞八百多個詞調中,有一百五十多個是柳永的首創。《雨霖鈴》、《望海潮》、《八聲甘州》、《黃鶯兒》、《彩雲歸》、《鶴沖天》等等,都是柳永的傑作。宋詞發展到柳永,逐漸得到豐富和完善。詞調的豐富、格律的形式和詞牌內容所包 含的字數得到豐備。柳永的努力使宋 詞的發展更加飽滿與完善,為後來蘇軾、辛棄疾對宋詞的進一步繁榮開闢了道路。

柳永對歌妓詞的描寫,真實表達了女性的內心世界。他擅長表達女性真實大膽的愛情,提高了女性在愛情中的獨立、平等、自主地位,展現出女性真實的內心世界。

柳永的《鳳棲梧》:“蜀錦地衣絲步障。屈曲迴廊, 靜夜閒尋訪。玉砌雕闌新月上,朱扉 半掩人相望。旋暖燻爐溫斗帳。玉樹 瓊枝,迤邐相偎傍。酒力漸濃春思蕩,鴛鴦繡被翻紅浪。”對世俗女子的描寫坦陳真切,歌頌了她們對愛情自由平等的渴望,展現出她們爽快潑辣的 真實性格,符合大眾市民的審美取向。

柳永摒棄傳統花間派詞人對貴族婦女的描寫,更多地關注了他所熟悉的歌妓和市井婦女。

柳永始終以描寫市井歌妓為主,他的描寫注重心理的刻畫與細微真實感情的描繪與抒發。儘管他的描寫未脫離表現狹邪的市井現象,然而他並未使詞作流於庸俗,而是始終展現出雅緻的意 趣。柳永詞的藝術性和獨創性,提高了詞作的表現力和生命力。

柳永在詞中首先描寫了都市的繁華風物,開闢了對城市風物的描寫。

他的《望海潮》寫道:“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千騎擁高牙,乘醉聽蕭鼓,吟賞煙霞。 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以絢麗飄灑的筆觸,把三吳都會的興旺與繁榮展露無遺。他用“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萬人 家”,來表現東南之形勝,整個描寫大氣而開闊;再貫穿以三吳都會之特殊 風物,“雲樹”、“怒濤”、“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等展現都市之繁華,以至於金國完顏亮看到此詞後,“遂起南渡之意”。柳永開闢了描寫都市的先河,拓展了宋詞的表現內容,對宋詞的發展意義重大。

柳永運用“以賦為詞”的表現手法,豐富了宋詞的表現形式。

柳永的詞注重鋪敘,往往以景物描寫和場景渲染作為鋪墊,以實踐活動為敘述線索,在詞 作中時時透露著主人公的內心感受。結構疏放,內容連貫有序,把所表現的 是由和情感生動流暢地展現在大家面 前。在其代表作《雨霖鈴》中“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作者首先描寫場景,用鋪敘的手法慢 慢展開。讀來朗朗上口、平仄有致。在《八聲甘州》中“對瀟瀟 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 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靈活運用 領字,讓鋪敘生動流暢地展開,從而 避免了刻意堆砌之嫌,達到了極高的 藝術表現效果。

三、市民情調的表現與俚俗語言的廣泛運用

柳永大量借鑑、吸收市井口語入詞,掃除了唐五代以來濃烈香豔的詞作傳統,大量吸收採用市井化、口語化的大眾語入詞,豐富了詞作的表現力。這使得他的詞作通俗易懂,增加了宋詞的推廣度和表現力。他的《晝夜樂》寫道:“洞房記得初相遇,便只合、長相 聚。何期小會幽歡,變作離情別緒,況值闌珊春色暮。”簡單明白、通俗易懂,出現了“凡有市井飲處, 即能歌柳詞”的現象。他的詞對於後來 的說唱文學和元代戲曲的發展有發軔之力。

