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大幅大草有什麼訣竅?

宋小榮說黑道白


當年著名演員劉曉慶說過一句話,做人難,做女人更難,做名女人難上加難,套用這句話來回答題主的問題,草書難,大草更難,大幅大草難上加難,8尺大幅大草難於上青天!

中國書法分五體,楷、行、篆、隸、草,其中草書是最具藝術氣息,也是公認最難學習、最難創作的藝術形式。草書創作不僅僅需要紮實的草書基本書寫功底,還需要具備熾熱的創作激情和對作品內容思想的高度認同,大幅草書就更難了,還需要有高度的創作現場掌控能力,冷靜處理意外情況發生的領導能力。

懷素《自敘帖》局部

書法史上鮮有人完成大幅草書,其中著名的作品包括黃庭堅的《李白憶舊遊詩卷》紙本,縱高1尺,橫長約1丈有餘,《諸上座》縱高同為1尺,橫長2丈開外;懷素《自敘帖》縱高1尺,橫長也是2丈多一點;宋徽宗趙佶的狂草《千字文》應該是中國書法史上巨幅作品的紀錄保持者,橫向竟然近4丈,但縱高也不過1尺。

宋徽宗趙佶《千字文》局部

古人對書法的理解、造詣遠遠超過今人,但大概受制於當時造紙工藝的限制,也因為古人對書法的敬畏之心,他們不會隨意做巨幅,寫大字。

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卷》局部

反觀我們今天的人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動不動就是8尺橫幅,丈二鉅作。中書協草書委員會的劉洪彪先生甚至整出來一副縱高3.7米,橫長14米的狂草鉅製《沁園春 雪》,毛主席的雄詞大氣磅礴,那是世所公認的,可劉先生的狂草實在不敢恭維!

現代劉洪彪草書《沁園春 雪》

那麼真要去寫8尺橫幅狂草作品有沒有什麼訣竅?我想書法作品不論大小都沒有訣竅可言,只能說在創作巨幅作品時有一些事情必須要注意,才能最大可能地保證創作的成功。我簡單提幾點建議供題主參考:

祝允明《草書前後赤壁賦卷》局部

1、大草8尺作品,需要宏大的創作空間,一般的家庭書房會捉襟見肘,出錯連連,你準備好了嗎?

2、大字要用大筆,大筆儲墨較多,不好掌握,書法大家也不能倖免。因此,不能一人完成,需要有人協助,比如,拖紙,吸掉過於飽和的墨水等等。協助你的這個人還不能多說話,最好安靜做事。

徐渭書畫作品

3、要具備創作激情,要不要先喝一壺老酒那是開玩笑的話,但是創作的激情,靈感一定要有,要到位,剛跟人吵完一架,再來寫草書,恐怕不行。

王鐸草書作品(局部)

4、如果家裡有同尺寸8尺廢紙,最好可以拿來試寫,沒有8尺,幾張四尺六尺也可以拼湊起來試試手,看看能不能寫得下,也就是初步估算字的大小,順便也可以做一些欹側設計、險絕鋪排、點睛字眼等等。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做,我是覺得8尺很貴,浪費實在不應該。

傅山草書作品(局部)

5、不管你是送人也好,參展也罷,8尺以下最好寫成條幅,8尺及以上鉅作,最好寫橫幅。

就寫這麼多吧,不知所云,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順祝安康!


