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婆婆來給你看孩子,公公會跟著嗎?不跟著他會不會有意見?

魏何


婆婆來看孩子,不讓公公跟著過來,公公會不會有意見?

有意見是小事,最壞的結果是婆婆也不過來看孩子了。

為什麼呢?

因為你的公公和婆婆不能分開。

並不是所有的公公和婆婆不能分開,很多都是婆婆一個人來兒子兒媳家看孫子,公公一個人留在家裡。但根據你的描述:“婆婆如果過來,公公也得過來”,可以推斷出你的公公和婆婆不能分開。公公和婆婆能不能分開,在這裡談不上對錯,每個人的情況不同,不能作統一標準的要求。

一般來說,公公和婆婆不能分開有兩大原因:

第一,公公不會做飯。

很多家庭裡,做飯做家務都是老婆的事,以致於老公一輩子也不會做飯。其實我們很明白做飯這種事哪有什麼會不會,只有想不想做。但是半輩子下來,婆婆已經適應了這種模式,婆婆自己都不會感到委屈,作為晚輩,我們更是不合適去幹涉他們這種關係,事實上,我們想幹涉也干涉不了。

第二,擔心公公的身體。

有了孫子的人,一般情況下,年齡都在50歲以上了吧。我猜,你的公公婆婆也應該是50歲以上的歲數。而這個歲數的人,正是疾病的高發期。公公婆婆在一塊,相互有個照應,如果公公一個人在家,生病長災就很危險。

我有一個朋友,她在外地陪女兒,老公一個人在家,有一天晚上9點多兩個人通電話時還很好,沒有發現任何異常,可是第二天早晨打電話就沒人接了。她找了親戚去她家看看,結果她老公已經走了,是腦溢血,享年50歲。醫生說,如果家裡有人送醫及時,可能不會這樣。

所以,公公婆婆有這方面的顧慮,很正常。

作為兒媳,最好在心中明確一個觀念:甘蔗沒有兩頭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婆媳關係難處,這是千百年來難以解決的難題。婆媳矛盾,也絕不是兒媳一方面的錯,婆婆不懂事的也多的是。所以,現在大家也都明白,婆媳能不住一塊就儘量不要住在一塊。所以,你不想和婆婆尤其是公公住在一個屋簷下,可以理解。

關於看孩子,也有幾種方式可以選擇:

第一,如果經濟等各方面條件允許,孩子你能自己看最好。這樣一方面避免了和公婆相處的煩惱,最重要的,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好處。

第二,如果你覺得不工作會與社會脫節,也可以僱傭保姆看孩子。這樣也可以避免與公婆的朝夕相處,但壞處是孩子交給一個陌生的保姆,真的不是很放心。

第三,如果孃家爸媽有能力看孩子,可以考慮讓他們看。畢竟與自己的爸媽相處起來就容易多了,就是有個小矛盾,也很容易化解。

如果以上三種方式都不能實現,也沒有想出其他更好的辦法,那就只剩下一個辦法了,就是讓公公和婆婆來看孩子。

此時,作為兒媳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甘蔗沒有兩頭甜,魚和熊掌不能兼得。

現在是別的什麼辦法都行不通,也就是說,相比而言,讓婆婆和公公來看還是最好的選擇。

好處是:讓公婆看孩子,作為兒媳的我們更放心。同時公婆看孩子,我們就可以正常上班,不用擔心自己在家看上幾年孩子,再出去找工作更困難。

壞處是:處理婆媳關係這一課必須要面對了。

其實,婆媳相處,說難也難,說容易也容易。只要遵循以下原則,就不會出現大問題。

經常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常以“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我們作為兒媳,首先得明白,現在是我們有求於公婆,是請公婆來給我們幫忙看孩子。幫助我們的人沒說什麼,我們被幫助的怎麼能挑三揀四呢。要說委屈,人家公公婆婆老兩口在家過得好好的,現在到你這,又得受累看孩子,又得適應兒子兒媳的生活習慣,人家委屈才大呢。所以,作為兒媳,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去處理與公婆的關係,只要時時想著感恩,很多事就不叫事了。

特別需要說的是,一定要摒棄“公婆就應該看孫子”這個觀念。在這個世界上,誰都沒有義務必須幫助你,必須對你好。公婆也沒有義務必須看孫子。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注重親情的民族,雖然沒有義務,但是約定俗成的,孩子大多都是老人幫忙帶,我們也沒有人覺得老人不該幫。但是在我們晚輩心中,一定不要覺得老人看孩子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只要有這種想法,公婆不管做什麼,你都會覺得不用感激,因為那是公婆應該做的。以這樣的心態去和公婆相處,怎麼可能好得了呢?