柳永的詞中,“恁、爭、怎、看承、都來、消 得”等世俗口語運用得很多,不但生動有趣、活潑 別緻,而且易於人們的理解。這種白描和鋪敘的表現手法,符合大眾市民的審美需求。

柳永還擅長通過利用時空轉換,巧妙地創造出獨特的結構方式,表現出迴環往復的多重表現效果。他的語言表達方式新穎而別緻,使宋詞不再侷限於士大夫的“案頭文學”,創新了宋詞的生命力。

柳永是大量製作慢詞的第一個詞人。他的長調慢詞, 一改小令的多用比興 ,而大量採用了“賦法” ,以“賦”為詞。柳永“用六朝小品文賦做法,層層鋪敘, 情景兼融, 一筆到底,始終不懈。”在柳永所擅長的表現歌妓與情 人離別相思的題材中 ,鋪敘手法運用得大為成功。在柳永的努力下 ,鋪敘成為淺斟低唱、緩訴衷腸的詞的重要藝術表現手法。柳永是詞中賦法的奠基者。

再說一說“柳永是不是一個尋花問柳的人”。

有人認為柳永所作之詞皆為柳永浪蕩生活的記錄,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個“頹廢纏綿”、“尋花問柳”的文人。

柳永生在仕宦之家,父輩六人均有科舉功名,因此柳永從小就具有較強的名利祿意識。只是柳永仕途坎坷,屢次落第,這才不得不放棄當官的想法。其實柳永一生都放不下對名利祿的渴望,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融入了詞作中,這也是柳永豪放詞體形成的重 要原因。

柳永雖然現實中屢屢落第,心中以 “仁”為官的理想無法實現,但是柳永仍將自身的“仁”投向了廣大的人民,特別是坊間那些不幸的青樓女子,這也是 柳永詞能夠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柳永筆下的《柳腰輕》、《浪淘沙令》等詞作,在對當時青樓女子的才學表示讚賞、對其遭遇表示同情的同時,還透露出了當時青樓女子對生活的怨艾之情。這些詞作,並沒有花間豔詞的挑逗、押邪之感,而是在關懷、尊重的角度上對這些可憐女子的同情。

宋朝“杯酒釋兵權”之後,社會安定,文風更甚,當時富貴人家深有“白駒過隙,所謂富貴平安,不過是多積 金錢,日飲相歡”的體會。柳永所處的社會環境,不僅經濟繁榮,文學風氣也十分濃厚。柳永詞中的小街斜巷,爛遊花館,連醉瑤危就是對當時社 會環境最為真實的描寫。人們的享樂心理,以及當時女性物化等情況,致使當時婦女被拋棄、被冷 落的恐懼感日益加劇,柳永詞本身的描寫對象,詞作委婉細膩且 有深意的表達,使得柳永詞在當時的勾欄瓦舍被廣為傳唱。

宋代詞人中,柳永名聲最盛,傳播也最廣。

柳永詞的描寫對象多為人民,所以柳永詞的受眾較為廣泛,深受教坊樂工的喜愛,在坊間廣為傳播。柳永生於仕宦之家,從福建遠行至東京求仕,雖然無名無勢,但是柳永的行為作風因為其獨特的家庭背景,所以顯得落拓不羈,柳永也因為其做派、詞風以一己之力名震京城,這不僅得益於柳永詞本身的藝術高度,也得益於宋朝社會進入到了敞開型商業發展階段,城市的變化不僅對生活、商業有著重大意義,也給市井文化帶進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宋代的青樓女子、歌妓、市 妓、官妓的數量極多,“燕館歌樓,舉之萬數”。很多在市裡坊間流傳的小詞,便是由當時的詞人所作。柳永便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裡,被當時的社會環境所感染。柳永雖然不是統治階級的一員,但是心中“仁治”的觀念讓其一直心繫底 層的民眾,他為歌妓填寫詞作 換取生活之資,而歌妓則希望柳永的詞作能夠對其多加讚美,二者之間是一種相得益彰的關係。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是當時的社會環境和社會人群對柳永詞的傳播產生了促進作用,而不是柳永依靠“尋花問柳”去傳播自己的詞作。