永書101


書法史上,大草寫的好的有東漢時期的草聖張芝;有晉人王獻之;有唐代的張旭、懷素;有現代的毛澤東,今人沈鵬、劉洪彪二位應該也算吧。至於其他人寫的大草,都是經不起歷史檢驗的。

上圖為草聖張芝的大草作品《二八帖》

寫大草的訣竅,有以下幾點:

第一,用心選擇好作品內容

用八尺宣紙創作大草作品,一定要選好作品的內容,字數少是不行的,可選毛澤東的詞《沁園春.雪》和《沁園春.長沙》;也可選蘇軾的《赤壁懷古》;還可以從四書五經中選段、選句。大草,並不是字寫大了就是大草。大草,只要符合大草的書寫法度,就是大草。

上圖亦是東漢時期張芝的大草作品

第二,用心“經營好一張紙”

書法創作,實際上就是在經營一張紙。用八尺宣紙創作大草作品,應在章法佈局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創作時,要做到意在筆先,注重字與字,字與行,行與行之間的合理佈局以及呼應關係,最終目的是達到和諧,高雅,有藝術觀賞性。另外,根據章法佈局需要,正文可以書在落款處,落款也可以寫在正文中。

第三,多讀,多悟古人的大草作品

在創作大草作品之前,建議題主多讀多看草聖張芝、晉人王獻之、唐人張旭和懷素的大草作品。今人沈鵬和劉洪彪的大草作品也可以參考一下。之後,再進行創作。

上圖為唐人懷素的大草作品《自敘帖》局部

說實在話,草聖張芝和唐人懷素的大草作品均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地,比任何人寫的大草作品都有品頭,值得今人學!

上圖為王獻之的大草作品《中秋帖》

上圖為沈鵬先生的大草作品,供題主參考

上圖為頭條網友創作的草書八尺橫幅作品


以上為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如果各位網友對此有不同看法,歡迎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寫大幅草書前1⃣️請先把要寫的內容,和正確的草書書寫法對一遍,不要出錯,因為草書出了格,神仙也勿識,一個字多轉少轉,千差萬別,需慎之!勿鬧笑話,2⃣️書寫內容、宣紙選用有講究,佈局亦很重要,字字輕重緩急險中求,出韻味。3⃣️濃墨、枯筆、飛白要適當,千絲相連要自然。4⃣️臨場書寫大膽穩著心細,心無旁騖一氣呵成,草書講究的就是氣韻灑脫。注意了以上5點,朋友你一定能在草書上有所建樹!




雪山戀蓮


大草乃至狂草,視覺衝擊力強,藝術性強。相對於小草而言的,大草從用筆到結體、空間構造,更加恣意誇張,而其創作也更難。

當下大草創作中存在的問題

1、過於強調形式

在空間構造上過分講究開合、收放、對比,容易形成字體僵硬,缺乏書寫過程中筆勢與字勢的生動氣息。

同時,過分講究作品的染色與拼接,一件作品拼接得花花綠綠,如“萬國旗”,過於在意章法上的設計與組合。

2、跟風現象嚴重

如果你步入展廳,看到的往往是大同小異的作品,你抄襲我的,我抄襲你的,改頭換面的多。

當下很多書法家眼睛盯著評委評委,跟隨流行或獲獎書家,盲目調整自我的學書與創作之路,導致書風單一、面目雷同。



3、取法單一

書法作品取法必須多元化,各種風格要相互交流與碰撞,從而產生帶有靈感的火花的作品。

當下的大草創作,特別是大幅生宣大草創作,有激情、有思想而充滿震撼力的作品非常少見。


大草創作應注意的事項

1、心態的把握

項穆雲:“書法乃傳心也。”又云:“書之心,主張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筆端,未形之相也;書之相,旋折進退,威儀神采,筆隨意發,既形之心也。”

情境由心造,萬物由心生,書法之法的終極在於心法。未形之相與既形之心,都是書家創作意境在書寫過程中的體現。

蘇東坡雲:“書初無意於佳乃佳爾。”創作心態的把握,在有意與無意之間,自然生髮,一揮而就。

2、狀態的調整

書寫狀態與書家書寫風格、技能、內容以及創作激情等因素有關。

如唐懷素《自敘帖》,前賢評價,多以醉後興之所至,便筆走龍蛇,風雲激盪,留下風驟雨狂般的經典作品。

其用筆強調奔放的氣勢、橫和豎轉變圓轉的弧線,縱橫使轉,暢通無礙,形式與內容高度統一。到懷素晚年《苦筍帖》,趨於穩健安雅,用筆結體尤多內蘊,遂顯平正。


可見,草書之妙,在於離合收放之間,放之則縱逸,收之則嫻雅,多由書家的主觀心境所控制。

3、技法的提煉與使用

技術層面,筆法、字法、章法、墨法輔助書寫內容、書家心境、創作狀態等。在給欣賞者外在感受的同時,也讓欣賞者體會到書家內在的審美與思想。

筆法方面:

書法的基本筆法有提、按、挫、頓,而大草更體現出縱、橫、牽、掣、絞、轉、衄、澀等技法。


創作大草作品,要通過提按頓挫體現出線條的方折與精神,通過絞、轉、衄、澀體現線條的內在情感與線質的金石感,通過縱、橫、牽、掣體現空間的分割以及線條的流動。

章法方面:

大幅大草作品,章法尤其難以把握。

有些書法家喜歡像創作其它作品一樣,先打小樣,其實,大草不能簡單理解為小幅作品的放大書寫。


創作中,要注意字與字之間牽絲連帶,開合有度。行之間,要注意空間布白,虛實對比,欹側擺動,呼應顧盼。整體而言,要注意點線穿插,收放有度,塊面分布,等等。

墨法方面:

大幅大草出現於明代,由於一些巨賈藏家的出現,大幅書法作品得以迅速發展。也正是在此時期,墨法也得到較大發展,尤其是王鐸的出現,漲墨等用墨之法創造,更加增添了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段。


大幅大草創作中,要充分展現墨法的奧妙,其中關鍵是用好水,要藉助生宣的渲染,體現枯溼濃淡、相映成趣、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墨法趣味。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大草最難寫,寫大幅大草難上難。

一般能寫大幅草書的人多,寫大幅大草即狂草者罕見。古代只傳下懷素《自敘》一件大幅大草,還有張旭《千字文》狂草殘卷刻石。黃庭堅有《李白憶舊遊詩》《諸上座》兩件,祝允明有《前後赤壁賦》數件而已。

現代誰寫過大幅大草?于右任?林散之?沈鵬?未曾見過。七十年來可有見過或出版過大幅大草?

數年前用四張六尺宣寫毛澤東《沁園春 雪》,全長七米二。用大筆,大運腕法一氣寫成,所幸正好寫完四紙。其中有一字佔一行九十公分長,與卷中小字草書形成極大對比,是大草特色。已出版於《中國書法家作品集 王乃棟》(2019年12月出版)。供參考。











王乃棟說書畫


歡迎關注交流,更多高質量內容等著你!


很多人學了很多年大草,臨遍了各朝代的草書,自己創作起來,東旭西素南王北傅,單看部件,好像是那麼回事,但是整體看全幅作品就不是那麼回事了。這就是沒有掌握草書的正確打開姿勢。


那麼什麼是大草的正確打開姿勢呢?分為三步,第一步,打好基礎;第二步其他書體區分開來,形成個人風格;第三步:功夫在字外,獲得神采。

先說第一步,草書要打好基礎,筆者推薦從王獻之的《草書九帖》入手。這九帖,是刻帖,但是刻得很好,包含了草書的很多基本要素,學這九帖,營養價值很高,起步高,路子正,不易走偏路,就像行書學《聖教序》,很多人不願意學《聖教序》,但是多年之後,發現自己的基礎不行,還得從《聖教序》入手,但這個時候,手寫油了,已經不聽使喚了,筆下很難獲得《聖教序》的營養和精華。同樣小草要認真學一下王羲之的《十七帖》,大草應該認真學好《草書九帖》,其筆法和結構布白都要去認真學習,筆法參取張旭的《古詩四帖》以圓厚為主,結構上可以比照《聖教序》來學習揣摩,這是技術的基礎,是外功,架子紮實了後,還須用心剔除筆下的“三偽藝術”成分(謊言、妥協和御用合稱三偽),這是內功。