一句話:“家和萬事興”。為了孩子,為了整個大家庭,只要心中多一些體諒少一些抱怨,多一些關愛少一些指責,與公婆的相處也就沒有那麼難了。

親,喜歡點個贊吧,你的鼓勵讓我歡喜,謝謝你

從零開始1


個人建議,一定讓公公過來。並且我也是這樣做的。

第一,一個人帶孩子真的很累!像我們家,我們孩子半歲的時候我去上班的。我公公婆婆倆人看孩子,可以輪流抱孩子,還可以給孩子洗洗涮涮(洗衣服之類的),還可以做飯吃,晚上我跟老公回家還能吃個現成飯。每天還帶孩子出去玩兩次,對孩子也好。試想如果婆婆一個人帶孩子的話吃飯都成問題(我們孩子白天睡覺淺,容易醒,每次最多半個小時),一個人帶孩子出去更不容易,不出去的話對孩子也不好。長此以往,大人可能會累壞,帶孩子質量也較低。

第二,也要關注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如果婆婆一個人來帶孩子,不僅累,忙的手忙腳亂,在這個陌生的環境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公公一個人在家也是,孤獨,想找人說說話還得去串門。更何況,倆人相伴了半生,早已融為一體,誰都離不開誰的。比如我公公婆婆。倆人很恩愛,也很依賴。我公公不愛說話,常常是我婆婆在他耳邊嘚嘚嘚嘚嘚的,倆人嘮嘮家常,聊聊電視裡的劇情或新聞。我婆婆路痴,出了老家那個圈子就懵了,一個人下樓買菜都不敢。你看現在多好,倆人每天帶著孩子去公園,廣場,萬達,孩子也開心,倆人出來走走,感受感受不同於老家的氛圍。



噔蹬蹬蹬蹬


我就說說我自己吧:

我和老公來自不同的省,我江蘇省,他河北省,後來都在天津市工作走到了一起。

我是2010年生的女兒,生孩子前一週婆婆過來照顧我月子,期間婆婆一直放心不下老家的公公,打電話時就會哭,所以我出月子第二天婆婆就會回老家了。

那時老公的工作是長期出差的,兩週會回來一次(休週末兩天),那時剛買房子有房貸,所以老公不能輕易休假,所以我就一人帶娃,買菜做飯,洗衣服,帶孩子打防疫針。

我休完四個月產假後又請了兩月假,直到孩子六個月,我底下也做好辭職在家的打算時,公公婆婆就來了,提前也沒有得到消息,婆婆就說了:你爸一人在家不會做飯,也不會照顧自己,就一起來照應照應吧,那時我婆婆48歲,公公56歲,小叔還在讀書。

我想在附近給公公找個輕鬆的活幹幹,老兩口異口同聲滴說,年紀大了幹不了,從此作罷。既然來了,也不好意思讓老兩口回家。

就這樣一直到現在……


根源丫丫


我是過來人,說說我的體會吧。我是2018年十月份生的寶寶。然後婆婆從老家過來幫我照顧月子和孩子,一直把我照顧到2019年過年就回了老家,因為要上班我初幾就回來了,回來之後一直在孃家,大概差不多一個月之後婆婆過來看小孫女了。在此期間公公也過來了,但是一週之後又回去了,其實個人覺得一家人在一起還是挺好的。因為地域問題,我喜歡吃米飯,婆婆一家子喜歡吃麵條,我每天中午下班幾乎都是麵條,但我從來不挑剔,婆婆也挺不容易。在老家生活了一輩子,為了減輕兒子負擔來幫我哄孩子,我還有什麼資格來挑剔呢。所以我還是很希望公公來的,最起碼婆婆不會孤單。