誠然,柳永詞作並沒有避開世俗享樂內容而刻意體現情感、文學的高雅。他的詞作中不僅有著熾烈的愛情、甜蜜的笑語,同時也有著腐敗的銅臭,醇厚 的酒氣。他的“雲樹 繞堤沙,怒卷霜雪,天塹無涯。市 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還有“帝城當日,蘭堂夜 燭,百萬呼壚,畫閣春風,十千沽酒”,在當時都是消遣,但是卻在無意中為我們描繪出了北宋的經濟 繁榮、黎庶富足、歌舞昇平。

柳永寄身於市井坊間,用自己的天賦為當時的青樓女子、底層人民作出了眾多 詞作。柳永死後,每逢清明 時節,就有成群的風塵女子在柳永的墓前祭拜,稱作為“吊柳會”。柳永的詞作也因此被道德維護者所“痛斥”,為士 大夫階級所不齒,他們將柳永看成好色的無恥之徒,這是受當時思想觀念和傳統價值觀的影響的自然結果。

柳永作為詞壇具有開創意義和全面革新的詞人,對後世影響極大。蘇軾和周邦彥都是在其影響下,分流並進,各開一派。他對晚唐五代詞的全面改造,使詞由案頭文學逐漸成為宋代文學的主流,健全了詞的體制、豐富了詞的 內容、拓展了詞的境界。他是一偉承前啟後的偉大詞人,而絕不是什麼尋花問柳的登徒子。


笑語千年


柳永:“詞壇聖手”的別緒閒愁。

柳永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才子之一,他也是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詞作家之一。他對宋詞的貢獻,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曆創作詞的詞人。雖然早在晚唐代時期都已經湧現了許多詞人如晚唐的溫庭筠,五代十國的馮延巳,李煜等。但是在他們看來,詞這種詩歌題材只不過是茶餘飯後偶一為之的消遣之趣,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北宋初期,而柳永的出現則用自己的創作實踐打破了這種城府的觀念。他是第一個專力作詞的作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名篇如《雨霖鈴》《八聲甘州》《鶴沖天》《望海潮》等。

其次,他是中國文學史上第1個大力創作慢詞的詞人。慢詞,又稱長調。簡單來說就是指字數較多,篇幅較大的詞作品。在他以前,晚唐五代的許多作家詞作品都是以小令見長,很少有人去創作慢詞。大多作品篇幅短小,如晚唐時期溫庭筠的《望江南》,北宋初期晏殊的《如夢令》等最多不過幾句話,七八行。可是到了柳永這裡不僅有短小的曲令,更有篇幅較大的慢詞。如《鶴春天》《八聲甘州》。篇幅的擴大,極大地拓展了詞的表現能力,為後來詞作家對此意境的開拓提供了最基礎的前提條件。


再次,他在詞作當中多使用口語,俚語,俗語等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語序組合方式,擴大詞的欣賞受眾範圍。比如在他的詞作當中,多使用“怎”,“恁”,“爭”,“奈”等北宋民間口語。

最後,他還將寫作散文的方法移植到詞作當中,使得河的表現方法更具多樣化和靈活性。比如在他的詞當中多使用鋪序和白描的手法。

詞準確的來說就是歌詞,曲子詞。既然是歌,是曲子。寫出來最主要的目的便是給人唱的。既然要唱那麼就必須得跟歌女和舞女打的火熱。因為柳三變“奉旨填詞”的緣故,更使得他成為了天下聞名的詞壇聖手。如此,便不得不上那煙花柳巷與歌妓舞女為伍。因為只有她們曼妙的歌喉,才能唱出柳三變的落寞與失意。