第二步,就是要努力把握大草的特點,如何把握,就是以王獻之的《草書九帖》、懷素的《自敘帖》等草書為基礎,學一下小草和行書,認真體會大草書的特徵,大草與小草有什麼區別?與行書又有什麼區別?然後以這些特徵為基礎自己拓展,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如果連大草的基本特徵都沒把握好,就去搞獨創,很可能墮入醜書、江湖書甚至三偽藝術。

第三步,任何一門藝術,要想達到一定的境界,必須同時是思想家,沒有新的獨特的思想體系,注意是體系,不是個別獨特思想,很難想象其作品有多表面。所以功夫在書外,努力學習世界先進文明和思想,與世界最流行的思想爭論,得出新的,正確的,符合人道主義的東西,為自己所用,不僅是要去學美學,各種思想都要學習一下,為了藝術,拼命也要去學,這樣寫出來的東西內涵才深,才會避免淺薄和膚淺。

歡迎關注交流,更多高質量內容等著你!


陳海良書法藝術


1、筆墨紙、燥潤查。

首先選好筆,其次調好墨,再就是用什麼紙。

(1)筆:分長短鋒,羊狼兼毫等,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一般講使用長鋒狼毫筆較好,易墨跡沉凝堅挺,形成沉穩之效果(解決軟飄滑)。

(2)墨分五色,和運筆速度、筆頭含墨量多少息息相關。"燥"是指筆頭含墨量少,寫出的點畫墨色乾渴。"潤"是指筆頭飽含墨汁,寫字會出生動墨韻效果。

(3)紙分為綿料、淨皮、特淨皮。還有染成黃色班紋,或金銀片或金銀粉的。不同的紙吸墨程度不一樣。因此創作前要進行驗證,以掌握筆墨紙特性,做到心中有數。

2、縱首字、異起畫。

(1)首縱行(行列區別解釋)之首字,下筆要厚重且與尾字要在同樣中軸線的位置。

(2)行與行之間的首字要起筆各異。如……

(3)每一縱行首字不能都是溼筆,否則頭重腳輕、也不能頭輕腳重。

3、多藏鋒、少尖耍。

"藏鋒包其氣,露鋒縱其神。"藏鋒和用力,其墨跡沉凝渾厚,不尖不弱。給人以醉貴妃那種含蓄美。它書之筆意,草書要無所不悟 。但要注意連字接筆處不要出尖。

4、虛實筆、提按灑。

用筆的虛實不等於運筆的輕重。虛實、輕重之間不可分割,但也有區別。如:虛起筆、實起筆……提按是一種上下起伏的運動過程。太輕則浮,太重則沉。 提者上也,按者下也。收有虛實順逆。

5、有頓挫、轉快雅。

(1)線條的美在於有節奏有頓挫。頓指停頓。挫為頓的反面,筆鋒在停頓後轉換方位離開原位置。表面上、是停頓,實際上則是在動。草以點畫為情,使轉為形。

(2)通常轉要快似烈馬脫韁,洪水奔騰,給人一種暴風驟雨、電閃雷鳴般的感覺和印象。該慢而快的話,就會有飄浮之嫌,如:連續圓轉加方筆時就要稍慢一些。前人講:"不可忙,忙失勢"。

6、慢墨豬、防飄滑。

該快而慢,結果是停滯凝結,形成"墨豬"。歐陽詢講:"不可緩,緩骨痴。"看不見骨頭光是肉不行,同時為了不陷於油滑和浮躁,要儘量減少"疾厲行筆"速度的出現,。快是大概念含多種快法。蘇東坡說,真書難以飄揚,草書難以沉穩。

7、軟缺骨、方筆加。

軟弱多指園筆圈圈繞來繞去,無精打采,要對筆畫如刻深入理解。適時在繞筆處轉換方筆出鋒。通常中鋒變側鋒,使得有骨有肉。一直溜下,則筋骨亡也 。 肥字須要有骨,瘦字須要有肉。