螞蟻笑笑笑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婆婆在城裡看孩子,如果是50多歲的婆婆,公公是肯定不能跟來的,如果是農村,公公在家裡需要幹農活,有很多事需要料理,但是作為自己的孩子生的孩子,會,全力支持媳婦給兒子看孩子,等到冬天農閒的時候,如果兒子家房子夠大,可以公公婆婆都在兒子家裡過冬,畢竟現在城市大部分家裡都有暖氣,這樣也省了在老家裡燒煤,要是我我就會這樣做,一舉兩得,可憐的是我那時婆婆不給我看孩子,是我自己一手帶大的,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所以,我希望有個婆婆能給看 孩子,那樣會省年輕人的很多心,勤快的婆婆做飯,打掃衛生,全都包了,媳婦只管上班,多幸福啊,當然也有懶婆婆,那就另一說了,總之有婆婆看孩子是年輕人的福氣,農閒時,公婆都在城裡團聚,就更溫暖了,當然,這得是兒子有條件的情況下,如果一般情況,也就只能委屈婆婆看了,總之,給兒子看孩子,我的角度,公公是不會干預的,至少我們家不會,別的不敢說,畢竟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什麼人都有啊,你們說呢





農村人的城市生活


現在的公公婆婆都是比較開明的如果不是必要的他們肯定是不願意和兒子一起生活的,婆婆給你帶孩子的時候可以問下公公願不願意和婆婆一起來如果願意那就叫跟著不願意就叫公公在老家待著有時間多回去看看。

我媽給我哥帶小孩我爸爸就一個人在老家不是不叫我爸去是他自己不願意去,他說
全部去了就我哥上班一個人掙錢一家開銷壓力太大了所以他自己在老家有時候也會跟著別人做點活掙錢我媽的生活費基本都是我爸給的。



xin碎2019


我老婆子給兩女兒看孩子,從月子開始,現在大的孩子上幼兒園了,女兒說得看到小學畢業哪,六七年了,春節時老伴回家呆幾天,我自己習慣了,啥菜都會做了,洗衣服收拾屋都來得,不能抱怨,也不能提要求,就當自己是老鰥夫唄,四年前自己回老家買了個小院,把舊房扒了蓋三間房,一畝地,栽果樹,養花,種菜,養一條笨狗,樂趣多多,多想好的方面,就不那麼苦了,今年我的果樹大部分都結果了,桃李杏梨棗會結很多,櫻桃山楂海棠今年結不多少的,桑椹蘋果核桃明年能結,葡萄草莓能結不少,有人說快樂在自己尾巴上,有道理,就是天天做飯著實煩惱,農村又沒飯店,我就等到實在是餓了再做飯,就忘記了苦惱了,還有個好處是省錢,使勁花有三千就足夠了,抽菸七八百,加油三百,米麵油肉魚有八百夠了,別的也沒啥花的,鄰居老頭說人一輩子就兩字,活著,有道理,


高天行123


公公跟著來挺好的,如果你們小兩口去上班,婆婆也有個說話的人,一個人遛孩子,一個人做飯也是個幫手也是個伴。我們這裡有把老頭子一人扔家裡,老頭心肌梗塞死了,還是鄰居發現的,新聞上也有小兩口旅遊去,奶奶突發疾病去世,孩子餓死的,雖然小概率。但是上了年紀還是有個照應好。


蓮花塢的荷花



心夢4666


不建議過來。

看孩子這件事情,婆婆,孃家媽,都可以。唯獨不要讓公公來。

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婆婆和公公來,完全佔據了你的小家,你們在這個家庭序位發生變化,變成了他們排列第一,你們的序位在第二。

將你們的核心家庭,變為了你丈夫的原生家庭的一個生活狀態。這對無論是對你,還是對孩子的成長都是極為不利的。

相信我,沒人喜歡鳩佔鵲巢的感覺。女主人的地位降低,會有一種很強的壓制感。

第二,公公跟著過來,在看孩子期間是非常尷尬的。這裡就不詳細說了,自己可以體會。

第三,在孩子幼兒時期,孩子的安全感的培養非常關鍵。身邊要有一個情緒穩定的人看護才可以。

如果公公的脾氣過於暴躁,那麼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感覺到不安全,那麼他對這個世界的感知就是恐慌的。容易形成焦慮、膽小的性格。

童年缺乏安全感會給以後孩子的成長帶來不可磨滅的影響。

所以一定要讓他處於一個情緒穩定的安全的環境中,最好是母親親自帶。如果母親不能夠做到的話,建議由孃家媽媽來帶,畢竟好溝通,有事兒好商量,哪怕是發點小火,孃家媽也都互相理解。

而且孃家媽是會疼閨女的。如果是婆婆來看,有可能你們之間會因為生活瑣事產生不必要的矛盾。

隔代撫養存在諸多利與弊,如有不同論點,歡迎評論討論。

如有情感困擾,歡迎 ,說出你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