他進歌樓戲院時是落寞的,出歌樓戲院時更是無比失意的。說什麼尋花問柳,說什麼不愛浮名,難道他不希望施展自己一腔的雄才偉略,報效明君聖主?只是“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不得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所謂尋花問柳,只不過是落寞與失意無法排遣的時候,放縱的望我發洩而已。


舊事舊人歷史說


詞從北宋開始進入興盛階段。北宋初期與西崑體風行的同時,詞也繼承了睌唐五代綺靡婉約的風氣。標誌宋詞初步變化的是柳永。到蘇軾才在更大程度上扭轉了北宋的詞風。

柳永是宋代第一個專力寫詞的作家。他一生窮愁潦倒,過著浪跡江湖、流連都市的生活。

柳永從都市生活中攝取大量的新題材。他開始用詞更多地表現自己生活在市民中間的感受,這是文人創作中一種新的現象,對後來通俗文學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他們“望海潮”描繪城市的繁華景象,“迷仙引”等反映妓女的不幸遭遇和願望,並寄予一定的同情。許多描寫羈旅情懷的作品,在柳詞中佔最重要的地位,如“雨霖鈴”,“八聲甘州”等。也有些詞反映封建社會文人懷才不遇時的牢騷不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對功名利祿的藐視,如“鶴沖天”(黃金榜上)等。但柳詞也有不少較濃厚的色情描寫。有些作品還表現了消極頹廢和玩世不恭的生活態度。此外,他還寫了些阿諛帝王權貴的詞。

柳永創作了大量的慢詞。他的詞多屬應歌之作,所以富有音樂性。柳詞善於鋪敘,層次分明。又能做到情景交融,一方面重視自然景物對於抒情部分的襯托作用,一方面又融情入景,加強自然景物的感情色彩。柳詞的語言發揚了民間詞的傳統。他善於提煉口語方言,所以特別通俗、生動。柳詞在當時曾廣泛流傳,對後世也有較大影響。


文藻巧翁


柳永:

都說你是浪蕩書生

誰念你是情路英雄

歷史上,踏上過紹興這片土地的才子,柳永與眾不同。在宋詞的天空,他和蘇東坡一樣,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他動人心絃的詞,都來自溫柔鄉,惹來非議,毀了仕途。蕭瑟人生裡,他不管不顧,以真實的情感,給了青樓歌女們尊重和溫暖,為她們安放了最美的文字。而她們,也為他開出了生命中最柔麗的花朵。

   都說柳永是個浪蕩書生,仔細讀來,他其實是個情路英雄。本期古古閣,為你講講柳永的孤獨。

本文插圖皆為宋代名畫

01

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柳永生在北宋繁華時,註定他能擁有風花雪月。他的一生,充滿爭議,正史都沒看清他的價值,沒給他列傳,所以,其生平撲朔迷離。

  柳永是唐朝文學家柳冕後代,祖父柳崇,是個博學大儒,唐末動盪時,他隱居福建崇安,不問世事。柳永父親柳宜,深得李煜賞識,在南唐任監察御史。入宋後,官至工部侍郎。

  984年,柳永出生,父親為他取名“三變”。這意思來自《論語》,希望他氣質莊重不苟,性格溫和坦蕩,言談有理有節。因在族中排行老七,故稱柳七。跟他糾纏的歌女們,稱他七郎。柳永之名,是年老時所改,希望身體好,長壽,得永年。

  因為是書香門第,柳永有機會育成驚世才華,即使科場失敗,也能靠一管軟筆,傾倒眾生。他有兩個哥哥,柳三複與柳三接,都是經綸滿腹。

  因為父親在外做官,柳永出生在山東,在汴京短暫停留後,回到老家崇安,發奮讀書。這裡鍾靈毓秀,武夷山就在附近,美麗山水和深厚文化,把柳永滋養得靈性十足,才情豐盈,同時給了他的,還有率真、善良與狷狂。