8、防橫長、腰斷茬。

長橫如攔腰一刀,氣勢全斷。晉代衛夫人:橫畫如千里陣雲。

9、豎亦變、直粗傻。

豎畫不要太直太粗,過則"神態呆板"。豎有出鋒的有不出鋒,要根據上下左右字而定,如:甲午年三個字有三個豎就要變化。有時加"抖筆"會感覺到活潑。衛夫人:豎畫如萬歲枯藤。

10、邪繡正、少為佳。

字不能都是正的,偶爾出現鯉魚跳龍門、瀑布邪賤,奇妙無窮。過多出現邪字亂也。無聲之音,無形之相。

11、中軸線、挪讓它。

"字如算子,非草書也",行間字縫不能對齊。也不能如砌磚,沿中軸線無規律地左右搖擺,只要全行視覺上感覺還是一縱行就可以。字散神不散。行間透氣,首尾呼應 。"貴"偏而得中。

12、字大小、抑仰洽。

字大小要如同父子。大字甚至是小字的兩三倍。錯落抑仰變成自然。輕重適度。不可字字大小一樣,否則平淡如水。

13、字距離、不等法。

橫看不能(楷書)成列,豎看不亦(明顯)成行。否則缺草書之氣。如兩字三字擠在一起,或兩字相隔很遠,又遙相呼應。形成一種無規律的氣韻、波瀾之美。

14、字圈連、擇眼瞎。

草書無連字則平淡(橫幅大字可不連)常見兩連字三連字。連就會出現圈眼過多字軟,飄滑。如:壽字。每字或整幅字都要選擇瞎眼,做到筆意到圈眼瞎。如:歷代名家寫寒字。孫過庭書譜裡的字,聽……古人說:草書是存字之梗概,損隸(真書)之規矩。

15、遊絲多、亂成麻。

上筆與下筆或是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首筆相連處,需遊絲引帶,恰當運用可增強一定的美感,但不宜過多、"雷同 "。出現當連反斷,(如遠字)。當斷反續(如遠字最後一筆),會出奇妙效果。否則如春蚓秋蛇,亂成一團。劉熙載說: 接有遠近曲直。

16、筆意斷、氣息壓。

字字分開有散的感覺,散則無章,氣息全斷,雖單字極盡變化,然非高手也。不能字字結構如鑄。

17、流高潮、險絕抓。

巧妙處理筆畫,尤其是字形要有強烈的變化意識,不能"標標準準"寫草書作品。要讓整篇作品形成時間上的流暢,洽似行雲流水和瀑布賤花。唐人說;與眾同者俗物,與眾異者奇材(要注意在合乎古法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特色)。

18、緊與松、空間搭。

緊則拘,松則散。要根據上下左右有緊有松,形成空間完美。放似脫僵列馬,拘如含羞少女。互相搭配,要胸有全紙,目無全字,此乃高手也。

19、飛白少、神昇華。

張懷灌說:無字之處也有字,無墨之處造境界。飛白似逆水行舟。將筆鋒推出,收筆不頓不駐。飛白在整幅作品中只能起點綴作用,過多出現飛白,筆畫則虛而不實。草書之神之勢;除含蓄美外還要有猶如"妲己"(封神榜)殺人露出的凶氣美(借田蘊章形象比喻)。 草書作品的形與神非常重要。有形無神為下、有形有神則中、有神"無形"為上。見路上兩蛇相鬥,遂得其妙 …….於是想到"草書要與自然萬物結合起來,只臨帖是不夠的"。

20、款印清、陰陽花。

款小於主題字,落款讓人能看懂是什麼字什麼名。印小於落款字,陽起陰收,符合中國人傳統和自然規律。


給我一個表現的機會


模仿大師,主要是醞釀好情緒,建議寫之前喝點酒,寫的時候要特別注重儀式感


漢家郎老照片修復


有功底的前提下,心無旁騖、收放自如!


谷多多章丘


膽大,心細,手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