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編28歲女老師今年化學考研失利,還需繼續二戰嗎?

燒音箱


跟樓主年齡相仿。看樓主這樣問,想來對考研之事是執著又猶豫。我的想法是如果猶豫,不如行動!

首先,自身綜合素質比較。樓主年齡相比同批考研者大4—6歲,年齡偏大。但樓主是在職教師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而且從事的也是教育工作,學習環境和學習能力相比其他人具有優勢,考研壓力相比全職備考者要小。

其次,專業選擇比較。樓主想考化學專業,化學專業性很強,有些學校還需要考數學二,但多數是不考的。樓主選擇這個專業,我想可能和自己本科所學專業相近或目前從事這課的教學。從這點看考研對自己學歷的提升和教學上都是有幫助的。

再次,客觀因素分析。現在每年的考研大軍都在增長,2020年考研大軍341萬人,比去年增加51萬人,我想,受今年疫情的影響考研人數還會增多,考研壓力大,如果要考需要更加努力備考。

最後,就業和薪酬分析。如今國家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我們都能明顯感到就業和生活的壓力。今年國家也把穩就業作為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務,可見就業之難。這個時候,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高低決定著你找什麼樣的工作。考研成功對樓主來說是錦上添花的一件事,也能給你的工作帶來更多可能。只要努力就有可能讓自己更好,這種事情何樂不為?

總而言之,我支持樓主二戰。如果對專業或學校選擇有困惑,可以再認真選擇諮詢。現在的社會要想不被淘汰都是終身學習,學習沒有早晚,只要行動,永遠都不晚!加油!共勉!


為愛小札


我與我夫人都是經過考研的二戰甚至是三戰才取得成功的,因此我倆對你的建議是勿半途而廢繼續報考!

先說說我的經歷吧,92年參加高考,想做法官,都填的名牌大學法律專業,結果呢?儘管是全縣唯一上重點線的應屆畢業生,但還是被湖南師大(一般本科)歷史系錄取走了。短暫的失意之後,93年開始自學法律,96年參加第一次考研,報考的是湘潭大學法學專業,英語差3分,落選。參加工作後,首先通過律師資格考試,接著參加第二次研考,英語差1分,再次落選。不能說我沒努力,學英語確實需要有點天賦的。我不服輸,98年參加第三次研考,英語超過2分,過啦!!!不容易啊!

我夫人經歷更為奇特。2004年,孩子都5歲了,31歲高齡的夫人第二次參加研考,沒想到考上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

現在,我與夫人都早已是長沙小有名氣的律師啦!可以說,考研改變了我倆的人生和命運!

因此,28歲不算什麼,考二次也不算什麼,在編不在編也不要過多考慮。沒有人可隨隨便便成功,人生能有幾回搏?幸福人生是奮鬥出來的!祝振作併成功!


賢華每週律評


還是看個人。我讀研那邊正好30。班裡的同學都比我小八九歲。他們會統一喊我“大姐”。現在大姐四十多了,回首往事,可以認真地回答你:看你此刻放棄是不是甘心。既然提出問題,應該是心有不甘。那麼不如繼續試試。人生只此一次,不應該有那麼多“不甘”。怎麼會都是一種精彩。最後我想說,考研也只是生活之一種,不必太過執著。


程老師的作文課


其實我建議你放棄:

一、生化環材,四大天坑專業,你應該聽過。

二、如果你是一戰,沒考過研,那我肯定是建議你考一考

至少以後回想起來自己考過研,不後悔!但你現在考過了,

沒考上,我不建議你二戰。考研是一種經歷,不管考上與否,

回想過程,收穫最重要,不管是知識上,還是生活上。結果

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三、你是一名有編制的老師,其實算是相對不錯的工作了,

等你讀完研,要不要讀博?要不要出國?都是未知數,而且

讀完研工作一定比現在好嗎?其實還真不一定!

就拿這次疫情舉個例子吧,不知道又有多少人面臨失業?

疫情對中國的經濟影響,應該說才剛剛開始!這樣看來,

老師這個工作還真是旱澇保收,不錯的!

最後,年齡其實不是問題,只要你想,什麼時候都能去做,

不要讓年紀束縛住自己,加油!


一日則


天坑專業的化學啊,其實很多化學在讀碩士的最好出路就是考一個教師編制啊,化學如今就業很困難,我認識不少985院校的化學碩博尚且如此,而且走科研道路的話,28歲這個年齡段已經晚了,所以如今考研對你來說性價比不高。

至於二戰,如果你想考非全日制碩士鍍金,方便以後教師職稱的話,還是可以考慮的,但是要看你目前的學習能力,如果真想,可以試試,全日制的話絕對不建議。


大學生志願牆


首先你現在已經在編了,不知是在縣級編制還是市級編制?考研是想提升自己,可以二戰考在職研究生,如果考全日制,就需要權衡一下,得失,畢竟“編制”很誘人。



志願規劃


化學專業,女生,28歲,這些條件加在一起,慎重!


盛年不重來的老張啊


在編老師辭職再重新考研,需要莫大的勇氣,建議考一個在職的,這樣即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又可以不丟掉工作!現在在職的與全日職的待遇差不多啦!


燈火1闌珊g


如果是教化學,就必須;否則看個人


工業理論研究丁興良


考研出來如果還是做老師就沒必要了,如果想從事科研,那就讀研後繼續讀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