  柳永熟讀經史之時,迷上了填詞度曲,喜歡將自己的愛恨悲歡與翩然風情,通通付與詞章。長大了,滿身書卷氣,鮮衣怒馬,略帶疏狂。

  十八歲那年,柳永結婚了,紅袖添香。那是最撩人的幸福,才子佳人麗影成雙,陌上攜手踏雪尋梅,煮酒填詞月滿西樓。

  柳永這樣描寫嬌妻新婚的嫵媚:

  滿搦宮腰纖細,年紀方當笄歲。剛被風流沾惹,與合垂楊雙髻。初學嚴妝,如描似削身材,怯雨羞雲情意。舉措多嬌媚。 爭奈心性,未會先憐佳婿。長是夜深,不肯便入鴛被。與解羅裳,盈盈背立銀釭,卻道你但先睡。

  情詞,纏綿緋惻,只有長詞慢曲,才能更好表達這起伏之味。為酣暢淋漓抒寫,柳永新開詞壇風氣,眾多原創長調,一改小令天下格局。此舉,奠定了他詞壇聖手地位。

  與別人含蓄隱晦的手法不同,柳永傾滿溫柔,肆意大膽,為妻子寫了多首情詞,記錄這雙宿雙飛,兒女情長。

  首場揪心的別離,終究來了。汴京的功名在等著,雖然不忍辜負新婚的妻子,柳永還是揮揮衣袖,上路了。這是1002年,他十九歲。

柳永以為,功名觸手可及,他不久就能榮歸故里。誰知,年少輕狂容易醉,溫香軟玉讓人迷,杭州、蘇州、揚州、汴京,柳永一逗留,就是五年。他內心也是愧疚的,曾給妻子這樣贈詞:

  薄衾小枕涼天氣,乍覺別離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徵轡;又爭奈、已成行計。 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柳永風月流連,功名未就,而妻子,卻傳來了病逝的消息。柳永痛了,但佳人已不再,他只能寫下那斷魂的句子:好花謝,惟頃刻,彩雲易散琉璃脆。

  悲情滿紙,這名帶給柳永人生初次溫柔的女子,竟未能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

02

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科考,對柳永,是一片隔水相望的繁華,而他的腳下,一片荒涼。

  年輕的柳永,總是半夢半醒。去汴京的路,被他拉得很長。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姑蘇臺,揚州有二十四橋,江南煙水,風月無邊。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把酒臨風,實在太易讓人沉淪了吧,柳永竟然在這些地方盤桓了多年,彷彿忘了初心和前路,1005年冬天,才心醉神迷走入汴京。

  當然,在如夢江南,柳永不只是流連風月,他也在為科考推薦自己,那首寫杭州繁華的《望海潮》,就是呈給兩浙轉運使孫何的,希望孫何能向朝廷舉薦自己: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柳永不會想到,他這首休閒之作,會激起蓋世風雲。150多年後,金主完顏亮讀了這首詞,竟率60萬大軍,投鞭斷流,直取江南,就是為了看看那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柳永就是這麼散漫,1005年的那場科考,他竟稀裡糊塗錯過了。只好在京城的溫香軟玉中,又混了幾年,直到1008年,他才有機會首次參加科考。

  這麼多年熟讀詩書,自己的詞作又家喻戶曉,柳永以為,功名水到渠成。他甚至在考試前夜,還為一位叫英英的歌妓填了首詞,誇下海口,要她在家等著他及第的好消息。

  結果,他和兩個哥哥全部落榜,原因讓人哭笑不得:文采太好!當年,宋真宗下詔:不讀聖賢書,文辭浮靡者,全部拿下。

  如此,柳永只好又回到他熟悉的花街柳巷,去發洩苦悶,尋求安慰。柳永狂傲、悲傷而無奈,於是,那首我們耳熟能詳的《鶴沖天》出爐了: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蕩。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倚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1012年科考,兄弟三又是榜上無名。接著,因父死守孝,兄弟三錯過了一次考試。1019年,他們再入科場,柳三複終於修成正果,柳永和柳三接濤聲依舊。

  轉眼已40歲,柳永真的迷茫了,紅顏與功名,讓他憔悴不堪。獨自無言,他登上高樓,寫了那首王國維也引用過的《蝶戀花》: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裡,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宋真宗駕崩,宋仁宗上臺,這是位讓文人們歡呼的皇帝。在他主政時間裡,擴大了科舉取士規模,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范仲淹、司馬光、周敦頤……一大群文化巨星都冒了出來。

  1024年的科考,柳永本來也上了榜單,但因為當時垂簾聽政的章獻劉太后操控,柳永名字被撤了下來,並有御批: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

  塵世茫茫,功名如煙。這次,柳永是傷心透了,他頭也不回,縱身而入秦樓楚館,輾轉紅顏間,打出旗號:奉旨填詞柳三變!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柳永科考被皇帝除名,他的知名度因此爆棚,寫的詞曲身價倍增。在市井,他紅得發紫。只要是他度的詞曲,立時傳唱開來。

  “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此語為證,柳永真正成為了詞中卿相。

03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柳永是個多情的詞人,有寫盡風華的筆,有憐香惜玉的心。他不想離別,卻全是離別;不想辜負,卻註定辜負;不好孤獨,卻一生孤獨。

對青樓女子,柳永的情感是真實的,他總是聚也傾情,散以傾情。

  歷史應該感謝柳永,他的筆端,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生動的芳名,楚楚、英英、蟲娘、秀香、瑤卿……

  我們先讀讀《雨霖鈴》: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萬千悲傷,盡在不言中!柳永這首詞,就是奉旨填詞後,離開汴京,在度口與蟲娘告別時所寫。蟲娘是柳永在汴京最好的合作伙伴,是他最留戀的溫柔鄉。他新詞一出,蟲娘朱唇輕啟,歌聲立馬傳遍四方。當午夜來臨,相擁而眠時,柳永都要留取帳前燈,時時看她面帶粉嬌,恣情無限。

   我們再讀讀柳永的《晝夜樂》,他寫在歌女秀香的裙帶上:

  秀香家住桃花徑。算神仙、才堪並。層波細翦明眸,膩玉圓搓素頸。愛把歌喉當筵逞。遏天邊,亂雲愁凝。言語似嬌鶯,一聲聲堪聽。

  洞房飲散簾帷靜。擁香衾、歡心稱。金爐麝嫋青煙,鳳帳燭搖紅影。無限狂心乘酒興。這歡娛、漸入佳境。猶自怨鄰雞,道秋宵不永。

  

無須多舉例了,把青樓歌女寫得那麼優美深情的,古往今來,只有曠世奇才柳永!

  正統文人的詩詞,寫愛情,都是含蓄遮掩,唯柳永,離經叛道,留存的200多首詞中,大尺度描繪者,佔去一半,把個詞壇攪得花落紛紛,皺眉頻頻。

  北宋時,上層文人朋友圈,把酒吟詩活動很多,但都沒有柳永的影子。因為他們對柳永詞,頗為不屑。柳永的放蕩不羈和狂傲風流,為主流詞人所不容,使他沒了朋友。

  晏殊做宰相時,柳永曾去拜訪。晏殊說,聽說你也喜歡作詞?柳永說,像您一樣喜歡。晏殊頓時拉下臉,說:我雖作詞,但從不寫“針線閒拈伴伊坐”。話不投機,柳永知趣而退,那辛酸,誰知道?

  只有煙花巷陌的紅顏,才是柳永的知音。她們給了柳永歡笑與狂熱,柳永也把自己的真性情傾倒在她們身上,詞曲相伴,精神相依,情深深,雨濛濛,日日相逢似夢中。

  青樓女子,就像原上草,枯榮無人關注。而柳永,卻將自己的心與筆全部交給她們,坦率而大膽,情深意重。他的行為,直接戳到了那些偽道士們的痛點,所以為人所忌。

  柳永,一介文弱書生,他的對面,是一個龐大的道統。他不畏不懼,真實地描摹著這男歡女愛。在青樓裡,他付出真情,也得到真情。他在歌女們情路上,是真正的英雄。

  所以,她們說: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

04

越水吳山千千萬,抵不過你一笑嫣然

柳永一生,天涯漂泊,心無歸處。

  在被皇帝科考除名、奉旨填詞後,柳永傷心地離開汴京,又來到了曾經流連不已的江南,此後十年沒參加科舉。他也曾在今天的紹興這片土地上徘徊,不知當年,稽山鏡水的風流與那欲笑還羞的越女,安慰了他愁腸幾許?

  凍雲黯淡天氣,扁舟一葉,乘興離江渚。渡萬壑千巖,越溪深處。怒濤漸息,樵風乍起,更聞商旅相呼。片帆高舉。泛畫鷁、翩翩過南浦。

   望中酒旆閃閃,一簇煙村,數行霜樹。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敗荷零落,衰楊掩映,岸邊兩兩三三,浣紗遊女。避行客、含羞笑相語。

   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嘆後約丁寧竟何據。慘離懷,空恨歲晚歸期阻。凝淚眼、杳杳神京路。斷鴻聲遠長天暮。

  柳永在越州寫的這首長詞,名為《夜半樂》,章法大開,窮極工巧,為後來眾多詞家模仿。若耶溪、雲門寺、蘭亭……王謝的醉人風流,李白的萬里嚮往,這些迷人的舊事過往,都沖淡了不了他對戀人的思念與感傷。

  柳永,永遠這樣,放得下山水,卻放不下傾城。他在越州時,心中總在思念一個叫瑤卿的歌女,她是能詩會畫的解語花。柳永將她的書畫貼身揣著,時不時掏出來看看。他為她填詞多首,以表相思。柳永說,千千萬萬的越水吳山,都抵不過瑤卿你一笑嫣然。

  我們不能簡單理解,稽山鑑水沒能給柳永留下什麼,其實,在他心裡,這兒也是桃花源。多年以後,他嚐盡宦遊滋味時,還一遍遍地想起王徽之雪夜訪戴的故事,想起越溪瀟灑,鑑湖風月。當然,在他眾多詞中,妖嬈越女,也不時地活躍著,或輕歌慢舞,或回眸一笑。

  在江南漂泊五年後,柳永倦了,他又回到了汴京。但京城也已物是人非,自己惦記的那些花兒,不知飄零何處。也許是去尋找,也許是去逃避,柳永又打點行裝,向西遊歷。他走遍了今天的湖南湖北,但不管到哪裡,都是寂寞天涯。

  情到深處人孤獨,語到滄桑句便工。在長江邊登高望遠,柳永又寫出了《八聲甘州》這闕雄詞: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悽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唯有長江水,無語東流。 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欄杆處,正恁凝愁!

   

05

浪子回頭,歌酒情懷不似當年

1033年,章獻劉太后去世,宋仁宗親政。一高興,他在第二年的科考中,大開恩科,大幅提高錄取率,讓那些多年科考不第的沉淪士子,有了出人頭地機會。那一屆,史無前例,共有1640名進士金榜題名,柳永和哥哥柳三接都在其中。

  51歲的柳永,終於熱鬧了一回,面對這遲來的愛,潸然淚下。

  柳永做官了,1034年到1042年,他從睦州團練推官開始,到餘杭縣令、定海鹽官、泗州判官,再到西京靈臺令兼永安知縣、太常博士,一路雖然都為小官,但順風順水。

  對歌女都深懷同情的人,做官,也是大眾情懷。柳永為官清廉,勤勉政事,撫民清靜,風雅不羈,攜一顆慈悲之心,奔走黎民之間,百姓無不愛之。

  “仗何人,多謝嬋娟。道宦途蹤跡,歌酒情懷,不似當年!”難能可貴的是,柳永一改浪蕩心性,在官場規規矩矩,筆下的詩詞,也脫離風花雪月,大氣磅礴。你看,他寫海濱鹽民艱辛的《煮海歌》,那氣度,哪是柳永,分明是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杜甫!

煮海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輸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

風乾日曝鹹味加,始灌潮波塯成滷。

滷濃鹼淡未得閒,採樵深入無窮山。

豹蹤虎跡不敢避,朝陽山去夕陽還。

船載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熱。

晨燒暮爍堆積高,才得波濤變成雪。

自從瀦滷至飛霜,無非假貸充餱糧。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緡往往十緡償。

週而復始無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驅妻逐子課工程,雖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門,安得母富子不貧。

本朝一物不失所,願廣皇仁到海濱。

甲兵淨洗徵輸輟,君有餘財罷鹽鐵。

太平相業爾惟鹽,化作夏商周時節。

  1042年,一件事與願違的事,給年邁的柳永平添波折。那年秋日,天空出現祥瑞,群臣祝賀,柳永揮毫,寫了一首《醉蓬萊》。其中“太液波翻”等語句,讓人輕易聯想到江山傾覆之狀,惹得宋仁宗大發雷庭,怪柳永為什麼不寫成“太液波澄”,偏偏用個“翻”字,來噁心人。

  柳永懵圈了。

  吟風弄月,他是一把好手,寫刀筆文章,他還欠功夫。於是,在花甲之年,他又被貶為蘇州通判。之後,又是益州、潭州、華州、潤州等地,東西南北,一翻折騰,嚐盡宦遊滋味,人生不見歸途。

  1054年,柳永在潤州寂然落幕,終年71歲。據說,他去世時,十分潦倒,很多青樓女子,趕來送行,哭聲震天。這些人,有與柳永相愛過的,有素昧平生的,都以知己的姿態,身著縞素,傾情祭奠。

  也許,她們在想:要是七郞還活著,多好!


古古閣100


柳永作為宋詞婉約派代表人物對宋詞的貢獻是極其巨大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首先,他是第一位對宋詞全面革新的詞人。其次,也是宋代詞人中創用詞調最多的第一詞人。他大力創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大膽移植於詞,還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酣暢淋漓的鋪敘、平淡無奇的白描,形成了"白衣卿相″柳永詞人獨特的藝術個性。那著名的經典佳句"楊柳岸曉風殘月″令人過目即誦就是明證。



偉人蛇


我來回答,供大家參考。

柳永不只是個流連花街柳巷的人,他是宋詞的第一個變革者,是宋詞新局面的開創人。

詞的初期,是通俗的藝術,流行於市井酒肆,詞句多豔麗浮華,詞意也多相思柔情。

到了宋早起,晏殊、張先、歐陽修等有名的詞人,也還侷限在這個範圍。形式上多小令,字數很少,比如《十六字令》;內容上仍承襲“花間派”。但也出現變革的苗頭。

柳永因為“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得罪了皇帝,仕途受阻,成了“失意無聊,流連坊曲”的文人。也正因此,他深入到了社會底層,瞭解認識了這些人的人生,他的創作不只有男歡女愛,也有很多反映了下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的某些側面。同時,他有效的吸收了民間藝術的營養,創作了大量“慢詞”,就是字數比較多、長的詞,很好的擴充了詞的體制。也就是說,柳永在形式與內容上對宋詞進行了新的探索和開拓,打下了很好的社會基礎,對推動宋詞的變革發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欣賞一首柳永的《玉樓春》:

皇都今夕是何夕,特地風光盈綺陌。金絲玉管咽春空,蠟炬蘭燈燒曉色。

鳳樓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鵷鷺客。金吾不禁六街遊,狂殺雲蹤並雨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